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純平肝陽的方子!手腳發麻,腳踩棉花,請你了解
(本文僅供學習、參考,不能替代醫囑和處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劑,必須在中醫師當面辨證指導下來借鑒、應用,切勿盲目嘗試。)
本文理論依據:《中醫方劑學》、《醫學衷中參西錄》、《現代臨床方劑學》
你好,我是中醫人,文君然。
前幾天,我看到有朋友在後台給我留言,說自己最近這段時間,頭暈、肢體發麻、腳踩棉花。他認為,這可能是頸椎病導致的,問我該怎麼辦。
我的看法是,如果真的是頸椎病引起的,那好,把頸椎病調理好,這個事兒就解決了。
但是,怕就怕,你頸椎治了好半天,問題沒有改善。同時,在中醫看來,這些問題的產生,又另具別的因素,和頸椎病關係不大。
在這裡,我想提示你的,是肝陽上亢的問題。
來吧,我給你說一個簡單的醫案吧。
話說有這麼一個女子,年61歲。
什麼毛病呢?就是從大概兩個月前開始,手腳四肢麻木。手麻,從手指麻到肘關節。腳麻,從腳趾頭麻到踝關節。而且,除了麻木,她還四肢震顫抖動。
另外,此人神疲乏力,走起路來髮飄,如踩棉花一樣。個別時候伴隨頭暈,時感口苦。
為了改善症狀,此人多處就醫,用過獨活寄生湯、黃芪桂枝五物湯、補陽還五湯等,但效果都很差。
怎麼辦?她只能繼續求醫。只要還活著,就不能任憑症狀發展下去。
這一次,她遇到一位醫家。刻診,見患者舌紅無津,脈小而弦數。
了解到這些以後,醫家給開了一張方子,但見——山藥、生地、制首烏、生牡蠣各18克,代赭石、牛膝、鉤藤、白芍各12克,殭蠶、白蒺藜、桑寄生各9克。
所有這些,水煎服。
結果如何?患者服用10劑,手足麻木和腳踩棉花之感大大減輕,顫抖感消失。但是,頭暈體倦之感,還是有。這時候,原方去掉白蒺藜,加入當歸和天麻各12克,再投10劑。
最終,患者諸證悉平,生活完全恢復正常。
這就是醫案的基本經過。它最初刊載於1993年的《湖南中醫藥》雜誌。
現在,我來說說這背後的道理。
其實,這個患者的問題,就是肝陽上亢。
什麼是肝陽上亢?說白了,就是肝腎陰虛,陰“管不住”陽,所以陽熱之性就“飄”起來了。來到頭部,導致我們頭暈。肝陽這麼一動,我們體內就有了肝風,即所謂肝陽化風。風吹之處,我們就肢體麻木、顫抖。當然,這個時候,患者也可能伴隨諸如易怒、臉紅、目赤等現象。
請注意,肝陽上亢的來源,在於肝腎陰虛。也就是說,患者一定有“虛”的一面。所以,他們就一般表現為腰膝酸軟乏力、走路髮飄,如腳踩棉花之感。
你看,上文醫案裡的患者,她的問題,幾乎完全符合肝陽上亢、肝陽化風的診斷要點。脈弦數,舌紅無津。這在舌脈上,也相當一致。
好了。問題,分析清楚了。接下來,我們就要滋補肝腎之陰,把原本“管不住”的陽收斂下來,同時平息肝風。如此,才能解決問題。
來看看當時醫家用的配伍吧——
山藥、生地、制首烏、生牡蠣各18克,代赭石、牛膝、鉤藤、白芍各12克,殭蠶、白蒺藜、桑寄生各9克。
這個配伍,制首烏、生地、山藥、桑寄生,皆有補益肝腎之陰的作用。代赭石、牡蠣,重鎮斂陽,平肝熄風。鉤藤,清熱而息風。白芍,則用於平抑肝陽。
到這裡,陰虛陽亢、肝陽化風的問題,可以解決大半。
在這個基礎上,牛膝和桑寄生,有強腰膝、壯筋骨之效,改善患者的肢體軟弱。同時,牛膝還有引血下行的作用,輔助降斂陽熱之性。白蒺藜和殭蠶,平抑肝陽、疏肝祛風止眩暈。
後來,醫家加入當歸和天麻。當歸養血活血,使得血行則肝風自滅。天麻,也是治療眩暈的常用藥。
其實,這個配伍,化裁自張錫純在《醫學衷中參西錄》裡頭記載的“建瓴湯”。
這個“建瓴湯”的原始組成,就是生懷山藥30克,懷牛膝30克,生赭石24克,生龍骨18克,生牡蠣18克,生懷地黃18克,生白芍12克,柏子仁12克。煎藥的時候,還得取濃的鐵鏽水。當然,這個,現代中醫基本不用了。
“建瓴湯”就是一張鎮肝息風、滋陰安神的方子。主治症候,就是上述頭暈、手麻、腳踩棉花等肝陽上亢之象。另外,像脈弦長、頭暈目脹、胃氣上沖、煩躁不寧、一過性手腳麻木口眼歪斜言語不清等腦卒中先兆,用這個方子也不錯。它和鎮肝熄風湯比,力道小一點,適合陰虛陽亢的輕症患者。
不過,不容忽視的是,上述種種問題,有些人就認為是頸椎病導致的。其實,你是沒量血壓。量了以後就知道,你十有八九會高不少。中醫看,就是肝陽上亢型高血壓。這個時候,就別管頸椎病了,好好平肝潛陽,把血壓控制好。如果再這麼耽誤下去,恐怕會釀成不可挽回的後果。
非專業讀者,你明白這個道理後,我希望你能盡快就醫。醫案裡的配伍,雖然有可取之處,但未必適合所有人。你應該實地就醫,在中醫師辨證指導下借鑒、應用“建瓴湯”。專業的讀者朋友,您也該對“建瓴湯”作以了解。坦率說,它對於肝陽上亢、肝陽化風的人來說,還是比較有幫助的。
全文完。我感謝你的閱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