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漢方 十味敗毒散
- 十味敗毒散的臨床運用
陳潮宗
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名譽理事長
陳潮宗中醫診所院長
摘要:
對於種種疾病的看法,中醫學採取“辨證論治”,而日本漢方著重於“隨證治療”,兩者內涵雖不相同,但都強調“證”的重要性。對於皮膚病症而言,漢方所採取的治療方法亦把握“證”這個重點來斟酌用藥。
十味敗毒散出自日本江戶年代,華岡青洲方 (1) ,功效為袪風化濕、清熱解毒,主治風、濕、熱三邪所夾雜所致之皮膚搔癢及初期的瘡瘍腫毒,惡寒發熱,苔膩或黃膩,脈浮數或濡。以十味敗毒散為基礎,加減方使用則為:加金銀花、土茯苓可治風寒濕毒,加黃耆、當歸可治癰疽瘡癤,合升麻葛根湯可治麻疹濕疹,合托裏消毒散治瘡瘍腫痛,合黃連解毒湯治癰疽腫熱。
關鍵字: 華岡青洲方、十味敗毒散、皮膚病症、辨症論治
•前言
本方為臨床常用方,主要為治療化膿性疾患、皮膚疾患初期或用於改善體質的方劑,功效為袪風化濕、清熱解毒。方中的獨活、防風能夠擴張體表血管發汗發散,有去濕作用;荊芥、防風、桔梗、川芎、柴胡具解毒作用;茯苓與桔梗則有消炎作用;川芎可止痛,柴胡用於各種抗過敏反應,甘草具消炎、解毒、抗過敏、袪痰,對支氣管平滑肌痙攣有緩解作用 (2) 。
•文獻回顧
十味敗毒方乃來自於日本華岡清洲方,用於好發癤癰之癤腫症及濕疹。近來顯示諸多皮膚病的病機正如《諸病源候論》所說:“肺主氣,候于皮毛,脾主肌肉,氣虛則膚腠開,為風濕所乘;內熱則脾氣溫,脾氣溫則肌肉生熱也。溼熱相搏,故頭面身體皆生瘡也。
本方能使解毒臟器機能旺盛,有解毒之效。方中有解毒之藥為荊芥、防風、桔梗、柴胡、川芎、連翹等。此外,獨活、甘草、茯苓、生薑為補助藥物。臨床上常應用於治療濕疹、蕁麻疹、改善過敏體質、淋巴腺炎、水泡疹、面?、化膿性面?、中耳炎、外耳炎等皮膚炎症。
•藥物方義說明
十味敗毒散是由十味藥物所組成的,方解說明如下:
•川芎:含有多種揮發油及生物鹼,《本草方藥大全》記載川芎辛溫無毒,浮而升陽也,屬熱性藥品。主治袪風燥濕、行氣開鬱、活血止痛,為治少陽厥陰經頭痛。
•生薑:含薑醇、薑烯、薑辣素等揮發油。具散寒止嘔、開痰、解毒、開胃氣、溫中去濕等作用。
•柴胡:柴胡味苦,平、微寒,無毒。《新修本草》記載柴胡主心腹,去腸胃中結氣,飲食積聚,寒熱邪氣,推陳致新。久服輕身,明目,益精。
•桔梗:《本草經集注》說明桔梗味辛、苦,微溫,有小毒。主治胸脅痛如刀刺,腹滿,腸鳴幽幽,驚恐悸氣。利五臟腸胃,補血氣,除寒熱風痺,溫中消谷,治喉咽痛。清頭目散表虛寒。
•防風:《本草經集注》記載防風味甘、辛,溫,無毒。主治大風,頭眩痛,惡風,風邪,骨節疼痛、四肢攣急。
•獨活:《本草經集注》記載獨活味苦、甘,平、微溫,無毒。主治袪風、金瘡止痛,治諸賊風,百節痛風無久新者。久服輕身,耐老。
•茯苓:為草木上品,味甘、平,無毒。《本草經集注》記載主治胸脅逆氣,驚邪恐悸,心下結痛,寒熱,咳逆,止口焦舌干,利小便。久服可安魂魄、養神、延年。
•甘草:《本草蒙筌》云:因味甘甜,故名甘草。《飲膳正要》記載味甘、平,無毒。可和百藥、解諸毒。主治五臟六腑寒熱邪氣,堅筋骨,長肌肉,可解毒。溫中下氣,傷臟咳嗽,止渴,通經脈,利血氣。久服輕身,延年。
•荊芥:《得配本草》記載荊芥辛、苦、溫。入足厥陰經氣分,兼入血分。主治散淤破結、通利血脈,袪風邪、清頭目、利咽喉、消瘡毒、中風口噤等作用。
•陳皮:《湯液本草》記載陳皮氣溫,味為苦。辛而苦,味厚,陰也。無毒。《本草》又云:主胸中痰熱,逆氣,利水谷。下氣,止嘔咳,除膀胱留熱、停水、五淋,利小便。
• 臨床應用
1.尋常性痤瘡
尋常性痤瘡為青少年常見的疾病之一,對在發育的青少年而言,外表容貌是給人第一印象的主要來源之一,因此對於身心發展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中醫為根據臨床症狀、皮疹大小、紅腫程度、色素沉著及大便、出汗、倦怠、月經等全身情況辨證施治並施以治療。據文獻研究顯示 (5) ,選用其十味敗毒湯來對體質虛弱、皮疹較輕者,臉部以外也可以看到化膿巢者,一共 7 例,年齡在 21~36 歲,男 4 女 3 分別用藥 1 個月到 1 年,全部治癒。且也發現十味敗毒散比四環素屬在同樣程度對抗痤瘡桿菌及脂肪?作用都要強。
十味敗毒散常用於治療蕁麻疹、濕疹、皮膚炎、中耳炎等症,根據國內外醫學發表的文章顯示 (7) ,小林衣子根據臨床症狀對 29 位患者來辨證用藥發現,投與十味敗毒湯來治療體力為中等以上、皮疹較輕微、合併便秘或有或無、軀幹部反覆出現皮囊炎的患者,其有效痤瘡改善者有 7 例。
2.治療異位性皮膚炎
《醫宗金鑑.外科心法》中記載者異位性皮膚炎為“四彎風”。臨床上根據患病年齡可分為嬰兒期、兒童期和成人期,治療方針則是根據全身的體質和體力程度以及皮膚的性狀為指標作為考慮,長期目標著重於改善患者失調的生理功能 (8) 。
急性期治療重點在於以局部辨症為主,針對皮膚病變的性狀加以處理,主要是辨皮損。乾燥性皮損常用溫清飲、十味敗毒湯、當歸飲子、白虎加人參湯。
3.治療濕疹
現代醫學認為濕疹屬於慢性重複再發反應,病因可能和遺傳、免疫、神經調節、環境有關。《醫宗金鑑》認為其病因是由於心火脾濕受風而導致的。現代中醫醫家認為此病的主要病因為先天稟賦不足,溼熱內生,復感風溼熱邪;或因飲食不當,好食辛辣肥甘厚膩,傷及脾胃所致 (9) 。治療採以改善體質為目的之病態為漢方治療的適應,體力中等程度者,滲出液少,附帶散發性紅色發疹和化膿性病灶要選用十味敗毒散方劑。
4.蕁麻疹
蕁麻疹是一種皮膚黏膜真皮部位的一種局部性充血與水腫,常伴有腹痛、發熱,甚至過敏性休克等全身症狀。《金匱要略》云:“邪氣中經,則身癢而癮疹”,故治療本病應以“散風”為主。對於此症,使用頻度最高的漢方藥為十味敗毒湯,特別是在慢性期時的第一選擇用藥。十味敗毒湯非常適合於一般的皮膚病患者具有慢性蕁麻疹病態,依據局部所見,隆起又大又紅的,其治療效果特別好,因此若是疹的顏色和皮膚面相同,或比較白的效果就難了。
•心得與討論
個人在臨床治療經驗,投與十味敗毒散治療濕疹者有效達 8 成,若投與十味敗毒散無效者,則改投與消風散治療其症,常有不錯的效果。但後者對於治療痤瘡的療效則有待進一步探討。對於便秘患者而言,投與十味敗毒湯、或葛根湯等漢方藥材時需小心使用,否則會使皮膚症狀更加惡化。
• 參考資料
•忠山製藥股份有限公司中藥研究編輯小組:常用漢方選集,侯文太,台北,1993 :14-16 。
•港香蘭醫藥出版社印行:濃縮方劑總覽,昇昌彩色印刷有限公司,台北,1993 :13-14 。
•日本醫師會:漢方治療入門,啟業書局,台北, 1992 : 186-198 。
•大塚敬節、矢數道名、清水藤太郎:漢方診療醫典,旋風出版社,台北,1980 :225-235 , 247 。
•杜順福、小林衣子:尋常痤瘡的中藥治療經驗,日本醫學介紹,大陸, 1997 ; 18(9) : 427 。
•王謙、杜貴友:十味敗毒散的抗變應性的揮發成分,國外醫學 . 中醫中藥分冊,大陸, 1995 ; 17(2) : 45 。
•趙麗平:常見皮膚病的漢方治療,國外醫學.中醫中藥分冊,大陸,1997;19(6) :8-11 。
•王孝瑩:特應性皮炎與漢方,國外醫學 . 中醫中藥分冊,大陸, 1995 ; 17(2) : 3-6 。
•莫秀梅、陳達燦:中醫藥治療濕疹臨床研究攝要,中醫藥學刊,大陸, 2004 ; 22(2) 。
•王昌恩:“新后世派”和“經緯醫學” -- 日本漢方研究介紹之二,山東中醫雜志,大陸, 1994 ; 13(3) : 143-144 。
•杜順福:黃連解毒湯治療頑固性濕疹皮炎,日本醫學介紹,大陸, 2000 ; 21(9) : 429 。
•洪傳岳:中藥治療成人異位性皮膚炎,當代醫學,台灣, 1996 ; 23(9) : 757-760 。
•張淑玲、胡杰、李宗信、劉克:中藥“痤瘡平”外用治療尋常痤瘡的臨床研究,北京中醫雜志,大陸, 1994 ; (4) : 51-52 。
•白紀國:頑固性蕁麻疹驗案一則,北京中醫雜志,大陸, 1994 ; (4) : 36 。
•金貴和、宋芳吉:急性蕁麻疹的治療,實用鄉村醫生雜志,大陸, 1994 ; (2) : 33-34 。
十味敗毒湯 (華岡青洲)
【組成】
柴胡0.7、獨活0.7、櫻皮0.7、防風0.7、桔梗0.7、川芎0.7、茯苓1.0、荊芥0.3、甘草0.3、乾生薑0.3。
【功能】
驅表裏邪,解百瘡毒。
【主治】
本方可用於主治癰、癤、濕疹、蕁麻疹、癰疽等病。
【應用】
是治化膿性疾患,及改善過敏性體質,又可應用於蕁麻疹、香港腳、濕疹、中耳炎、蓄膿症、各種皮膚病。
【加減】
1.風寒濕毒:加金銀花、土茯苓。
2.癰疽瘡癤:加黃耆、當歸。
3.麻疹濕疹:合升麻葛根湯。
4.癰疽腫熱:合黃連解毒湯。
5.瘡瘍腫痛:合托裏消毒飲。
【用法】
食前或食遠溫服。
【備註】
若適用於治療癰、癤的時候。則要在發病初期,而有發紅腫脹疼痛等症狀,且在發病後數天以內用之為宜。症狀輕者服用本方後四、五天就會消退而痊癒。在這以後,則要隨症擇用托裏消毒飲,時間經過更久者,則用十全大補湯。
組 成
茯苓、防風、獨活、桔梗、川芎、荊芥、櫻皮、甘草、柴胡、生薑。
說 明
本方出自華岡青州氏。乃由荊防敗毒湯變化而成。是很有名的治皮膚病的方劑。有強化臟器機能,解除毒素之功效。適用於治療各種化膿性疾病及皮膚病,並能改善過敏性的體質,並可應用於治濕性紅斑疹,長期未癒之蕁麻疹等症。
適 應 症
癰、癤、疔、淋巴腺炎、皮膚炎、乳腺炎、蕁麻疹、濕疹、面疱、麥粒腫。
運用參考
青春痘加薏苡仁、大小薊、蚶殼草。
化膿性路面疱加連翹、薏苡仁、大黃。大便秘火氣大加大黃、石膏。皮膚癢加黃水茄、水丁香。
辨別比較
本方用中治患部不乾燥,局部發紅腫痛、瘙癢、分泌物多或慢性蕁麻疹、濕疹為主。消風散用治血燥之乾性皮膚,瘙癢時滲出物多形成結痂,慢性之皮膚,有便秘、口渴的現象。
=================================
十味敗毒散科學中藥
爛柱子 較適用
使用錠劑比較不會苦
=========================================
風濕症患者用十味敗毒東加味方--漢方臨床經驗精粹
藤× × ×,46歲,女。初診1979年12月。2年前患多發性關節風濕症,其父母均患風濕症.由手指關節發病,逐漸波及全身;半年內雖多次治療,不僅無效,反而日益加重。遂接受當時很時髦的 “別府冷凍疔法”,即用冰塊冷卻並勵行運動如登山等,當時確實有效,到1978年8月止基本上得到緩解。但好景不長,月份起疼痛再發,而且更難緩解,因而來院謀求漢方治療。
營養、面色一般,脈弱`舌有白苔,血壓偏低,初診時為110/70mmHgo此時,仍在繼續冷凍療法,堅持運動,但疼痛始終不減尤以手指、膝、肩關節為重
初診後,連續7個月先後投給薏顏仁湯、桂枝芍藥知母湯、桂枝加朮附湯(附子1.5克)等,均未見明顯效果·
1980年8月,在某病院作金的注射療法後,上半身特別是肩部附近,出現大片濕疹,雖立即中止注射,濕疹卻久久不愈,有劇烈癢感·當時關節固然仍很疼痛,但患者急於先治濕疹,故投給了十味敗毒東加茵陳、山梔子各3克、附子1克。服此方後,濕疹很快好轉,但出乎意料地、風濕症的疼痛也頓時得到緩解。1個月後·手指己可靈活運動、握緊,也可以跪坐,原來的引痛幾乎完全消失。
1980年12月時,各關節均可自由自在地活動,可以正常從事家務,甚至也可同過去一樣地進行花道和茶道的教授工作了。患者自覺如同換了一個人一樣輕鬆愉快,且因服藥後倍感舒適,故而繼續服用至今。過去每逢梅雨期,風濕症必定加重,今年卻毫無痛苦地度過。
然而,對於十味敗毒湯在治癒濕疹的同時,竟然也治好了頑固的風濕症一事,筆者自己也感到實在是意料之外,因而願將此例介紹出來,表明竟然也有這種偶然的實例!
試對這一現象作一分析。
風濕症、紅斑狼瘡、結節性紅斑、包括過敏性病灶感染等疾病,被統稱為“膠原病”;
而作為這類疾病的體質改善藥劑,也常使用十味敗毒湯。本症例除患風濕症外,還以過敏性濕疹的形式,作為外部症狀而顯現出來;因而可以設想,同樣是以改善體質為目的而投給的十味敗毒散,就偶然地使濕疹及風濕症一起獲得了好轉。
==========================================================
帶狀疱疹前期 十味敗毒散清熱
2014-09-23 12:34:32 聯合新聞網 / 聯合新聞網
【聯合報╱記者林思宇專題報導】
一名59歲女性,因帶狀疱疹疼痛難耐且伴隨發燒等症狀,中醫新嘗試使用十味敗毒散治療,二周後水泡結痂,病例報告刊登在中醫藥雜誌。
任何曾得過水痘的人,均可能得到帶狀疱疹,水痘病毒潛伏在體內某些神經根細胞,在人體免疫力低落時變得活躍,並沿神經皮節侵犯,患者發病部位表皮會出現紅疹,而且劇烈疼痛。病患大多在2到4周內自行痊癒,但有部分患者疼痛會持續30天,比率隨年齡增加而上升。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總醫師林舜穀說,部分病人就醫屬於病發後期,以往中醫治療使用龍膽瀉肝湯,並且配合疼痛部位輔以針灸治療,有助於改善病人疼痛。
上述病患在病程早期就醫,第八頸神經皮節處出現紅疹,林舜穀採十味敗毒散,宣散風濕熱,後期以人參養榮湯益氣養血,並配合地龍、威靈仙等辛竄通經藥物,期間沒有針灸,二周後水泡結痂,一個月後疼痛消失。
林舜穀說,帶狀疱疹前期,治療以祛散風濕為主,清熱燥濕為輔,約5到7天內,建議使用十味敗毒散,成分含柴胡、桔梗、川芎、櫻皮、茯苓、獨活、防風、荊芥、生薑、甘草等,佐以金銀花、蒲公英;但10天至12天後,就要改採龍膽瀉肝湯。
※延伸閱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