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ex

2024年6月22日 星期六

《傷寒論》真武湯古今救誤救逆舉隅

 離照當空 陰霾自散

《傷寒論》真武湯古今救誤救逆舉隅

比利時仁濟醫藥中心 王仲彬

(20180505) (杏林論壇第269期)

      

   真武湯為東漢醫學家張機(字仲景)所創,首見於他所著的《傷寒雜病論》中,主要用治太陽病失治誤治,病轉少陰之證,是一首治療陽虛水氾證的經典名方。在當代中醫臨床上,真武湯被廣泛應用於常見病與多發病甚至疑難病的辨證論治中,可見它依然具有不可估量的實用價值。

        一、千年經方真武湯

        醫聖張仲景所著的《傷寒雜病論》曾在流傳過程中散佚,後經晉代•王叔和重新編篡整理。該書外感熱病內容被集為《傷寒論》,而內科雜病部分則定名為《金匱要略方論》,簡稱《金匱要略》。後世醫家多把《傷寒論》和《金匱要略》兩部經典醫著中的方劑尊為經方。而在《傷寒論》中,真武湯相關原文主要有兩條。一如82條:“太陽病發汗,汗出不解,其人仍發熱,心下悸,頭眩,身瞤動,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湯主之。”又如316條:“少陰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為有水氣,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嘔者,真武湯主之”。真武湯證總為陽虛水氾之證,係因腎陽虧虛,水氣氾濫所致。 82條說的是因誤汗傷陽,陽虛不能製水而水氣上泛,陽虛不能濡養經脈筋肉所致的變證,證見心下悸、頭眩、身瞤動、振振欲擗地等。 316條則為少陰病本經自病,日久入里而腎陽衰微,水寒之氣浸淫內外所致的本證,證見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下利、或小便清長、或嘔、以及浮腫、苔白、脈沉等。

       真武湯方(含加減法):茯苓三兩、芍藥三兩、白朮二兩、生薑三兩(切)、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七合,日三服。若咳者,加五味子半升,細辛、乾薑各一兩;若小便利者,去茯苓;若下利者,去芍藥,加干姜二兩;若嘔者,去附子,加生薑,足前成半斤。本方為溫陽化水之劑。故用附子之辛熱,壯腎之元陽,而水有所主矣;白朮之苦燥,建立中土,而水有所製矣;生薑之辛散,佐附子以補陽,溫中有散水之意;茯苓之淡滲,佐白朮以健土,制水之中有利水之道焉。而尤妙在芍藥酸斂,加於製水、主水藥中,一以瀉水,使子盜母虛,得免妄行之患;一以斂陽,使歸根於陰,更無飛越之虞。而方後的加減法:水寒傷肺則咳,加細辛、乾薑者,散水寒也。加五味子者,收肺氣也。小便利者去茯苓,以其雖寒而水不能停也。然下利減芍藥者,以其陽不外散也;加干姜者,以其溫中勝寒也。嘔者,去附子倍生薑,以其病非下焦,水停於胃也。所以不須溫腎以行水,只當溫胃以散水,佐生薑者,功能止嘔也。大凡水氣為患,變動不居,隨氣機升降,無處不到。而以上各種或然證,則正反映出水氣為患,或上或下,或止或行等不同形式。

        總之,上述《傷寒論》82316兩條原文所論病因病證儘管有所不同,但兩者病機基本一致,都屬少陰陽虛水氣氾濫所致。 “異病同治”,故均宜選用真武湯治之,溫腎陽而化陰水,以奏“離照當空,陰霾自散”之功。

        二、前世今生真易玄

        在《傷寒雜病論》的原著中,其實並沒有“真武湯”這個方名。據相關考據:真武湯本名玄武湯,如唐本《傷寒論》(即《千金翼方》卷九、卷十),所錄相關原文中,皆作“玄武湯”。另外,日本至今收藏的康平本《傷寒論》(1060年抄錄)中,有關真武湯證的條文,其湯方也名為“玄武湯”。

        至北宋時期,官府設立校正醫書局。林億、孫奇等人在校注《傷寒論》時,易“玄武湯”為“真武湯”,並沿用至今。據錢超塵等前輩考證:這是為避宋始祖趙玄朗之諱,才將“玄武”改為“真武”的。道家稱,古有四神(也叫四象、四靈),即青龍、白虎、朱雀、玄武。此四神乃我國古代人民喜愛的吉祥物。而玄武是北方的水神,就是負責鎮寒水的。然為什麼以“真武”易“玄武”呢?須知“真”字的造字與使用,與道教有著深刻的淵源。 “真”之造字本意,參見《說文解字》:“仙人變形而登天也。”《說文解字注》云:“此真之本義也。”可見,所謂“真”字,最早是指仙人羽化登天,是古人追求成仙的反映。而道教極力宣揚人能通過修煉或服餌成仙,這一信仰與“真”字的造字本意相合。因此,“真”字就在道教中找到了極佳的繁衍空間。 “玄”與“真”字在道教經文中的含義,皆起源於《道德經》。而兩者在道教經典中,也都有自然、本源的含義。 “玄”即是道,“真”亦是道。據此推測,以“真”代“玄”的原因,可能與宋真宗時的崇道之風有著密切聯繫。而所避諱的“宋始祖”趙玄朗,其實史上並非確有其人。所謂“始祖降世”,據傳為宋真宗自導自演杜撰而為的鬧劇。而其用意無疑在於神化皇權,鞏固統治。

        雖然這位“宋始祖”實屬杜撰而來,但是“玄”、“朗”二字的避諱令卻被切切實實地推行了下去。 《宋史•本紀第八•真宗三》記載,為避聖祖諱,孔子亦不得不改諡“玄聖文宣王”為“至聖文宣王”。宋朝避諱制度之嚴格,由此可窺一斑。照此例避諱的還有中藥玄胡索,被迫改名為延胡索或元胡索。不過,玄參、玄明粉改稱元參、元明粉,則似與此並無關係,而是避諱清朝康熙皇帝(玄燁)之名而改,不可不知。

    總之,真武湯以“真武”命名,就是鎮攝下焦的寒水之氣。這反映出真武湯在經方中的地位何其重要啊。 《醫宗金鑑•刪補名醫方論》云:“真武者,北方司水之神也。以之名方者,藉以鎮水之義也。”

        三、臨床廣用真武湯

       真武湯是醫聖張仲景所創的一首經典名方。後世醫家緊緊抓住少陰陽虛水氣氾濫這一核心病機,廣泛地將真武湯運用於臨床常見病與多發病的辨證論治中,甚至也會用於針對許多疑難雜病的攻關克難。

       大量臨床實踐證明:無論是外感和雜病,急性病和慢性病,亦無論有否發熱,只要是腎陽虛衰,水濕氾濫的證候,都可以應用真武湯。據相關文獻報導:真武湯可用於治療慢性腎小球腎炎、心源性水腫、甲狀腺功能低下、小兒喘咳兼水腫、慢性支氣管炎、慢性腸炎、胃下垂的胃液瀦留、美尼爾氏綜合徵、面肌痙攣、高血壓病、風心病、肺心病、眩暈、腎病綜合徵、慢性腎功能衰竭、低蛋白血症、腎上腺皮質激素副作用、低血壓、一氧化碳中毒後眩暈、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腦震盪後遺症、老年性震顫、肌束顫動症、大量氯丙嗪所致的椎體外系症狀、前列腺增生、過敏性鼻炎、遺尿、心動過緩、帕金森綜合徵、特發性水腫、頑固性濕疹等多種病證。其辨證關鍵就在於病機是否屬於脾腎陽虛,水濕內停。

       關於真武湯的臨床應用,當代著名傷寒學家、湖北中醫藥大學教授李培生先生曾說:“不管是消化系統病,如萎縮性胃炎,胃下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腹瀉,便秘,胃切除後的傾倒症候群等,還是循環系統病,如風濕性心髒病,高血壓心髒病並發心力衰竭,還是泌尿系統病,如慢性腎炎,高度浮腫,低熱,還是呼吸系統病,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以及婦人虛寒白帶等,只要符合心腎陽虛,水氣泛溢的病機,用之皆有良效。”總之,真武湯的臨床運用非常廣泛,其經方地位可謂舉足輕重,而其功用堪稱效如桴鼓。

       四、真武湯救誤救逆舉隅

       《素問•生氣通天論》曰:“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 “陽氣者,精則養神,柔則養筋”。 《類經圖翼•大寶論》:“天之大寶,只此一丸紅日;人之大寶,只此一息真陽。”可見,陽氣乃生命之根本。醫聖張仲景顯然洞悉陰陽大道,因此,他在《傷寒論》中極其重視固護陽氣,更制真武、白通、四逆、通脈四逆等扶陽之劑,“益火之源,以消陰翳”。而真武湯作為溫陽之總方,除了用於陽虛水氾證的常規治療之外,還可用作誤治所致變證的救逆之劑。

       如宋代醫家許叔微曾治一京姓男子,初得病身微汗,脈弱惡風,醫者誤以麻黃湯汗之,汗遂不止,發熱,心痛,多驚悸,夜間不得眠臥,譫語不識人,筋惕肉膶,振振動搖。醫者以鎮心息風藥治之,不瘥。叔微診之曰,強汗之過也,此惟仲景真武湯可救之。遂三投而大病除,次以清心丸、竹葉湯解餘毒,數日病瘥。

     又如清代•黃元禦的《傷寒懸解》太陽篇32條(《傷寒論》第38條)曰:“太陽中風,脈浮緊,發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煩躁者,大青龍湯主之。若脈微弱,汗出惡風者,不可服之。服之則厥逆,筋惕肉瞤,此為逆也,以真武湯救之。”而《傷寒論》通行本中並無“以真武湯救之”一語,疑乃黃氏補遺所為。另見太陽篇第39條:“傷寒,脈浮緩,身不疼,但重,乍有輕時,無少陰證者,大青龍湯發之。”綜上所述,有無少陰證,是運用大青龍湯與否的一個主要指標。若汗出惡風,脈微弱者,此為有少陰證,不可誤用大青龍湯峻汗。誤用則可致脫汗亡陽,四肢厥逆,筋惕肉瞤,此為大逆,犯虛虛之戒,宜急服真武湯救逆,以退陰回陽,溫腎崇土,化氣利水,暖肝熄風。因此,元御之補遺,似更契合仲景之原意。

        當代傷寒學家劉渡舟教授曾治一頭痛怪證,竟然以益火消陰,扶陽利水法獲癒。呂某某,男,28歲。症見頭痛,每到夜間則發作,劇烈時必​​以拳擊頭或以頭撞壁始能緩解。伴有心悸氣短,煩躁等證,望視面色黧黑,二目無神采,舌胖大,苔水滑,脈來沉弦而無力。診為陽虛陰盛,水邪上泛。投真武湯為治:製附子12克,茯苓24克,白朮6克,生薑9克,白芍9克,桂枝9克,炙甘草6克,澤瀉12克。服至四劑,頭痛不再發,心悸亦減輕,又服兩劑痊癒。

        我自己在臨床上崇尚仲景之學,對經方也頗為用心。從醫三十多年來,成功病例積累並不少,但我念念不忘的是一個頗具戲劇色彩的真武湯救逆案。

        病案:劉某某,男,12歲。因顏面及雙下肢浮腫、小便量少、尿檢異常、全身異常怕冷、身穿特厚衣服兩個月而於19871022日來診。患兒曾在8月份身患多處癤瘡,用藥後瘡面已癒。但於9月初突發眼瞼及顏面浮腫,雙下肢水腫,尿量減少且呈茶色尿。尿檢異常:尿蛋白(++)、紅細胞(+)、白細胞(+)、管型(少許)等,診斷為“急性腎小球腎炎”而入某地區醫院腎病科住院治療。住院期間按西醫常規治療,另加當時的中藥協定處方-腎炎合劑,每天兩次,每次250毫升。住院約四十天,症狀有所減輕。但患兒卻越來越怕冷,即越治越冷。開始時,僅比常人多穿一件厚衣,然後衣服越穿越多,越穿越厚,竟至全身包裹起來。時值初秋,一般人僅著襯衫、秋褲等外出,而患兒在家中就得穿毛線衣、絨衣、棉襖、棉褲,頭戴棉帽,腳蹬棉襪棉鞋等。外出時還要再加一件軍大衣。眼瞼目窠仍腫,雙下肢浮腫,皮色光亮,按之凹陷,心悸氣短,面色晄白,神疲乏力,畏寒肢冷,腰酸肢軟,聲音低微,尿少色濁,舌質淡胖,邊有齒印,苔水滑,脈象沉細無力,雙尺部沉微。尿檢:蛋白質(++),紅細胞(少許),管型(少許)。診斷為水腫(陰水),此或為誤用苦寒之藥太過,重斫少陰陽氣,陽虛寒水氾濫所致。宜急用真武湯救逆。方用:製附子12克,茯苓12克,白朮10克,生薑10克,白芍10克,桂枝6克,玉米須6克,每日一劑,每劑兩煎。 1027日二診:全身冷感減輕,浮腫稍退,尿量增加。效不更方,守法守量。如此,連續服用真武湯二十餘劑,正所謂“離照當空,陰霾自散”,陰水諸症逐漸減輕乃至消失,尿檢也慢慢恢復正常。 11月底,停服中藥湯劑,繼以金匱腎氣丸和六味地黃丸收功。隨訪五年,該少年如常生活,健康成長。此例水腫“陰霾密布”病案,至此宣告痊癒。值得回味的是如下戲劇性情景:就像此前一件一件地遞加衣服一樣,患兒在服用真武湯後開始一件一件地遞減衣服,直到像常人一樣適時令穿衣。這充分證明:患兒經治療後陽氣逐漸來复,溫煦及氣化功能逐步增強,四肢漸溫暖,面色漸紅潤,神采漸恢復。這種可喜的變化,讓我徹底打消了起初用真武湯治療急性腎炎的疑慮,更堅定了我“師古而不泥古”,“有是證用是藥”,“治病必求根本”的信心和理念。

       五、結語

       《傷寒論》真武湯,原名玄武湯,宋時因避諱而改為現名。此方為張仲景針對陽虛水氾證而立。其現代臨床運用十分廣泛,療效堪稱卓越。真武湯還可用作誤治所致變證的救逆,值得牢記心中。而“益火之源,以消陰翳”和“離照當空,陰霾自散”,正是對真武湯神奇效用的真實寫照。

       主要參考文獻

       [1]成都中醫學院 《傷寒論釋義》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1964.02

       [2]李惠楊 谷松 真武湯避諱考辨 《中醫藥文化》2015年第6

       [3]錢超塵 傷寒論溯本求源考證記 〈古道岐黃〉-《中醫理論》

       [4]淺談真武湯現代臨床應用 《愛愛醫醫學論壇》2016923

       [5]魯美君 張婷 真武湯證近代臨床應用 《遼寧中醫雜誌》 2015年第42卷第51145

       [6]張大成 真武湯臨床應用及體會 《國際中醫中藥雜誌》2015 11月第37卷第11

       [7]神黃中醫智庫 一首靈動而神妙的經方--真武湯 《健康》2017.10.26

       [8]王琦 盛增秀等 《經方應用》 寧夏人民出版社 19812月第一版

 

       校核   包克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