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希恕講傷寒論-第一章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上篇-第6條
太陽病,發熱渴,不惡寒者,為溫病。
這個病似太陽病,也頭項強痛,脈浮,很像太陽病,但主要的是它渴。這個渴是內熱的一種表現,像陽明病白虎湯證就渴呀,它裡面有熱。裡熱的這種病啊,它不惡寒,這是什麼道理呢?
它也身熱,身上不是不熱,根據我們剛才講的太陽病,身上熱,加大外邊差距,他要惡寒的,這個是不惡寒。這裡熱是很強烈的,人身上的這個條件反射啊,這是巴甫洛夫弄得,這個我認為很好。
這種刺激過於興奮,那一種刺激就被抑制。他是個實驗,這個巴甫洛夫很有意思,他用那個狗呀,用很熱的電線燙這個狗,這個狗當然叫喚了,甚至咬他,那時候餵牠什麼它也不吃,可是呢他每要見到這隻狗就給它好吃的。過的日子多了,狗一見到他拿電線,它就淌哈喇子,它就老老實實的。後來都給燙破了,它也不動,直撂滾了。為什麼呢?它這個食慾過於亢奮了,把燙的這種痛的刺激反到抑制了。這也是的,這個裡熱啊刺激相當厲害,要不陽明病的人說都胡話,譫語煩亂,它這個刺激相當強烈的,尤其對於大腦。所以這個惡寒他到不惡寒了,他是光惡熱了,就是惡熱的這種刺激過於亢奮,而惡寒的刺激被抑制了,所以就不惡寒了。這溫病就是這樣,發燒而渴不惡寒者為溫病,裡熱,這說的很清楚了。你看這個地方還這樣,與上面的“中風,傷寒”的文法就不一樣,那個“名為傷寒”、“名為中風”,這個是“為溫病”。
那個中風、傷寒都是太陽病的一種證,這個是溫病,是對著太陽病說的,太陽病才叫病,這個溫病不是太陽病的一種證,它是對等的看法。這是另一種病,叫溫病。所以他(傷寒論)的文章就是這樣,你要細心讀就能夠知道了。那既然是溫病,就不能根據太陽病的方法來了。太陽病治療是發汗,溫病不屬於太陽病就不能發汗了,裡熱是不能發汗的,這個千萬要注意。
若發汗已,身灼熱者,名曰風溫。風溫為病,脈陰陽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語言難出。
假若發汗的話,這個發汗最傷人津液。這個裡面有熱,就怕發汗,你越發汗,他越熱,像我們這個壺在爐子上坐著似的,火蒸著它,你再一撤這水,這壺熱的更快。這個溫病就是如此的,它是熱病,裡面有熱,不能發汗。假若發汗之後,“若發汗已”,就是發汗之後,假若這個你當了太陽病了,而誤發其汗之後,那不是一般的熱了,身灼熱,身上乾熱乾熱的,灼熱,像火烤的那樣子,這就是由溫病變成風溫了。這個風溫這個字怎麼起的,它就是根據底下這個證候,我們頭前不是有個太陽中風嗎?發熱汗出,它這個也汗出,也發熱,但是它不惡風也不惡寒,它是熱盛啊。類似中風的那種情況,這麼一種溫病,它的意思是這個意思,所以它叫風溫。
那麼,它的證候是什麼樣的呢?底下就解釋了,「風溫為病,脈陰陽俱浮」。就是上下的脈全浮,這個浮呀,也主表也主熱,這就主熱。「自汗出」,那麼這個身灼熱自汗出,我們講陽明病就有了,它這個熱由里往外蒸的,裡熱往外出的這個熱就是蒸蒸,身上熱而汗出,它是這麼一種汗出,不像頭前那個中風證一樣,他那個汗出的有限,它並沒透,所以肌肉還是不解。這個不是,它是由里往外出汗,他是熱。
“身體重量”,這個身重也很重要,表示身體有濕,皮膚肌肉裡頭濕挺重的。這說明什麼問題呀,雖然裡頭熱,身上還這麼大的濕,表示裡面不實,這個在陽明病裡頭就有了。凡事陽明病的里熱最傷人津液,熱實到極點了,津液就枯燥了,所以大便也乾了。水火這兩個東西互相排斥的,火盛了,水就少了,水多了,火就要熄滅。所以在這個裡熱身來看,身還重,裡面還不實。由於這個熱往上湧,鼻息必呼,出氣呼吃呼吃的,有聲。
“語言難出”,這都是熱往上湧的反應。這就是說這個溫病就是加重了,假若要是發汗,吳鞠通《溫病條辨》還說用桂枝湯,這個用不得。溫病裡頭有熱用桂枝湯是絕對不行的,不但這個桂枝湯不能用,就是銀翹散、桑菊飲也不可以用。這個咱們要注意了,要記得。這個病就是白虎湯,它裡頭熱,不是表熱,解表沒用,越解表越壞。桂枝湯更不能用,那是甘溫的藥。
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視,失溲。
上邊隱伏這個身重,就告訴你辯證了,中醫就這個東西,不辨證不行。“直視,失溲”,下後傷津液,吃瀉藥、發汗藥,都傷人津液、傷血。而且裡頭不實,身還重嘛,濕還盛嘛,為什麼給他吃瀉藥?一吃瀉藥,更傷津液了,小便沒有了,小便不利,這就是津液喪失的太甚了。吃下藥為什麼也傷津液?下藥這個東西就是把胃腸裡頭原來給消化吸收的東西都給催下去了,可不就是喪失津液了。所以下、發汗都是亡津液亡血液的。津液亡失多了,小便也就少了,同時眼睛也發直,眼睛失去血液的融養,就發直。同時這個下藥傷髒氣,如果裡面是熱實的,象陽明病大便秘,下而不傷人的。裡面不實,下的髒氣虛了,不但小便不利,由於津虛,膀胱有點尿還瞥不住,還就拉了,失溲,這個病就比上面那個風溫就更重了。失溲者,就是腎功能失去收攝作用了。
若被火者,微發黃色,劇則如驚癇前症。
若被火者就更不行了,它是溫病、是熱病。這是以火濟火,如抱柴救火,這火燒的更厲害了。“微發黃色”,微,有點,所以說要被火呀,這個人頂輕了,這個人臉上身上都是黃的,這個黃不是發黃疸,就是微黃的樣子,一點血色都沒有。那麼要是劇呢,劇就是厲害。“劇則如驚癇前症,時瘛瘲”,就是一陣一陣的發驚恐,時常的抽,身上的顏色就不只是發黃了。“若火熏之”,就是拿火烤過那個顏色,所謂黃褐色了,就是熏肉那個顏色。
「一逆尚引日”,就是指瀉下和火攻,這個火攻是古人治病的方法了,有很多種火攻的方法,(比如)扎火針,再如把地用火燒得非常熱,人躺到上頭,也就是摀大汗,這也是火攻的一種。再有就是熨背,後背拿熱東西敷,這都叫做火攻,這個火攻是必須大汗。「一逆」是指誤下,人還能活些日子,「尚引日」,但是已經是很重了。「再逆」就是指火攻,活不了了,真像如火熏色那個樣子,那就是促其命期了。那麼這一段呢,有人就講張仲景不講治溫病,這段很清楚。所以溫病不能發汗,又不能吃瀉藥,更不能用火攻。火攻與吃涼藥都是對待的看法了,溫病能到這樣子,就得清了,沒別的辦法了。可見這個溫病只能用白虎湯,根據他這個條文,絕對不能發汗,瀉藥也不行,他沒有實,實可以。那麼後世,你像陳修園他們主張,真正的溫病實證,可以用大量的麥冬、生地配合白虎加大黃,這我實驗過,非常好使,但是得實。什麼實啊?人說胡話,大便乾了,那麼這種溫病你也說不能下嗎?那得該下就下,但是只是攻不行,你得用強壯滋陰解熱的藥,就是麥冬、生地這類藥,相當好使,得大量的用,不用生地用人參溫補行嘛。
那麼這個《傷寒論》裡講不講溫病呢?講的。這一段在太陽病中提出來了,你不要把它當成太陽病來治療,後來我們在陽明篇裡就有了。陽明篇裡講「外證雲何」呀,那就是指溫病了。“身熱汗出,不惡寒,反惡熱”,那就是溫病,就與這個一點不錯嘛。那個用什麼治,就用白虎湯,渴呢就用白虎加人蔘。他講的這個都對的,怎不講溫病。這個讀書,你得前後看。但是太陽病裡頭沒有溫病,溫病不屬於太陽病。也有把中風,傷寒,溫病放到太陽病裡邊,這就錯了,根本不是太陽病,不是在表呀,所以特意拿出一節來,講的是太陽病啊,恐怕醫家也拿這個當太陽病來治,一治這就壞了,辨證主要的一點呢,就是“渴而不惡寒”,“不惡寒”就與提綱衝突了。前頭說了,“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為了)加重惡寒的語氣,才擱了個“而惡寒”。那麼這個不惡寒,就不是太陽病。那麼所謂的提綱啊,是太陽病的起碼證候啊,他必須具備這個條件,尤其這個惡寒。
這個病似太陽病,也頭項強痛,脈浮,很像太陽病,但主要的是它渴。這個渴是內熱的一種表現,像陽明病白虎湯證就渴呀,它裡面有熱。裡熱的這種病啊,它不惡寒,這是什麼道理呢?
它也身熱,身上不是不熱,根據我們剛才講的太陽病,身上熱,加大外邊差距,他要惡寒的,這個是不惡寒。這裡熱是很強烈的,人身上的這個條件反射啊,這是巴甫洛夫弄得,這個我認為很好。
這種刺激過於興奮,那一種刺激就被抑制。他是個實驗,這個巴甫洛夫很有意思,他用那個狗呀,用很熱的電線燙這個狗,這個狗當然叫喚了,甚至咬他,那時候餵牠什麼它也不吃,可是呢他每要見到這隻狗就給它好吃的。過的日子多了,狗一見到他拿電線,它就淌哈喇子,它就老老實實的。後來都給燙破了,它也不動,直撂滾了。為什麼呢?它這個食慾過於亢奮了,把燙的這種痛的刺激反到抑制了。這也是的,這個裡熱啊刺激相當厲害,要不陽明病的人說都胡話,譫語煩亂,它這個刺激相當強烈的,尤其對於大腦。所以這個惡寒他到不惡寒了,他是光惡熱了,就是惡熱的這種刺激過於亢奮,而惡寒的刺激被抑制了,所以就不惡寒了。這溫病就是這樣,發燒而渴不惡寒者為溫病,裡熱,這說的很清楚了。你看這個地方還這樣,與上面的“中風,傷寒”的文法就不一樣,那個“名為傷寒”、“名為中風”,這個是“為溫病”。
那個中風、傷寒都是太陽病的一種證,這個是溫病,是對著太陽病說的,太陽病才叫病,這個溫病不是太陽病的一種證,它是對等的看法。這是另一種病,叫溫病。所以他(傷寒論)的文章就是這樣,你要細心讀就能夠知道了。那既然是溫病,就不能根據太陽病的方法來了。太陽病治療是發汗,溫病不屬於太陽病就不能發汗了,裡熱是不能發汗的,這個千萬要注意。
若發汗已,身灼熱者,名曰風溫。風溫為病,脈陰陽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語言難出。
假若發汗的話,這個發汗最傷人津液。這個裡面有熱,就怕發汗,你越發汗,他越熱,像我們這個壺在爐子上坐著似的,火蒸著它,你再一撤這水,這壺熱的更快。這個溫病就是如此的,它是熱病,裡面有熱,不能發汗。假若發汗之後,“若發汗已”,就是發汗之後,假若這個你當了太陽病了,而誤發其汗之後,那不是一般的熱了,身灼熱,身上乾熱乾熱的,灼熱,像火烤的那樣子,這就是由溫病變成風溫了。這個風溫這個字怎麼起的,它就是根據底下這個證候,我們頭前不是有個太陽中風嗎?發熱汗出,它這個也汗出,也發熱,但是它不惡風也不惡寒,它是熱盛啊。類似中風的那種情況,這麼一種溫病,它的意思是這個意思,所以它叫風溫。
那麼,它的證候是什麼樣的呢?底下就解釋了,「風溫為病,脈陰陽俱浮」。就是上下的脈全浮,這個浮呀,也主表也主熱,這就主熱。「自汗出」,那麼這個身灼熱自汗出,我們講陽明病就有了,它這個熱由里往外蒸的,裡熱往外出的這個熱就是蒸蒸,身上熱而汗出,它是這麼一種汗出,不像頭前那個中風證一樣,他那個汗出的有限,它並沒透,所以肌肉還是不解。這個不是,它是由里往外出汗,他是熱。
“身體重量”,這個身重也很重要,表示身體有濕,皮膚肌肉裡頭濕挺重的。這說明什麼問題呀,雖然裡頭熱,身上還這麼大的濕,表示裡面不實,這個在陽明病裡頭就有了。凡事陽明病的里熱最傷人津液,熱實到極點了,津液就枯燥了,所以大便也乾了。水火這兩個東西互相排斥的,火盛了,水就少了,水多了,火就要熄滅。所以在這個裡熱身來看,身還重,裡面還不實。由於這個熱往上湧,鼻息必呼,出氣呼吃呼吃的,有聲。
“語言難出”,這都是熱往上湧的反應。這就是說這個溫病就是加重了,假若要是發汗,吳鞠通《溫病條辨》還說用桂枝湯,這個用不得。溫病裡頭有熱用桂枝湯是絕對不行的,不但這個桂枝湯不能用,就是銀翹散、桑菊飲也不可以用。這個咱們要注意了,要記得。這個病就是白虎湯,它裡頭熱,不是表熱,解表沒用,越解表越壞。桂枝湯更不能用,那是甘溫的藥。
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視,失溲。
上邊隱伏這個身重,就告訴你辯證了,中醫就這個東西,不辨證不行。“直視,失溲”,下後傷津液,吃瀉藥、發汗藥,都傷人津液、傷血。而且裡頭不實,身還重嘛,濕還盛嘛,為什麼給他吃瀉藥?一吃瀉藥,更傷津液了,小便沒有了,小便不利,這就是津液喪失的太甚了。吃下藥為什麼也傷津液?下藥這個東西就是把胃腸裡頭原來給消化吸收的東西都給催下去了,可不就是喪失津液了。所以下、發汗都是亡津液亡血液的。津液亡失多了,小便也就少了,同時眼睛也發直,眼睛失去血液的融養,就發直。同時這個下藥傷髒氣,如果裡面是熱實的,象陽明病大便秘,下而不傷人的。裡面不實,下的髒氣虛了,不但小便不利,由於津虛,膀胱有點尿還瞥不住,還就拉了,失溲,這個病就比上面那個風溫就更重了。失溲者,就是腎功能失去收攝作用了。
若被火者,微發黃色,劇則如驚癇前症。
若被火者就更不行了,它是溫病、是熱病。這是以火濟火,如抱柴救火,這火燒的更厲害了。“微發黃色”,微,有點,所以說要被火呀,這個人頂輕了,這個人臉上身上都是黃的,這個黃不是發黃疸,就是微黃的樣子,一點血色都沒有。那麼要是劇呢,劇就是厲害。“劇則如驚癇前症,時瘛瘲”,就是一陣一陣的發驚恐,時常的抽,身上的顏色就不只是發黃了。“若火熏之”,就是拿火烤過那個顏色,所謂黃褐色了,就是熏肉那個顏色。
「一逆尚引日”,就是指瀉下和火攻,這個火攻是古人治病的方法了,有很多種火攻的方法,(比如)扎火針,再如把地用火燒得非常熱,人躺到上頭,也就是摀大汗,這也是火攻的一種。再有就是熨背,後背拿熱東西敷,這都叫做火攻,這個火攻是必須大汗。「一逆」是指誤下,人還能活些日子,「尚引日」,但是已經是很重了。「再逆」就是指火攻,活不了了,真像如火熏色那個樣子,那就是促其命期了。那麼這一段呢,有人就講張仲景不講治溫病,這段很清楚。所以溫病不能發汗,又不能吃瀉藥,更不能用火攻。火攻與吃涼藥都是對待的看法了,溫病能到這樣子,就得清了,沒別的辦法了。可見這個溫病只能用白虎湯,根據他這個條文,絕對不能發汗,瀉藥也不行,他沒有實,實可以。那麼後世,你像陳修園他們主張,真正的溫病實證,可以用大量的麥冬、生地配合白虎加大黃,這我實驗過,非常好使,但是得實。什麼實啊?人說胡話,大便乾了,那麼這種溫病你也說不能下嗎?那得該下就下,但是只是攻不行,你得用強壯滋陰解熱的藥,就是麥冬、生地這類藥,相當好使,得大量的用,不用生地用人參溫補行嘛。
那麼這個《傷寒論》裡講不講溫病呢?講的。這一段在太陽病中提出來了,你不要把它當成太陽病來治療,後來我們在陽明篇裡就有了。陽明篇裡講「外證雲何」呀,那就是指溫病了。“身熱汗出,不惡寒,反惡熱”,那就是溫病,就與這個一點不錯嘛。那個用什麼治,就用白虎湯,渴呢就用白虎加人蔘。他講的這個都對的,怎不講溫病。這個讀書,你得前後看。但是太陽病裡頭沒有溫病,溫病不屬於太陽病。也有把中風,傷寒,溫病放到太陽病裡邊,這就錯了,根本不是太陽病,不是在表呀,所以特意拿出一節來,講的是太陽病啊,恐怕醫家也拿這個當太陽病來治,一治這就壞了,辨證主要的一點呢,就是“渴而不惡寒”,“不惡寒”就與提綱衝突了。前頭說了,“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為了)加重惡寒的語氣,才擱了個“而惡寒”。那麼這個不惡寒,就不是太陽病。那麼所謂的提綱啊,是太陽病的起碼證候啊,他必須具備這個條件,尤其這個惡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