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ex

2022年1月10日 星期一

中藥「當歸」不傳之秘

 

中藥「當歸」不傳之秘

當歸在《神農本草經》中列為中品,其味甘、辛,性溫。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等功效。那麼,當歸在臨床上主要適用於哪些病證呢?臨床應用又需要注意哪些事項呢?臨床中藥學專家鄭虎佔教授今天就來講解你不知道的中藥當歸的臨床應用!

臨床使用當歸,應把握其藥性、功能、用量三個要點。

當歸能使逆亂之氣血,各歸其經,故名當歸。當歸入血分,味甘能補血,味辛能行血,質潤可滑腸,性溫可散寒,用於血虛兼寒、寒凝血瘀以及血虛便秘者適宜。

臨床上最常用當歸補血、活血、潤腸等功能。

當歸為補血常用藥,每與熟地、川芎、白芍並用,組成四物湯,主治血虛證。當歸辛甘溫如春季之生,川芎辛溫如夏季之長,白芍酸寒如秋季之收,熟地甘溫質重如冬季之藏,一方而應四季,化生萬物於無窮,故名四物湯。另外,當歸配黃芪(1∶5),名當歸補血湯,主治氣不生血之血虛證。當歸配生薑、羊肉(1∶2∶6),名當歸生薑羊肉湯,主治血虛而寒的腹痛、脅痛、畏寒、手足欠溫等,我在臨床用此方做食療,治虛寒證有效。當歸與白芍均能補血,但當歸性溫,宜於血虛兼寒者;白芍性寒,宜於血虛兼熱者。當歸與熟地均能補血,但當歸補中兼動,宜於血虛兼瘀者;熟地補中兼守,宜於血虛兼出血者。

當歸味辛,入血分能活血,為活血調經之要藥,無論胎前、產後,皆可用之。如月經至期不來,或久不受孕,可與白芍、川芎、桂枝、牡丹皮、吳茱萸、人參、麥冬等配伍,如溫經湯。若產後腹痛、惡露不盡,可與桃仁、紅花、乾薑、川芎等配伍,如生化湯。也可用治內科病,如手足厥冷,脈細欲絕,配伍桂枝、白芍、細辛、木通、生薑、炙甘草、大棗等,如當歸四逆湯,筆者用此方為主,治雷諾症(手足青冷,遇寒則作或加重)有效。當歸又治外科病,如熱毒癰腫,常配金銀花、連翹、玄參、生甘草、大血藤等,如四妙勇安湯。另外,配伍川芎、赤芍、丹參、蘇木、透骨草、骨碎補等,可治外傷腫痛。

當歸補血,血足則腸道得潤而能通便,主治年老、體弱、久病及產後血虛腸燥便秘,可配杏仁、桃仁、火麻仁、生地、玄參、枳殼等。

在臨床還可用當歸治療諸病夜甚。易水學派開山張元素在《醫學啟源·卷下》中指出,當歸“其用有三:心經藥一也,和血二也,治諸病夜甚三也”。我據此常重用當歸治療咳喘夜甚或夜作者有效。

對用當歸的臨床用量,治療急症時需重用,治療輕證應少用。正如《本草新編·卷之一》所說:“大約當歸宜多用者,在重病以救危;宜少用者,在輕病以杜變;不敢多用,固非療病之奇;不肯少用,亦非養病之善也。”陳士鐸《辨證奇聞·卷三》中的取淵湯(當歸二兩,玄參一兩,辛夷二錢,柴胡一錢,炒梔子三錢,貝母一錢),治療“人有無端鼻流清水者,久則流涕,又久則流黃濁之物,如膿如髓,腥臭不堪聞”之鼻淵。我常用此方為主治療慢性鼻炎,頗效。

當歸入藥部位不同,功能有別。當歸頭(蘆)止血,當歸身養血,當歸尾(鬚根)破血,全當歸和血。

當歸因用法不同,功能有異。《本草綱目·第十四卷》記載:“治頭痛,酒煮服清,取其浮而上也。治心痛,酒調末服,取其濁而半沉半浮也。治小便出血,用酒煎服,取其沉入下極也。”中藥的“煎”與“煮”概念是不同的,煮者熟也,將藥物煮熟即為煮,這是不需要長時間煎煮的。煎者乾也,將藥物長時間煎煮,所剩藥液甚少,近於“幹”時才稱為煎。煮之藥,因輕煮而性多升浮。煎之藥,因久煎而性多沉降。《本草綱目》所言當歸“酒煮服清”,意思是煎煮時間短且只服上清液,取其升浮而治頭痛;“酒煎服”,意思是長時間煎煮後服用,取其久煎下行而療小便出血。由此可見,中藥煎煮對功用的影響,是不可小視的。筆者臨床,頗重視中藥的煎煮技術。

《中國藥典》規定,當歸常用量為6~12g。便溏者慎服。

來源:書問網

書名:中藥臨證備要十六講

作者:鄭虎佔

出版: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