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希恕講傷寒論-第三章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下-第173條
傷寒,胸中有熱,胃中有邪氣,腹中痛,欲嘔吐者,黃連湯主之。
胸中有熱,那麼就有熱邪了,而胃中有邪氣,這個邪氣指的水飲,熱邪與水氣相互激動,所以它腹中痛,就是裡頭這個水飲為熱所激動,它腹中痛,而且欲嘔吐,胃要不停水它不吐的,一般吐呀都是胃中停水的時候多,但是沒有熱的刺激還好些,要有熱非吐不可,咱們講小柴胡湯,邪高痛下,故使嘔也,它有熱邪,他激動水,它更容易嘔吐,黃連湯主之,這個黃連與黃芩,黃連有治肚子痛的作用,黃芩沒有,上面黃芩湯所以治腹痛,他有芍藥大棗的關係,那麼這個治腹痛與黃連有關係,同時治胸中煩熱呀,也比黃芩好,這個凡是在臨床上用三個瀉心湯,人顏面潮紅呀,大致黃連用的多,黃芩也有這種情況,但不如黃連更明顯,所以這個方以黃連為主,特別提出心中有熱。咱們那麼黃連上清丸呀,清上邊的熱,這個熱往上邊湧,所以顏面潮紅呀,胸中也特別叫煩熱,那麼另外要還沒水,它不會嘔吐的,它如果激動水,下面腹痛,這個藥也治痢疾,也治下利,同時熱來上頭,寒飲也往上走,那麼也容易嘔吐的,這個方子與頭前講的瀉心湯差不多。也有乾薑、甘草、人參、半夏、大棗,與頭前講的甘草瀉心湯差不多的,不過沒有黃,又加了個桂枝,這個桂枝治往上沖,他覺得胸中有熱,也有往上衝,往上沖就得用桂枝鎮沖氣而降逆,所以給桂。這裡沒說到下利,他說嘔吐,衝逆的太兇,就是上而不下,沒有到下利,但是這個方子也治下利,如果要下利,同時有嘔吐,上邊煩熱得厲害,這個方子就可用。頭前那個瀉心湯黃連量非常輕,一兩,另有黃芩三兩。這個裡頭是黃連加重了,他把黃芩去了。那麼也就是上邊煩熱的厲害,同時有氣上沖的這種甘草瀉心湯證,可以用這個方子,它所不同的,那個沒有桂枝,沒有氣上沖得那麼兇,這個氣上衝的厲害,同時那個黃連少,它煩的比較輕,在甘草瀉湯、生薑瀉心湯、半夏瀉心湯都沒有提到胸中有熱,有熱就煩,那個煩較輕,那麼這個也有心下痞硬,有人參啊,你看看,它也有這個,不過在這沒提,因為頭前這個方劑很多了,你自己可以參考了,所以這個方子的應用與甘草瀉心湯,心下痞硬,腹中雷鳴,這個也可以有腹中雷鳴,也有乾姜半夏,也去水,所不同的,它是治革草瀉心湯證氣上沖而煩熱甚者就行了,所以這個方劑連我們的那個甘草瀉心湯、生薑瀉心湯,半夏瀉心湯是大同小異,也是嘔吐,也是下痢,那麼這個它是以寒為甚,它後面這個方後語有些錯了,右七味,以水一鬥,煮取六公升,去滓,溫服,這個錯了,它這個小柴胡湯與這個幾個瀉心全是煮取六公升的,它去滓還要煎,取三升溫服一公升,日三服,它應該這樣,所以它這個去滓溫服,晝三夜二,這是錯了,這個應該改為再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這就對了,但是這個說法絕不是他的說法,它與前後不一致,大概玉函經就是這樣的,再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這個可以把它改了,咱們今天就講到這,回去你們也看一看,把這個太陽病啊三章合到一起,下一次呀,咱們做個總結,做總結第一個主要的,我們要把他的書排開,看看他的方法方式是什麼。對於太陽病在他這個書上怎麼講的,我們應該怎樣認識,那麼它哪一些是治太陽病的,哪一些不是治太陽病的,它這全書的精神,太陽病講的特別的多,比如方才我說的,它講的是表證,這個病是轉瞬萬變,它不老在表,它也要傳半表半里,也要傳裡,它本來是講的陽證,它也可以轉化為陰證,尤其經過治療,所以仲景這一篇,這些關係,他都講到這一篇了,不是說這裡所講的全是太陽病,它講太陽病近東西也有。你像太陽病依法當發汗,是發汗解表的方劑,者屬於太陽病的範疇的,其它不是的,所以有些注家見這一篇都是太陽病,他一撲救是的,他就拿出去了,有的書都是這樣的,把這個書改得亂七八糟的,那麼講到這裡頭也可以吧,所以表證與裡證,表證與半表半里,無論是證和治,這個規律法則,它都講到太陽篇了,在旁一篇就不再這麼詳細了,在這篇裡頭講的很多了,你像頭前的合方啊,在這裡都講了,後頭就不講了,你看方才講的桂枝人參湯,他也是合方,他就不提了,它因為頭前有,麻黃桂枝二越婢一湯,麻黃桂枝各半湯呀,他那個合方的方法,合方的形式都講了,後頭不講了,不是以不講就沒有了,還有的是,你看書應該看懂了,所以他這個書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