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華講金匮要略-第28講 第六篇:血痹病證治(2)
黑板
血痹虛勞病脈證並治第六
1.歷代對血痹病的認識
《問·五臟生成》篇:“臥出而風吹之,血凝於膚者為痹”
《南陽活人書》雲:“痹者,閉也,痹而不仁,故曰痹也”
2.臨床應用
(01)與近代
虛勞:概念
更 虛
久 ↗ ↘ 成
勞 ← 損
積 久虛不復
原文分析
第3條 論虛勞病總的脈象(總綱)
<分析>:男子
大脈──浮大,芤,腎虛精虧
虛陽外浮 “大者病進”
極虛脈──陽氣外張 勞傷脾氣
精氣內損
第4條 精血虧虛證
血痹虛勞病脈證並治第六
1.歷代對血痹病的認識
《問·五臟生成》篇:“臥出而風吹之,血凝於膚者為痹”
《南陽活人書》雲:“痹者,閉也,痹而不仁,故曰痹也”
2.臨床應用
(01)與近代
虛勞:概念
更 虛
久 ↗ ↘ 成
勞 ← 損
積 久虛不復
原文分析
第3條 論虛勞病總的脈象(總綱)
<分析>:男子
大脈──浮大,芤,腎虛精虧
虛陽外浮 “大者病進”
極虛脈──陽氣外張 勞傷脾氣
精氣內損
第4條 精血虧虛證
<分析>:
同學們好,今天,我們接著上一次課,把血痹病作一下小結,等於對上次[原文分析]再作一下深入的理解,[按語]第一個問題,我想談一下,歷代對於血痹病的認識,首先看《素問·五臟生成篇》,它提出,“臥出而風吹之,血凝於膚者為痹”,血痹的成因為起居無常,又被微風吹之,感受風邪,而把病機、病位點出來了,和肌膚,血分的滯而不通有關,在《素問》 已經有所認識,還有,就是《南陽活人書》,對這個命名上,比方說“痹者,閉也,痹而不仁,故曰痹也”。 所以我們說,血痹的命名是病位與病機的結合,到《金匱》這兒,仲景就是有繼承、有發揮,比方說,原文裡面,昨天我沒有強調,關於「卧不時動搖」的問題,我分析了尊榮人的體質,“骨弱肌膚盛”,涉及到脾腎的不足,“重因疲勞汗出”,不耐勞作,「臥不時動搖」,實際上是有思慮傷脾的含義,思慮傷脾就是,比方說無事多虛、多思,到夜間該睡的時候還輾轉反側, 睡眠不安,這都要涉及到抗病能力低下,所以,“卧不時動搖”,和“骨弱肌膚盛”,實際上都涉及到脾、腎的關係,對脾來說,是氣血生化的源泉,這更主要,因為脾主肌肉,和肌膚的關係,從“臥出而風吹之”,和“臥不時動搖”,最終落實到思慮傷脾,抵抗力差,所以即或者感受微風了,他也要得血痹病,我把它聯繫起來,就是《金匮》在《內經》的基礎上,有所發揮。
第三,我請大家看一下《心典》,就是我們《講義》第1條的[選注],《心典》是尤在涇寫的,清代的,他就等於把為什麼要用針刺法治療,作了一下說明。 看看尤在涇是怎麼認識的,「陽氣者,衛外而為固也,乃因疲勞汗出,而陽氣一傷,卧不時動搖,而陽氣再傷,於是風氣雖微,得以直入血中而為痹,經雲:邪入於陰則痹也,脈微為陽微,澀為血滯,緊則邪之徵也“,把這條原文全給解釋清楚了,”血中之邪,始以陽氣傷而得入,終必得陽氣通而後出“,微風侵襲是乘虛而入,但是邪氣出,得靠陽氣推動, 這就是講針刺法的機理,“而痹之為病,血既以風入而痹於外,陽亦以血痹而止於中,故必針以引陽使出,陽出而邪去,邪去而脈緊乃和,血痹乃通,以是知血分受痹,不當獨治其 血矣”,這一大段解釋,就等於給我上次解釋的原文,作了一個總結,也是一個很好的概括,簡言之,針刺引動陽氣,氣行則血行,所以,“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第1條原文是這麼理解的。
他為什麼要立黃芪桂枝五物湯呢,就是在我們《講義》66頁上,我請大家劃下來,是《靈樞·邪氣臟腑病形篇》所言,它提到了“陰陽形氣俱不足,勿取以針,而調以甘藥”,調以什麼甘藥,仲景在它《內經》的原則指導下,創製了黃芪桂枝五物湯,黃芪桂枝五物湯的主治證,首先他提到了“陰陽俱微”,我上次課給大家講了“陰陽”, 第一個含義,應該是說它營衛氣血俱不足,「陰陽」的含義意味著,它的營衛氣血俱不足。 脈微,以關前的寸脈為陽,關后尺脈為陰。 第二,就是取脈法,或者說是叫診脈法,就是浮取為陽,沉取為陰,第三,是脈象的分類,浮脈、滑脈、數脈等等就是陽脈,作為陰脈,就是沉脈、遲脈、弦脈、緊脈,這就是陰脈。 因為《金匮》的脈法里,它挺複雜,比方說脈象的種類、類別,公單一脈就18種,復合脈51種,其它比方說,還有一些在別的書上沒有見到的,什麼脈促,脈厥,反脈、平脈,還有象真髒脈,死脈等等,還沒單獨來統計,所以它非常複雜。 我現在講的,就是脈象在一般情況下,陰陽辨脈法是這樣分的陰陽,現在我要介紹,為什麼要把陰陽辨脈法,重複一下呢? 因為有些參考書,包括這樣一些大本的參考書,它的第二個說法,有關脈象陰陽的理解,是照著這個理解的,我們《講義》[選注],也是尤在涇所說的,在66頁,第二個[選注],《心典》,“陰陽俱微,該人迎、躃陽、太溪而言”,就是按照《內經》的遍身診脈法,還得去摸摸躃陽,摸摸太溪,俱微,《難經》它講叫做三部九候診法,但是,我認為在這裡陰陽俱微, 我也是從陰陽、從脈法上說,因為我這種理解,到我們講胸痹病機的時候,“陽微陰弦”的解釋,我就不再重複了,就是從陰陽辨脈法去分析,寸脈為陽,尺脈為陰,診脈,浮取為陽,沉取為陰,包括脈象本身的分類,分陰、陽,所以我講的,和尤在涇的注,包括參考書,依據《心典》的解釋,區別在哪裡,大家再去體會,接下來,我們再看[選注],就是《心典》 接下來說的是,「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即陽不足而陰為痹之象,不仁者,肢體頑痹,痛癢不覺,如風痹狀,而實非風也」,這兒是因為概念上很清楚,風痹,呈遊走性疼痛,但是,它風痹是屬於,“風、寒、濕雜至,合而為痹”,侵犯的部位應該是肌肉、關節之間。 血痹受侵犯的部位,就是肌膚,是以麻木不仁為主症,如果說“如風痹狀”,是因為它兼有輕微的疼痛,或者是一種酸痛感,可以是這麼理解這條原文的。 下面又講,「黃芪桂枝五物湯和營之滯,助衛之行,亦針引陽氣之意,以脈陰陽俱微,故不可針而可藥,經所謂陰陽形氣俱不足者,勿刺以針而調以甘藥也」,所以,作為黃芪桂枝五物湯,從方劑組成上,就是要體現「調以甘藥」,具有振奮陽氣,達到溫通血脈,調暢營衛的作用,所以,取方中黃芪益氣,芍藥和陰,桂枝通陽,姜棗調和營衛,共同達到溫陽行痹的作用, 這是有關歷代醫家,對整個血痹病的認識,包括病因、病機、病位,“針引陽氣”和“調以甘藥”的具體治法,實際上,臨床上,如果針藥結合,也有利於疾病的向愈,不是說“虛之甚,不針刺”,如果說針刺法,它引動陽氣的作用,促進氣行、血行,使血分的滯而不暢更快的解除,這也可以提倡,要是按照張仲景的原文,第1條是輕證,針引陽氣,較重證,就是” 黃芪桂枝五物湯主之“。
好了,下面談一下[臨床應用],首先,與近代醫學溝通,這隻能是作為參考。 首先說,象我昨天提到的末梢神經炎,它就是“手套式”、“襪套式”的,肌膚麻木不仁,其中一類,就是由藥物造成的,比方說,在前二十年,還是這樣的,呋喃西林,呋喃坦啶,近十年還在用痢特靈,包括有一些,象抗痨藥物雷米封等葯,現在,已經取締了氯梅素。 過去,腸道的一些疾患,用氯黴素、痢特靈等葯,泌尿系的疾患用,呋喃西林、呋喃坦啶,這些都容易導致末梢神經炎,也有原因不明的,營養不良的,還有 就是砷中毒造成的末梢神經炎,皮神經損傷,有的是外傷來的,有的就是病毒感染以後造成的,象尺、橈神經的損傷,下肢的腓神經損傷,也表現是麻木,還有,昨天我請大家鑒別,「麻木不仁」的五種現象, 最常見的是動脈硬化,特別是腦動脈硬化,供血不佳、不全的情況,肢體,特別是上肢表現為麻木,還有一類,就是植物神經功能調節不良引起的,這已經講過了。
下面,我講一下幾個病例的體會,第一位我想提的病人,西醫院已經肯定他是腦萎縮症,但是療效不明顯,我的老師接診的時候,是在病房,通過四診合參,他一下就想起來了什麼呢? 一個是黃芪桂枝五物湯的條文裡面,叫做“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痹狀”,這個病人就是這樣的表現,表現為四肢麻木,感覺不靈,而且有輕微疼痛,這是第一個,他首先想到了張仲景的,黃芪桂枝五物湯的主治證,也就是說,抓主症,“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痹狀”,我也請大家記住這個經典句子,對於啟發你,臨時思路不清的時候,如果脈證符合,這是一個很大的啟發, 再一個,他就想到了明代李東垣說的話,李東垣說,“麻者,氣虛也,真氣弱不能流通,堵塞經絡,四肢俱虛,故見麻木不仁,或在手,或在足,或通身皮膚盡麻“,李東垣沒說是治血痹,但是這個麻,他覺得可以是局部的,”或在手,或在足,或通身皮膚盡麻“,什麼原因造成的? 氣虛,所以後來,咱們中醫界就流傳一句話叫「氣虛則麻,血虛則木」,這就是我通過這個病人,包括我的老師,後來因為療效非常顯著,他就是這麼講的,我也深深地記住了,這是臨床辨證思維,你諾說中、西醫對號,就是逐漸地融合,首先從我們的辨證思維過程,把四診所收集來的一些資料,進行整理,然後,用我們經典著作給你的啟發,原則上的啟發, 一下子就能夠中的,這就是以黃芪桂枝五物湯為主方,這個病人經過治療站立起來了,投入工作中去了。
27話
我再介紹一位,就是著名中醫學家,是我們黑龍江中醫藥大學的,中醫內科博士生導師張琪教授,他當時給我講了一個病例,我印象非常深刻,因為後來我見到了那個小夥兒,當時看病的時候,他是一個17歲的蒙族青年,他從大興安嶺地區來看病,就是一側面部,現在我就不記得,是左側、還是右側了, 一側面部的進行性肌肉萎縮,昨天咱們講的是“口眼斜”,伴有“不遂”,那叫“僻不遂”。 現在講的是肌肉進行性的萎縮,也是一種偏癱,或者說肌肉萎縮的情況。 張老就是,首先想到從脾論治,因為脾主肌肉,拿什麼方來從脾論論治呢? 歸脾湯,益心脾,黃芪桂枝五物湯,剛才咱們講了,益氣,或者說溫陽,還行痹,用以治療他這種感覺失靈,肌肉萎縮,首先,黃芪桂枝五物湯,而且張老馬上想到應該加人參,因為這個方子後面的小字,不容易注意,他這個也是,“一方有人參”。 當時,我已經說過了,張仲景用的人參是黨參,張老的方用,黃芪一兩,也是50克,桂枝4錢(20克),白芍8錢(40克),白芍,那就是要養陰和營,生薑2錢(10 克),大棗5枚,後來,他認為只補脾胃之氣不夠,還應該益腎,所以,他用了枸杞子4錢(20克),玉竹、菟絲子、黨參各4錢(各20克),後面加的這些葯,首先想到了黨參,枸杞子、玉竹、 菟絲子,又考慮是「後天養先天」,所以,17歲的小孩,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我覺得,和我剛才講的那個條文,「卧不時動搖」有關,是不是學習壓力,精神緊張,睡眠不足,符合「重因疲勞汗出,卧不時動搖,加被微風,遂得之」,我就覺得,17歲的小男孩,他怎麼能這樣呢? 張老這個方子,條例我們剛才所分析的病因、病機。 10付藥服下去,毫無變化,他是從遠道而來,也是只能短時間的在這兒看病,後來,二診的時候,張老說,在原方的基礎上加5錢(25克)熟地,增加滋陰養血的作用,這個方子又連服了20劑,病人開始感覺肌肉的麻木感輕了,但是萎縮的肌肉,沒有出來有改變,人就回家了。 張老說,好像相距,大概是4.5個月到5個月的時候,這家的人帶著厚禮來感謝張老,張老說,“不要感謝我,我得感謝你”,為什麼? 因為這種堅持性,那個小夥子,包括家長,都非常急切的希望他能夠恢復,你想一下,要是4、5個月,那得吃上一百幾十付中藥,就說一天1付吧,得吃一百幾十付,所以張老說,“你不要感謝我,我要感謝你,是你的療效教育了我,對於慢性、虛損性的疾病,一定要堅持服藥,而且效不更方”,你說他回到家裡,到底又求誰來辨證施治? 咱們就不知道了,但是,他真的就來感謝張老了,我覺得,對於我們理解本篇的主要精神實質,很有説明。
28話
再一個,我要講的,就是我前面所提到的一位,患有淺表性、萎縮性胃炎的,70多歲的梁氏男患,他是為什麼來找我呢? 是因為患有末梢神經炎,他的胃得依靠稀鹽酸,這是一個,其它什麼原因導致的,不知道,反正末梢神經炎,非常難受,再一個,晚上睡覺時候,強迫症,非得這種姿勢,手指壓在胸骨柄上,再慢慢睡去,我就是按照咱們講的這種精神,黃芪桂枝五物湯打底兒,開上了,吃了一段時間,他確實療效很好,也就是看了二、三診吧,不麻了不說,他來給我說什麼呢,他說:” 真奇怪,我現在可以不喝稀鹽酸了“,為什麼呢? 因為我當時,在黃芪桂枝五物湯基礎上,我肯定對他的“胃中不和”,包括睡眠的強迫症,用了一些調和的藥物,都非常平和,後來我再回頭看我那個方子,有“黃芪建中湯”之義,黃芪建中湯裡面,也是重用芍藥和飴糖,但是,我們藥局不能提供飴糖,我用了一些,比方說象砂仁,木香,木香我只用了一線,5克,砂仁我用10克,量都很少,因為他是70多歲的老人, 再就用一些焦神曲,炒麥芽等。 我為什麼不用山楂呢? 因為我覺得,他不喝鹽酸,他這個胃酸到底什麼程度,想觀察一下,象雞內金這樣助消化的葯,還有蘇醒,我覺得,這些葯,可能對他胃的情況非常有説明,整個來說,那位老人的淺表性、萎縮性胃炎,看來是屬於虛寒,所以,我整個方劑,起到了什麼作用呢? 以治末梢神經炎為主,結果把脾胃調好了,從這個角度來證明,從脾而治是很重要的。 他雖然兼有多種病證,但是最終是一個脾胃虛寒證,化生的源泉不足,所以,他才四肢發麻,這正和李東垣講的氣虛相關,我治病求本了,所以,那些證候全隨之而愈,這個病例給我印象非常深刻,這是用黃芪桂枝五物湯治療的。
我還想要說的,就是《傷寒論》裡面,當歸四逆湯對雷諾氏病,屬於有效方劑,在《金匱要略》裡面,黃芪桂枝五物湯、桂枝附子湯,聯合用藥,同樣適應於雷諾氏病。 改善肢端迴圈不好的問題,實際上,也是一種溫補方的作用。 我還想談到一個什麼呢? 就是從方劑配伍上,我覺得,桂枝加黃芪的配伍,昨天我講到了,桂枝配麻黃,桂枝配白術,桂枝配茯苓,桂枝配炮附子,今天我請大家注意,桂枝配黃芪,在《金匱》裡面,可以歸納功效有四,
第一,就是黃芪桂枝五物湯所提示的,益氣、溫陽、行痹。
第二,就是我將要講到的黃芪建中湯,它是溫中補虛,治虛勞的陰陽兩虛偏於氣虛型。
第三,就是在後面要講到的,《黃疸病》第十五篇,有一個方子叫桂枝加黃芪湯,桂枝配黃芪什麼道理,益氣解表,治黃疸兼有表證。
第四,芪芍桂酒湯,那一天我提了黃汗的問題,在我的臨床實踐中,我沒有看到關節出黃汗,歷節出黃汗,但是,作為黃汗,在《水氣病》篇里,還是有臨床意義的,所以到時候我們黃汗,看怎麼理解,其中,芪芍桂酒湯,桂枝配黃芪,就是來調和營衛,治黃汗,
這個配伍關係,我列舉這四個方面,再一個,我覺得黃芪桂枝五物湯,對於產後婦人,也是臨床常見病, 而且家長也好,或者是她本人,在月子裡不治呢,但滿月的時候她又來找你,就是因為產後有氣血不足,營衛不和的問題,就是多汗,多汗稍微不慎,就出現感受風邪,關節的疼痛,或者是帶有酸痛感,或者麻木,這個時候,你就應該重用黃芪、桂枝,就用這個方子作基礎方,重用黃芪和桂枝,作為上肢的麻木,你可以進行加減變化。 比方說用一些雞血藤,威靈仙,
張老有“治痹十方”,他就是主張這樣,他也主張用四物湯,再象我這樣加減,黃芪桂枝五物湯,按照上肢麻木加雞血藤、威靈仙,下肢麻木用點木瓜、獨活,特別是腰痛,象杜仲、川斷、牛膝等,如果惡露不盡的話,不要用川牛膝。 21天內,惡露正常的情況下,防止她血多,你就不要用川牛膝。 而應該用象寄生、枸杞這樣的葯,對她很有好處的。
有關上次課講的血痹,給歸納一下,
[按語],兩個方面,我談了這些問題,象剛才我講腦萎縮的問題,若是現代醫學,它認為就是腦的一種退行性病變。 中醫理論認為,就是從「腎藏精,為先天之根」,「先天依賴後天的滋養」來看,所以,從脾、腎論治,以黃芪桂枝五物湯為主方,後來,他(老師)也考慮到腎,腎通於腦,腦為髓海,為元神之府,就是一個奇恆之府了,因腦髓不足,也會出現一些全身的癥狀,
就是黃芪桂枝五物湯,加一些補腎的葯,象菟絲子、山萸肉、杜仲、牛膝,包括巴戟、寸雲, 這樣才能使那個病人站起來,就腦萎縮的病人,也是從脾、腎論治的,好了的話,為了鞏固療效,給他把方藥打成蜜丸,也是從脾、腎治。 黃芪桂枝五物湯給你的啟發,是益氣、溫陽、行痹。 所以,補陽還五湯我已經說過了,它是在這個方的基礎上衍化而來的,多出來的,是活血行瘀的作用。
關於句讀的問題,昨天我在第1條里,我講了三種句讀的問題,有的同學問我,到底什麼意思?
第一個句讀(黃氏),實際上強調了衛陽的不足,再說關上小緊,是感受微風,造成血行不暢,就是“脈自微澀在寸口”,強調在寸口,衛陽不足是重點,感受的風邪,血行不暢在後頭。
第二種,尤在涇那種句讀,就是「脈自微」,什麼叫「自」呢? 就是本來的意思,就是作為血痹,本來它就是陽氣不足,“脈自微”,“澀在寸口”,那就強調了病機是血分的滯而不通,“關上小緊”就是風邪為重了,所以,他這就是,分別說了一種並列的形式,陽氣不足,血滯澀在寸口,「脈自微澀」,是強調主因是氣血、營衛不足,特別是陽氣的不足,強調得比較重,它若是並列的狀態,血滯就強調得不重了,而是風邪為重了,就是“澀在寸口”,血滯不重,把“關上小緊”強調得重了,咱們一定按《講義》,得落實在“寸口、關上小緊”,風邪不重,意味著證輕,中邪輕淺,可見,句讀不一樣,表達的含義就有別,所以, 讀經典得通文理,也得通醫理,文理和醫理結合,以醫理為主,必須符合臨床實際。
好了,下面講虛勞,虛勞的內容,我先作一個梗概的介紹,因為這一篇裡面,一共18條原文,血痹就這麼兩條,剩下的16條原文,是怎麼分佈的呢? 第3條,講虛勞病脈象的總綱,所以,首先把脈象拿出來,主脈是什麼,而且具有綱領性意義,這是第3條。
好了,下面講虛勞,虛勞的內容,我先作一個梗概的介紹,因為這一篇裡面,一共18條原文,血痹就這麼兩條,剩下的16條原文,是怎麼分佈的呢? 第3條,講虛勞病脈象的總綱,所以,首先把脈象拿出來,主脈是什麼,而且具有綱領性意義,這是第3條。
第4條到第12條,實際上就是除了一個第8條,因為第8條是桂枝加龍骨牡蠣湯,帶方的條文,應放到證治裡面,也就是說從第4條,除掉第8條以外,4條到12條,是講辨證,虛勞的各種辨證舉例,有不同情況。
那麼,包括第8條,從13條到18條,這些原文就是講證治的,就是張仲景創製的有效經方,比方說,桂枝加龍骨牡蠣湯,小建中湯,黃芪建中湯,腎氣丸(八味腎氣丸),也就是我們通常知道的,《金匱》腎氣丸,酸棗仁湯,薯蕷丸,大黃? 蟲丸,7個方子,如果再加上天雄散,8個方子,所以,這一部分的證治,是我們《虛勞》篇的重點內容。
辨證的部分,請大家瞭解一下就夠了,就是脈的總綱,第3條,是一類條文,帶方的這些條文,就桂枝加龍骨牡蠣湯可以算二類,酸棗仁湯算二類,為了表達他注重脾、腎,對後世的重大影響,一類條文,有小建中湯,黃芪建中湯,八味腎氣丸,創扶正祛邪法的代表方劑──薯蓣丸,和祛瘀生新法的大黃? 蟲丸,二類條文,大家一定要熟悉這個條文,這也就等於我把主要內容,以及講課的重點,一、二類原文給大家劃出來了。
下面,我們首先來看第3條原文,在講第3條之前,咱們還得複習一下,虛勞病的概念,我昨天說了,它是「虛損、勞傷」的簡稱,什麼叫「虛」? 氣血虛衰,不能榮於五臟。 什麼叫「損」? 臟腑真氣不足,臟腑元真之氣虧損,謂之損。 什麼叫「勞」? 勞倦傷脾,房勞傷腎,勞則耗氣,所以,我願意說它就是“因病而致虛”。 我們經常說虛證、虛證,《中醫診斷學》也講,什麼心氣虛,心陽虛等等,我們所講的“虛勞”,不是一般意義的“虛”,而是一種因病致虛以後,是因虛成損,積損成功,久勞更虛,這麼一個惡性循環,也可以簡單來說,久虛不復,所以,它是泛指一切,慢性、虛損性、衰弱性的疾患而言,是因病而虛以後,是失治,還是先天稟賦不足,後天失養,總的來說,因虛成損, 積損成勞,久勞更虛,因此,就是一種惡性循環,導致久虛不復,才成為,慢性的、虛損性的、衰弱性的疾患。 在概念上作這樣一個複習,《中醫內科學》裡面,對它的病因、病機的概括,如果是源於先天,就是先天稟賦不足,後天失養,後天失調,應該包括飲食、起居,比方說,現在有的人,就是生活不規律,年輕人特別講夜生活,那在幹嘛呢? 耗損,還有就是勞倦傷脾,房勞傷腎,過勞包括勞倦和房事。 還有,就是情志所傷,說後天失調、後天失養,應當包括這麼多的內容,最終導致的,是五臟的氣血、陰陽虛損,所以在本篇裡面,如果說在發病機制上的立論,就是以五臟虛損為發病機制立論的,這是本篇的一大特點。
下面,來講第3條,虛勞脈總綱,也可以這麼說,虛勞病總的脈象,《講義》就是這麼寫的,所以稱它是虛勞脈象總綱,請大家看原文:
“夫男子平人,脈大為勞,極虛亦為勞。” (一類)
發語詞不解釋了,「男子」,為什麼要強調男子? 女子也得虛勞,為什麼不說,偏偏提起男子? 這就是說,從古時到現今,將來也是這樣,可能,就是男人,他所承擔的責任,包括社會責任、家庭責任,都是很重的,從他的負擔來講,包括事業上、家庭上,體力、腦力、精神、心理,負擔都很重的,所以,對他的精血,特別是精氣的耗損比較大,因此,得虛勞的可能性大,包括他疾病的發展,這就是說,和先、後天密切相關,這些因素都和脾、腎的虛損相關聯,因此, 虛勞用“男子”來概括。
它的病因、病機,下面,我還得說一下「平人」,[詞解]有「平人」,這裡是指從外形來看,好像無病,其實是內臟氣血已經虛損,也即《難經》所說,「脈病形不病也」,這是《難經·二十難》提出來的,也就是證明,在虛勞的早期,這樣的病人外觀上根本看不出來,但是,脈象已經提示了,所以,這是一個早期診斷的徵象,因此, 提醒醫生重視從脈象上,來測知他的脾、腎狀態,可以瞭解他精血耗損的情況。 所以現在,突然英年早逝的人,絕對不是偶然現象,是他耗損到一定程度了,量變已經質變,你說遺憾,我覺得,只能源於他自己,太不注重保護自己的身體,所以,健康就得從平日細小的,飲食、超居,包括習慣做起,都得維護健康第一,才能更好的工作、生活,家庭才能美滿。 我覺得「男子平人」,「平人」的概念,這是很有臨床診斷意義的。
關於所出現的總的脈象,「大脈」和「極虛脈」,為虛勞病總的脈象,意味著什麼? 什麼叫「大脈」? 什麼叫「極虛」的脈? “大脈”,包括浮大無力的脈,包括芤脈,當然包括大脈自己,基本上說摸上去以後,浮而無力,非常虛。 “芤脈”呢? 脈學裡面形容,像蔥管一樣,一摸有,你再按一下呢,空了,再摸呢,極弱,是這樣的脈。 這就是屬於「大脈」的範圍,「大脈」,它提示虛陽外浮,首先說,責之於腎,是虛陽外浮,腎虛精虧,而虛陽外浮。 腎虛精虧,怎麼就虛陽外浮了呢? 這是真陰不足,腎精不足所致的,陰不斂陽了,所以,首先用“大脈”來說,腎虛會出現這樣的脈象,標誌著真陰不足,虛陽外浮。 我覺得,就是中醫所說的「大者病進」,什麼意思呢? 我看好像和西醫所說的虛性亢奮,是不是有點相似? 當然是一種病理現象,不是正常的脈。 “極虛”的脈,臨床上見的極虛脈就是輕按則軟,重按極度無力,極虛的脈就是輕按則軟,也是相當沒有力量,重按的時候,就摸不清楚了,叫極虛的脈,極虛的脈表示的是陽氣外張,因為《內經》裡面,有句話叫“煩勞則張”,這就是勞傷脾氣了,所以,是責於脾,那就是勞傷脾氣,勞傷脾氣以後,精氣內損。 這就是關於,為什麼拿「大脈」和「極虛」的脈,來概括虛勞病總的脈象,就是因為,它還是歸於脾、腎的虧損。
下面,請大家看一下[按語],《講義》它在條文分析上很簡略,但是,[按語]的話說得很真切,“本條的主要精神,在於指出虛勞病人的脈象,不論大或者極虛,都與腎臟虧損有關,因此,本篇所舉的脈象,凡屬於真陰不足,虛陽外浮的,脈多大,或浮大或芤,屬於元陽不足,脈氣不充的,脈多極虛,或沉遲,或緊,本條即以”大“、”极虛“,概括虛勞病總的兩類脈象,作為論述虛勞脈象的開端”。 所以,這兒因為論虛勞也是,用脈象來提示辨證、治法、預後,但是,他首先把總綱拿出來了,就是大脈和極虛的脈,就能概括虛勞的一個病情。 再一個,我請大家注意,《傷寒》的「陽明三日脈大」,那可不是咱們這個“大脈”,它必須是,屬於白虎湯證的“脈洪大有力”,這都是張仲景的話,都叫做“大脈”,這是大而無力甚至於極虛的脈,而洪大有力的脈,那是實證,因此用白虎湯。
下面,就是講辨證的部分,辨證的部分,首先看一下第4條,第4條所論,實際上是指的精血虧虛證。 怎麼知道是個精血虧虛證,請大家看:
“男子面色薄者,主渴及亡血,卒喘悸,脈浮者,裡虛也。” (三類)
這個條文也很有經典性,經典性在哪呢? 就是通過望面色,望氣色,你就知道病人的情況,什麼叫「面色薄」? 指的面色淡白而無華,我覺得第一印象應該是什麼呢? 失血的病人,或者得血液病的病人,這都屬於咱們中醫裡面講的亡血,“卒喘悸,脈浮者,里虛也”,腎不納氣的喘。 那麼這個“里虛”,就是我講的,一定不是在寸脈,而是尺脈的浮而無力,為裡虛也,這個“裡虛”看怎麼分析的。 咱們《講義》上講,陰血不足,我認為是精血不足,不僅是脾、腎,還有心的問題。 首先來說,就是《素問·五臟生成篇》,它提到“心之合脈也,其榮色也”,“其華在面”,應該是這麼說,所以,望氣色很重要。 “面色薄”,若是面色無華,就是血虛,不能夠榮於面,這是關於解釋面色,為什麼會出現“心悸”呢? 心主血脈,主神明,血虛不能養心,當然就要心悸。 “主渴”,
我們的《講義》給解釋成「口渴症」,我認為,應當是指消渴病,屬於虛勞範疇,你看說消渴病是富貴病,但是,它是一種慢性虛損性疾患,為什麼要這麼說呢? 因為血虛精虧,津液不濟,當然出現口渴,另外,伴發著面瘦,肌肉消瘦,消渴病,它有三消,這兒有面瘦的問題,因此,口渴再加上面瘦,那不正是消渴病的標誌嗎? 所以,不能把它看作一般的口渴症,不能看成是津液不足,我認為這是精血虧虛,這個“渴”及“亡血”並列的話,實際上是同屬於虛損證的範圍。 後面的我都基本上講了,這是講血虛不能養心,心悸,關於他說陰血不足,津液不足,口渴,作一個參考。 我認為本條,屬於精血虧虛的虛勞病範疇,應當是消渴病,屬於血虛精虧,津液不濟,再一個,如果和腎相關,腎藏精,腎主納氣,腎虛不能納氣,所以就突然的氣喘、心悸。 “卒”,突然,立刻,或者是動甚,動則甚,不動還好點,一動就氣短、氣喘,就這樣,所以這一條,它見的脈象,裡虛的浮脈,就是浮大無力,屬於剛才講過的大脈,浮大無力。
好,這節課到這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