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孟城三十年臨證經驗集:填精實腎療骨疾
中醫將人體之五官九竅、四肢百骸及組織器官,類比歸納,分屬五臟,其中骨屬於腎。人身以骨為其支架,以脊為之支柱。人無骨則形體不立,臟腑失其維繫,肢節無以運動。且骨髓為涵育大腦與經絡(尤其督脈)之源,因而骨於人體生命活動中具有至關重要之特殊作用,故《內經》將骨歸屬於「先天之本」之腎,其理至深。即顯示骨骼與腎臟之精氣密切相關。 《黃帝內經·素問》曰:“腎藏精、主水”、“腎之合骨也”、“腎生骨髓”、“腎不生則髓不能滿”,又曰:“腎氣熱,則腰背不舉,……熱舍於腎,腎者水臟也,今水不勝火,則骨枯而髓虛,故足不任身,發為骨痿。
以上經文明確闡明「腎主骨」之生理病理,指出骨髓充盈與否,取決於。腎氣之盛衰。中醫病因將致病原因歸納為內因、外因與不內外因,三者皆能侵襲於骨而生骨病。外因如風、寒、暑、濕、燥、火等六yin;內因如氣、血、痰、火、濕、食等六鬱;不內外因如房室、金刃、勞力負重、外力損傷之類,均可導致骨麻痺、骨痿、骨疣、骨質傷損等種種骨病,然病因不同,病機自別,治法亦當隨之,何以獨謂填精益髓以療骨疾?
蓋腰為腎之腑,而腰背又為脊柱所居之地,腰痛每與脊骨有關,故本方引用昔賢腰痛之論以辨骨病與腎精不足、真元虛衰之關係。如張璐玉於《張氏醫通》卷五「腰痛」門中曰:「《內經》言太陽腰痛者,外感六氣也。言腎經腰痛者,內傷房勞也。假令腎臟真氣布護,六氣焉能為害、惟腎臟虛傷,膀胱之腑安能獨足?又有膏粱之人,久服熱劑,醉以人房,損其真氣,則腎臟熱、腰脊痛,久則髓減骨枯,發為骨痿。 ,雖有實邪,宦從本治,須以腎虛為其根本,以填精益髓為其主要治法。又如《景岳全書》論腰痛證 舊有五辨:「一曰陽氣不足,少陰腎衰。二曰風麻痺風寒,濕著腰痛。三曰勞役傷腎。 ,而或以年衰,或以勞倦,或以酒色斫喪,或七情憂鬱所致者,則悉屬真陰虛證。腰痛骨病雖致病之因有種種不同,而究以腎虛居多,故以填補真陰為治法之根本。
據於上述,可知骨病不異與人體其他諸症,三因均可導致骨病,而骨病與腎虛具有特殊之內在關係,故治療骨病之根本關鍵,在於填補精髓以滋養先天,但使腎臟精氣充足,骨髓盈滿,則骨得所養而骨病自已。
目前臨床常見之骨質疏鬆與骨質增生兩症,初看似相逕庭,細審病機及治法,仍不越腎主骨生髓之基本原理。
骨質疏鬆症。此症常見於老年病人,年老之人腎氣漸衰,真精虧乏,骨失濡涵滋養,使骨質鬆脆而致本病。其證常見身材漸漸矮,俗渭「老縮」。脊椎彎曲畸形,不得已只傴僂以行,弓背垂腰,僅能策杖緩步。由於重心不正,加之骨質鬆脆已少承受之力,行走常易跌倒,且易骨折。骨折多見於腕部及髖關節處,僅需輕度外力即可導致骨折發生,脊椎仍易發生壓迫性骨折。此外骨質疏鬆症患者平素常有骨酸疼痛等見症。脈細弱,或大而無力,亦可兼見弦脈。舌質多淡或淡胖,苔多薄白。
以上見證都與腎臟虛衰、精虧陽弱有關。縱有外邪、傷損、瘀血、痰涎等因素,終屬誘因,即使須用祛邪、消痰、化瘀等治標之法,只宜暫用,不可常服,或與補腎之法同用,標本兼顧。補腎以填精益髓、溫腎壯骨為法。余臨證每以黃耆、黨參、白朮、當歸、白芍、熟地、杞子、狗脊、川斷、杜仲、淮牛膝、蓯蓉、制首烏、三七粉等藥物選擇組方。如陽虛較甚者,益入肉桂、附片,或兼用右歸丸。如無明顯陽虛之象,以上方合左歸丸或健步丸(原為丹溪之虎潛丸),隨證加減,久服自效。
骨質增生症。此症亦為老年人常見之病,故謂之退化性病變。本病與骨質疏鬆症形成之根本原因基本一致,亦因人至老年,肝腎精血虧損,筋骨漸失所養,而於承重部位,骨之代償能力甚強,於是骨邊緣形成骨質增生。骨質易於增生之部位,常見於頸部、手腕、髖骨、膝部及踝骨關節等處,此處活動度大,負重時易受重力壓迫,骨邊緣易於摩擦而生骨贅(亦稱骨刺)。
骨贅形成後,易對周圍肌肉、神經等組織產生壓迫,故其主症為關節疼痛,患處關節可見腫脹、僵硬、活動時亦可聞及摩擦音,聽到「喀喀」響聲。本病於天氣變化或局部關節負重過甚時,可見症狀加重。或因骨刺壓迫神經,或因腫脹之韌帶等軟組織壓迫神經、可引起臂叢或坐骨神經痛。病久者可致肌肉萎縮。骨質增生發生於頸椎及腰椎者,謂之頸椎增生及腰椎增生,今時此類患者人數極多,故治療骨質增生症之重點,即在於治療頸部、腰椎病變。
本病與骨質疏鬆症同屬肝腎精血虧損,以致筋骨失養之病,因而其治法及所用方藥,亦相近似。但骨質增生症易夾六陰外邪或六鬱內傷等因素,常表現為虛中夾實,故用藥時常須兼顧。如確係邪實者,亦可先事祛邪以治其標,待病解之後,再擬治本以鞏固治療。
余治本症之常用藥為:太子參、炒白朮、當歸、白芍、狗脊、續斷、杜仲、淮牛膝、骨碎補、威靈仙、延胡索、木瓜、紅花、雞血藤、葛根、羌活、生地、天冬等品。腎陽虛者.肉桂、附子亦可適當加入,而真陰不足者,又當以調養肝腎精血為先,宜以六味、左歸等方為其主體。
余治骨質疏鬆症,投以前述方藥,多可見效,惟療程較長,須有耐心。而所治頸椎病例中,有一特殊病例兼患肺結核及附睾結核,屬陰虛內熱體質,不能稍參益氣及溫腎之品,試以天門冬少量煎服,則不僅潮熱不作,咳嗽漸減,且頸椎寬展舒適,稍稍益入生地、山藥、茯苓等品,效亦佳良。此病之形成,據患者自述,乃因宿疾至市郊一名醫處求診,醫投大劑生地、麥冬、女貞子、墨旱蓮、磁石、夜交藤、合歡皮、砂仁、沉香等味,服十數帖後漸見手麻,嗣後頸椎及胸椎上段疼痛,痛勢甚劇。此時精神萎頓,胃納極差。見家中有燒就之蓮肉紅棗,隨取少量食用,食後精神胃納轉佳,頸中疼痛大減,頸部轉動自如,即每日煮食,及至用蓮肉、紅棗各1000g 時,食後即見頭痛內熱,遂停食,此時頸胸椎疼痛已消,惟增生處依然如故。
余揣此例雖陰虧內熱體質,久病陽氣亦弱,用大劑養陰鎮攝,損其陽氣,傷及肝腎,遂至頸椎病變。而後患者稍涉女貞、旱蓮、金銀花等克伐之品,頸椎立疼,手指立麻,而用參、芪、杞子等品則頸椎舒適,手麻消失。但如用生地、麥冬、天冬、菊花、桑葉等養陰清熱而不損陽氣之品,頸椎之疼痛與不適同樣好轉。由是而知骨質增生之病,確與肝腎相關,雖多數偏於陽弱,宜於溫養,而陰虛者亦可致病,總由肝腎虧損,陰陽失調而成,溫腎、育陰不可一概而論,本篇所述,不過通論而已,具體病例尚須辨證施治,切莫一方遍投.草率從事。
另有一例腰椎增生患者,因騎車過久及感受寒邪等因素,突發腰腿疼痛,致兩足痿廢不能著地,且原有隱性糖尿病宿疾。患者緣不能行走而恐懼不勝,連連急電促余疏方。余兼顧兩病,列於一紙,藥用黃耆、熟地、山藥、蒼術、元參、杜仲、淮牛膝、紅花、丹參、當歸、炒白芍、威靈仙、地龍、接骨木等,先後三方,服藥二十餘劑,腰腿疼痛消失,兩腿恢復正常功能。至今已兩年有餘,生活起居一如常人。
某研究所資深工程師林先生,年過知命之後,時感腰脊酸痛,經市一醫院檢查確診為腰椎增生肥大,雖服藥無虛夕而病情依然發展。漸至無法直立,站必彎腰曲背,走則僂俯以行,腰肢牽強難以轉側,深以為苦。兼見畏寒怯冷、四末不溫、陽痿早洩、納少神疲。餘診其脈左手細而無力,右雖稍大而按之豁然,兩尺沉細。舌質淡胖,苔薄白微膩。據其脈證,當屬肝腎精血虧損,陰傷及陽,陰陽俱虛而陽虛更甚之證。治宜補益肝腎、滋陰助陽以治本,佐以健脾化濕、祛風通絡以治其標。遂選雲翔公治肥大性脊椎炎之腰痛方子服。原方未予增損,方為:
炙黃耆6g 巴戟天9g 淡蓯蓉9g 金狗脊12g 酒川斷9g 炒杜仲12g 甘杞子12g 黑芝麻 15g 桂圓肉9g 製附子3g 炒倉朮4.5g 法半夏4.5g 薏苡仁9g 炒獨活3g 陳皮4.5g 全鹿丸9g (吞服)
上藥每日一劑水煎服。三月後諸證漸退,腰痛減輕,有時可直立伸腰。服至半年,見效更佳,腰痛不作,不論站立或行走。腰脊可自然挺直,餘症漸消。以後改湯為丸,又服數月而病盡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