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ex

2015年8月22日 星期六

朱進忠 治手足癬


朱進忠 治手足癬

      1審其病位,知其臟腑,思其經絡,養血潤燥,散風止癢,始愈
      
黎××,男,30歲。
      
手掌乾裂脫皮,皮膚增厚3年多。醫診為手癬。先用西藥外塗5個多月無效。繼又以中藥穀糠油、紅花油等外塗治療5個多月仍無效。

細審其證,兩手的掌面及指縫間的皮膚有大量如小米大的水皰疹,呈半透明狀,有的皰疹潰破後流出少量白水,有的潰後脫皮,奇癢。大量皰疹簇擁處潰破,皮膚呈鮮紅色,不脫皮處皮膚較它部皮膚明顯增厚變硬,中間有的已乾裂,有的部位幹厚裂紋皮膚與鮮紅而薄的皮膚相間存在,所有指縫皮膚均呈鮮紅色,舌苔薄白,舌質嫩紅,脈沉細。

綜合脈證,思之:手掌屬脾心,心主血,脾統血,今脈沉細而手掌皸裂脫皮皰疹者,乃血虛燥熱,風邪內動也。治宜養血潤燥,散風止癢。

處方:生地12克,熟地10克,白蒺藜9克,川牛膝9克,菟絲子9克,知母6克,黃柏6克,枸杞子6克,獨活3克。

      
服藥1劑,手癢大減,繼服10劑,不但奇癢消失,而且丘疹、皰疹、脫皮、皮膚增厚乾裂均霍然而愈。


      2
.審其晝夜,合之脈證,知病在血,予養血活血祛風始愈
      
鄒××,女,35歲。
      
手掌脫皮癢痛5年多。醫診手癬。全身奇癢難忍2個多月。醫診皮炎。先用西藥治數年不效,繼又配合中藥除濕清熱散風數月而癢痛更劇。細審其證,手掌及指縫皮膚皰疹脫皮,間有部分皮膚增厚,全身奇癢,不住的用手搔抓,到處是血性抓痕,尤其是腋部、乳房皺襞、臍周、肩胛間區、肘窩、肛門周圍更為明顯,大小魚際處有很深的裂口6個,裂口處並有血液滲出,煩躁不安,舌苔白,脈弦細。


綜合脈證,反覆思考:手掌者心脾所主也,手掌奇癢乾裂脫皮者血中燥熱也;奇癢搔破有血印者,血燥生風也;脈弦細者,肝血虛也。治宜養血潤燥祛風。

處方:當歸12克,生地15克,元參30克,熟地10克,丹皮10克,何首烏15克,白蒺藜10克,殭蠶10克,紅花10克,甘草6克,獨活6克,枸杞子10克,知母10克。
      
服藥6劑,身癢大減,夜間已經可以入睡23小時,但手掌脫皮、乾裂出血無甚改變;繼服上藥12劑,不但身癢全部消失,亦且手掌脫皮,乾裂亦愈。


      
某醫問:手癬、皮炎本是兩個疾病,何以一方而皆愈?答日:兩病雖屬兩個截然不同的疾病,然其病因、病位卻相一致,故一方治之而皆愈也。


      3
.膠泥濕熱,不審脈證,不察標本,不知隨證,因循固守,其病不愈
      
溫××,女,50歲。
      
兩足趾縫間每至夏季即皮膚濕爛8年多,今年人夏以來更加嚴重。醫診腳癬。先用西藥治療4天,濕爛奇癢不但不減,而且更加嚴重。繼又邀中醫治之,處以加減草薜滲濕湯內服,外塗洗除濕清熱之品,不但不減,反而更加嚴重


審其兩足趾縫、足蹠、足跟及足弓部皮膚均濕爛奇臭,其邊緣皮膚鮮紅既癢且痛,晝夜不能入睡,身熱,舌苔白,質紅,脈滑數。
綜合脈證,思之:足心者,腎之所主也,足蹠熱痛而紅赤者,腎陰不足,火邪內熾也。脈滑數者,熱也。陰虛火邪熾盛者,治宜滋陰降火。

處方:元參30克,生地15克,麥冬10克。
      
服藥1劑,濕爛、紅腫、癢痛均大減,繼服6劑,愈。


      
某醫問:足癬濕爛前用加減萆薢滲濕湯等治療3個月而更甚,今但用增液湯7劑即瘳,其故何也?

答曰:足癬濕爛屬濕熱者恆多,故多以除濕清熱之方治之,然今陰虛火熾反用除濕以傷陰津則火更熾盛,故不除而反甚也。王冰稱此火只可壯水以制火,不可苦寒以降火,疏達以助火。前方之使病加劇者在於動而不靜也。

      4
.膠於濕熱,泥於火邪,不察其脈,不知寒變,陽虛作熱,治之不愈
      
鄭××,女,50歲。
      
兩足足縫濕爛奇癢時輕時重2年多。醫診腳癬。近幾個月來日漸加重。先以西藥治療67天,病情不但不減,反見更加嚴重,後又以中藥燥濕止癢之劑外塗,濕爛奇癢的面積迅速擴大。又邀某醫先予加減三妙,後予加減萆薢滲濕湯78劑,濕爛癢痛迅速擴大。細察其證,兩足趾縫、足蹠、足跟、足背兩側均癢痛濕爛,整個兩足均紅腫不能觸地,味極臭穢,足心熱痛難忍,舌苔白,舌質淡,脈沉細尺弱。


綜合脈證,思之:濕爛之證應屬濕熱,濕熱之證應予除濕清熱治之,然其不效者何也?
內經》曾雲:謹守病機,各司其屬,有者求之,無者求之。此病發於足蹠,足蹠者肝腎所主,濕爛者雖多屬濕熱,然脈沉細尺弱,舌質淡,卻為腎氣不足。

故先以補腎為要。至其陽復濕化其病可愈。

處方:生地24克,山藥12克,五味子9克,茯苓9克,澤瀉9克,丹皮9克,附子9克,肉桂9克,元參15克,麥冬15克,車前子12(布包煎),懷牛膝10克。
      
服藥1劑,兩足濕爛,紅腫癢痛均明顯改善,繼服8劑,愈。
      
某醫雲:濕腳氣諸書均雲為脾胃濕熱下注而成,主用萆薢滲濕湯加減,而本證卻用之無效;十味地黃湯乃治腎虛虛火上浮之方,今用於此證反效者,其故為何也?


答曰:濕熱之證採用化濕清熱、燥濕清熱、利濕清熱,這無疑是正確的治療方法,但是濕熱之證有濕熱之邪所致者,有正虛而濕熱內生者。若濕熱之邪所致者,當除其濕熱之邪;若正虛濕熱內生者,則必須扶正以除邪。反之,若濕熱者給予扶正則必然邪氣更熾,正虛者給予祛邪則必然正傷而邪不除。補正以除邪濕法,有補腎,補脾之別,若腎虛而兼濕熱者,又多陰陽俱虛,故以十味地黃湯補陰益陽,滋陰降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