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ex

2015年8月27日 星期四

吳茱萸湯在婦科臨床的應用

吳茱萸湯在婦科臨床的應用


論文類別:醫藥學論文 > 臨床醫學論文
論文標簽:臨床應用論文
論文作者: 李紅霞
上傳時間:2011/5/4 14:31:00

【關鍵詞】 吳茱萸湯;婦科疾病;妊娠惡阻;痛經;帶下病;中醫療法

吳茱萸湯出自張仲景《傷寒論》,由吳茱萸、人參、生姜、大棗組成,具有溫肝暖胃、降逆止嘔之功,主治厥陰經頭痛、胃中虛寒及少陰吐利等癥。臨床上應用於婦科並不多見。筆者近年來以本方加減治療婦科病屢獲奇效,現整理如下,供同仁參考驗證。

  1 妊娠惡阻

  案例1:患者,女,24歲,2001年10月7日初診。自述停經2個月,惡心、嘔吐胃內容物及清水、涎沫,食入即吐10余日。查:面色萎黃,惡寒肢冷,四肢倦怠,頭重腹滿,舌質淡、邊有齒痕,苔薄白,脈細滑。此系脾胃虛寒,不能腐熟水谷,濁陰上逆所致。治以溫肝暖胃、降逆止吐。處方:吳茱萸湯加柴胡10 g、竹茹15 g、丁香10 g。2劑,每日1劑,分4次服。服藥2劑後惡心、嘔吐減輕,可以進食。續服5劑嘔吐止,諸癥平息。查妊娠試驗陽性。

  按:《醫方集解》解吳茱萸湯雲:“吳茱萸、生姜之辛以溫胃散寒下氣、降逆止嘔;人參、大棗之甘以暖脾益氣和中。”《傷寒論》第245條曰:“食谷欲嘔,屬陽明也,吳茱萸湯主之。”婦人妊娠後,血盛於下,肝膽沖盛,大都有情誌改變,每致肝氣不舒,橫逆犯胃,胃失和降而致病。本病例系脾胃虛寒,故嘔吐清水、涎沫,故治以溫肝暖胃、降逆止嘔,使氣順寒化,嘔吐自愈。

  2 痛經

  案例2:患者,女,20歲,1998年12月5日初診。痛經1年余,平素月經周期正常,每28 d為1個周期,行經4~7 d,量中等,色淡紅。1年前因經期洗衣感寒後每於經來即小腹冷痛,痛劇則惡心、嘔吐,畏寒怕冷,每次需服止痛藥以止痛,就診時值經前3 d,小腹冷痛,喜溫喜按,痛引兩脅,舌質淡、邊尖瘀斑,苔薄白,脈沈緩而澀。此乃肝胃不和,寒凝胞宮所致。治以理氣溫肝、散寒止痛。處方:吳茱萸湯加柴胡10 g、香附12 g、酒白芍12 g、益母草30 g,水煎服,每日1劑。服藥3劑,月經來潮,腹痛減輕,照上法調理3個月經周期,痛經消失。

  按:《素問·舉痛論》雲:“寒氣客於厥陰之脈,厥陰之脈者絡陰器,系於肝,寒氣客於脈中,則血泣脈急,故脅肋與少腹相引痛矣。”患者經期血虛感寒,寒客胞宮,寒性收引,氣機阻滯,不通則痛,故發痛經。因本方直入厥陰,暖肝解郁,使寒氣去,氣順血暢,痛經自愈。

免費論文下載中心 http://www.hi138.com
  3 帶下病

  案例3:患者,女,30歲,1989年5月6日初診。帶下量多,質稀色淡,無異味,纏綿不斷,歷時2年屢治無效,伴頭暈,神疲倦怠,形寒怕冷,納呆食少,每遇情誌不暢則帶下加重,舌質淡,苔白厚,脈濡細。證屬脾胃虛寒,帶脈失約。治以溫胃健脾、益氣止帶。處方:吳茱萸10 g,芡實10 g,白芍15 g,柴胡10 g,黨參30 g,土白術18 g,煆牡蠣20 g,黃芪30 g,大棗15 g,生姜3片。水煎服,每日1劑。藥進7劑,帶下明顯減少,精神好轉,原方加減調理1個月,帶下基本正常,諸癥減輕,後以人參健脾丸鞏固療效。

  按:《婦科經論》引繆仲淳語:“白帶多是脾虛,肝氣郁則脾受傷,脾傷則濕土之氣下陷,是脾精不守,不能輸為榮血而下白滑之物,皆由肝木郁於地中使然,法當升提肝氣,輔助脾元,蓋以白帶多屬氣虛,故健脾補氣要法也。”本病例系因肝郁脾虛,帶脈失約,經久不愈,耗氣所致。故方用吳茱萸、黨參、大棗、生姜溫胃健脾;柴胡、白芍疏肝柔肝;芡實、牡蠣、黃芪益氣收澀止帶。

  4 結語

  張仲景之吳茱萸湯集溫肝散寒、益氣降逆於一方。婦人以“肝為先天”,善懷多郁之特點,故臨床上凡見脾胃虛寒之證,應用本方加減治療均能得心應手。

免費論文下載中心 http://www.hi138.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