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希恕講傷寒論-第二章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第46條
太陽病,脈浮緊,無汗,發熱,身體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證仍在,此當發其汗。服藥已微除,其人發煩,目瞑,劇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陽氣重故也,麻黃湯主之。
這一段啊,它就是這張表證,就是麻黃湯證,也有多日不解的。頭前剛有一個,「太陽病,十餘日,脈浮細而嗜臥者,外已解也」。一般說呀,它要是這個病由表傳裡,或者是傳半表半里,這個八九天,大概都傳裡的多,可也有例外,這條講的就是的,本來就是脈浮緊,無汗發熱身疼痛,這是太陽傷寒表實證啊,脈浮緊,發熱無汗身疼痛,那麼如果經過八九天,這一系列的證候啊不解,經過我們審察呢,表證仍在,他這個「表證仍在」不是一個廢話,他這裡頭啊雖然說是脈浮緊,發熱無汗身疼痛,是個表實證,但沒有惡寒,你看這裡頭,那麼必須惡寒才是表證完全沒解呢,他裡頭擱個“表證仍在”,他就是言外有因啊,說經過詳細審察確認是太陽表證,就是麻黃湯證了,而仍然存在的話,那麼這樣子呢你不必顧慮日數多少,還是可以發汗。那麼在這句話後頭啊就是麻黃湯主之,這麻黃湯就吃在這個時候。
那麼吃過這個藥之後,“服湯已”嘛,“微除”,這個病一時地感覺輕快,所以較比好啊,有效,但是同時呢,可是這個人就發生“目瞑、發煩” ,發煩就是發煩熱呀,煩躁不安而閉著眼睛,死不瞑目啊說死了都閉不上眼睛,這個他當時就是閉眼睛。那麼這是什麼呢?這個病比較重,時間久,或是經過誤治人身體虛,那麼這個要是吃藥中病,常常地發生意想不到的瞑眩狀態,這就是嗔眩。古人有一句話呀,說“若藥不嗆眩,厥疾不瘳”,這是《尚書》裡的一句話。說假若吃藥之後,沒有這個瞑眩的反應,這個藥好不了他的病,這是古時候有這麼一句話,可是這臨床上經常見到、遭遇的,那當時很嚇人的,你看這個人吧,睜不開眼,閉著眼睛發煩躁,折騰不安,這個就像這個藥啊不對頭似的,其實這個病是必好。“劇者必衄”,他就說的瞑眩的這種情況,要如果再厲害的話,鼻子也要出血,但是這個呀不必害怕的,“衄乃解”,鼻子出血,這個病就要好了,那麼言外就是不出血,就是發煩目瞑,這種瞑眩狀態發作,這在臨床上這個病非好不可,這個咱們在臨床上也是常遇到的事情。但是一般的疾病它要不是日子久,你看這個他是八九天啊,八九天應該汗出而不汗出,那麼他有這種情況反應,再不然人身體素虛,得一種急性病,那麼他要發生咱們說這個戰汗等等的,有的是,後面咱們這書裡頭也有的是,那麼他沒明說,這個也就是瞑眩狀態,就是吃藥中病,一種有驗的反應,就是這個藥有效驗的一種反應,這個事情常常遭遇的。
我也遇過這個事情,半夜讓人去砸門去,也就是這麼個事,我給他吃本來是治下利的一種藥,他吃完了是下利無度。半夜砸我門去一問,這種情況,我說不要緊,我說你回去吧,我說再連下吃就好了,這個藥治下利的,它不會更下利,不過來這個人他說不行,您非看看去不可,這個人厲害。後來我就去了嘛,正是半夜,去了這個小孩就好多了,是個小孩。後來我說把二煎再吃了吧,他媽還不敢(讓)吃,我說不要緊,吃了吧,吃完了第二天就好了。這個事情很容易遭遇的,有些方劑,也不是個方劑有這個情形。這個麻黃湯啊,如果是人體虛,病久,常發生這種情況,何以呢?底下那個所以然,為什麼這個人他要這個樣子呢?要有這個瞑眩狀態呢?。所以這種這個體液啊充斥周身,脈也充血,所以脈緊嘛。這個說明邪重,日久不好,他要發瞑眩,所以出血也是這種原因。他這個外邊這個淺在動脈充血達到一個高度,鼻子這個地方最容易破,所以要出血的。這個陽氣呀,古人這個陽氣,不一定就指的有熱,後世不就都擱上熱了,不對的。他是認為這個氣分和血分分成陰陽的,凡是氣分,體液也是屬於氣分的,古人說這個氣就是指的津液,這個我們講到後頭我們再說,那麼這個不是熱,就是由於這個太陽病,咱們開始講了,就是人患病這個機體啊,太陽病它這個發作呀,就是想用體表達到發汗的目的而解除疾病這麼一種病理狀態,咱們開始講了。那麼老也達不到汗出,到八九天了,這個體液充斥體表是越來越重,越重他越發不出汗來,越不能出汗,那麼這個時候一汗出的時候,咱們給他用藥幫著了,由於這麼樣子陽氣重,他要發生瞑眩而衄血的,他這個解釋就是如此。咱們可見這個古人說的陽氣就指的精氣,精氣指的什麼呢?就是血液、津液,脈外的津液,脈內的血液,都叫做精氣,就是養人的精氣啊,以前咱們講過了,至於這種他叫做陽氣。
這一段啊,它就是這張表證,就是麻黃湯證,也有多日不解的。頭前剛有一個,「太陽病,十餘日,脈浮細而嗜臥者,外已解也」。一般說呀,它要是這個病由表傳裡,或者是傳半表半里,這個八九天,大概都傳裡的多,可也有例外,這條講的就是的,本來就是脈浮緊,無汗發熱身疼痛,這是太陽傷寒表實證啊,脈浮緊,發熱無汗身疼痛,那麼如果經過八九天,這一系列的證候啊不解,經過我們審察呢,表證仍在,他這個「表證仍在」不是一個廢話,他這裡頭啊雖然說是脈浮緊,發熱無汗身疼痛,是個表實證,但沒有惡寒,你看這裡頭,那麼必須惡寒才是表證完全沒解呢,他裡頭擱個“表證仍在”,他就是言外有因啊,說經過詳細審察確認是太陽表證,就是麻黃湯證了,而仍然存在的話,那麼這樣子呢你不必顧慮日數多少,還是可以發汗。那麼在這句話後頭啊就是麻黃湯主之,這麻黃湯就吃在這個時候。
那麼吃過這個藥之後,“服湯已”嘛,“微除”,這個病一時地感覺輕快,所以較比好啊,有效,但是同時呢,可是這個人就發生“目瞑、發煩” ,發煩就是發煩熱呀,煩躁不安而閉著眼睛,死不瞑目啊說死了都閉不上眼睛,這個他當時就是閉眼睛。那麼這是什麼呢?這個病比較重,時間久,或是經過誤治人身體虛,那麼這個要是吃藥中病,常常地發生意想不到的瞑眩狀態,這就是嗔眩。古人有一句話呀,說“若藥不嗆眩,厥疾不瘳”,這是《尚書》裡的一句話。說假若吃藥之後,沒有這個瞑眩的反應,這個藥好不了他的病,這是古時候有這麼一句話,可是這臨床上經常見到、遭遇的,那當時很嚇人的,你看這個人吧,睜不開眼,閉著眼睛發煩躁,折騰不安,這個就像這個藥啊不對頭似的,其實這個病是必好。“劇者必衄”,他就說的瞑眩的這種情況,要如果再厲害的話,鼻子也要出血,但是這個呀不必害怕的,“衄乃解”,鼻子出血,這個病就要好了,那麼言外就是不出血,就是發煩目瞑,這種瞑眩狀態發作,這在臨床上這個病非好不可,這個咱們在臨床上也是常遇到的事情。但是一般的疾病它要不是日子久,你看這個他是八九天啊,八九天應該汗出而不汗出,那麼他有這種情況反應,再不然人身體素虛,得一種急性病,那麼他要發生咱們說這個戰汗等等的,有的是,後面咱們這書裡頭也有的是,那麼他沒明說,這個也就是瞑眩狀態,就是吃藥中病,一種有驗的反應,就是這個藥有效驗的一種反應,這個事情常常遭遇的。
我也遇過這個事情,半夜讓人去砸門去,也就是這麼個事,我給他吃本來是治下利的一種藥,他吃完了是下利無度。半夜砸我門去一問,這種情況,我說不要緊,我說你回去吧,我說再連下吃就好了,這個藥治下利的,它不會更下利,不過來這個人他說不行,您非看看去不可,這個人厲害。後來我就去了嘛,正是半夜,去了這個小孩就好多了,是個小孩。後來我說把二煎再吃了吧,他媽還不敢(讓)吃,我說不要緊,吃了吧,吃完了第二天就好了。這個事情很容易遭遇的,有些方劑,也不是個方劑有這個情形。這個麻黃湯啊,如果是人體虛,病久,常發生這種情況,何以呢?底下那個所以然,為什麼這個人他要這個樣子呢?要有這個瞑眩狀態呢?。所以這種這個體液啊充斥周身,脈也充血,所以脈緊嘛。這個說明邪重,日久不好,他要發瞑眩,所以出血也是這種原因。他這個外邊這個淺在動脈充血達到一個高度,鼻子這個地方最容易破,所以要出血的。這個陽氣呀,古人這個陽氣,不一定就指的有熱,後世不就都擱上熱了,不對的。他是認為這個氣分和血分分成陰陽的,凡是氣分,體液也是屬於氣分的,古人說這個氣就是指的津液,這個我們講到後頭我們再說,那麼這個不是熱,就是由於這個太陽病,咱們開始講了,就是人患病這個機體啊,太陽病它這個發作呀,就是想用體表達到發汗的目的而解除疾病這麼一種病理狀態,咱們開始講了。那麼老也達不到汗出,到八九天了,這個體液充斥體表是越來越重,越重他越發不出汗來,越不能出汗,那麼這個時候一汗出的時候,咱們給他用藥幫著了,由於這麼樣子陽氣重,他要發生瞑眩而衄血的,他這個解釋就是如此。咱們可見這個古人說的陽氣就指的精氣,精氣指的什麼呢?就是血液、津液,脈外的津液,脈內的血液,都叫做精氣,就是養人的精氣啊,以前咱們講過了,至於這種他叫做陽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