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ex

2023年12月22日 星期五

王雪華講金匮要略-第40講 第九篇:胸痹病證治(3)

 

王雪華講金匮要略-第40講 第九篇:胸痹病證治(3)

黑板
胸痹心痛短氣病脈證治第九
第7條 論胸痹急證治法 (芳香)溫通止痛法
緩急: (1)時緩時急
(2)急證,見四肢抽搐,口眼引縱
(3)治法:緩解其疼痛症的治法
從方測證:<機>寒濕胸痹 乘踞陽位, 胸陽痹阻,不通則痛
痛:劇烈,急重
<方義>炮附子──辛熱之品,祛寒止痛↑
去性取用 薏苡仁──取┬緩解筋脈拘攣以止痛
└ 除濕作用
哭來笑去散:荰茇、良薑、元胡、檀香、細辛、冰片
第8條
<機>寒飲┬心中痞:寒飲內停,胃氣不降(利)
氣逆│諸逆:指氣逆搶心,乾嘔,氣塞
└心懸痛:牽引疼痛
<方義>桂枝:溫陽散飲,平沖降逆
生薑:和胃降逆,化飲止嘔
枳實:行氣泄滿
條9條
心痛徹背,背痛徹心 心胸部位┬相互牽引
肩背部位┘劇烈疼痛
兼:四肢厥冷,脈沉緊
<機>陰寒痼結

同學們好,我現在開始上課,上一次課我把,《胸痹心痛短氣病》篇,前面的六條原文講完了,我想特別是第5條和第6條,是一證兩方,體現“同病異治”的原則,作為本科學生,在學習完這兩條原文以後,必須得明確,什麼叫“同病異治”的原則,怎樣體現的? 如果舉例來說,一個是“枳實薤白桂枝主之,人參湯亦主之”,另一個是“茯苓杏仁甘草湯主之,橘枳薑湯亦主之”,所以下面我們來看一下,枳
實薤白桂枝湯證,和人參湯證的異同點。

枳實薤白桂枝湯證與人參湯證的異同點



氣結在胸

陰寒之邪偏盛,停痰蓄飲為患
中焦陽氣虛(衰)弱,無形氣痞




胸背痛,短氣,喘息咳唾+心中痞氣,胸滿,脅下逆搶心

腹脹,大便不暢,舌苔厚膩,脈弦緊
四肢不溫,倦怠少氣,舌淡,脈弱而遲
治法
宣痹通陽,洩滿降逆,
補中助陽,扶正固本
藥物
瓜蒌,薤白,桂枝,枳實,厚朴
黨參,干薑,白術,甘草

枳實薤白桂枝湯證與人參湯證的異同點比較,在病機上都是相同於“氣結在胸”。 不同點,枳實薤白桂枝湯證屬於陰寒之邪偏盛,停痰蓄飲為患,我講屬於氣滯的實證或者重證,標實為主。 人參湯證屬於中焦陽氣虛弱,重則中焦陽氣衰弱,為無形氣痞為患,因此它偏於本虛。

臨床癥狀,相同點都是具備胸痹的典型證候,胸背痛,短氣,喘息咳唾,包括寸口脈沉而遲,關上小緊數,現在要加上的就是氣結在胸,造成的“心中痞氣,胸滿,脅下逆搶心”,有氣滯、氣逆的表現,不同點就是它們所兼有的症,恰恰是臨床診斷的一個關鍵處,必須兼有氣滯實證,比方說腹脹,大便不暢,舌苔厚膩,脈弦緊等, 屬於枳實薤白桂枝湯證的,辨證要點,作為人參湯證就是兼有四肢不溫,倦怠少氣,舌淡,脈弱而遲等等。

關於在治法上,枳實薤白桂枝湯它體現的是宣痹通陽,洩滿降逆。 人參湯,因為它是理中丸,這個方子為了突出人參的,大補元氣的作用,因此是補中助陽,扶正固本的功效,請大家注意補中助陽的道理,治在中焦,實際要解決大氣運轉,胸中宗氣的問題。

關於藥物組成,枳實薤白桂枝湯為什麼要去掉白酒? 因為有氣逆的問題,藥性不需要白酒的行散了,為了平沖降逆選用桂枝,為了洩滿降逆用了枳實、厚樸,參、姜、術、草仍然是治在中焦,解決扶正固本的一個作用。

下面我們再來比較一下,茯苓杏仁甘草湯證與橘枳薑湯證的異、同點:
茯苓杏仁甘草湯證與橘枳薑湯證的異同點



飲阻氣滯

痰飲內阻, 上乘於肺
水飲停蓄,胃氣不降



胸痹輕證,以胸中氣塞,短氣為主症

咳逆吐涎沫,小便不利,短氣明顯
心下痞滿,嘔吐氣逆, 氣塞症明顯
治法
宣肺利氣化飲
溫胃理氣散結
藥物
茯苓,杏仁,甘草
橘皮,枳實,生薑

仍然從這麼幾個方面來進行比較,在病機的相同點上都屬於飲阻氣滯,所不同的,就是我們昨天所講的病位差異,比方茯苓杏仁甘草湯證,它是痰飲內阻,上乘於肺,而橘枳薑湯證病位在胃,水飲停蓄,胃氣不降。

癥狀上的異、同點,相同點都是屬於胸痹的輕證,以“胸中氣塞,短氣”為主症,不同的地方,作為茯苓杏仁甘草湯證,因為它是以水飲偏重,咳逆,吐涎沫,小便不利,短氣症明顯。 橘枳薑湯證,心下痞滿,嘔吐氣逆,氣塞症明顯。

所以茯苓杏仁甘草湯證,與橘枳薑湯證的比較異、同點,我再說一下,病機上相同點同為飲阻氣滯,不同點,就是茯苓杏仁甘草湯證是痰飲內阻,上乘於肺,等於把病位確定在肺上,橘 枳薑湯證是水飲停蓄,胃氣不降,病位在胃,癥狀的相同點都屬於胸痹的輕證,以胸中氣塞,短氣為主症,不同點,茯苓杏仁甘草湯證見咳逆,吐涎沫,小便不利症,以短氣明顯,橘枳薑湯證是心下痞滿,嘔吐氣逆,以氣塞明顯,所以它突出的條文裡,“胸中氣塞,短氣”,偏重於在肺的,短氣明顯,在胃的,氣塞明顯。

治法上,茯苓杏仁甘草湯體現的是宣肺,利氣化飲,而橘枳薑湯是溫胃,理氣散結,藥物的組成和方名相同,茯苓杏仁甘草湯突出淡滲利水,化飲,來達到降逆的作用,而橘枳薑湯是理氣和胃止嘔,它就是止嘔來洩滿散結。

通過這兩個表格的分析、比較,使我們再一次明確,“同病異治”的原則是什麼,我曾經給大家概括,同一個疾病,由於發病的時間、地域,包括季節的不同,個體差異,再有是疾病發展的不同階段,那麼多的不同,關鍵是同一個疾病,病機不同,證候不同,因此治法不同,這就是同一個胸痹,在病機上的差異,證候上就有區別了, 所以治法也不同。

接下來講第7條:
“胸痹緩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 (一類)
這是對於胸痹急證的治療辦法,請大家看「胸痹緩急者」,第7條說「胸痹緩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緩急」的含義是什麼? 有三個意見,第一,認為本病屬於發作性的疾患,時緩時急。 第二,認為是胸痹的急證,也有一類認為,就是發作的時候出現四肢抽搐,口眼引縱,這個急證就是很嚴重的了,我們看有一些非常危重的病人,特別是出現心房纖顫,心臟本病的嚴重情況出現,這是標誌急證發作。 第三,提出治法的問題,對胸痹急證要進行救急,緩解其疼痛,提出薏苡附子散主之,是來緩解胸痹發作的急證,這是對於緩急的三種不同意見,第一指出時緩、時急,是一種 發作性的疾患,第二認為在急證嚴重出現的情況下,可以見四肢抽搐,口眼引縱症,第三認為是提出救急的治法,比方說薏苡附子散,我認為,這三條意見都應該包含在其中的,假設說沒有出現到,口眼引縱的嚴重程度,心前區的急痛需要薏苡附子散來救急,這是沒有矛盾的。

在病機上怎麼理解? 就得從方測證了。 從方測證,一為炮附子為主葯,它是辛熱之品,大辛、大熱之品,在開始講《緒言》的時候,我曾經舉例,就是關於附子、烏頭的應用,仲景他是怎麼個用法,即回陽救逆一定要用生的附子,而且要配干姜,發揮其大辛、大熱,回陽救逆的作用,如果是止痛的話,作用好,就是選用炮附子,現在我們說,辛熱之品的炮附子為其主藥,在這裡面起什麼作用? 就是祛寒止痛力,而且這個作用力是很大的,首選炮附子,而且用量上,請大家看是10枚的炮附子,所以祛寒止痛力很大,那麼薏苡仁15兩,它性味上偏寒涼,但是它性味偏寒涼,和寒邪上乘於陽位,這在治法上有矛盾,對不對? 在配伍上要「去性取用」,取它什麼作用呢? 第一緩解筋脈拘挛以達到止痛作用,就是和炮附子是一種協同作用,是相輔、相成的作用。 第二取它什麼作用呢? 就是它本身,我們在麻杏苡甘湯的學習過程中,講它有很好的除濕作用。 所以這種配伍仍然是「去性取用」,依靠炮附子的大辛、大熱之性,來牽制薏苡仁的寒涼之性,取它的什麼作用呢? 兩個方面,作為胸痹的急證發作的時候,第一緩解經脈拘攣,假設說見四肢抽搐,口眼引縱,炮附子一定要大量而且為其主藥,再就是取它的除濕作用,從這樣的分析我們可見,有陰寒 之邪,特別是濕邪,所以這是一個從方測證,知道它的病因病機,體現的是寒濕,是寒濕之邪阻遏胸陽,因此疼痛為劇,為急,因寒濕為重,當然整個來說都是陰寒之邪,在它急證發作時, 就是屬於寒濕乘踞陽位,這個疼痛的程度,是劇烈的,是急重的。 這就是在我們前面所講過的,“陽微陰弦”總的病因、病機,叫做“上焦陽虛,陰寒內盛,陰乘陽位,痹阻胸陽”,而這一條裡面,所體現的是寒濕之邪乘踞陽位,胸陽痹阻,不通則痛,疼痛的程度劇烈、急重,所以用薏苡附子散,薏苡附子散就具有一定的急救作用。

再加上我們在開始請大家看[雜療方]裡面,它有菖蒲末的一種搐鼻法,還有著於舌下的桂屑,這都可以放在本篇急救法里,屬於張仲景的一些治療思想集中體現,看看第7條,講的是程度,我最後再給大家看一下這個。 書上,首先來看一下,就是在[釋義]的最後那一段,方中重用炮附子溫里祛寒、通陽止痛,薏苡仁除溫宣痹,更能緩解筋脈拘攣,二藥共合為散,以應急,就是說在劑型上,前面全是湯劑,唯獨這個是散劑,散者散也,一攜帶方便,二取其速效,所以這個在劑型上很有啟發意義,再一個就是這兩個藥合起來,叫做“溫通止痛”法。

到此為止我現在已經講了三種治法了,是張仲景原著裡面給我們體現的,第一叫做“宣痹通陽”法,栝蒌薤白三方,栝蒌薤白三方 怎麼樣比較,想一想,我等一會在[按語]裡面給大家集中體現,「宣痹通陽」法,栝蒌薤白三方,昨天我講的過程中,已經給大家作分析了,第二個就是人參湯所體現的,叫「扶正固本」法, 這尤其是講一證兩方的時候,我說標實可以用枳實薤白桂枝湯,宣痹通陽,洩滿降逆,當一緩解以後,扶正固本,用人參湯,也可以標本兼顧,兩方合用,這是溫、通兩法並用,因此作為本來就胸滿,而且脅下逆搶心,為什麼用人參湯呢? 這在治法上是一個反治法,「塞因塞用」,因為它是屬於本虛,“因虛而氣滯”,所以「塞因塞用」法,這個給體現的是“溫通止痛”法,那就是依靠炮附子的辛、熱之性,祛寒止痛,溫陽止痛,再加上薏苡仁,它有緩解筋脈拘攣、止痛作用,又有除濕作用,所以對寒濕偏重的胸痹急證,非常有效。

那麼近代發展,我在這裡說一下,比方說「冠心蘇合丸」,包括一些芳香類的葯,象「速效救心丸」里全有芳香劑,芳香開竅藥,因為我剛才已經講了,在張仲景原著裡,有菖蒲屑、桂屑的應用,實際上有芳香之意,因此還是張仲景的創意在這裡面,我想說的一個就是,大家考慮到怎麼樣來救急,能夠止痛效果最快,其中有一個, 就是從民間治療牙痛的方子來的,叫做“哭來笑去散”,老百姓都說,“牙疼不是病,疼起來要命”,那真是疼,結果那個方子,它就是一派溫通的藥物,在本方的基礎上,就化裁成治療胸痹急痛的方,因此現在對“溫通止痛”法,已經發展到芳香、溫通、止痛法。 關於哭來笑去散方劑的啟發意義,我介紹給大家,所以說通過複習張仲景的方子,學治法,能在藥物配伍上得到的啟發,那個成方裡面主要有檀香,降香,本方給後世的啟發,就是象檀香、蘇合香、降香適當的應用,現在有的就是用冰片來代替,這樣的芳香開竅藥,也是有芳香溫通作用,增強溫通止痛之力,第7條就講這裡,補充一下,哭來笑去散的原方, 是蔀蓯(溫里藥裡的蓽茇)30兩,良薑(高良姜,溫里藥),元胡(止痛藥)、檀香各15兩,30兩的蓽蓯,加上良薑、元胡、檀香 各15兩,細辛5兩,冰片30克,研成散劑以後把它裝入0.3克的膠囊里,從一個膠囊開始服用,根據止痛效果,因證來決定服用量,是1粒還是2粒,一天三次,四周為一療程,本方是治牙疼的,現在我說用來治療,胸痹病、心痛病, 四周以後,心電圖有75%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所以這樣的一個方,本為治牙疼,取其芳香溫涌止痛法,用於胸痹病、心痛病的治療,我覺得這個方子仍然體現的,是薏苡附子散的溫通止痛作用,而且帶有芳香開竅之意,因此效果很好,這是第7條。

下面就是有關心痛病的兩張方子,第8條,條文講:
“心中痞,諸逆心懸痛,桂枝生薑枳實湯主之。” (二類)

這幾張方子,全是方名和方藥組成完全吻合的,所以比較好記,“桂枝生薑枳實湯主之”,這個“心中痞”,是心下有一種痞悶感,不通、不舒這種感覺,[詞解]講了“諸逆”,什麼 叫「諸逆」,指停留於心下的水飲或者寒邪,向上沖逆,所以,這一篇里所圍繞的都是胸痹、心痛,咱們講枳實薤白桂枝湯證,也是一種衝逆之氣從脅下, 向胸膺部、心下沖逆,這個也是,但是它是以心痛、心窩部的疼痛,為主症的一類疾病,表現為“心中痞,諸逆”,“心懸痛”是什麼意思? [詞解]指心窩部分向上牽引疼痛,因此,我們昨天講的“心痛”的概念,就是從原文得來,部位一定是在心下、胃脘,以疼痛為主症的一類疾病,對於“心中痞,諸逆心懸痛”,其中有沖逆之氣,使這種疼痛有牽引性,桂枝生薑 枳實湯,其中桂枝和枳實,和枳實薤白桂枝湯是相同的,變化了的是生薑,這能夠想到,為什麼“心中痞”會出現胃脘部的,滿悶,窒塞感呢? 寒飲內停,胃氣不降,是這麼一個情況,“心中痞”的病機,“心中痞”既然是胃脘部的,滿悶、窒塞感,故寒飲內停,則胃氣不降,或者說胃氣不利。

“諸逆”,[詞解]已經介紹了,水飲、寒邪向上沖逆引起的多種癥狀,就叫“諸逆”了,這是氣逆搶心,乾嘔的情況。 “氣塞”,病機應該是說,由於氣逆而導致有氣塞的情況,因氣逆而氣塞,“心懸痛”,它這是胃脘部向上牽引疼痛,這是寒飲氣逆證在病機上的體現。

方義上,桂枝的作用是溫陽散飲,平沖降逆。 生薑的作用,和胃降逆,化飲止嘔。 枳實就是行氣洩滿的作用。 所以關於溫陽散飲,平沖降逆,以及行氣洩滿的作用,這和我們昨天講的枳實薤白桂枝湯,有相同的地方。 生薑在這裡和胃降逆,化飲止嘔,這個方子要比起枳實薤白桂枝湯的,作用力和作用部位,有明顯的差異,這個證它心痛部位是在心下,而且相對來說也有牽引疼痛,但是氣滯的程度,沒有枳實藂白桂枝湯的,作用力和作用部位,有明顯的差異,這個證它心痛部位是在心下,而且相對來說也有牽引疼痛,但是氣滯的程度,沒有枳實薤白桂枝湯的,作用力和作用部位,有明顯的差異,這個證它心痛部位是在心下,而且相對來說也有牽引疼痛,但是氣滯的程度,沒有枳實薤白桂枝湯的,作用力和作用部位,有明顯的差異,這個證它心痛部位是在心下,而且相對來說也有牽引疼痛,但是氣滯的程度,沒有枳實薤白桂枝湯的,作用力和作用白桂枝湯證嚴重,枳實薤白桂枝湯證一定是胸膺部,而且是病位擴展,病勢加重,是一個重證,桂枝生薑枳實湯是比較平和,而且是治療心痛的一張方子,另外從藥物的組成看, 桂枝生薑枳實湯和枳實薤白桂枝湯,還有什麼差異? 這個桂枝生薑枳實湯桂枝是3兩,枳實是5枚,生薑3兩,桂枝和生薑是1:1,都是3兩的,枳實是5枚,枳實薤白桂枝湯,有栝蒌、薤白、厚樸,此外就是桂枝才1兩,枳實是4枚,因此那個枳實薤白桂枝湯著重是,治療胸痹氣滯重證的,是氣結在胸的,病位比它高,儘管也有“脅下逆搶心”,向上沖逆的情況,但是它這個是治胸痹為主的,因此用栝蒌、薤白, 包括厚樸的洩滿都在里,枳實的量是少於這個治心痛的,桂枝生薑枳實湯的,這在用量上也能看出來,這張方子若和橘枳薑湯比較,又差在哪呢? 相同點是枳實、生薑的同用,但是橘枳薑湯配的是橘皮即陳皮,是專來理氣散結的,以“胸中氣塞”為主症,桂枝生薑枳實湯的配桂枝,為的是通陽降逆,這是治療心痛兼有氣逆的證,所以不能看藥物相雷同的地方,但是也能看出它所選用的藥物,為什麼是生薑、桂枝,包括橘皮、枳實這些葯,還是偏於溫性,或者說辛溫,行散,辛散溫通的作用力上。

好了,第9條。 第9條叫做:
“心痛徹背,背痛徹心,烏頭赤石脂丸主之。” (二類)

這個方證比我們前面講,栝蒌薤白半夏湯證,可是形容得嚴重,那個就是“胸痹不得臥,心痛徹背者,栝蒌薤白 半夏湯主之”,已經講了是過多的痰飲所致,痰飲偏盛,才用的栝蒌薤白半夏湯,現在這個“心痛徹背,背痛徹心”,程度上看來是很嚴重的,而且疼痛得相當劇烈。 講的是心、胸的部位,和肩、背部互相牽引,劇烈疼痛,相互牽引疼痛的劇烈程度,它也是表現為遷延、發作有時、交替,就是這個證的嚴重程度,不是說偶爾發作一次,它有經久不愈的特點,也有發作反覆的問題,所以這個疼痛的特點比較劇烈,劇烈在相互牽引,疼痛劇烈,而且是發作有時,經久不愈。 前面的條文比方說典型證候,第3條栝蒌薤白白酒湯所講到的是,“胸背痛”,第4條,栝蒌薤白半夏湯講的是“心痛徹背”,現在又講“心痛徹背,背痛徹心”,而且是著重於以心痛為主的,這也是胸胃同病的一種標誌,胸胃同病,不只是枳實薤白桂枝湯是胸胃同病,那是一個氣滯重證,現在是一個經久不愈,反覆發作的一個情況,實際上還應當兼有四肢厥冷,其脈沉緊。 這就是從方測證得知的,因為烏頭的使用,一定是在炮附子的止痛力,不能控制癥狀的情況下,出現肢冷汗出,就是類似於疼痛性休克的程度,迴圈出現衰竭,那麼必須用烏頭了,就是沉寒痼冷所致也,因此叫做陰寒痼結之意,一定是病程已經遷延日久,久久得之,經久不愈,但是要發作的時候,它也不是持續多長時間的,一會兒我們結合近代醫學來講, 心絞痛的特點就知道了,反覆發作,但是經久不愈,這時候,一定要伴有肢冷汗出,其脈沉緊的情況,才可以選用烏頭,下一次課來講方義,休息一下。

王雪華講金匮要略-第39講 第九篇:胸痹病證治(2)

 

王雪華講金匮要略-第39講 第九篇:胸痹病證治(2)

黑板
胸痹心痛短氣病脈證治第九
一、概述
二、原文分析
第3條 主症、主脈、主方
栝蒌薤白三方──┬白酒湯
宣痹通陽法 │半夏湯
滌痰下(利)氣 └枳實薤白桂枝湯
寸口脈沉而遲:上焦陽虛
關上小緊數:陰寒內盛
數:動態──邪氣盛
主方:
薤白:辛溫
白酒:
第4條
不得臥 ┬症─→較重
心痛徹背┘<機>
第5條 <機>氣結在胸
羈留
聯珠筆法(頂針)
病位擴展┬胸膺部←─┐
病勢加重│心下(胃)│
氣逆 └脅下───┘
搶qiang1
實證(重證)兼有症
<方義>-白酒
+桂枝
+枳實、厚樸
本虛證(緩) 補中助陽,振奮陽氣
條6條
胸中氣寒┬飲阻氣滯┬肺──飲邪↑
短氣 ┘ └胃──氣滯↑

我們接著來講主脈,叫做“寸口脈沉而遲,關上小緊數”,寸口、關上並舉的時候,這就指的是寸脈、關脈,寸脈當然是指的上焦,“關脈”指的是中焦,但是,我們從剛才講的病機,把它不拘於在中焦,而是陰寒內盛的意思。 關於“沉遲”,還是“小緊數”,應當首先說,它是胸痹病的臨床可見之脈,但是到具體解釋的時候,請大家注意,它仍然與我講的,“陽微陰弦”的含義是一致的,比方沉脈主里,遲脈主寒,提示了脈象仍然是意味著,胸陽的不足、不振,上焦的陽虛,現在我把“關上”不拘於在中焦,而是陰寒內盛之意,“小”,稍稍的意思,“緊”,仍然是說明陰寒,包括痰邪、飲邪、 寒邪內盛的意思。 令人費解的就是數脈,你說寸脈,是個慢吞吞的脈,到關上,它還很慢,你怎麼也不能理解,我們教研室通過觀察大量的病人以後,總結了第一,同一病人,他可能平時不發作的時候,或者說病后緩解的時候,就是脈緩,那個脈可能就算是,比較緩和一點、平和一些,當發病的時候,又心率加快,因為他供血不好,缺氧,心率加快了,這是一類。 就是同一病人,在發病期和緩解期,本身脈有緩和,或者有加快。 還有一類病人,從得病,或者他沒得這病之前,脈就比較遲緩,他就是這類人群。 他自己說,“我好時候,脈率就1分鐘60來下,最好也就是64、68次/分”,但是咱可得提示,運動員,你象我這體格,我每分鐘脈率就68次/分,從來就是這樣,但我不是運動員,我是愛好運動,所以,心肌搏血的力量比較強的人,你不能說人家病態,“你將來得患冠心病”,你可別那麼說,拿心電圖作依據,拿臨床癥狀來說,本來他的脈就遲。 還有一類病人,他沒得冠心病的時候,心率就比正常人快點兒,生理上的正常值,72次/分到78次/分之間,一般就說以72次/分為准。 但是,有的病人,他平常就80多次/分,他也說,“我沒什麼癥狀,沒什麼感覺”,所以我認為,同一病人,發病期與緩解期出現的脈,可能是沉,或者是稍數,也有一類病人,他本來就是遲脈,再一類病人,他本來脈就有點偏快,等到一發病的時候,我真看過,有的病人一發病,120次/分以上的,甚至於出現房室傳導阻滯,就是說“結代脈”,那病情的確挺重,所以,首先承認,他寫的脈,是臨床可見之脈,那麼對於“數脈”,有的注家說是衍文,是多出來的字,我現在怎麼理解呢? 它不是代表「至數」,而是一種動態,脈象的動態,表示邪氣盛之意,不是「脈當取太過、不及」嗎? 你得看前因,張仲景告訴你了,診病時得注意他脈象的改變,這個脈象,他說超過於正常,為什麼呀? 邪氣盛之意,所以,他就拿「數脈」來表示,「小緊」是陰寒內盛,內盛到什麼程度? 他用「數脈」來表示太過,是陰寒內盛之意,因此,我說主脈,既是可見之脈,更要體現「陽微陰弦」的機理,符合「陽微陰弦」的病因、病機,因此,當陰乘陽位的時候,必然出現“喘息咳唾,胸背病,短氣”,特別是「胸背痛,短氣」。,是辨證要點。

主方,栝蒌薤白白酒湯,為什麼是其主方? 方義,首先來說栝蒌,全栝蒌,不知道大家認不認識,有點金黃色,瓜皮上就象菱形塊、六邊形塊。 我們講《中藥學》的時候,得說栝蒌皮什麼作用,栝蒌仁什麼作用,全栝蒌什麼作用? 現在我要講的是全栝蒌,整個一大個栝蒌,把它搗碎,栝蒌的作用全具備,因為栝蒌是在清化熱痰藥裡的,第一個葯,證明它的藥性是什麼? 是偏寒還是偏熱? 清化熱痰,肯定偏寒、涼,學中藥怎麼學呢? 首先學分類,就是把它藥性分清,它是清化熱痰第一個葯,它性味偏寒、涼,才能清化熱痰,栝蒌之後,就是川貝母,也是同類,所以,全栝蒌的作用,第一,開胸散結。 再一個,它有沒有潤腸通便的作用,栝蒌仁有此作用,所以在這裡,栝蒌為其主藥,什麼功效? 而且,它是寒、涼之性,大家覺得這合不合理? 已經反覆強調「陰寒內盛」了,結果主葯還選了,一個寒、涼性的、清化熱痰的栝蒌,這又是與我昨天講,麥門冬配半夏的道理一樣,叫做“去性取用”,用栝蒌的開胸、散結、滌痰的作用。

歷代醫家有的也說,“心病常食薤”,包括《紅樓夢》小說里都說,“心病常食薤”,吃小根蒜,薤白,是辛、溫之性,指小根蒜,現在人們說洋蔥,有這個作用、那個作用,他沒有張 仲景說得早,這與薤白屬同類,薤白辛溫通陽,散結止痛,所以,薤白靠辛、溫之性,牽制栝蒌的寒、涼之性,是“去性取用”的道理。

覺得薤白這一點的量還不夠,加上「白酒七升」,白酒,病人不會喝酒怎麼辦? 給不給白酒? 開方的時候一忙起來,還真是忘了告訴你加酒了,那你就得從方劑的配伍上下功夫。 當然,按著原方我來講,第一,可以用黃酒,即墨黃酒,加水同煎,所以有的人為了健康,紅葡萄酒,睡前一小杯,對心、腦血管有説明,人家仲景就是隨酒同煎,即墨黃酒,有的老年人,一輩子就是黃酒加薑、棗煎煮著喝,不喝多,這都是很有道理的。 他倒不是當藥酒來喝,他認為這是保健品,這都是我們的傳統文化,從食療的角度,很有道理,若對酒實在不行,米醋也行,取它“行其葯勢”。 當然,配合(小根蒜)薤白的話,也是增強它的辛、溫之性,陰寒之邪偏盛不行,所以“寒者熱之”,因為有陰寒之邪,所以要用溫熱藥來治,現在我們已經看到了,溫熱藥,他首先選擇薤 白和白酒,在主方裡面是用這個,功效即宣痹通陽,栝蒌薤白白酒湯體現的是滌痰,書上強調下氣,有的《講義》上說應該是“利氣”,都可以。 總的來說,在氣機上,要給予調整,因為它有“短氣,喘息咳唾”,要利其氣機,“下氣”,也是為了使肺氣能夠宣降下來,不讓他喘息咳唾,短氣。 滌痰,我已經強調了,是栝蒌的開胸、散結、滌痰之義。 宣痹通陽,是綜合起來的,栝蒌、薤白、白酒的功效,因此,這個方,主藥是栝蒌,輔藥是薤白,白酒行其藥勢,可以說是佐使藥。

主方講完了,下面,我們來說一下栝蒌薤白白酒湯,它作為臨床常用的主方,治療胸痹、心痛。 第一,符合我們分析的,「陰微陰弦」的病因、病機,看看組方,是不是完全切中這樣的病因、病機。 第二,針對它的典型證候,主症加兼症,所以,它一定是作為主方、基礎方,大家要把它牢牢記住。
下面我們來看第4條,第4條說:

“胸痹不得臥,心痛徹背者,栝蒌薤白半夏湯主之。” (一類)

“胸痹”,還是我剛才重複的那樣,只要“胸痹”二字冠以條首,一定包含著我們所說的病位、病機等,一系列的情況,現在突出的兩個症,一個是“不得臥”,一個是“心痛徹背”,請大家注意,原來說的是“喘息咳唾,短氣”,還能躺下,現在已經發展到“不得臥”,證明肺的宣降功能情況不妙,“喘息咳唾,短氣”,已經發展到” 不得臥“了,症重了,這是一。 第二,剛才說的是「胸背痛」,現在為“心痛”,而且牽引性的、放射性的疼痛到背部了,從“胸背痛”發展到“心痛徹背”,整個癥狀發展到較重的程度。 為什麼發展了? 為什麼較重了? 這個病機是什麼? 張仲景也沒告訴我們,只能從方測證,這個方,是栝蒌薤白白酒湯,去掉白酒加半夏,還是原方加半夏呢? 對,原方加半夏,70年代《中醫雜誌》上,不知道哪位作者,寫的“去白酒加半夏”,還叫“栝蒌薤白白酒湯”,不知道他怎麼理解的,可能他方裡不開白酒,他總是開栝蒌、薤白、半夏,就當作方的組成是,栝蒌、薤白、半夏。 請注意,張仲景的原文告訴你了,他這一條,一定是在主症、主脈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的,藥物都沒變,就是症情加重了,因此原方不動,加個半夏,加半夏的道理是什麼? 半夏有什麼功效? 它也是個化痰葯,不是清化熱痰了,是個溫化寒痰藥,它可是符合溫性,不僅是能夠溫化寒痰,還能夠降逆、消痞、散結,所以,半夏增加進來,正好就針對較重的病情,因為病機上是過多的,“痰飲為之援也”,這是一個注家尤怡說的,過多的“痰飲為之援也”。 什麼叫「援」? 源源不斷,要說邊境線要打仗了,前線兵力不夠了,我們後方趕緊派兵,還是送彈藥,那叫“援助”,它這“援助”的是痰飲過多了,寒邪、飲邪加重了,因此,要在原方的基礎上加半夏。 栝蒌薤白半夏湯,就是在宣痹通陽基礎上,起了什麼作用呢? 逐飲降逆,宣痹通陽是栝蒌薤白白酒湯的原意,加上半夏逐飲降逆的作用,這是第4條,講完了。

下面講第5條,第5條有點複雜,最後我一起來給大家說,[按語]、[臨床應用]。 第5條:
「胸痺心中痞,留氣結在胸,胸滿,脅下逆搶心,枳實薤白桂枝湯主之; 人參湯亦主之。 “(一類)
一證兩方,提出了枳實薤白桂枝湯,又提出了人參湯,首先需要[校勘],《千金》:”心中痞,氣結在心“,沒有”留“字,再請大家看《醫統正脈本》,就是我推薦的徐鎔本,作”栝實“,”痞“下有”氣“字,同時,後面有《玉函》,作”心下痞氣,氣結在胸“。 怎麼,帶「留」字當什麼講? “留”,意味著胸中的寒飲羈留,羈絆的“羈”,寒飲羈留,阻滯氣機,這個“留”字在這,我也能講,趙開美的本就多一個“留”字,與[校勘]相對應以後,我為了説明本科生的記憶,提出在寫作方法裡面,有一種叫做“聯珠筆法”,也可以叫做“頂針”,就是一句話的尾字,是下一句話的開頭的字,因為他現在首先告訴你,《千金》裡面,孫思邈,第一句叫做“胸痹, 心中痞氣“,這個”留“字不在這,你看能不能按著頂針的說法,”胸痹,心中痞氣,氣結在胸,胸滿,脅下逆搶心,枳實薤白桂枝湯主之,人參湯亦主之“,這樣,就把這個條文,首先理解成,也是具備胸痹的病因、病機,病位肯定是在胸膺部,現在,他說”心中痞氣“,”心中“,即”心下“,你說這病勢範圍從胸膺部,是不是往下擴展了? “氣結”,是氣滯的意思,“氣結在胸”,我不說“留氣結在胸”,是為了讓大家理解“氣結在胸”,就是氣滯在胸,有虛、實兩種不同病情。 作為標實,偏重實證的,氣滯重證,氣滯的實證,枳實薤白桂枝湯主之,人參湯所主的虛證,因虛而氣滯,意思是不一樣的,因為它本身就是“本虛標實”,同樣出現氣滯的臨床表現,那麼氣滯的實證,它應當兼有一派實證的表現,我們一會兒再說,難以理解的,同樣是這樣的臨床表現,它怎麼是虛證了呢? 就是因虛、本虛而出現的氣滯,因為它影響到氣機的通利,特別是有長期咳唾,短氣,當然他得有全身本虛的一系列癥狀,一會兒我們再說,為什麼一證兩方,因為是兩種虛、實不同的病情,有的是偏重於標實,有一類是偏重於本虛,也可以理解成什麼呢? 當他急性發作的時候,以標實為主的情況下,用枳實薤白桂枝湯主之,當他既有本虛,又有標實,你也可以兩方合起來用,當他緩解期間,就用人參湯主之。

現在,我首先說這個條文,病位已經擴展,現在說“心中痞氣”,應該包括心下、胃脘,然後涉及“脘下逆搶心”,不僅是氣滯,而且出現了氣逆,那個字不能念搶(qiang3),搶(qiang,第一音),念成“搶”,就是氣逆、沖逆的意思。 病位的擴展,也證明瞭病熱加重。 我為什麼把栝蒌薤白半夏湯,說成是較重證? 因為相比之下,枳實薤白桂枝湯證更重一些了,進一步的加重了,這是從病位的擴展,來體會病熱加重的情況。 下面,我們來說一下,為什麼氣滯,又出現了氣逆? 原因就象我剛才講的,「留氣結在胸」,就是「氣結在胸」這四個字,作為氣滯的重證,或者說氣滯的實證,對於胸中的寒飲羈留,特別是痹阻的狀態、阻滯氣機的情況加重了,你說向外不行,向下不行,它不得向上沖逆了,這是可以理解的,為什麼氣滯的結果,氣機上、下不是很通暢,它就得逆而向上,這就出現了氣滯、氣逆的情況,枳實薤白桂枝湯證,它應該伴有的癥狀,必須補充上來,作為氣滯的實證,或者說重證,就是枳實薤白桂枝湯證,它的兼有症,我們《講義》給提供了,請大家看[釋義]第4行,它說,當脅下 之氣又逆而上沖的時候,實際上就已經形成,胸胃、心胃合併證候了,這就是胸痹、心痛合併發作,也叫做「胸胃合併證候」,治療的時候,應視其兼症的不同,分別虛實異治,偏於實證的,在上述病情表現較急, 而且得具有,腹脹、大便不暢、舌苔厚膩,脈象弦緊,為陰寒邪氣較著者,應急速治其標實,法宣通陽開結,洩滿降逆。 這個兼有症,大家把它劃下來,這個非常符合臨床實際。 我認為,除了他說這些癥狀以外,這是強調宣痹通陽法的適應症,臨床若真看到這麼重的病情,舌質可能是變紫了,變暗了,治療上化痰還不夠,應該兼有活血化瘀。 現在,我要講枳實薤白桂枝湯,我已講到了,枳實薤白桂枝湯的主治證里,有氣滯重證,氣結在胸,同時也有氣逆的問題,因為氣逆,咱得把什麼葯去掉? 你看栝蒌、薤白在裡,少什麼? 沒有白酒了,因為已經有氣逆上沖了,還拿白酒行什麼葯勢啊? 這可真是原方去掉白酒,去白酒是因為有沖逆之氣,不能用白酒行藥勢了,為了平沖降逆,張仲景最擅於用桂枝。 現在我講了這麼多的原因以後,大家看它的「心中痞氣,氣結在胸,胸滿,脅下逆搶心」,你說還有什麼問題得解決? “胸滿”,“脅下逆搶心”,方中有桂枝了,“心中痞氣,氣結在胸,胸滿”,“滿”、“悶”、“脹”都存在,心中痞氣,什麼叫“痞氣”? 脹悶,滯塞,都得靠枳實、厚樸,兩個行氣除脹滿的葯。 因此,栝蒌、薤白,可千萬別忘了,就是原方栝蒌薤白白酒湯,去白酒,栝蒌、薤白在裡仍然發揮著,宣痹通陽的作用,不動,“宣痹通陽”法,栝蒌、薤白在裡仍然發揮著,宣痹通陽的作用,不動,“宣痹通陽”法,栝蒌、薤白在裡仍然發揮著,宣痹通陽的作用,不動,“宣痹通陽”法,栝蒌、薤白,可千萬別忘了,就是原方栝薤白白酒湯,去白酒,栝蒌、薤白,可千萬別忘了,就是原方栝蒌薤白在裡仍然發揮著,宣痹通陽的作用,不動,“宣痹通陽”法,੪蒌薤白三方了,宣痹通陽的作用,不動,“宣痹通陽”法,栝蒌薤白三方了,儘管去掉了白酒,栝蒌、薤白的宣痹通陽作用依然存在,而且是主導的方面。 我們這麼一加減以後,靠桂枝平沖降逆,靠枳實、厚樸洩滿降逆,因此,這個方最後解決的是,宣痹通陽,洩滿降逆。

要說人參湯,人參湯從方測證,你能看出它是個本虛證,本虛證,是胸痹病本虛標實,以本虛為主要表現的,所以,它相對來說,是病勢相對緩,即在緩解期的時候,用人參湯,癥狀完全相同,但在哪裡不一樣? 在兼有症上,在病機上有什麼不同呢? 它「氣結在胸」的氣滯原因是,因虛而氣滯,無力推動,陽氣發揮不了行血、行津液的作用,我們都講了,心主血脈,靠心氣推動,它得把精微物質都帶到全身去,它帶不動,所以,這個氣滯是因虛而致,兼有症,請大家看書,第9行,這是講完了枳實薤白桂枝湯,是祛邪以扶正,所以,先得說,“去邪之實,即以安正”之法,是說枳實薤白桂枝湯,急則治標, 氣滯實證解除了,痰濁已祛除,所以滌痰、洩滿、降逆功用全有。 下面看人參湯證,偏於虛的,上述病情表現較緩,緩解期的時候,更見有一派虛象,四肢不溫、倦怠少氣、語聲低微,大便滿、舌質淡、脈弱而遲等,關於舌質發紫的虛、實之別,虛證是淡暗的舌,淡淡的紫,一看舌體可能胖大,舌質紫也有,因為心主血脈,它運血不夠通利,我們說血遇寒則凝,遇熱也凝,現在說陽虛血凝,陽虛也有血滯的問題,所以,這裡為舌質淡紫, 或淡暗,這一定是一派虛象,陽虛的表現,脈都是弱、或者沉遲無力,這講的是中焦陽氣衰減,所以“緩則治其本”,首先來看人參湯的組成,恰恰是理中丸,“理中丸主理中鄉”,昨天講甘草干薑湯,是取理中湯的一半,溫肺復氣,從中焦而治,張仲景也不糊塗,在《傷寒論》裡,他為了強調中焦要溫補,就叫理中湯、理中丸了,到這兒來,要強調人參大補元氣的道理。 這個元氣,特別是就其胸膺部,為清曠之區,若是宗氣不運,要使宗氣運轉,還得是從脾而治。 因此,他也是採取,「塞因塞用」法,儘管有胸滿、氣結在胸,這是「塞因塞用」法,用人參湯,從中焦補中助陽,振奮陽氣,圍繞著陽氣來治療,這從中、西醫角度,都是很有意義的,補中助陽,振奮陽氣,從中焦而治,解決的是宗氣得運,本虛才能夠得到解決,因此,就不能是宣痹通陽法了,叫做「扶正固本」法。

對胸痹、心痛的治法,不是後世發展的,是張仲景給奠基的,這4個方裡,你看他教給你辨證裡有什麼啊? 第一,得先辨虛、實,「陽微陰弦」,告訴你是一個本虛標實的病機特點,先辨虛、實,之後,第二,辨的是輕、重,一個比一個重,在主方基礎上,換來換去的,一定是辨證施治的基礎上,隨證治之,“隨證治之”的思想體現出來了,這是辨的輕、重,第三,要辨緩、急,現在這兩張方子,已經有標實和緩急。 標實,急則治其標; 緩則治其本,立「扶正固本」法這一治則。

下面,還有幾個條文來說胸痹的輕證,叫做“茯苓杏仁甘草湯主之,橘枳薑湯亦主之”,然後再一個,就是辨緩、急表現的,“胸痹緩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即更重證的、寒濕胸痹急發,用薏苡附子散急救之。 所以,這裡他(仲景),辨虛實、辨輕重、辨緩急,還有辨病位,辨病位在哪一條體現的? 枳實薤白桂枝湯,通過辨病位來看病勢、判斷預後。 枳實薤白桂枝湯,體現的病位,由胸膺部擴展到兩脅,我們再看“心痛”的兩條原文,那不也是辨病位嗎? 就是不在胸膺部了,專在心下了,所以,辨病位也確定疾病及方藥的不一樣。 我這裡請大家注意人參湯證,將來辨緩、急,和薏苡附子散證是什麼關係? 這是一個問題,第二,到現在講的,「宣痹通陽」法里,你看哪個方裡用甘草了? 沒有吧,枳實薤白桂枝湯裡也沒用,病情重了,也不用,「宣痹通陽」法裡面,沒有用甘草,人參湯里,參、姜、術、草,用甘草了,用的是炙甘草嗎? 我們強調的炙甘草湯,對各種原因的心律不齊,必須以炙甘草為主葯,可是參、姜、術、草裡的“草”,沒有強調用炙甘草,而且是在中焦,解決宗氣、大氣的運行,“大氣一轉,其氣乃散”,見《金匮·水氣病》篇,人參湯就是這個道理,講陰陽之氣,它得相對平衡,而且陽氣是主導的方面,所以“大氣一轉,其氣乃散”,要散其陰寒之邪,不要去補, 特別是為了推動陰寒之邪的解散,你若硬補,還不利於陰寒之邪消散,這是一個。 再清注意,用甘草的方,在《胸痹病》篇里,還有哪些方用了? 就是一會兒我要講的胸痹輕證,茯苓杏仁甘草湯,這就證明瞭,在胸膺部,還沒到心下部位的時候,他不輕易用甘草,現在我們這茯苓杏仁甘草湯,用甘草,還是為了解決宗氣的陽氣運轉,解決陰寒之邪的化除,所以,他(仲景)用藥絕對有特點。 現在,比方說陰寒內盛的問題,是陰邪、寒邪、痰飲、水邪這一類的,陰寒之邪,一定得靠陽氣推動,要靠辛溫、溫熱的藥物來解決。 首先用的是薤白、白酒,辛溫,出現氣逆,則用桂枝,過多的痰飲,飲邪太盛了,加用半夏,到薏苡附子散救急的時候,卻用了炮附子,再配薏苡仁,薏苡仁又是個涼藥,為什麼? 我現在就是啟發你,在辨證施治這個方藥上,怎麼來理解它。 再重,象心痛,我說了,到心下、胃脘的這種疼痛劇烈,叫做“心痛徹背,背痛徹心”,炮附子也不用了,變成用烏頭赤石脂丸,把烏頭請上來了,這是一種遞進的情況,不是一下子教給你,這方好使,那方好使,不是講《方劑學》,講的是在原文的分析過程,字裡行間中,孕育著他對雜病的理法方藥,脈因證治的辨證施治理論體系,這的確是一種體系,有他的理論特色, 所以,它(《金匮》)是他的學術成就。

我講到這,就是請大家看,儘管是7個條文,一條挨一條說,各有所指,而且,他的方藥是非常嚴謹的,葯簡而效宏。 現在,我們說「宣痹通陽」法,到底是從解決陽氣問題,還是解決痰邪問題、陰寒內盛問題,為什麼叫做「宣痹通陽」法? 我都說了,用了這麼多的辛溫、辛熱之品,解決什麼呢? 我都留到,與近代醫學的結合內容,一起說,我現在就做一個鋪墊,看看“宣痹通陽”法的作用,到底是什麼,他為什麼要這麼考慮,來看一看第6條,胸痹輕證,

“胸痹,胸中氣塞,短氣,茯苓杏仁甘草湯主之,橘枳薑湯亦主之。” (二類)

我們《講義》說,是論述胸痹輕證的治法,這也等於讓你回顧第2條原文,“短氣不足以息者,實也”,那是一個標實的證,和我剛才講的標實,枳實薤白桂枝湯比起來不足掛齒,一個短氣,而且還要和那麼多樣的疾病,進行鑒別診斷,所以,這兒講了一個和短氣差不多的,一種表現,叫做“胸中氣塞”,不知道大家注意了沒有, 好多人(患者),倒不屬於肝氣鬱滯的“善太息”,而是覺得呼吸怎麼了,就象是“夠不著底兒了,非得長出一口氣,才能接上”,這在心臟病學董承琅主編的,精裝《實用心臟病學》,這麼厚的書,已經再版幾次了,那本書的《前言》,我覺得是對我們中醫,包括對整個西醫的一個教導,非常重要的是什麼? 他那是1972年出版的,到現在已經好多次的再版,但前言沒有改變,就是說我們今天的醫學,一些檢測、物理診斷的手段,先進到已經很多的方面了,但是,應當從問診做起,一定要在搜集病人最基礎的材料上,下功夫,因為它可以説明你,把疾病診斷縮小到最小範圍,而不是“大海撈針”,給病人帶來負擔,或使你醫生象,“盲人摸象”一樣,這說的非常真切,我覺得,他恰恰是在肯定我們中醫,「四診合參」這種樸素的,臨床診斷方法,所以,我們也應該把傳統的東西學到手,繼承下去,還得發展它,發展的手段,就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說的,“名醫之路”,你得在疾病的診斷標準,和療效判定標準上叫准,這是集體的力量,不只是哪一個人要做到的,個案說明不了問題,就是靠團隊的精神,哪怕是聯合作戰的辦法, 我講黑龍江有黑龍江的各個課題組,中醫的、西醫的,中西醫結合的,多了,那北京地區專門研究冠心病的,大家都在研究臨床是個什麼情況,實驗研究是個什麼情況,當取得共識的時候,這就是可以肯定的東西了,所以,不怕慢,就怕不幹,就怕站,現在,我們就是,既然讓我們複習經典課,咱就看張仲景到底從理論上和方藥上,給你一些什麼啟迪,現在看“胸中氣塞” 是一個什麼情況,就是長出一口氣,覺得舒服,呼吸就均勻了。 胸中氣塞、或者滿悶窒塞症狀就輕了,所以,《醫宗金鑒》總結得好,“胸痹之輕者,即今之胸滿”,重者,即今之胸痛“,如果要說,從”氣滯則血瘀“理解,胸滿為重就是氣滯,陰寒之 邪,痰邪、飲邪、寒邪,阻滯的結果,所以,”宣痹通陽“法是解決,陰寒內盛的痰邪、寒邪、飲邪,一定是化痰法,栝蒌為主葯的道理,它是一個化痰法,解決主要病因是”以其陰弦故也“,這種「胸中氣塞」為什麼是輕證? 它就是「胸中氣塞、短氣」,一證兩方,都是「胸中氣塞、短氣,茯苓杏仁甘草湯主之,橘枳薑湯亦主之」,一證兩方,就是「胸中氣塞、短氣」,那怎麼辦呢? 從方測證,現在說了,病機就是飲阻氣滯,胸中氣塞,講了半天的“陽微陰弦”,我看這四個字也能概括,只不過它輕淺,還是沒離開陰寒之邪,阻滯氣機的問題,栝蒌薤白三方所要解決的宣痹通陽,也是要解決,陰寒之邪阻滯氣機的問題,所以它都是來針對標實的,唯獨人參湯,是在治本,扶正固本,靠振奮陽氣解決,茯苓杏仁甘草湯,治在肺,因為,它是飲邪偏重, 就是說病位不同,所以,茯苓杏仁甘草湯,你看看,杏仁至少是入肺經的,它能夠通調水道,下輸膀胱,還能夠治療咳嗽短氣,因為使肺氣能夠宣發,還能肅降,杏仁它既是辛溫宣散 的葯,也是一種降肺氣的葯,所以它能定喘,再加上三兩茯苓,所以茯苓杏仁甘草湯的主藥是茯苓,補利兼優,針對水飲偏重,杏仁是利肺氣,使它肅降,甘草針對輕證,因為影響到胸膺部以下了,他才用甘草。

再一個方,橘枳薑湯,一看這個葯的用量也就明白了,誰的量重啊? 陳皮,橘皮,即陳皮,是不是調胃之葯? 一斤的量為主葯,因此,它是解決氣滯,枳實也是行氣藥,生薑在這裡,還是考慮其陰寒之邪,水飲之邪屬寒,用偏溫性的葯,我看從方測證,就說明這兩個問題,所以,這兩個方子的功效,飲邪兼見氣滯,必須是兩者兼而有之,何者為重,孰輕孰重,你得分清楚,都是飲阻氣滯,如果說飲邪偏重,兼有氣滯的,用茯苓杏仁甘草湯,宣肺當然是行其氣機了,是解決氣滯, 取宣肺化飲的作用,氣滯偏盛,水飲停蓄,橘枳薑湯行氣化飲,和胃降逆,這是病位、病機的不同,各有偏重,因此是一證兩方。

兼有症,書上也做了一下解釋,比方說茯苓杏仁甘草湯,飲邪偏盛,上乘於肺,胸中氣塞,短氣,多兼見咳逆、吐涎沫、小便不利等症,所以,這是從方、從葯來測證了,相對飲邪說的,偏於氣滯,水飲停蓄,胃氣不降,胸中氣塞,短氣,就兼有心下痞滿、嘔吐,氣逆等症,所以,這個證治,各有偏重了,請看[按语],本條證候雖有偏於飲邪, 偏於氣滯之別,但是,由於飲阻與氣滯二者在病機上,存在有互為因果的關係,所以,臨床上很難截然劃分,因此,在運用這兩首方劑的時候,可分可合,同時,也可根據病情,與栝蒌薤白半夏湯配合運用。

我請大家注意,的確是胸中氣塞,如果臨床上不加注意,就是一掃而過,你自己也不注意,病人自己也不願意表述,他自己不當回事,其中,我看了一個小夥子,三十幾歲,是因為我給他姐姐看好病,他姐姐介紹說,“你去找王老師,問問昨的了? “好多心血管專家給他定的,”你的心臟,查心電圖和心功能沒有問題,你這是功能性的,是傳導上有問題“,他就是一上樓梯,腿就乏力,年經輕輕,三十幾歲小夥兒,怎麼上樓梯竟成了負擔? 一上樓梯就開始覺得,腿肚子發痠,邁不上步,氣喘吁吁,氣短,他也說,“我要是歇著,得坐半天,坐下來以後呢,好像老人似的,勻勻氣,才能好一些,有的時候不自主的長出氣,別人說:'你有什麼愁事? '“他說,”我真不是思想上或精神上,有什麼負擔,有什麼壓力,就是不自主的長出氣“,我說,這就叫”胸中氣塞“,你若見多了,就自然能判斷出來,你看,他心電圖和臨床表現,拿不出陽性體徵來,但是癥狀上,就是胸中氣寒、短氣症,你要從四診來看他的外證,也不典型,摸脈也就是沉緩脈,也不是說無力或者沉遲,沒有這樣,就是這樣平淡的兩個方合起來, 茯苓杏仁甘草湯加橘枳薑湯,加栝蒌、薤白和半夏,因為他舌體稍微偏大一些,舌苔表現為白,所以,你若不用這個方,就覺得很平淡,這藥加起來能值幾個錢? 所以很多醫生說,「張仲景那方能餓死人」,一位韓國人就跟我這麼說的,因為熟悉了,他說:“你講張仲景的方,張仲景能餓死人! “,為什麼呢? 太平淡了,太不值錢的葯了,但是,我們現在不能以贏利為主導,你不能掉錢眼兒裡,還得是治好病才算數,現在體會“藥簡效宏”,慢慢從臨床摸索。

王雪華講金匮要略-第38講 第八篇:小結 | 第九篇:胸痹病證治(1)

 

王雪華講金匮要略-第38講 第八篇:小結 | 第九篇:胸痹病證治(1)

小結
奔豚氣病脈證治第八
┌概 念:指病人自覺氣從少腹上沖胸、咽,猶如小豬奔突
│ 狀,以“發作欲死,復還止”,為特徵的發作性疾病。
奔│ ┌精神刺激──“皆從驚發得之”“皆從驚恐得之” (01)
│ │情志不遂──肝鬱化熱,形成衝脈上逆 (02)
│病因病機│誤汗┬素體陽虛,加燒針被寒 (03)
豚│ │ └素有水飲在下焦 (04)
│ └─→損傷陽氣,引起沖氣(與肝、腎、 心及衝脈有關)
│辨證施治┌肝氣奔豚──奔豚湯──養血平肝,和胃平沖(02)
氣│ └腎氣奔豚
│ ├已作奔豚──桂枝加桂湯──調和陰陽,降逆平衝(03)
└ └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通陽降逆,培土製水(04)
《奔豚氣病》篇,是繼《瘧病》篇之後,第二次見到的獨立成篇的篇章,特色鮮明,現在我們把這一篇作一下小結,奔豚氣的概念,指病人自覺氣從少腹上沖胸、咽,猶如小豬奔突狀,以“發作欲死,復還(huan)止”,為特徵的發作性疾病。 病因、病機,精神刺激,“皆從驚發得之”“皆從驚恐得之”,給大家分析了,驚則氣亂、傷心,恐則氣下、傷腎。 情志不遂,肝鬱化熱,形成衝脈上逆,另外,憂思氣結傷肝,所以是肝氣奔豚。 誤汗,把3條、4條綜合進來,有素體陽虛,加燒針、被寒,有水飲在下焦,導致損傷陽氣,引動衝氣,所以與肝、腎、心及衝脈有關,這是整個病因、病機的概括。 在辨證施治裡面,就是圍繞著肝氣奔豚的“奔豚湯”,我請大家記住方歌,“奔豚湯用李根白皮,歸芎芍齊調肝血,生薑半夏能降逆,芩葛清熱草緩急”,養血平肝,和胃平衝。 腎氣奔豚,已作奔豚的用桂枝加桂湯,調和陰陽,降逆平沖。 欲作奔豚者用苓桂甘棗湯,通陽降逆,培土製水。
胸痹心痛短氣病脈證治第九
黑板
胸痹心痛短氣病脈證治第九
一、概述
1.合篇意義 (1)病位相近──胸膈間
(2)主症相似──疼痛
(3)病因病機相同──“陽微陰弦“
(4)治則基本一致
2.概念
胸痹:指以胸膺部滿悶窒塞,甚則疼痛為主症的一類疾病。
心痛:指以心窩部(心下),以疼痛為主症的一類疾病。
3.鑒別
(1)真心痛
(2)厥心痛
二、原文分析
第1條
陽微┬寸脈─陽得陰脈─→上焦
│浮取
└微──陰脈:

陰弦┬尺脈──中、下焦(里)
│沉取
└弦─陰得陰脈─→陰寒邪(痰飲、寒、水邪)內盛
責其極虛也
以其陰弦故也
陰乘陽位
痹阻胸陽


平人 無寒熱
短氣不足以息
本虛標實
第3條 主症、主脈、主方
栝蒌薤白三方┬白酒湯
宣痹通陽法 │半夏湯
└枳實薤白桂枝湯
喘息

胸背痛←┐
短氣──┘兼症
好了,下面我們來講,第九篇《胸痹心痛短氣病》篇。 合篇意義,我也想從四個方面來給大家解釋,第一,從病位上來說,胸痹病、心痛病,短氣,僅僅是胸痹病的伴發癥狀,是它的兼症。 因此本篇就講的是,胸痹病和心痛病,這兩種病在病位上相近,病位都在胸膈間。 在第一篇總論的時候,咱們曾經講過,「心膈間病」在聞聲音的時候,有什麼特點呢? 語聲低微,回去再看看,它前後都是有聯繫的,二者在病位上相鄰近,屬於胸膈間的病,第二是主症相似,不管是胸痹病,還是心痛病,都是以疼痛為主症,主症相似。 第三,在本篇所論述的,胸痹病和心痛病,病因、病機相同,如果用原文來說,就是「陽微陰弦」。。 “陽微陰弦”有什麼含義? 結合原文給大家分析,再一個,就是在基本治則上,因為病情均屬於本虛標實的特點,就應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或者標本兼顧,在治則上是一樣的,這是有關合篇意義。

下面,我們來講一下概念,“胸痹”的名稱,始見於《靈樞·本髒篇》,它講到“善病胸痹”這個字眼,就是“胸痹”二字是這麼出現的,《靈樞·五邪篇》提到了,“邪在心,則病心痛”,所以“胸痹”、“心痛”,都始見於《內經》,而且是《靈樞》的,一個是《本髒篇》,一個是《五邪篇》。 關於胸痹的概念,我們說它是以胸膺部滿悶窒塞,甚則疼痛為主症的一類疾病,請大家看“胸膺部”的“膺”字,千萬別把底下寫成“鳥”字,“鳥”字底的“鷹”,可就是帶膀的了,這個是月肉底的,講的是病位在胸膺部,我剛才已經講胸膈間了,胸膺部,前胸、後背,這樣的為心肺所居之處,它表現為什麼樣的癥狀呢? 滿悶窒塞,甚則疼痛為主症的一類疾病。 在癥狀描述上很重要,咱們先講中醫的,然後再說和現代醫學怎麼溝通,相當於哪些病,中醫對胸痹的概念,我已經說過了,在命名上,它屬於病位與病機的結合,“痹者,閉也”,痹阻不通,不通則痛,這是在概念上。 心痛,心痛的部位,在原文裡面提到了“心下”,就是我們通常所知道的,心窩部,劍突下,比方老百姓說“心口痛”,有的就是指胃痛,但是,有的病情上,就是心、胃同病,胸痹和心痛同時發作,是一種胸胃同病的情況。 張仲景在原文裡面,他已經認識到這個嚴重程度了,所以,咱們有好多西醫的急診裡面,它把一些胃病,如果不從心臟病學的方面,給他做必要檢查,做一些排除的話,但仲景已經看到了,胸痹病有時候是和心痛併發的,呈現為胸胃同病,或者叫心胃同病,那麼,心痛病指心窩部,也是以疼痛為主症,心下胃脘,或者是劍突下這個部位,以疼痛為主症的一類疾病。 短氣,我已經說過了,一定是胸痹發病過程中的伴發症,或者說是兼症。

這裡需要從我們中醫的角度,作一下鑒別,第一,就是“真心痛”,這是病在心,就像《靈樞·五邪篇》還講了,“邪在心,則病心痛”,這是指“真心痛”,而且《內經》裡面,形容真心痛發作的時候,是什麼樣啊? 發青,那紫紺、乏氧的程度,一直青到足趾、手指尖,而且發作的緊急狀態,“旦發夕死,夕發旦死”,這個形容實際是相當於,心梗(心肌梗塞症)。 輕者,病在“真心”,心臟本位上就和冠心病的心絞痛相類。 再一個,就是「厥心痛」,「厥心痛」實際上,是由他臟病變所引發的心胃同病,包括糖尿病的併發症,有好多冠心病的病人,他自己也不知道,經常的胃痛,我覺得在臨床所見的胃痛病人,你首先圍繞著消化系統問診,或者查證,第二,考慮膽系的疾患,有時候表現為一種肝、膽的證候,或者是胰腺的消化系統病變,肝膽、兩脅的問題,特別是膽道、膽囊的病變, 它可能長時間表現為胃痛,而且有膽囊炎的病人,有放射性疼痛,也可以在後背出現疼痛,但是位置是有左、右之別的,膽囊的牽引性疼痛、放射性疼痛,是在右側背部,冠心病的疼痛徹背,偏於左,但是不一定,咱們一會兒講的時候再說,這種徹痛,“心痛徹背”,或者說“胸痛徹背”是有區別的。 所以,臨床應該和,膽道、膽囊的疾病區別,胃痛還有一類,就是冠心病的病人,表現為心胃同病,也有的說,你治的胸痹,結果你沒曾問過他有沒有膽囊疾患,又由於用了一些涼的、偏寒的葯,反而誘發膽囊疾病的發作,也許有的因為治療膽道的炎症,用了苦寒的藥物,胸痹病怕寒,因寒而誘發冠心病發作,所以,作為中醫來說,一定得具備,像張仲景在本篇里所強調的, 用藥的選擇,治法上一定要和辨證施治結合起來,這是“厥心痛”,尤其對於胃脘痛和相關疾病的鑒別,要引起注意。
咱們現在《中醫內科學》里,把胸痹病放在疼痛證里,那實際上是有偏見的,胸痹,咱們在學習過程中,也不能夠和西醫學對號,說胸痹就是冠心病,有一些肋間的神經痛,包括一些胸膜炎,不管是乾性的,還是滲出性的,是以胸痛為主,或者是牽引性疼痛。 但是,我要提醒大家,就是疼痛劇烈,藥物不顯效的時候,應該考慮有的可能是,腫瘤的早期癥狀,壓迫性疼痛,或者是放射性疼痛,這個不要拘泥於原文,一定要注意鑒別診斷。


比如本來是一個肺癌的病人,他是在哈醫大工作的一位幹部,實際上到什麼時候才診斷出肺癌呢? 就是他一個勁地打嗝,出現這個癥狀,咱們首先應該考慮什麼? 就是消化系統疾病,他是肝、膽、脾、胰全查了,胃、胃腸也查了,沒有問題,後來有一位醫生,他就非常明智,說:“你是不是去做一做胸透? “,結果是中心性肺癌,由於壓迫膈神經,就引起膈肌痙攣,他發現中心性肺癌,已經不能進行手術了,因為他有條件,立即做化療,化療21次的時候,早期突然 出現神志不清,他的愛人是護士長,她也明白,很可能是轉移到腦了,就請她們的醫生來看,立即給他降顱內壓,促醒,醒過來以後,再做腦CT一看,是腦的轉移,而且是廣泛性的轉移,大家都認為應該停止化療,馬上做放療,放療是大劑量的放療,放療16次的時候,再做複查,整個的轉移灶全沒有了。 但是,現在的監測手段也很高明,採集血樣以後,檢測CEA,即癌胚抗原,來證明他血中的癌細胞含量,他是從11ng/ml(降至8.9ng/ml,低於5ng/ml為正常),你看,轉移灶沒有被檢查出來的情況下,血裡癌細胞仍然含量很高,病人配合服用中藥,生命維持了14個月,哈醫大的人也覺得,到這種轉移廣泛的情況,一聲也沒咳嗽,根本沒有乾咳, 也沒有痰中帶血。

所以,我們昨天剛剛講過的,第7篇肺系疾病,一定要學會相關疾病的鑒別診斷,或者是排除法,你不能說,我認准這個,就是這個,有好多就是肋間神經痛,疼痛特別劇烈,而且是老年患者,應該引起注意的,他很可能是肺癌,或者是胸膜的癌症,有壓迫的癥狀,而並不是照著書本的理論上的程式,我們作為教學,一定講什麼樣的疾病, 什麼樣的臨床特徵,它應該和什麼疾病進行鑒別,我講的這個病人,我昨天正好講完第7篇,今天來講第9篇,這個病人給予的啟發,就是說我們學中醫的,按照我們的思路,按照我們的辨證思維的方式和方法,要學會按照理法方藥的規律,怎麼去診斷,如果是一而再,再而三,仍不見效的情況,就是療效不準確的時候,一定要藉助相應的,檢測手段、方法,來促進你的思考,來積累你的臨床經驗。
講條文,第九篇,實際上,一共是幾個條文,它講了,胸痹是7個條文,從第8條開始講心痛,第9條就兩條原文講心痛,然後,就是[附方]裡面,治九種心痛的“九痛丸”,這個方劑組成也很特殊,現在關於狼牙、巴豆,都已不常用,特別是狼牙是何藥? 現在爭議很大,但是,從它對於,炮附子、人參、干薑、吳茱萸,這些葯的選用上,給你的啟發是切中病因、病機的,對於陰寒內盛,對於寒邪為患,或者由寒邪誘發,選用溫里藥,辛熱之品,是很有啟示的。

第1條所論的,就是胸痹、心痛的病因、病機,請大家看原文:
“師曰:夫脈當取太過不及,陽微陰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責其極虛也。 今陽虛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陰弦故也。 “(一類)

所以這個條文的經典句子,就是”陰微陰弦“,圍繞著”陰微陰弦“,他說了好多的相關內容。
首先來說,「夫脈當取太過不及」,是用脈象來推論病機的,也就是說,不管是太過,還是不及,都是非正常的脈,作為正常的脈,一定得有胃氣,有神,有根。 那麼,太過就是盛於正常,不及就是不足於正常,這在[詞解]也是這麼解釋的,超過正常的為太過,不足於正常就為不及,那麼,太過就主邪氣盛,不足即主正氣虛,關於脈法的問題,我曾經在前面給大家講過了,“陰陽辨脈法”,一個是從脈位上來說,關前,寸脈為陽,關後,尺脈為陰,還有一個取脈的辦法,也可以說診脈法,即浮取為陽,沉取為陰,再一個, 脈象類別上分為陰、陽。 現在我說「陰微陰弦」,病因、病機通過「陽微陰弦」來分析,就是那三種方式,即陽位上,寸脈,浮取見的是,微脈,這微脈是不足於正常,還是超過於正常,是不及,微脈,作為不足於正常的脈,為其正氣虛,正氣不足,寸脈提示的病位是上焦,浮取,因為是在陽位上,叫作「陽得陰脈」,為上焦陽虛,在陽位上,就是浮取為陽,寸口為陽,取的是什麼脈呢? 微脈即陰脈,叫作「陽得陰脈」,為陽氣的不足,所以,病在脈位上,提示的是上焦的陽氣不足,上焦陽虛。 那麼,「陰弦」,弦脈,我上次已經交待了,弦脈屬於陰脈,尺脈沉取,是指包括中、下焦,在裡之意。 尺脈沉取見弦脈,為陰得陰脈,陰得陰脈在脈位上說,為陰之太過,陰之太過說明邪氣超過正常,所以是邪氣盛。 什麼邪氣呢? 陰寒之邪,是表示在里,中、下焦都在里。 陰邪偏盛,包括哪些呢? 寒飲之邪,寒邪、水邪,所以,也可以概括為陰寒內盛。 也別說中焦、下焦,反正在里的陰寒之邪偏盛,盛於正常,太過了,就是“陰弦”的含義,就是說上焦陽虛,陰寒內盛,這就是病因,“陰微陰弦”,首先從病因上概括為8個字,叫作上焦陽虛,陰寒內盛。
下面,我們再來看“即胸痹而痛”,這也是說明,是一個急性、發作的情況,“即”,立即,就會出現胸痹、心痛,我剛才已經說了,陰寒之邪,不管是飲邪、寒邪、水邪,都是陰邪,特別是寒邪主收引,主凝滯,主疼痛。 當它痹陰胸陽,胸陽本來就不足。 現在我們看下面這一句,“所以然者”,正因為是這種情況,所以就“責其極虛也”。 責,你負什麼責任? 就是“責任”的意思,在這裡就是歸屬於,追究誰的責任,怪罪誰的問題,這是“責”之義。 現在說「責其極虛」,不是虛之極,主要責任在誰了呢? 上焦陽虛,看見沒有? 我們說了兩個方面的問題,即有上焦陽虛,還有陰寒內盛,兩者比較起來,主要責任是誰? 追究到上焦陽虛為主,這是主導的方面,也符合張仲景的發病學思想,一定是正氣為主導,陽虛則正氣亦虛,所以,他說“責其極虛”,我說不是虛之極,而是上焦陽虛,胸陽不振,胸陽的不足,是主要責任。

下面再說一句話,「今陽虛知在上焦」,等於上、下文重複說明,上焦陽虛是主要的問題,然後說,「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陰弦故也」,你只有上焦陽虛、不足,胸陽不振,還不足以發生胸痹、心痛,為什麼呢? 還得有陰寒內盛,「以其陰弦故也」,也就是強調兩個方面缺一不可,以誰為主導呢? 上焦陽虛是最主要的,這話等於,張仲景自己作了解釋,翻過來掉過去,強調“陽微陰弦”。 “以其陰弦故也”,又從另一個角度,強調陰寒內盛的問題,只有陰寒之邪,乘其上焦陽虛所致,因為胸為“氣海”,作為胸膺部,它是一個清曠之區,不容任何的邪氣存留。 咱們說虛處留邪,因此,給陰寒之邪創造了一個,乘虛而上的機會,故叫作“陰乘陽位”,陰寒之邪乘其上焦陽虛,結果乘襲陽位,到胸膺部了,乘虛侵犯到胸膺部,因此,痹阻胸陽。 痹阻者,不通也,不通則痛,因此發生了胸痹、心痛。

病因、病機是什麼? 四四一十六個字,上焦陽虛,陰寒內盛,陰乘陽位,痹阻胸陽。 所以,就發生了胸膺部以滿悶窒塞,甚至疼痛為主症的一類疾病,怎麼滿悶,怎麼窒塞,先是一種胸滿,胸悶,或者是一種痞塞的感覺,重的話疼痛劇烈,或者是心痛徹背。 發作的時候,嚴重的也可以有一種瀕死的感覺,緊箍感、壓榨感,這都是胸痹病的顯著特徵,這就是陰乘陽位,痹阻胸陽,造成痹阻的狀態,不通則痛。
第1條,胸痹、心痛的病因、病機,「陽微陰弦」的含義,我是不是講清楚了? 這是個二類條文,大家一定要熟悉,不管是「陽微陰弦」用詞解來解釋,還是回答問題,胸痹、心痛的病因、病機是什麼,我教給大家四四一十六個字,叫作“上焦陽虛,陰寒內盛,陰乘陽位,痹阻胸陽”。 “痹阻胸陽”就意味著不通則痛,所以是滿悶窒塞,甚則疼痛為主症的一類疾病。 《醫宗金鑒》注解,請大家看,為什麼有胸滿? 為什麼有胸痛? 在第1條[選注]的第2個,就是《醫宗金鑒》注,它寫的比較符合我講的這個意思,“脈太過則病,不及亦病,故脈當取太過不及而候病也,陽微,寸口脈微也,陽得陰脈,為陽不及,上焦陽虛也,陰弦,尺中脈弦也,陰得陰脈,為陰太過,下焦陰實也,凡陰實之邪,皆得以上乘陽虛之胸,所以病胸痹、心痛,胸痹之病輕者,即今之胸滿,重者,即今之胸痛也”。 我覺得《醫宗金鑒》這個選注,就等於給我們作了一個歸納整理,說得很好,所以,四四一十六個字,請大家記住。

接著第1條,第2條繼續來說胸痹的病因、病機。 是什麼樣的一個病情,第2條:
「平人無寒熱,短氣不足以息者,實也」。(二類)

為什麼說接著上一條,來闡述胸痹、心痛的病因病機呢? 為什麼首先說是「平人」呢? 前面我們講虛勞,「男子平人」,「脈病形不病」,現在講的這個「平人」,不管男、女、老、少,臨床上,如果他已經出現了胸痹的病變情況,但是他自己還沒有發覺,也沒有因為感冒,惡寒、發熱,也沒有其它顯著性的發病因素,突然出現短氣,不足以息者,以「平人無寒熱」,認為沒有什麼外感的因素,或者是其它的、典型的誘發因素,實際上,咱們現在看, 冠心病的誘發因素是很明顯的,但是在當時,他認為首先排除,不是因為感冒得了咳、唾、喘的病,突然出現「短氣不足以息」,用「短氣」這樣的輕微癥狀,說明什麼? 指呼吸促迫,那麼,「不足以息」,是和正常呼吸不一樣了,就顯得緊促,或者是困難,或者是長出一口氣好受,是「胸中氣塞」的表現。 因此,「短氣」是胸痹病的,一個伴發症,或者說比較早期輕淺的症,剛才說胸痹的輕證是胸滿,可能出現「胸中氣塞」,或者是窒塞滿悶,那就是比較典型的癥狀了,“短氣不足以息”,呼吸困難的表現,而沒有什麼寒熱伴發,也沒有其它明顯誘因。 他說的“實也”,請大家考慮,我第1條分析了,上焦陽虛,陰寒內盛,陰乘陽位,痹阻胸陽,因此,這個病機特點,從胸痹病本身來說,是一個本虛標實證,而這裡強調的是以標實為主,以標實為重點,以標實為特徵,是短氣不足以息,是最輕、最早出現的一種癥狀,胸痹的一種突發情況,不是說非得痛得甚至於,呈心梗的狀態,不是。 而是突然地,不是因為感冒,不是因為咳嗽,呼吸上發生困難了,所謂“實也”,不是純實證,是標實,是胸痹病本身的一種突發情況。 現在看,好多的中青年,他本來好好的,很健康的樣子,自己都覺得沒有病,突然覺得,怎麼上不來氣了,腿怎麼發酸、發軟了,一作心電圖,提示心肌缺血了,標實也。

那麼,到現在為止,我們學了幾個有關呼吸困難,甚至於不得臥的證候,葶苈大棗瀉肺湯證昨天講過了,那是肺痈,表證已解以後,肺熱壅盛的結果,邪實氣閉,形證俱實的情況下,才能用苈大棗瀉肺湯證昨天講過了,那是肺痈,表證已解以後,肺熱壅盛的結果,邪實氣閉,形證俱實的情況下,才能用苈大棗瀉肺湯證昨天講過了,那是肺痈,表證已解以後,肺熱壅盛的結果,邪實氣閉,形證俱實的情況下,才能用苈大棗瀉肺湯證昨天講過了,那是肺痈,表證已解以後,肺熱壅盛的結果,邪實氣閉,形證俱實的情況下,才能用10日,是一種因痰濁造成的咳嗽上氣,時時吐濁,坐不得眠,比方說,我們將要講到的, 栝蒌薤白半夏湯,請大家看是第幾條? 第4條,「胸痹不得臥,心痛徹背者,栝蒌薤白半夏湯主之。 “所以,如果發展到較重證的時候,就會從”短氣不足以息“,從”胸背痛“,”短氣,喘息咳唾“的主症,發展到”不得臥“,那就得是本虛標實,而且以標實為主的較重證,就用栝蒌薤白半夏湯。
我們還要講的,是葶苈大棗瀉肺湯可以治療支飲,仍需具備那四個條件,或指徵的,才可用葶苈大棗瀉肺湯。 有的注家對這一條,他認為是痰濕中阻,影響到氣機的升降,他會出現呼吸的短促,我認為那是純實證,純實而沒有一點虛證,因為如果是宿食在中脘,泛泛欲吐,咱因勢利導用吐法,如果說不行,咱就消導。 第五版《金匮講義》之前,這一條原文的解釋,認為和胸痹、心痛沒關係,也有的認為是胃腸宿食,痰濕中阻,現在我們認為,張仲景很高明,首先從篇名上講了,短氣是胸痹病的一個伴發症、兼症,其它的主症不典型的時候,突然出現短氣不足以息,是標實,而且是一種早期診斷,應該注意從胸痹角度進行防治的問題,很有先見。 這個仍然是治未病的思想體現,我覺得尤其是現在,一個是世界範圍內,其發病率、病死率比較嚴重的,就是心腦血管疾病,而且隨著飲食結構,生活方式,特別是老齡人口的增多,這個病已經呈上升趨勢,中醫、西醫,特別是中、西醫結合的診斷治療,在咱們國家可以說是個優勢。 所以,咱們中醫應該擔負起這個責任,從理論上到實踐上,好好地研究它,提高臨床的診斷水準和方藥的療效。

第3條:
“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氣,寸口脈沉而遲,關上小緊數,栝蒌薤白白酒湯主之。” (一類)

《方劑學》里講栝蒌薤白白酒湯了,我們這一篇里實際上可以簡稱為,“栝蒌薤白三方”,由栝蒌、薤白組成的方劑,栝蒌薤白組成的方劑,栝蒌薤白組成的方劑,栝蒌、栝蒌薤白白酒湯是主方,病情變化了,進一步變成栝蒌薤白半夏湯證了,還有一個,一證兩方,枳實薤白桂枝湯,為了便於本科學生的記憶和理解,我認為“栝蒌薤白三方”,體現的是“宣痹通陽”法。 栝蒌薤白三方都有誰啊? 至少要琅琅上口,“栝蒌薤白三方”,有栝蒌薤白白酒湯,栝蒌薤白半夏湯,枳實薤白桂枝湯,代表“宣痹通陽”法。

第3條,它要講的就是,論胸痹症的證候和主治方劑,也可以說,這是講了胸痹病的,主症、主脈、主方,《講義》說論典型證候,就是包含它的主症、主脈,條文說,“胸痹之病”,這就是說,得了胸痹病的病人,“胸痹之病”冠於條首,首先應該想到我在第1條所講過的,它應該具備“陽微陰弦”的,病因、病機,應當是上焦陽虛,陰寒內盛,陰乘陽位,痹阻胸陽,所導致的胸痹病。 那麼,在臨床表現上是什麼樣呢? “喘息咳唾,胸背痛”,首先把它的主症、主脈拿出來,叫作典型證候,在典型證候裡,我認為應該區別對待,在胸痹病裡面,真正的主症應該是“胸背痛”,已經說了,短氣是胸痹病的兼有症,伴發症,它是兼症,既然短氣是兼症了,喘息咳唾一定是在短氣之上,它又發展了或者明顯的癥狀,這兩者之間,我認為都涉及到,肺失清肅,肺失宣發、宣降,影響到氣機了,所以,它輕則短氣,重則喘、咳嗽、吐痰,因此這三個症,要說是主症的話,我認為應該以胸背痛為其主症,而且特別是,關鍵處篇名都給你突出出來了,一定是胸背痛兼有短氣,才是辨證的關鍵,這是應該具體分析的,而且符合臨床實際,不是把它相提並論,“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氣”,背條文明咱們是這麼背,到臨床上,你問問那病人,四、五十歲,包括退休, 或剛退休的病人,他剛一發病時,或者說他已經心電圖顯示了,心股缺血,S-T段改變,你問他,他頂多會說,“我胸很悶,我氣不夠使的”,問他後背痛不痛,那不明顯,但後背會覺得酸沉、酸沉的,就像是什麼東西壓著似的,這個癥狀是最多見的,而且是最明顯的,西醫讓他吃這個葯、吃那個葯,第一,他可能吃了,療效不太顯著,第二,他可能覺得,我病沒那麼重, 你怎麼讓我吃這個葯呢? 他都不合作,這時候找咱們中醫,你就明白了,叫作什麼呢? “胸背痛,短氣”,是胸痹病的辨證關鍵,如果說到喘息咳唾,那可真是冠心病發展到一定程度了,就是老年人的冠心病,他都幾次住院了,自己都知道,:“我吃這個藥不好使,吃那個葯還行吧”,是這種程度,他可能晚上躺不下,或者說早晨起來,或者是晚上咳嗽,特別是什麼樣的病人就有這症呢? 我覺得糖尿病併發冠心病的病人,因為他病的時間遷延得久了,一般他都懶得吃藥了,有時候你問他,他真有喘息咳唾症。

我再說一下病機,咱們中醫是怎麼認識的,我剛才已經說了,短氣和喘息咳唾是由於陰寒之邪,它在胸中形成痹阻狀態了,能不影響肺的宣發與肅降嗎? 所以氣機不利了,他就要出現這樣的癥狀,這是一。 第二,我覺得張仲景之所以要強調,和肺的氣機,特別是和痰的關係,就是在它這些經方裡面,你們看看,化痰葯,辛散溫通的葯,目的是把這痹阻狀態打開,然後再通陽,上焦陽虛,胸陽不振,不行,所以,它在治法上,是一種急則治標的辦法。 針對寒邪、飲邪,針對陰寒內盛,痹阻胸陽,所出的一個法則宣痹通陽法。 栝蒌薤白白酒湯為其代表的主方。

那麼,中醫如何認識胸背痛? “胸背痛”,胸痛就夠意思了,為什麼還要牽扯到後背,胸背痛怎麼理解? 特別是剛才我請大家看,栝蒌薤白半夏湯證,叫作“心痛徹背”,關於“徹”字,我現在一起講,我一會兒就不重複了。 “徹”,牽引之意,指放射性的疼痛,西醫的理論上認為,心絞痛發作的時候,它要向左上肢內側放射性疼痛,這個部位,他們是從,神經叢(臂叢神經)上來解釋的,往這個部位,往後背放射出牽扯痛,但是,現在冠心病的這種放射性疼痛,有的放射成邪痛的,總去看牙科,拔了這顆牙還痛,結果後來才發現是,冠心病放射性疼痛造成的,你老拔牙, 它能解決冠心病的治療嗎? 也有的,就出現在小小的胸骨柄后,這樣的病人,特別容易猝死,是心梗的一種標誌。 所以,這個反射性疼痛的部位,也很重要,涉及到它缺血、缺氧的程度,反映心血管到底是者到什麼程度了,是完全堵住了? 還是部分的,或是不通暢,學生因為有的時候,西醫的知識沒記住,我說我教給你怎麼記,咱家水壺總燒水,你看那上面掛的是什麼? 水鹼嘛,一層一層,慢慢地壺嘴是不是就細了,水管子也是那樣,這血管更是,你心臟的冠狀動脈是主要供血的地方,你說它逐漸地硬化,推動彈性,裡面粥樣硬化,不知道各位看沒看過,動物實驗,你看大白兔的冠狀動脈,若是粥樣硬化是什麼樣的呢? 為了造成這個模型,咱們就使勁地給它喂雞蛋黃、豬油,再是把它那個飼料加量喂,大白兔在一定時間里,馬上就出現,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病變情況,你再把它手術剖開看主動脈,主動脈的內膜,就形成斑塊,就是怎麼樣了呢? 就是變厚了,管腔內徑就變窄了。 所以,有的猝死的病人,那就是比較大的部位堵了,不通了。 所以,咱們一想,拿中醫的名詞也能解釋得很好,痹阻不通,不通則痛,若說它胸背痛的原因,我覺得,一個是手少陰心經的循行部位,它到不到這個側面來? 這是一。 再一個,我剛才說了,胸為氣海,為陽氣所居之處,背部是五臟六腑俞穴,那天咱們複習膀胱經了,五臟、六腑的俞穴全行於背部,那是在人體的陽面,所以,它是陽氣的出入之 所,當痹阻的狀態下,就會造成像張仲景所講的,“上、下之氣不相順接,前後不能貫通”,因此,它就要出現以“胸背痛”為主症,相兼症為“短氣”,再重了,則肺氣的宣降失職,喘、咳、唾。

王雪華講金匮要略-第37講 第八篇:奔豚氣病證治

 

王雪華講金匮要略-第37講 第八篇:奔豚氣病證治

同學們好,我們現在開始上課,上一次譚,我們把第七篇,《肺痿肺痈咳嗽上氣病》篇,講完了,關於“咳嗽上氣”的部分,我們作一下簡要的回顧,我開始講了它病情比較複雜,上、下、表、里,寒、熱、虛、實皆有,但是,通過條文的分析,首先說麥門冬湯證,我們是按照它治療虛熱肺痿,給大家介紹的,實際上,在“咳嗽上氣”里,也可以說麥門冬湯治療虛嗽, 也就是說,在虛證裡面,麥門冬湯除了主治虛嗽以外,還主治虛喘,虛喘證就是在3、4條,虛、實兩種不同病情當中,講到腎不納氣的虛喘,沒有處方,根據我們看《金匮要略》,張仲景的原意,適合於金匱腎氣丸作基礎方,加用人參、胡桃、白果,還有一些定喘的葯,象五味子、補骨脂等。 昨天所講的那些內容,大體上是屬於實證範疇,有痰和飲的不同,痰,就是第7條皂莢丸證,我已經說過了,在當時他沒有,從肺系吐出的,有形之痰的概念,而是“吐濁”,象皂莢丸證,講的是“時 時吐濁,但坐不得眠”,所以我們講是,痰濁壅盛所致,用皂莢丸來清滌痰濁,這是“痰”的概念,所以說的肺脹,是一種素有飲邪,復感外邪所致,有的外感風寒之邪, 有的外感風熱之邪,因此,有飲邪挾熱的,熱輕、熱重之別,又有飲重、飲輕之別。 所以,這一部分,請大家注意,為什麼一定由小青龍湯作底方,就是因為,它屬於表裡雙解的方劑,我們首先介紹了,肺脹的一種以“咳而上氣,喉中水雞聲”,為特點的寒飲鬱肺證,“射干麻黃湯主之”,加減法,就是,在小青龍湯基礎上,針對表證較輕,去掉了桂枝,以免化濕不利,去掉了芍藥、甘草,用大棗來和中,關鍵的是,除“喉中痰鳴”是用射幹,同時配合紫菀、冬花來上嗽化痰,這射干麻黃湯一定得考慮,而且是有“喉中痰鳴”,這樣的特徵。

再一個我們講了,厚朴麻黃湯這個方子,也是小青龍湯化裁而來,他僅僅在原文裡面,提到了“脈浮”的問題,“咳而上氣,肺脹”,這當中內容我請大家自學,就是在《千金》、《脈經》作了一下補充,但關鍵請你注意的是,厚朴配麻黃定喘的作用非常好,而且汲取了小青龍湯的四味葯,即兩個葯對,迎合了肺的生理功能。 如果是飲重而熱輕,咳喘並重者,就用小青龍加石膏湯,其中石膏2兩,特別請注意的,就是麻黃配石膏,麻黃重於石膏,是什麼作用? 而越婢加半夏湯,是石膏重於麻黃,將來在十四篇的《水氣病》篇,還能夠學到越婢湯,越婢加術湯,也就是說,麻黃配石膏,石膏量重的話,一定是熱邪、飲邪的互結,要通過發越水氣,兼清里熱,所以,在這個方子裡面,他仍然是體現加減法的問題,請同學們課後複習。

再一個,我們講到“澤漆湯”,這個方子,對肺癌的治療有臨床意義,時間關係,我們就複習到這裡。
奔豚氣病脈證治第八
黑板
奔豚氣病脈證治第八
一、概述
首見於《靈樞·邪氣臟腑病形篇》
《外台》賁豚
《病源》賁豚
賁:“快跑,急馳”
《說文》” 豚,小豕也“
1.概念:指病人,自覺氣從少腹上沖胸、咽,咽,猶如小豬奔突之狀,
”發作欲死,復還止“,為特徵的發作性疾病。
還:“返回”
Xuan1“立即,便”
2.鑒別
1.沖氣,腎,厥逆
2.沖疝──疝痛為主《素問·骨空論》“從少腹上沖心而痛”不得前後
3.腎積奔豚──《難經·五十六

二、原文分析
第1條 論奔豚氣病的病因、癥狀
病因:──“皆從驚發得之”,“皆從驚恐得之”
1.精神刺激┬“驚則氣亂”,“驚則傷心”
└“恐則氣下”,“恐則傷腎”
黃樹曾《今

衝脈:上循脊裡,其浮於外者,循腹上行,會於咽喉
第2條 論奔肝氣豚氣病的病因、癥狀
氣上沖胸──主症
腹痛─肝氣鬱結→化熱
└橫逆→犯胃
2.情志不遂──憂思氣結,傷肝
往來寒熱
3.誤汗┬素體陽虛,加燒針被寒┬損傷陽氣
└素有水飲在下焦 ┘引動沖氣

今天所講的課,就是以第八篇《奔豚氣病》1個學時,用2個學時進入第九篇,講《胸痹心痛短氣病》,這兩個病,也是目前臨床能夠見到的,而且仲景的理法方藥,作為指導,很有實用價值。
首先來看第八篇,《奔豚氣病脈證治》,作為中醫大學生,可能從,學習《中醫基礎理論》的時候,就已經涉及到了,什麼叫奔豚氣病,但是只講癥狀特點,關於它是怎樣的病因、病機,為什麼會出現這這樣的臨床特徵,有何治法,在《傷寒論》裡面,有兩個條文涉及了奔豚氣病,就是桂枝加桂湯證,苓桂甘棗湯證,他(仲景)把《傷寒論》 的兩個條文,集中在這個篇章里了,使這個內容,顯得比較完整一些,就是說,在理法方藥、脈因證治上,有它的獨立性了,因此,我們對這篇的概述作一下介紹。

首先從命名上來看,奔豚氣病首見於,《靈樞·邪氣臟腑病形篇》後來象《外台》等,在這個字的問題上,它不完全是照咱們說的,這個“奔豚氣”寫,如《外台》寫成這樣的“賁”,音義是一樣的,再就是《病源》,《諸病源候論》,它又寫成“賁豚”,那麼這個“賁”字,實際上和奔突的意思是一樣的,就是形容快跑,急馳,而我們這個“奔“,是奔穴之義。 《說文解字》對這個“豚”,說:“豚,小豕也”,這個字“豕”念成[shi],“小豕也”,農家的俗證,叫“雞犬豕,牛馬羊”,那“豕”就是豬的意思,如果加上月肉旁,就是小豬的意思。 所以,形容這個病發作的時候,就象有小豬在奔突,可不是肚子里,真有個小豬在跑,有時候學生答捲子就寫的,“腹部有小豬在奔突”,實際上,它是形容突發性的,一種發作性的疾病,癥狀特徵,猶如小豬在奔突一樣,是一種形象比喻,所以是癥狀命名。 奔穴的意思,也是提示了,一種沖氣上逆之勢,所以是一個癥狀命名。

有關概念,它實際上,是完全依靠自覺癥狀來說的,奔豚氣的概念,指病人,自覺氣從少腹上沖胸、咽,從原文上看,有的說從少腹上沖心胸,有的直接說以至咽喉,所以這是兩個部位,心胸、咽喉,猶如小豬奔突之狀。 這是剛才已經講過了,「發作欲死,復還止」,以此為特徵的發作性疾病。 在第1條的第一段,是講病因問題,第二段,實際上就是把“奔豚氣”的,命名、癥狀特徵拿出來,現在,我要再給大家說一下,這個“還”字,到講解條文的時候就不說了,發作的時候,病人極端的痛苦,不堪忍受,有一種“欲死”的程度,我覺得還不能象胸痹病那麼嚴重,不是一種瀕死的感覺,就是極端痛苦,難以忍受,不堪忍受這種狀態,因為是一個發作性的疾患, 當這種沖氣,迅速地從少腹上沖至心胸,有的到咽喉,但是很快地,或者經過治療以後,沖氣又返回到下面,包括臍下,或者少腹部位,這叫「復還[huan]止」,也是返回之意,如果把這個字念成[xuan1]的音,第二音,當什麼講呢? 是個時間副詞,立即怎麼樣,便怎麼樣之義,實際上還是形容,當這種沖氣返回以後,立即,(作為時間副詞),立即就平靜下來,沖氣停止了,一如常人,我想不考究,是念“復還[huan]止”,還是“復還[xuan1]止”,都是講這種發作性疾患,當發作起來,病人極端痛苦,但是,當沖氣恢復、平靜下來的時候,一如常人,這是兩種不同念法, 意思我覺得沒有質的區別。

下面,來作一下疾病的病證鑒別,一個,就是和沖氣的鑒別,沖氣應該是責之於腎,腎之沖氣,在發作的時候,不一定起包塊,也不疼痛,與沖氣有相近的地方,但是屬於腎之沖氣。 第二,就是沖疝,就是我們《講義》上提出來的,一個要和沖疝鑒別,一個要和腎積奔豚鑒別,沖疝的問題,它是以疝痛為主,沖氣和沖疝來區別,他認為這個沖氣,是腎氣的厥逆,講腎氣厥逆為主,叫做腎之沖氣,沖疝的話,《素問·骨空論》,對沖疝是怎麼說的呢? 說:「此生病,從少腹上沖心而痛」,發病的部位一樣,從少腹,儘管部位相同,但是它沖疝有疼痛,還有就是二便的問題,“不得前後”,是指的二便不能,大、小便不那麼通利,名為沖疝,這是《素問·骨空論》的記載,請大家注意,儘管發病部位一樣,但是它(沖疝)兼有疼痛,同時不得二便。 腎積奔豚,是《難經·五十六難》提出來的,發作起來,和我們要講的奔豚氣,在表像上一樣,但是,是腎積,由積塊所致,因此,發作起來,積塊依然存在,就是“復還止”,積塊亦依然存在,所以三者,包括和奔豚氣之間,有明顯的區別。 我們《講義》前言也提到,就是要和這些相關疾病進行鑒別,病因、病機這方面,我想結合原文分析來給大家概括。

請大家看第1條原文:
“師曰:病有奔豚,有吐膿,有驚怖,有火邪,此四部病,皆從驚發得之。” (二類)

“師曰:奔豚病,從少腹起,上沖咽喉,發作欲死,復還止,皆從驚恐得之。” (一類)

所以,這個條文,實際上在前面講,“皆從驚發得之”,後面又提到“皆從驚恐得之”,提示了奔豚病的病因,我覺得這個篇名,說得比較準確,是氣之為病,因為原文裡面,比方提到奔豚,包括《傷寒論》裡的條文,也是稱之為“奔豚”,現在我們講自覺癥狀,是一種氣從少腹上沖胸、咽,因此篇名非常準確,[提要]裡面說論述” 奔豚病“,不如說”奔豚氣病“,所說的系列癥狀,也就是它的證候特徵,剛才我們已經說過了,有它自己的特徵,現在我們按照《講義》說的,是論述了,奔豚病的病因、癥狀,具體來說,講奔豚氣病,為什麼又並列出來,”吐膿“、”驚怖“、”火邪“,”此四部病,皆從驚發得之“,由此說是因驚而致病。 “皆從驚發得之”,“皆從驚恐得之”,上、下兩句話,有點不一樣,但是總體來說,這是精神刺激的結果,按照中醫的理論,“驚則氣亂”,“驚則傷心”,現在我們說“驚恐得之”,又多出了一個“恐”字,“恐則氣下”,“恐則傷腎”,這是本條文所提示的,“皆從驚發得之”,“皆從驚恐得之”,精神刺激這方面,我們說這裡。

現在,我想要回答的問題是什麼呢? 奔豚氣病肯定是這個原因了,那麼「吐膿」和「驚」和「恐」有什麼關係呢? 比較令人費解,我想把目前的認識情況,向大家說一下,時間的關係,我只能簡單地提示,有三種,第一種認識,這個吐膿的問題,有疑點,比方說《醫宗金鑒》為代表的,認為是不是這個條文有缺文,講不通,這是一種認識。 第二種認識,有幾個注家代表,比方徐忠可的《論注》,他認為應該隨文闡發,就是張仲景怎麼講,我盡量把它,按照我自己的意思理解了,解釋成什麼呢? 就是儘管這個病,好幾種和驚相關,就證明不管是病在心,還是病在腎,是有區別的,他說這四種病,都“從驚發得之”,但是,有在心、在腎之別,病位不同,再有,就是,第一個給《金匮》作注的,注家是明代的,後來清代的周揚俊,在他的基礎上作《補注》,之後變成了《二注》,《二注》周揚俊怎麼說,他說,既然都是由驚得之,那麼它就應該是病位在肝木, 不管是吐膿,還是火邪,還是奔豚氣、驚悸,他認為都應該從肝木來考慮,這種認識好像太牽強。 現在我想介紹的,就是我在《緒言》曾經說過,「借賓定主」的筆法,一個是《黃疸》篇裡面,把虛黃、萎黃和黃疸病,放在一篇裡面,那是「借賓定主」,為了強調黃疸病的,現在把這種病聯合起來,實際上就是,其他三個病都為「賓」,而主,要突出奔豚氣病,這叫「借賓定主」,所以,黃樹曾他寫的《釋義》,他是貴陽的人,貴陽中醫學院的老先生, 我覺得他有好多的論點,寫得非常全,而且和咱們近代的臨床實踐,結合得好,可惜這位老人,在文革期間因車禍去世了,他留下的這本《釋義》,寫得非常通俗易懂,而且,臨床積累非常的豐厚,所以請大家去看,他對這個問題,認為是一種“借賓定主”的說法,而且他認為,無論是肝氣奔豚,還是腎氣奔豚,都不離乎心,因此,我們的《講義》也認為,奔豚氣病與心、肝、腎,包括沖脈關係密切,他這種認識,是可以幫助我們來理解,奔豚氣病的病因、病機的,而且在文法上,他認為是符合,張仲景的寫作特點的,這算作一個觀點,提供給大家認識,總的來說,從臨床實踐意義上看,吐膿是由於驚恐得的,於理難通,所以,我抱著第三種觀點,能講通多少,講多少,講不通的地方,咱放在這兒。

現在我認為,至少,因為驚恐,結果造成的驚悸病,在十六篇我們要介紹的,這個是存在的,驚恐所致奔豚氣病,是肯定的了,關於火邪的問題,《傷寒論》有兩條,已經說過了,一定得是因為火邪而致驚,不是因驚而致火邪,下面講“奔豚病,從少腹起”,也就是說,“奔豚氣病,氣從少腹”,把這個“氣”字省略了,因為篇名已經明確, 是奔豚氣病,所以「奔豚氣病,氣從少腹」,或者說從少腹起,上沖咽喉,為什麼說能夠上沖心胸呢? 主要是第2條原文裡面提到了,「奔豚氣上沖胸」,所以,輕了的話,就可以到心胸,嚴重的話,就直接到達咽喉,為什麼? 剛才講過了,一個是和衝脈相關,衝脈的起始點,它的循行部位。

現在咱們作一個複習,我在本科教學的時候為了省事,我就說因為衝脈起於胞中,或者和穴位相關的話,就是氣街,當肝氣奔豚、腎氣奔豚,發作的時候,它就隨著衝脈上逆了。 現在,我們來說一下和衝脈的關係,《十四經發揮》講了,“沖脈者,起於胞中,上循脊裡”,後背那個地方,但是“其浮於外者”,它循著腹上行,“衝脈者,起於胞中,上循脊裡,其浮於外者,循腹上行,會於咽喉”,《靈樞·奇經八脈考》,寫的是“循口”。 但是《十四經發揮》還有一句,就是我剛才說的,“起於氣街”的問題,那就是“衝脈者,起於氣街,挾臍上行”,挾臍正好是腹之兩側,少腹,至“胸中而散”到心胸,所以,此為病,令人逆氣裡急,就是象奔豚氣發作以後,氣急胸滿,而且困頓欲死,難以忍受,痛苦萬分,所以這裡,我把奔豚氣病和沖脈的關係,按照它的循行路線講了,它所抵達的部位, 恰恰是我們剛才說到的,氣從少腹上沖胸、咽,而且“發作欲死,復還止”。 肝氣奔豚也好,腎氣奔豚也好,或者說肝氣奔豚叫熱性奔豚,腎氣奔豚叫寒性奔豚,它都是隨著上沖之氣沖逆,然後再返回於下,所以它發作的時候很痛苦,但是恢復的時候,一如常人,這就是本條原文把它整個的癥狀,或者說臨床特點、特徵拿出來了,再一次重複“皆從驚恐得之”,這個病因,第一條實際上提示的是,精神刺激所致。
第2條,論肝氣奔豚,這是補充的一個新條文,對肝氣奔豚,它是怎麼樣的一個發病原因呢? 用什麼方來治療? 請大家看一下條文:

“豚氣上沖胸,腹痛,往來寒熱,奔豚湯主之。” (一類)

首先重複了氣上沖胸的主症,說氣上沖胸,不等於不往咽喉沖逆,拿氣上沖胸來證明,奔豚氣病的一個主症,一個主癥點出來了,現在我要回答的,就是腹痛的問題,剛才說了,肝氣奔豚,屬於熱性奔豚,肝氣鬱結,肝氣鬱結之後,鬱而化火,或者鬱而化熱,因為“氣有餘便是火”,所以,五志化火,都是由肝氣鬱結造成的,化熱以後, 它就要隨著沖氣而上逆,所以,它就出現氣上沖胸,甚至到達咽喉,這是一個原因。 第二個我想說的,就是肝氣鬱結不僅化熱,還可能橫逆,橫逆最容易犯胃,因此,這個腹痛是肝氣犯胃所致,沖氣上逆,它就氣上沖胸了,當肝氣橫逆犯胃的時候,出現肝胃不和,腹痛,所以,第二個病因,從這一條里我們可以作補充了,是情志不遂,在情志不遂的問題上,肝氣鬱結實際上就是,憂思氣結,肝郁的話,肝鬱氣滯,傷肝。 因此,心、肝、腎,以及衝脈,奔豚氣病就和這些關係非常密切。

下面,我再說的癥狀,就是“往來寒熱”,往來寒熱是少陽證,因為我們已經說了,情志不遂,肝氣鬱結,氣結傷肝,肝和膽互為表裡,所以從少陽來說,歸屬關係,是從理論上這麼講,但是臨床上,我們說奔豚氣發病的時候,往來寒熱的情況很少見,有的時候發現什麼呢? 比方說,這病人,可能由於情志不遂時間比較久了,突發奔豚氣以後,就象咱們講的鬱而化火,他可能有發熱的表現,但是,不是往來寒熱,不是少陽病,就是說從理論上能講得通,肝、膽居於少陽,應該是這樣,我認為,張仲景說“往來寒熱”,他也是提示這是肝氣奔豚,涉及病位,是這樣的意思,並不是臨床所見之症,提供大家參考。

下面來講「奔豚湯主之」的意思,為什麼叫做「奔豚湯」,顯然是張仲景,為肝氣奔豚提出來的主方,奔豚湯,而且從他的奔豚湯擬定之後,象《外台》,能排列出來,一系列奔豚湯類的,以李根白皮為主葯的方劑,來主治奔豚氣病,當然,李根白皮書為主葯的問題,藥物《別錄》上也有記載,說「李根白皮書大寒,主消渴」,當然了,寒能除熱嘛,「主消渴,止心煩逆,奔豚氣」,李根白皮書有什麼功效呢? 因為其性大寒,寒涼之性就有很好的清熱作用,因此,儘管往來寒熱,這個症沒有所見,但是,至少有發熱,還有肝鬱氣結,化熱、化火的情況,它(李根白皮書)的寒性,能夠清火、清熱,這個為主葯,證和藥相對應,特別是《別錄》裡面,直接說它主奔豚氣病,而且能夠除心煩逆,就是說,不僅是氣從少腹上沖心胸,病人氣急心煩,而且十分痛苦,作為李根白皮, 恰恰對此癥狀都能夠主治。 什麼叫李根白皮書? 李子樹的樹根,把外面黑的那層栓皮剝掉,露出來的白皮書,就是其主藥,但是咱們現在,藥局裡很少提供這個葯,誰能為了你的藥材,得破壞李子樹呀? 那得少產多少果呀? 沒人提供,它畢竟藥源有限,根據我所說的藥性,和它的主治作用,既然是肝氣奔豚,臨床上我是這麼辦的,要取其寒性,就用桑白皮,若是為了疏肝解郁,用川楝子,取其寒涼之性,所以李根白皮書開不出來,你也得想招兒,因為必須得切中病機,才能符合這個病的需要,才能取得臨床療效。 這個桑白皮書也好,川楝子也好,20克就行,北方就是用20克,是4錢,這裡才用12克,就用這樣的量,來頂替李根白皮書的主藥作用。

為了好記,我乾脆把我記的方歌教給大家,就是「奔豚湯用李根白皮書」主藥就是李根白皮書了,那麼歸、芎、芍,四物湯里為什麼不用地黃呢? 他怕滋膩,就用“歸芎芍齊調肝血”,作為婦科病裡面,好多就是以歸芎芍配伍,女子以肝為主,所以“歸芎芍齊調肝血”,“生薑半夏能降逆”,因為它不僅有沖逆之氣,而且還有腹痛,因肝胃不和所致,所以“生薑半夏能降逆”。 芩、葛就是黃芩和葛根,“芩葛清熱草緩急”。 奔豚湯用李根白皮書,這就是李根白皮為主葯,如果沒有,可以用桑白皮、川楝子來代,即“歸芎芍齊調肝血”,從肝而治,肝體陰而用陽,那麼“生薑半夏能降逆”,這個“降逆”,也是為了達到平 衝的作用,解決肝胃不和的這種腹痛,甚至嘔惡,“芩葛清熱草緩急”,用甘草來緩急,當然,如果是,甘草和芍藥(白芍)配合,更是取張仲景芍藥甘草湯的,緩急止痛作用。 生薑、半夏和甘草配合,也是為了降逆和胃,把這個方按照我編的方歌來說,分別來解釋,李根白皮清熱降氣,而且是主治奔豚氣的專藥,黃芩、葛根,清解肝、膽鬱熱,如果配上川楝子,那不就更對,肝膽的疏解有利了嗎?

現在我請大家考慮,既然是肝病,是肝氣鬱結所致的奔豚,為什麼不用小柴胡湯呢? 小柴胡湯不和解少陽嗎? 不正好對往來寒熱,有治療作用嗎? 為什麼張仲景還特意,列了「奔豚湯」? 而不提小柴胡湯呢? 小柴胡湯的主藥,一定得是柴胡配黃芩,和解少陽,裡面當然也有半夏,還有生薑等,為什麼要用奔豚湯,而不用小柴胡湯? 我上次為了講葛根升陽,鼓舞胃陽的作用,曾經說過,柴胡具有升陽作用,升陽作用對沖氣上逆來說,那不是火上澆油嗎? 沖氣不是更加往上沖逆了嗎? 所以,他絕對不用柴胡,用黃芩、半夏、生薑,照小柴胡湯說用甘草,我就不用柴胡,但是,他也考慮了,結果用了葛根,葛根的作用我已經說了,就是鼓舞胃陽的作用,而且有非常好的生津作用,所以,在這個方藥的配伍上,對肝氣奔豚來說,的確很有它的含義,大家慢慢地來體會吧。

所以,肝氣奔豚的這個奔豚湯,它的功效是什麼,我們《講義》上說,是養血平肝,我剛才說了,:“歸芎芍齊調肝血”,養血平肝、和胃降逆,就說這八個字。 我覺得不管是肝氣奔豚,還是腎氣奔豚,我們後來進的桂枝加桂湯,或者苓桂甘棗湯,實際都是以平沖降逆為治本之法,所以,養血平肝,和胃降逆,最終得是平沖,所以,我認為,這個方子的功效,應該加上“平沖”二字,不能只說桂枝加桂湯,是平沖降逆的方,奔豚湯為肝氣奔豚所設,而且其方義裡面,體現了從肝解郁清熱這方面,是很有獨到之處的,這個地方我覺得, 這個配伍,能體現仲景經方,配伍的原則性和靈活性。 時間關係,我就把《講義》上說的,八個字的功效,請大家加上兩個字“平沖”,這是第2條,就說到這兒了,病因方面,我給增加了一個情志不遂。

第三,因為3、4條原文,是與《傷寒論》重複的條文,我請大家複習一下條文,
第3條:“發汗后,燒針令其汗,針處被寒,核起而赤者,必發奔豚,氣從少腹上至心,灸其核上各一壯,與桂枝加桂湯主之。 “(二類)

第4條:”發汗后,臍下悸者,欲作贲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主之。 “(二類)

這兩個條文,從字面上,我們一下能發現,第3條”發汗後,燒針令其汗“,汗的本身傷其心陽,而且,這是屬於”必發奔豚“,桂枝加桂湯主之,我們前面講了好多桂枝的配伍,桂枝本身就具備,通心陽和平衝降逆的作用,所以,桂枝加桂湯的問題,首先提到,在桂枝湯的基礎上,原來桂枝3兩,現在變成5兩了, 就是把桂枝的用量加大,取它什麼作用呢? 因其心陽被傷,通其心陽,而且平沖降逆,這就體現了主要治法,一定要圍繞著平沖降逆。

第4條是「欲作奔豚」,和「必發奔豚」有沒有一點區別呀? 有區別,必發奔豚是心陽被傷以後,“復發其汗”,結果針處被寒了,有外邪的問題,所以以桂枝湯打基礎,加重了桂枝的用量,是一種必然性,一定要發作奔豚的,而欲作奔豚,用苓桂甘棗湯治療,苓桂劑群我上次已經提到,桂枝配茯苓的作用,是化氣利水,得通陽,所以,仍然用桂枝,還是取它陽化氣,包括平沖降逆的作用。 苓桂劑群,除了我們學過的五苓散,到《痰飲》篇要學苓桂術甘湯,天下化飲第一方,現在首先見到苓桂甘棗湯,沒有白術,有大棗,其病因關鍵是素體有陽虛,下焦有寒水內停,這也是誤汗。 因此,第三條的原因,誤治裡面,特別是誤汗,汗為心之液,陽氣被傷,病因,一個是素體的陽虛,一汗再汗,針處又被寒,這是一種,說“加燒針被寒”,第4條,它所反映的就是素有水飲在下焦,這是根據3、4條的原文,我們給總結的,誤汗以後所導致的病機,是損傷陽氣,引動沖氣。 因此,不管是必發奔豚,還是欲作奔豚,是肯定的,這是有關四條原文,總結奔豚氣的病因和病機,關於這兩個方,桂枝加桂湯是什麼功效,苓桂甘棗湯是什麼功效,按照我們《講義》所說的那樣,桂枝加桂湯,桂枝湯調和陰陽,然後又加上桂枝的用量,我剛才已經說了,平沖降逆,或者說降逆平沖。 第4條,苓桂甘棗湯,通陽降逆,培土製水,因為它下焦水寒,陽虛,所以得用苓桂甘棗湯,仍然是苓桂劑群,得對下焦的水飲有治療作用,奔豚氣病就這麼四條,實際新講的,就是前兩條,后兩條我們是,作為《傷寒論》的複習,另外,也使獨立成篇的,奔豚氣病篇內容完整,對病因病機也好,對辨證施治的內容也好,確實有一個完整的說明、論述,而且有指導作用。

如果和現代醫學溝通的話,我覺得,特別是看到,一些神經官能症的病人,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的病人,癥狀與本病相似,你看有時候急診來的一家人,呼呼啦啦都跟著來了,檢查了半天,還沒等著檢查完呢,他什麼事也沒有了,西醫馬上診斷為癔病,歇斯底裡發作,咱們怎麼看,奔豚氣病。
我曾經看過一位老太太,大概是六十多歲,退休在家生閒氣,跟兒子、媳婦就是沤氣,她是個山東老太太,我記得她說得非常形象,她說:“唉呀! 我要一難受呀,這個肚臍子跟前這一塊兒,就鼓包,往上沖,一直到嗓子眼兒,就好像心臟要跳出來了,簡直沒咒念了“,她說心跳加快不說,就在這嗓子眼兒(咽喉)堵著,所以我覺得,有的奔豚氣病,好像和梅核氣病同時發作,西醫說梅核氣是癔病球,我剛才說那個病人,給折騰得夠嗆,最後她那兒沒事了吧,但當她痛苦的時候,她的確說好像活不了了,象那位老太太說,“心臟就像要從嗓子眼裡蹦出來了,那簡直就不行了”,所以,與現代醫學的溝通、研究。

我覺得,我們學校的,《中醫基礎理論》的學科帶頭人,帶領著“肝鬱氣滯”,課題組的研究認為,和西醫的理論,如果是溝通的話,包括奔豚氣、梅核氣在內的疾病,都屬於肝鬱氣滯的癥狀,而且大部分是屬於這種,病人就是容易生悶氣,有事想不開,性格比較內向的人,是這樣的,就是人格特徵上傾向於這一種,是肝鬱氣滯型, 在這個基礎上發病,臨床觀察、證候分析的結果認為,第一是,下丘腦,第二,植物神經功能調節失常,第三,交感神經功能偏亢,還有第四,就是腹腔叢神經機能紊亂,或者病損,還有第五,就是皮層內抑制過程減退,間腦釋放所致。 所以,我看婦科病人里,比方咱們《婦科三篇》裡面,《婦科雜病》篇,也提到髒躁,還有梅核氣,我想就是這類人群,特別是盆腔疾患,往往伴發著交感神經的這個病情,所以她就有時候欲哭,有時候面部烘熱,有時候多汗、焦慮,都屬於這類疾病。

因此,有關神志方面的疾病,我們現在,除了學習過的「百合病」以外,學了「虛勞虛煩不得眠」的,酸棗仁湯證,今天又學了「奔豚氣病」,都是一類,但是,從中醫辨病和辨證相結合的話,百合地黃湯,百合知母湯,必須是心陰虛為主,而酸棗仁湯是以肝陰虛為主,現在我們講的肝鬱化火,隨著沖氣上逆而出現的奔豚湯證,因此這些方子, 我再向大家介紹,就是奔豚湯可以配合旋覆代赭湯,來説明重鎮降逆,當然,如果說脾胃不虛,益氣藥,比方說人參、甘草、粳米、大棗,可以減掉,加強疏肝解鬱的葯,臨床效果很好,因為這樣的病人,你需要在短時間內,把他這種鬱結的情況迅速緩解,要不然他就在幾日里,總是趨向發病。 發病,它有什麼特點,我可以歸納有這麼幾點,第一,呈發作性,但是和精神刺激有關,沒有什麼固定時間,或者規律可循,他自己也不知道,怎麼就發作起來了,第二,典型癥狀,一定是一種自覺癥狀,你別看他說的象編的似的,他是一種自覺癥狀,客觀找依據找不著,第三,就是當他衝氣返回的話,一如常人,第四,我覺得,發作的時候,病勢急重, 發作欲死那種難以忍受的痛苦情狀,我們作為醫生應該給予同情,除了藥物治療以外,一定給予思想開導,心理的調治,才能更快的取效,而且防止他疾病的發展或頻發。
好了,這堂課說到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