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希恕講傷寒論-第二章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第96條
傷寒五六日,中風,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嘿嘿不欲飲食,心煩喜嘔,或胸中煩而不嘔,或渴,或腹中痛,或脅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熱,或咳者,小柴胡湯主之。
小柴胡湯方
柴胡半斤黃芩三兩人參三兩半夏半升(洗) 甘草(炙) 生薑各三兩(切) 大棗十二枚(擘)
上七味,用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三公升,溫服一公升,日三服。若胸中煩而不嘔者,去半夏、人參,加栝蔞實一枚;若渴者,去半夏,加人參合前成四兩半、栝蔞根四兩,若腹中痛者,去黃岑,加芍藥三兩;若脅下痞硬者,去大棗,加牡蠣四兩;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黃芩,加茯苓四兩;若不渴、外有微熱者,去人參,加桂枝三兩,溫服微汗愈;若咳者,去人參、大棗、生薑,加五味子半升、乾薑二兩。
小柴胡湯方
柴胡半斤黃芩三兩人參三兩半夏半升(洗) 甘草(炙) 生薑各三兩(切) 大棗十二枚(擘)
上七味,用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三公升,溫服一公升,日三服。若胸中煩而不嘔者,去半夏、人參,加栝蔞實一枚;若渴者,去半夏,加人參合前成四兩半、栝蔞根四兩,若腹中痛者,去黃岑,加芍藥三兩;若脅下痞硬者,去大棗,加牡蠣四兩;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黃芩,加茯苓四兩;若不渴、外有微熱者,去人參,加桂枝三兩,溫服微汗愈;若咳者,去人參、大棗、生薑,加五味子半升、乾薑二兩。
這個頭前講了,也有病的轉變,都是一個誤治。那麼太陽傷寒也好,中風也好,在五六天的時候,這個病一般地說要由表傳入半表半里,他說“傷寒五六日,中風”,不是太陽傷寒五六日了又中風的,不是的,五六日呢有個逗點,他說傷寒五六日,或者中風五六日,他這個口氣呀就是無論傷寒和中風,在五六日的時候,一般這個病要由表傳入半表半里,這一般是這樣的。
“往來寒熱”,這個太陽病啊是發熱惡寒,尤其惡寒為“必惡寒” 嘛,發熱與惡寒同時發作。這個陽明病在裡頭,是不惡寒但發熱。這個半表半里呢,是寒熱交替出現,「往來寒熱者」 就是寒往熱來,熱往寒來,交替出現。那麼這個道理呢,後面要說的,現在先不說這個所以然。那麼就這個寒熱來分析呀,表與半表半里有這麼些不同,發熱惡寒太陽病,不惡寒但發熱這是陽明病,往來寒熱,這個熱型啊也不一樣,根據熱型啊也能辨太陽、陽明、少陽。
“胸脅苦滿”,胸、脅,這個半表半里的部位呀,就在胸腹的兩個腔間,胸腔、腹腔,就在這個大部位裡,那麼外接近表,內接近裡,胃腸也在胸部腹腔間啊。那麼這裡有邪氣結之,所以胸脅苦滿,就是胸脅這個部位,苦滿,就是以滿為苦,當作苦,勞苦,意思就是苦於勞動。
“ 默默不欲飲食”,“默默”,在這個地方就是昏昏然而不願意吃東西,這塊有熱,這個熱鬱於胸腹腔間,頭昏昏然而不願意吃東西。
「心煩喜嘔」,凡是熱都往上炎,這個火往上來,所以這個胸腹腔間有熱呀,這個熱也是容易波及到心臟,心煩。那麼這個熱呢,也能夠激動胃腸的,胃腸啊尤其這個胃,是水穀之海了,那麼激動這個里水裡飲,他要嘔。
那麼這四個“往來寒熱” 、“胸脅苦滿” 、“默默不欲飲食” 、“心煩喜嘔”,這是柴胡四證,這是柴胡湯應用的四個主要的證候。那麼底下有些或然的證候,這說明什麼意思呢?就是半表半裡的部位,是諸臟器的所在,如果這個地方,這個邪熱鬱結在這個部位,能夠影響很多臟器,失去常度的,就是失去正常而有證候的反應,所以這個相當複雜。」或胸中煩而不嘔”,一般是要心煩喜嘔,如果這個熱不太重,只胸中覺煩熱,心中不耐煩,也不激動裡飲,所以不嘔,這個是較比輕,這個邪熱輕,也或者胸中煩而不嘔。“或渴”,渴,咱們都知道了,渴屬陽明呀,那麼這個熱移到胃上,那就要渴。“或腹中痛”,腹中就是胃以下腸子,涉及到腸子了,那肚子痛。“或脅下痞硬”,這個脅下就是兩側了。痞,有痞塊謂之痞了,痞是不通了,痞塊也是的,硬,從這個硬上說是有痞塊了,有腫結的地方,這就是肝和脾了。那麼涉及到肝脾而脅下要痞硬,所以這個小柴胡湯,柴胡劑,我們治肝病常用的。這個人的胃有停水嘛,他又不渴,但是身上有微熱,這頭前他都講了,所以小便不利,內有停飲,表不解,表熱不除。”或咳者”,或及於肺,那他就要咳嗽,總而言之,只要四證俱在,這些或然的證候無論有或無,都用小柴胡湯主治之。
那麼這個方後呀弄這些加減都是錯的,這都要不得,所以這個書啊可以說是,誰出的咱們也不知道,但這裡頭絕對是不對的。那麼這個方劑呀咱們看一看,柴胡這味藥在《神農本草經》上只是說它味苦平,苦不大苦,平,不是像黃連那個苦法。微寒,它是一個寒性解熱的藥,苦味、寒性解熱的藥。那麼它主治什麼呢?《神農本草經》上說是主治心、腹、腸胃間結氣、積聚,就是心到腹,腸胃之間的結氣,或是有積聚。結氣,無形的東西才能結滯,那麼有形的就是積聚,成痞塊的東西,寒熱邪氣它也治,它能解熱嘛。推陳至新。在《神農本草經》上就這麼幾句話。那麼結氣也好,積聚也好,都是在心腹這個空間,所以它治胸脅苦滿,那麼在仲景這個書上看是治胸脅苦滿。那麼根據《神農本草經》上的證侯分析呀,也是絕對有胸脅苦滿。那麼柴胡與黃芩為伍,黃芩治煩呀,那麼這兩味藥都是解熱,去煩。
底下這一系列的藥都是健胃的藥,這個半夏、生薑,這是小半夏湯,能夠逐飲止嘔的,柴胡證裡頭常有嘔的,這個嘔因為什麼呢?因為胃虛呀,擱人參、甘草、大棗,補中健胃,所以這個方,小柴胡湯既是一個健胃止嘔的藥,也是一個解煩去熱的藥,那麼據論還有一個說法,小柴胡湯妙就妙在人參,這也可以解釋一下,為什麼這個病要傳到半表半裡呢?這個我們得回頭研究那個太陽病。這個太陽病階段啊,人的這個機體,就是人體呀,打算由表來解除疾病,所以類型,我們開始講的時候就介紹了,邪氣交爭於骨肉呀,外邪、人的精氣在骨肉這個地方交戰,到四、五天的時候,沒有機會從體表解除疾病,那麼怎麼沒有機會了呢?就是正氣不足以驅邪了,主要的是由於裡虛,就是胃虛呀,那麼這個時候柴胡、黃芩是能夠解熱驅邪的的,但是裡虛呀,這個病只能由半表半里再往裡來,所以必須要加強正氣,所以這個時候用人參是對的,徐靈胎老先生還是看得挺清楚的,小柴胡湯妙就妙在人參,這個時候不能夠在第一道防線,退到第二道防線了。退到第二道防線,你正的力量沒有增強行不行,還是不行的,所以這個時候擱人參,健胃,咱們說是補中益氣了,這就是補中益氣,那麼這個時候才能發揮柴胡、黃芩的力量,才能去邪呢,主要是這麼個問題。那麼下面這一條,就說明這個問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