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ex

2024年8月22日 星期四

黃煌以「方-病-人」理論應用黃連湯醫案3則 2024-04-02 16:42季曉潔張振龍 新中醫訂閱2024年4期

 

黃煌以「方-病-人」理論應用黃連湯醫案3則

2024-04-02 16:42季曉潔張振龍
新中醫2024年4期


季曉潔,張振龍

無錫市惠山區中醫醫院黃煌名中醫工作室,江蘇無錫214177

黃連湯出自《傷寒論》,173 條曰:「傷寒,胸中有熱,胃中有邪氣,腹中痛,欲嘔吐者,黃連湯主之。」其功用平調寒熱,和胃降逆,本方多用於治療胃腸道疾病。黃煌為南京中醫藥大學國際經方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以經方醫學流派的研究為主攻方向,尤以經方的方證與藥證為研究重點,致力於經方的普及推廣工作[1]。筆者在侍診期間,見黃老師以體質為抓手,從「方-病-人」的辨證體係出發運用黃連湯治療多種疾病,屢獲佳效,大大超出了原方的主治範圍,受益匪淺,現結合具體驗案對其運用本方的經驗分析如下。

1 黃連湯方源方論

原書記載“傷寒胸中有熱,胃中有邪氣,腹中痛,欲嘔吐”,後世從不同角度加以補充。如成無己在《註解傷寒論》中論述:「上熱者,洩之以苦,黃連之苦以降陽;下寒者,散之以辛,桂、姜半夏之辛以升陽;脾欲緩,急食甘以緩之,人參、甘草、大棗之甘以益胃。浮於上致胸中熱、欲嘔吐[2]。王子接[3]認為,黃連湯,和劑也,即柴胡湯變法。胸中熱,欲嘔吐,腹中痛者,全因胃中有邪氣阻遏陰陽升降之機,故用人參、大棗、乾薑、半夏專和胃氣,使飲入胃中,聽胃氣之上下敷布,交通陰陽,再用桂枝宣讀太陽之氣,載引黃連從上焦陽分瀉熱,不使其深入太陰,有礙虛寒腹痛。章虛谷[4]認為,黃連湯治胃中邪阻嘔吐,病在中焦陰陽格拒,而營氣起於中焦,故佐桂枝通營,君黃連之苦寒,乾薑之辛熱,通陰陽,分清濁,然後人參、大棗、甘姜、半夏得以助正氣而調和之;因其胸熱腹痛,皆由中焦陰陽格拒使然,故為陽明主方。各家對黃連湯適應證的病機為「上熱下寒」的看法基本一致。

2 黃煌應用黃連湯經驗

黃煌教授明析藥證本源,著重方證研究,開創體質辨證之門,融聚日本漢方醫之精華,採納現代醫學的科學內涵,在「以人為本,以不應變萬變」的醫學思想指導下,建構經方醫學「方-病-人」方證三角診療模式,為臨床精準使用經方提供了規範。

所謂方證,是中醫用方的指徵和證據。一般來說,每個方針都針對特定的“人”與“病”,這就是方證。例如黃耆桂枝五物湯是在「骨弱肌膚盛」的「尊榮人」出現「血麻痺」疾病時使用,而桂枝加龍牡湯則是在「失精家」出現動悸、掉髮、陽痿、夢交等症時使用[5]。根據長期的臨床觀察,黃煌教授總結出黃連湯則是在「體型偏瘦、腹平肌緊、脈虛緩」中出現「心中煩,心下痞,下利」等「黃連證」時使用。其適用族群的體貌特徵多如下:①體瘦。其人多消瘦及久病者居多;膚色黃暗無光澤;其腹部多扁平,上腹部腹肌菲薄而缺乏彈性(心下痞硬);臍下腹肌板硬,重壓有中空感。 ②主訴複雜矛盾。上有熱(胸中有熱),如心煩失眠,胸悶心悸,盜汗自汗,口舌糜爛;下有寒(腹中痛),如臍週或臍下疼痛、臍週或臍下疼痛,頻尿、尿無力,陽痿、早洩,月經稀發或閉經等;中有阻(胃中有邪氣,欲嘔吐),如噁心嘔吐,胃脹腹痛,飢不能食。 ③舌苔白,或厚膩,根部尤為明顯。 ④脈虛緩,脈無力,空大,或細弱,或沉遲。

黃連湯適用的疾病譜有:各種胃病見腹痛、嘔吐返流、顏面黃消瘦者,如慢性胃炎、膽汁返流性胃炎、賁門失弛緩症、神經性嘔吐、醉酒後等;糖尿病及糖尿病性胃輕癱;生殖系統疾病,如男性陽痿、早洩、遺精、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等,以及女性的月經稀發、崩漏等;憂鬱症;口腔潰瘍;舌痛症等。

運用方證相應的辨證方法,臨床上不用再受病名的拘束,只要學會抓住主證,有是證則用是方。

3 病案舉例

例1:鬱某,男,52 歲,2020 年4 月18 日初診。主訴:夜間牙齦出血5 年餘。現病史:夜間口腔牙齦出血5 年餘,胸口有汗,自覺易疲乏,飲酒後面紅目赤,胃納尚可,喜好零食、甜食,納食後自覺胃脘部脹滿、不易消化,口氣重,手足發涼,大便稀溏,每天2~3 次,夜尿2~3 次、時有遺尿(自小即多),夜眠一般,夜臥凌晨1~2 點易醒。既往史:腎囊腫病史,膽囊結石手術史。家族史:母親糖尿病病史。體型:體型中等,面黃暗油光,表情較少,眼瞼紅,唇淡,舌暗苔白厚。腹診:臍跳明顯,腹部平。咽診:咽喉暗紅。中醫診斷:齒衄。病機:上熱下寒,升降失調。中醫治法:交通上下,協調寒熱。處方:黃連、肉桂、乾薑、炙甘草各5 g,黨參、姜半夏各15 g,桂枝10 g,大棗20 g。 7 劑,水煎服,每天1 劑。

2020 年4 月25 日二診:症有減,出血量減少,伴隨大便偏乾,不成形黏膩。原方加黃芩10 g,熟大黃5 g。 30 劑,水煎服,每天1 劑。

2020 年5 月24 日三診:出血症狀基本消失,夜寐較前改善,舌淡、苔白。

按:該患者胸口有汗,即上焦胸中有熱,必上行頭面,故反覆牙齦出血,咽診見咽喉暗紅;下焦有寒,故便溏、夜尿頻多、時有遺尿,寒熱錯雜,上下不和,雖無寒熱往來於外,而有寒熱相搏於中,此為黃連湯證。此外,黃煌教授在臨證中尤擅腹診,即摸肚子、看臍跳,近代浙江的紹派傷寒也講腹診,用腹診來辨六經。黃連湯的經典方證“腹中痛”,此“腹中”通常是臍腹部,腹診多見腹部扁平,患者腹軟、臍跳明顯,提示腹部肌肉菲薄,這就是應用黃連湯的指徵。方中用黃連清胸中之熱,為主藥。桂枝、肉桂同用通陽散寒,乾薑溫散胃中之寒,為輔藥。慾和陰陽而交上下者,必調於中,故用甘溫之黨參補益脾氣,甘草、大棗益氣和中,以扶正祛邪調陰陽,共為佐藥。半夏和胃降逆,為使藥。諸藥合用,使上焦得清,中焦得和,升降復常,寒散熱清。二診時加用黃芩、熟大黃,取瀉心湯之義。瀉心湯首載《金匱要略》,本方治吐血、衄血如神,以增強止血之功。體內和體外實驗亦證明,三黃瀉心湯透過作用於內源性凝血系統,具有確切的促凝血和止血作用[6]。三診,患者諸症皆除。

例2:陳某,男,53 歲,2019 年10 月31 日初診。主訴:失眠5~6 年。現病史:夜眠欠佳5~6 年,入睡困難,多夢易驚醒,惡夢居多,有心事則更甚,頭部、後背易汗出,時有胃部冷、酸感,素來飲酒較多,早洩,大便每天1~3 次,有解便不淨感。既往史:高血壓病史7 年。家族史:父親有高血壓病史。體型:身高174 cm,體質量75 kg,體型中等,頭面部多油,面色黃,下眼瞼浮腫,營養狀態尚可,唇暗紅,舌淡、苔白厚,脈沉遲。中醫診斷:不寐。病機:心腎不交。中醫治法:燮理陰陽,交通心腎。處方:黃連、乾薑、炙甘草各5 g,肉桂10 g,黨參、姜半夏各15 g,大棗20 g,20 劑,5/2 服法,即服5 d 停2 d。

2019 年12 月29 日二診:連續服用20 劑,睡眠較前明顯改善,夜寐未再驚醒起夜,可安然入睡,惡夢明顯減少,苔已轉薄。原方續服20 劑,5/2服法。

2020 年2 月3 日三診:藥後訴大便每天1~2 次,成形,無解便不爽,諸症好轉,夜寐安。

按:中醫學認為心屬火,腎屬水,在正常狀態下,心火下降於腎,以溫腎水;腎水上濟於心,以製心火,心腎相交,則水火既濟。 《景岳全書·不寐》記載:「有因腎水不足,真陰不升,而心火獨亢,不得眠者。」腎水不足,心火失濟,則心陽偏亢,虛火內擾心神,故失眠多夢;心火獨熾,下及腎水,腎陰虧於下,精室為虛火擾動,故早洩。黃連湯由半夏瀉心湯去黃芩加桂枝而成,桂枝辛甘溫,可補心腎之陽氣,黃連、桂枝配伍成對,則全方寒熱比例亦隨之改變,經此一變黃連湯看似仍升降脾胃,實則已成交通心腎之方[7]。故該方能燮理陰陽、交通心腎,符合「陰陽失調、陽不入陰、神不捨心」之不寐病機[8]。黃煌教授以黃連湯為治療失眠症常用方,「胸中有熱,胃中有邪氣,腹中痛,欲嘔吐者」是一副簡筆畫,勾勒出一個以心煩、心悸、失眠、多夢為主症,伴隨消化道症狀、性功能不良,或有小腹部急痛、小便不良之人。該患者失眠、多夢、遇心事則甚,伴隨胃部冷痛的消化道症狀及早洩的性功能障礙,均符合黃連湯的「方-病-人」的特徵。故方選黃連湯為治。 《傷寒論》中桂枝和肉桂可以靈活互換,若用肉桂,黃連湯交通心腎之義更明[8]。肉桂辛以通陽散寒,黃連苦以清熱除煩,前人所謂苦辛配伍法,能交通心腎,治療失眠心悸,是「能使心腎交於公頃」的交泰丸。入湯劑,連桂兩者藥量的比例,原本是一比一,黃煌教授經驗可據病情寒熱不同適當調整,如不欲食而舌淡紅者,桂大於連;如心煩而脈滑者,連大於桂。除黃連、肉桂外,半夏也有安神催眠的作用,如《靈樞經·邪客》半夏秫米湯治「目不瞑」[9]。現代臨床研究也證明,半夏具有交通陰陽的功效,其富含的生物鹼、揮發油、脂肪酸、甾醇類等能降低組織細胞內一些酶的活性,從而抑制中樞神經系統起到鎮靜催眠的作用[ 10]。 《慎齋遺書》指出“心腎相交,全憑升降”,脾胃為心腎上下交通,水火升降必經之地[11]。方中乾姜溫補脾胃,黨參、甘草補脾益氣,大棗補脾和營、養心安神,使脾胃升降協調,上下通連,陰陽協調。二診時患者諸症好轉,效不更方,並予原方續用鞏固療效。三診,諸症皆平,寤寐正常。

例3:梅某,男,47 歲,2021 年3 月26 日初診。主訴:胃脘部脹痛不適3 個月。現病史:患者有返流性食道炎病史10 餘年,曾經多方治療,效果不佳時有反覆。近3 個月來自覺胃脘部脹痛不適,進食生冷後尤為明顯,伴有反酸,無噯氣,無噁心嘔吐,夜寐尚可,睡眠較淺,大便每天1 次,質地正常。過去史:返流性食道炎、濕疹病史10 餘年,反覆遷延不癒。體型:身高176 cm,體質量62 kg,面色少華,體型高瘦,臍腹部拘急,大腿根部散在粟粒大小的丘疹,患處皮膚增厚、浸潤,深紅色,表面粗糙,覆鱗屑,部分因搔癢抓破而結痂,多於飲酒後加重。舌胖嫩、苔少,脈緩、沉取無力。中醫診斷:胃痞。病機:寒熱錯雜,上下不和。中醫治法:平調寒熱,和胃降逆。處方:黃連、肉桂、乾薑、炙甘草各5 g,生曬參10 g,薑半夏15 g,紅棗20 g。 15 劑,每天1 劑,症減隔日服。

2021 年4 月18 日二診:胃脹反酸明顯好轉,舌脈同前,大腿根部散在紅色丘疹明顯好轉,原破潰浸潤處已全部結痂,皮疹顏色轉淡粉色,瘙癢感明顯減輕,效不更方,原方續服15 劑,1/2 服法,即1 劑藥服2 d。

按:觀其外貌,其人高瘦,腹部扁平,腹肌菲薄而缺乏彈性,其脈緩、沉取無力。這種就是黃連湯教授所說的黃連湯適用人群的體貌。 《傷寒論》曰:「傷寒,胸中有熱,胃中有邪氣,腹中痛,欲嘔吐者,黃連湯主之。」從症狀來看,頗似胃食道返流病的典型症狀[12] 。 《腹證奇覽翼氣》雲:「胸中有熱迷亂而痛苦,自心下至臍上疼痛,按之硬而乾嘔者,為黃連湯證。」上焦胸中有熱不得降,故炎上而反酸;中焦胃中有寒,故胃脘部脹痛不適,進食生冷後尤為明顯,寒熱錯雜,上下不和。方中用黃連清胸中之熱,為主藥。原方中的桂枝,在此案中黃煌教授以常用肉桂代替應用,因肉桂氣味濃烈,擅長治療腹中冷痛,通陽散寒。乾薑溫散胃中之寒,皆為輔藥。慾和陰陽而交上下者,必調於中,故原方用甘溫之人參補益脾氣。因人蔘為名貴藥材,價格昂貴,黃煌教授一般用黨參代替,瘦弱不食者,黨參則稍顯力薄,黃煌教授多用生曬參。甘草、大棗益胃安中,使之有利於斡旋上下,而調理寒熱陰陽,共為佐藥。半夏和胃降逆止嘔,為使藥。諸藥合用,寒散熱清,胃和逆降,其症皆除。方中此外,黃連湯能解酒。日本《津村漢方手冊》中載有黃連湯可治療消化不良體質者的宿醉症狀。黃煌教授臨床觀察發現,酒客、易醉酒者多見本方證。醉酒、酒精依賴、飲酒後的吐瀉以及皮膚病等,都可以考慮用本方。此案患者濕疹遷延不癒十餘年,多於飲酒後加重,予黃連湯治療後皮疹明顯好轉,此為治療胃病的意外收穫。由此可見,遣藥組方,謹守病機,應手而效,並再次證明中醫治病不僅著眼於“人的病”,更是“病的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