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希恕講傷寒論-第二章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第63條
發汗後,不可更行桂枝湯。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可與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這個針對桂枝加厚樸杏仁湯說的,這個發汗後,一般表不解是用桂枝湯,唯獨這一條你不要用,“汗出而喘”,汗出,桂枝湯不是治汗出嘛,太陽中風,發熱汗出,惡風,脈緩者用桂枝湯了,那麼這個喘呢?我們頭前也講了,喘是氣上沖的一種反應,如果有氣上沖的反應當然可以用桂枝湯了,唯獨這個不行的,這個什麼道理呢,咱們好好把它解釋一下。
這個怕你想到桂枝加厚朴杏仁湯,那麼桂枝湯解表,加厚樸杏仁兼以定喘,這不跟這個意思一樣嘛。其實他這個意思不是,他這個汗出啊,那不像桂枝湯那個汗出啊,這個汗出是這個汗多得很,而且這個汗相當地稠、粘,這純粹是熱,這個喘也是熱壅,這個表不解,表邪也盛,這個熱往上壅得厲害,他這個汗出有陽明病的味道,但是又不到承氣湯那種情況,我們講陽明篇就有了,陽明病法多汗,裡頭熱嘛,是蒸汗外出。這個一方面表未解,一方面裡頭也有熱,所以這個汗出得相當地甚,而且這個汗臭味也重,咱們聞著汗臭味也重得很,也較比稠、粘。這個喘最厲害,麻杏石甘這個喘頂厲害的,一方面有表證,有麻黃證,一方面熱往上壅,就是石膏證了,所以假設這個汗出而喘。
“無大熱者”,無大熱我們上頭也講了,既沒有表的淅淅那種熱,也沒有真正到陽明病那種情形蒸蒸發熱,那非用承氣湯不可了,不到那種程度,但是確實也是裡熱。“可與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那麼這樣子呀因為邪盛加重麻黃,同時有熱,這就是麻黃湯的一個變方,麻黃湯把桂枝去了,這個裡熱呀桂枝不能用,然後加石膏以解其裡熱,是這麼一個方劑,就是根據麻黃湯一種去加法了,去桂枝加石膏,這個方子咱們也常用,尤其肺炎都愛用這個方子,其實這個方子也不是肺炎特效方子。真正的汗出而喘可以用,但是只能夠用一次,你不能連續用,假設這個藥吃了,病好一些,但是熱沒完全去,這時不要一直擱麻黃,變其他解熱清肺的藥還是好的。這個方子是最常用了,我們一般治這個氣喘也有時候用,真正是汗出而喘,確實裡有熱。他這個方劑後頭,本雲,後頭,黃耳柸,這個大概是錯的。他凡是本雲啊,都說明這個方子原方,大概本雲麻黃湯,今去桂枝加石膏,大概是這麼一種話。他弄個黃耳柸,這個黃耳柸,有註家說它是個器皿。要是個器皿,這個本雲黃耳柸就沒有意義了,大概是本雲麻黃湯,今去桂枝加石膏。他擱個黃耳柸。這個書的錯誤是有的,你像這個就是明明白白的。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方麻黃四兩(去節)杏仁五十個(去皮尖)甘草二兩(炙)石膏半斤(碎、綿裹)上四味,以水七升,煮麻黃,減二公升,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二公升,去滓,溫服一公升。
這個針對桂枝加厚樸杏仁湯說的,這個發汗後,一般表不解是用桂枝湯,唯獨這一條你不要用,“汗出而喘”,汗出,桂枝湯不是治汗出嘛,太陽中風,發熱汗出,惡風,脈緩者用桂枝湯了,那麼這個喘呢?我們頭前也講了,喘是氣上沖的一種反應,如果有氣上沖的反應當然可以用桂枝湯了,唯獨這個不行的,這個什麼道理呢,咱們好好把它解釋一下。
這個怕你想到桂枝加厚朴杏仁湯,那麼桂枝湯解表,加厚樸杏仁兼以定喘,這不跟這個意思一樣嘛。其實他這個意思不是,他這個汗出啊,那不像桂枝湯那個汗出啊,這個汗出是這個汗多得很,而且這個汗相當地稠、粘,這純粹是熱,這個喘也是熱壅,這個表不解,表邪也盛,這個熱往上壅得厲害,他這個汗出有陽明病的味道,但是又不到承氣湯那種情況,我們講陽明篇就有了,陽明病法多汗,裡頭熱嘛,是蒸汗外出。這個一方面表未解,一方面裡頭也有熱,所以這個汗出得相當地甚,而且這個汗臭味也重,咱們聞著汗臭味也重得很,也較比稠、粘。這個喘最厲害,麻杏石甘這個喘頂厲害的,一方面有表證,有麻黃證,一方面熱往上壅,就是石膏證了,所以假設這個汗出而喘。
“無大熱者”,無大熱我們上頭也講了,既沒有表的淅淅那種熱,也沒有真正到陽明病那種情形蒸蒸發熱,那非用承氣湯不可了,不到那種程度,但是確實也是裡熱。“可與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那麼這樣子呀因為邪盛加重麻黃,同時有熱,這就是麻黃湯的一個變方,麻黃湯把桂枝去了,這個裡熱呀桂枝不能用,然後加石膏以解其裡熱,是這麼一個方劑,就是根據麻黃湯一種去加法了,去桂枝加石膏,這個方子咱們也常用,尤其肺炎都愛用這個方子,其實這個方子也不是肺炎特效方子。真正的汗出而喘可以用,但是只能夠用一次,你不能連續用,假設這個藥吃了,病好一些,但是熱沒完全去,這時不要一直擱麻黃,變其他解熱清肺的藥還是好的。這個方子是最常用了,我們一般治這個氣喘也有時候用,真正是汗出而喘,確實裡有熱。他這個方劑後頭,本雲,後頭,黃耳柸,這個大概是錯的。他凡是本雲啊,都說明這個方子原方,大概本雲麻黃湯,今去桂枝加石膏,大概是這麼一種話。他弄個黃耳柸,這個黃耳柸,有註家說它是個器皿。要是個器皿,這個本雲黃耳柸就沒有意義了,大概是本雲麻黃湯,今去桂枝加石膏。他擱個黃耳柸。這個書的錯誤是有的,你像這個就是明明白白的。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方麻黃四兩(去節)杏仁五十個(去皮尖)甘草二兩(炙)石膏半斤(碎、綿裹)上四味,以水七升,煮麻黃,減二公升,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二公升,去滓,溫服一公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