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ex

2024年6月30日 星期日

鄒孟城三十年臨證經驗集:甘麥大棗湯臟躁愈

 鄒孟城三十年臨證經驗集:甘麥大棗臟躁愈


臟躁一症,首見於《金匱要略》,皆由憂思日久,子髒枯燥,心火炎上,神明不寧而成。與癲狂之氣鬱痰凝,心肝火熾者迥異,因而治療之法,亦當有別於癲狂。仲景之甘麥大棗湯,實為治療臟躁千古不易之良方,據患者所現之脈症,增益藥味,投劑得當,如響斯應。爰錄二:例於下:


例一 某局女會計宋某,年三十許,於1970年初,忽病哭笑無常,每日必發多次。發作之時,時而悲泣,傷感不已;時而喜笑怒罵,親疏不避;時而欠伸頻作,有若神靈所附。約一小時後,或作喜笑,或不笑,繼則惑然自釋,重歸平靜。清醒後與常人無少異,亦能治理帳務。曾屢往某精神病院就診,診斷為“精神分裂症”,已治數月不應. .餘往診時,病正發作,所見一如上述。病止後診其脈弦而絀,舌質乾紅,苔薄白。此症顯然是《金匱》之臟躁,仲景曰:「婦人臟躁,喜悲傷欲哭,像如神靈所作,數欠伸。」正與此例病情相符. .即以甘麥大棗湯加入養血柔肝、寧心安神之品:


淮小麥30g 甘草4.5g 大棗7枚  當歸9g  炒白芍9g 柏子仁9g 太子參9g   炒竹茹 4.5g   炒棗仁9g 茯神9g 合歡皮15g 


服五帖,病由日發數次,減為五日內僅發兩次,服至十帖,諸症悉蠲。數年後,邂逅其全家於中山公園,雲癒後一切安然。


例二 某局嚴科長之妻,年近半百,素患冠心病,失眠經久,睡去則惡夢頻仍。 1975年初春,與澡堂服務生發生口角,有理而受屈,遂精神失常。語多而無倫次,見人輒講述其事,終日喋喋不休,夜眠則驚凜常作,此外別無他症。已服精神專科鎮靜藥,半月不應,邀餘治之。餘診其脈細軟帶滑,視其舌質淡,苔則薄白。餘推究病情:據其年齡已在更年之期,經汛瀕臨斷絕,陰陽本易錯亂,加之脈細舌淡,氣血虧乏。口角鬥氣,致使肝失條暢、心神受激而病發矣。論其見症,雖與上例迥然不同。而其病機實相類似。所不同者,前例兼見陰傷血燥,此則伴隨心肝陽亢。爰疏一方:


淮小麥30g 炙甘草9g 大棗30g  石菖蒲6g   炙遠志6g 珍珠母30g 龍齒12g 丹參9g  竹茹4.5g 


上方服二十餘帖即釋然病解,至今已二十餘年,乍見。儼然一龍踵老婦矣。雖仍體弱多病,而此症終未復發。


上述兩例病案中,第一例之症狀與《金匱要略》所述較相類似,對餘之診斷與用藥必無異議,而第二例則不然,其見症僅見多語及夜寐不安,而仲景原文中並無此症狀,如何可作臟躁論治?關於髒躁之症狀,餘公俠醫師在「從臨床體會談談甘麥大棗湯的應用標準」一文中,作如下五點歸納:(刊於《江蘇中醫》1958年第8期)


1.患者言行失常,或無故悲傷,或喜怒不節者。


2.心煩不得眠,或恍惚多夢,或坐臥不安,或身如蟻走樣者。


3.汗多,口乾,不思飲食,大便秘結,常數日不更衣者。


4.怕一切聲光,怕與人交言,喜獨居暗室者。


5.腹診右腹肌攣急,或右脅下臍傍拘急,有結塊者。


以上症狀,不必悉具。本方加當歸、白芍、茯神、棗仁、龍齒、牡蠣、柏子仁等,效果更佳。


蓋臟躁之病因,無非五臟陰液之不足,「喜悲傷欲哭」乃肺金津虛而然。 「數欠伸」是肝腎之虛而見周身疲憊。心肝血虛則神亂「如神所做」。今患者因兼肝陽微亢、心氣激越而致多語,夢擾,正在本證範圍之內,尚未越出雷池也。故以甘麥大棗湯加味治之竟收藥到病除之效。


https://www.med126.com/tcm/2014/20140916145729_1029620.s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