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ex

2024年6月22日 星期六

眩暈治驗

 眩暈治驗

江西中醫藥大學 虞勝清

(20170218(杏林論壇第115期)

       余從事中醫臨床55餘年,積累了一定的醫療經驗,特別是對疑難病的診治頗具療效。現將部分典型病例,介紹如下。

       ××,男,70歲,原南昌市服務大樓退休職工。

        [主訴頭暈目眩復發二日,伴噁心,嘔吐。

       [病史患者經常頭暈,曾在多家醫院門診及住院治療,明確診斷為:①腦動脈硬化,②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但療效均不明顯。此次眩暈又復發二日,不能起床,由家屬邀余赴其家中出診。

       [診察頭暈目眩,視物旋轉不定,不能站立行走,起立則感天旋地轉,頭重如裹,伴胸脘脹悶,噁心,嘔吐痰涎,不思飲食,嗜睡;舌苔白膩,脈弦滑。

       測血壓140/85毫米汞柱,眼底檢查動脈Ⅱ級硬化。

        [中醫診斷眩暈。

        [西醫診斷腦動脈硬化,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

        [辨證證屬痰濁中阻,上蒙清竅,兼有肝風內動。

       [治法以健脾滲濕化痰主之、佐以平肝之劑。

       [處方擬半夏白朮天麻湯合溫膽湯加減主之。

       法半夏、天麻、白朮、茯苓各10g,陳皮、枳實各6g,竹茹12g 澤瀉、菖蒲各10g,甘草3g,生薑2片,大棗 3

       複診:上藥服3劑後,眩暈諸證明顯減輕,已能由家屬攙扶走來門診,自訴脘腹脹悶及噁心嘔吐大減,能少量進食;唯自感神疲乏力,氣短懶言。此屬病後體虛,於原方加減:

   黨參、白朮、法半夏、茯苓各10g,陳皮6g,天麻10g,枳實6g,竹茹12g,菖蒲10g,甘草3g,生薑2片,大棗3

       再進 5劑。

       三診:眩暈已除,體力有增,能自己行走來就診,仍在前方基礎上加減,主以健脾運濕之劑:

   黨參、白朮、法半夏、茯苓各10g,陳皮6g,天麻、菖蒲各10g,甘草3g,生薑2片,大棗3

       後以此方調理,而康復如常。

       [臨床體會]

        眩暈為臨床常見的綜合性疾病,多見於高血壓、低血壓、低血糖、貧血、美尼爾氏綜合徵、腦動脈硬化、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神經衰弱等疾病,中老年人易罹患此病。

              中醫對眩暈的發病原因,歷代論述頗多。早在《素問至真要大論篇》就有諸風掉眩,皆屬於肝和《靈樞口問》篇上氣不足、《靈樞海論》篇髓海不足的論述,而劉完素《素問玄機原病式五運主病》認為本病的發生是由於風火,《丹溪心法頭眩》則偏主於痰,有無痰不作眩的主張,提出治痰為先的方法。綜上所述,眩暈的病機要點在於。從臨床角度看,眩暈病機大致有肝風內動、肝陽上亢、肝火上炎、痰濁上蒙、瘀血阻竅、氣血虧虛、肝腎陰虛等,治法亦多種多樣,根據不同病人選用不同的方藥,余在臨床上治療眩暈病例甚多,均取得較好療效。

   本例患者中醫辨證為痰濁中阻,上蒙清竅,兼有肝風內動。治法以健脾滲濕化痰主之,佐以平肝之劑。由於診斷明確,辨證準確,故能獲效迅速。

       (選自:虞勝清教授治療疑難病驗案)

       (校核 張樹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