Index

2024年1月11日 星期四

理中湯合併麻黃附子細辛湯治療虛寒性過敏性鼻炎臨床研究

 

理中湯合併麻黃附子細辛湯治療虛寒性過敏性鼻炎臨床研究

2022-04-07李斐李高彪

現代中醫藥2022年2期
關鍵字:麻黃附子鼻炎

李斐李高彪

(西安市中醫醫院耳鼻喉科,陝西西安710021)

過敏性鼻炎,中醫稱為鼻鼽,特徵性表現是鼻癢、打噴嚏、流清水樣涕、鼻塞,大部分患者病症發作有突然性和反覆性,發作快,消失快,發作後如常人,少部分患者持續時間較長,且遇刺激即發[1-3]。我們在臨床中常見兩大類證性,即虛寒性和鬱熱性。虛寒性過敏性鼻炎範圍較大,包括《中醫耳鼻咽喉口腔科學》的肺虛風寒外侵型、脾氣虛型、腎陽不足型之鼻鼽病症[4]。在虛寒性過敏性鼻炎發作期,除以上所述症狀外,可伴隨面色無華或腫而色暗、眼下烏青、自汗、易感、手足冷、月經量少而色暗、皮膚搔癢乾燥、腰膝酸軟、大便不成形、小便頻數等全身表現,局部檢查可見鼻粘膜蒼白水腫、色暗、清水樣分泌物較多,舌淡、苔薄白或膩或滑,脈濡或緊、或沉、或弱。患者每逢過敏性鼻炎發作期間症狀明顯,嚴重影響生活品質,治療不及時易誘發過敏性咽炎、過敏性氣喘等較嚴重的併發症[5-10]。我們在臨床診療中發現,患者中病情遷延難癒者,其症狀會逐年加重、病程會逐年增長,極大的影響身體健康。

目前臨床上主要採用抗組織胺類、糖皮質激素類、抗白三烯等藥物治療此病,但往往因為患者體質差異及病情變化而無法達到理想的臨床效果[11-12]。中醫藥對此病的預防及治療有良好的療效,用方靈活,起效迅速。在臨床治療中發現,虛寒性過敏性鼻炎發作期粘膜水腫明顯,中醫學認為水腫的發生髮展主要與肺脾腎三臟陽氣虛弱密切相關,臟腑陽氣虧虛,水運不及,同時致衛表不固,易感風寒[1-4]。而理中湯合併麻黃附子細辛湯具有溫陽散寒、通竅止嚏之功效,治療虛寒性過敏性鼻炎發作期臨床療效明顯,可顯著改善患者臨床表現。

1 資料與方法

1.1研究對象選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西安市中醫醫院耳鼻喉科門診診治的120例虛寒性過敏性鼻炎發作期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依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即對照組和治療組,每組60 例。對照組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齡12~75歲,平均年齡(37.23±2.61)歲,病程為6個月至9年,平均病程為(2.32±1.42)年;治療組30 例患者中男性31 例,女性29 例,年齡13~73 歲,平均年齡(38.78±2.71)歲,病程為6個月至8年,平均病程為(2.29±1.38)年。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治療方法治療組應用理中湯聯合麻黃附子細辛湯:麻黃15 g (先煎),製附片10 g (先煎),細辛5 g,炙甘草15 g,紅參15 g,生白術15 g,乾薑15 g,每劑加水2000 mL,先煮麻黃、製附片,大火燒開,小火煮半小時,撇去浮沫,納入其他藥,再用小火煮約75分鐘煎至600 mL左右,每劑煎1次,12~16歲患者每次100 mL,每日共口服300 mL,分3次服用,16~18歲患者每次150 mL,每日共口服450 mL ,分3次服用,18 歲以上患者,每次200 mL,一日3次口服。對照組以氯雷他定(先靈葆雅)10 mg,睡前服用,糠酸莫米松鼻噴霧劑(MSD Belgium BVBASPRL)噴鼻,每日兩次,每次兩鼻孔各1噴。

1.3診斷標準

1.3.1西醫診斷標準參考《實用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13]制定:①有鼻癢、噴嚏、鼻分泌物及鼻塞4項症狀中至少3項。②鼻腔檢查可見鼻黏膜蒼白、水腫。③血液常規檢查中嗜酸性球數增加高。

1.3.2中醫診斷標準參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4]制定:以陣發性鼻癢,連續噴嚏,鼻塞,鼻流清涕量多為主要症狀。伴隨失嗅、眼癢、咽喉癢等症。證候分型:①肺虛風寒外侵型:常因感受風邪或寒邪發病,患者常有惡風、惡寒、咳嗽、咳痰色白、氣短等症狀,舌淡,苔白或白膩,脈浮細或浮滑;②脾氣虛型:四肢乏力,易疲勞,納差,大便溏,鼻粘膜色淡紅,舌淡,苔白膩或厚,脈滑或細弱無力;③腎陽不足型:患者常有畏寒肢冷,腰部酸痛不適,小便清長,大便溏,甚至完穀不化,鼻粘膜淡白,鼻甲水腫,舌淡,苔白,舌根部厚,脈沉弱或沉細。

1.4臨床表現記分標準參考2004 年蘭州變應性鼻炎的診治原則及建議方案[15]見表1、表2。

表1 症狀記分標準

表2 徵象記分標準

1.5療效判定以1997 年中華醫學會海口會議制定的《變應性鼻炎診斷標準及療效評定標準》[16]為參照,制定本研究的臨床療效判定症狀徵象分級計分標準。在治療前及治療後評估患者的症狀及體徵積分,記錄治療前後症狀及體徵計分總和,計算療效百分率,公式為:療效=(治療前總分-治療後總分)/治療前總分× 100%。療效≥ 51%為顯效,50%~ 21%為有效,≤20%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n×100%。

2 結果

2.1兩組臨床療效比較用藥1週後,兩組臨床療效比較,如表3。

表3 臨床療效對照(n)

2.2臨床表現積分對照用藥1週後,治療組患者臨床表現記分明顯低於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2.3不良反應對照治療組中患者出現輕微程度的口乾、咽痛、心慌不良反應5例,對照組出現輕微程度的嗜睡、頭暈、鼻腔乾燥出血不良反應6例,兩組患者均未出現其他較為嚴重的不良反應事件。

表4 臨床表現積分治療前後對比

3 討論

過敏性鼻炎是耳鼻喉科門診中常見的疾病、多重疾病。其發病與遺傳因素、環境因素以及變應原的接觸或暴露等多種因素有關。隨著社會環境的改變,人們平時對藥物的不規範使用,食物安全的不確定性,以及對於「冬暖夏涼」的過度追求,降低了機體免疫能力,使得過敏性鼻炎的發病率也越來越高。

目前治療本病主要有避免過敏源、全身性應用抗過敏藥物及局部應用鼻噴激素及免疫療法等方法。現實生活中過敏源種類繁多,往往較難避免接觸,現代醫學治療往往需要合併用藥,局部應用鼻噴激素治療見效較為迅速,但一般僅能控制過敏反應症狀,對於預防過敏反應、防止疾病復發的目的較難達到。根據相關通報,臨床上長期應用鼻噴激素可造成鼻腔乾燥、鼻腔出血等局部不良反應,較甚者會引起下視丘-腦下垂體-腎上腺軸的抑制,抑制兒童生長等全身的不良反應[17] ;而口服抗組織胺藥物有可能出現嗜睡、頭痛、眩暈,進而影響患者判斷力和操作能力下降等不良反應。中醫藥療法相對而言,其辨證施治、治病必求於本的原則可以減少藥物的副作用,同時也可達到減少疾病發作、減輕疾病發作時臨床表現的目的,因此得到多數人的青睞。

本研究選方為理中湯聯合麻黃附子細辛湯,源自醫聖張仲景所著的《傷寒論》,理中湯及麻黃附子細辛湯本為兩方,前者俱有溫中散寒、健脾燥濕之功效,後者可溫散風寒、溫經達表。理中湯中以乾薑為君,溫中散寒,扶陽抑陰;以人參為臣,補氣益脾;以白術為佐,健脾祛濕、溫陽助運;炙甘草兼為佐使,一方面合參、術益氣和中補脾,另一方面調和諸藥。四藥合用,使脾陽升,濁陰降,中焦得理。麻黃附子細辛湯以附子溫腎助陽,麻黃、細辛祛風散寒、宣肺通竅,三藥合用達到標本兼治之目的。在現代研究中,麻黃附子細辛湯用於過敏性鼻炎治療較多,如日本的山本岩[18]認為治療過敏性鼻炎的首選方劑為麻黃附子細辛湯,服用本方萃取劑3~5 g,空腹頓服,則3~5分鐘後鼻癢消除,噴嚏停止,鼻塞緩解,全部症狀很大程度的改善。板正造[19]認為近年來以小青龍湯治療過敏性鼻炎難以見效,而採用本方則能屢獲良效,運用其他藥物對鼻塞無效時,運用該方效果明顯。魏小萌[20]以本方治療過敏性鼻炎20例,服藥後45分鐘內有效率達95%,效果可持續3~4小時。但筆者仍認為,顧護中焦陽氣,方為百病向愈之根本,且過敏性鼻炎仍需辨識給藥,虛寒性發作水腫期應用此方有良效。

西安位於西北,氣候乾燥偏冷,尤其每逢秋季9~10 月,深受陝北地區沙蒿影響而患過敏性鼻炎的人群占我科門診量60%以上,此類患者經辨證大部分為虛寒證性,《黃帝內經》有云:「正氣存內,邪不可幹。」同一環境下,體質健康的人群無礙,氣虛、陽虛的人群易感。正所謂「 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又進一步造成了過敏性鼻炎容易反覆、病情變化多樣的特徵。許多中醫治療此病,總以顧護衛氣、斂肺止涕為主,常見玉屏風加減,但幾年臨證以來,發現僅顧護衛氣,以補益肺脾為主不能總有良效,猶如河道治理,常堵不疏並非良策。針對此病機,我們用理中湯聯合麻黃附子細辛湯溫肺實衛、升清散寒、益氣健脾、助陽解表、通竅止嚏,用以治療虛寒性過敏性鼻炎發作期患者,臨床效果明顯。

本研究可見不良反應共11例,治療組5例不良反應考慮發生於對麻黃、細辛藥對成分較為敏感患者,或在煎煮中不注意煎煮方法,在外取藥時對紅參、附片處理不當所導致。對照組6例不良反應主要考慮氯雷他定片可能有嗜睡、頭暈不良反應,糠酸莫米松鼻噴霧劑噴鼻時未掌握正確噴法,頻繁噴藥於鼻中隔黏膜表面導致出血乾燥可能。

總之,理中湯合併麻黃附子細辛湯治療虛寒性過敏性鼻炎發作期療效確切,在較短的時間內使患者臨床症狀恢復正常,且臨床僅有輕微不良反應,用藥安全,值得推廣和應用。西安市中醫醫院位於西北,每年過敏性鼻炎患者病例多,高年資有經驗的中醫耳鼻喉科醫師欠缺,用此組方藥作為虛寒性過敏性鼻炎的基礎用方切實有效,適合局部地區推廣應用。此後我們將著重研究此方藥理作用,並利用純中醫門診科室優勢,增加科研病例數量,為過敏性鼻炎患者提供更準確有效的臨床依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