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疼10年,不敢久立,一張方子化解!多補,不如巧補
(本文僅供學習、參考,不能替代醫囑和處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劑,必須在中醫師當面辨證指導下來借鑒、應用。切勿盲目嘗試。)
本文理論依據:《中醫內科臨床治療學》
你好,我是中醫人,文君然。
今天這篇文字,我想和你聊聊,老年人腰痛的話題。
就在昨天,有一位讀者朋友跟我訴苦。他說,自己多少年來腰痛,不敢走太多路,站久了或者坐久了,都不行。用過一些藥,效果不好。另外,消化還越來越差,動不動就拉肚子,大便不成型。
我說,這個情況,恐怕要考慮腎虛日久,累及脾胃。這是一個特別常見的現象。
現在,我想把這其中的道理,好好講給你。
來看一張,對我啟迪特別大的老醫案吧。
話說有這麼一個老者,當時是66歲,初診時間是1987年。
他當時的問題,和前面所講的一般不二,也是累年腰痛,長達十年之久,久站和遠行都無法支持。疼起來的時候,他只能躺著,才能有所緩解。
平時,則大便稀溏,腹脹,食慾不好,整個人特別乏力,精神狀態不佳。
後來,他就慕名求治於董建華教授。董師,曾經是中國工程院院士,中醫界裡的翹楚。
刻診,見患者脈沉細,舌淡紅,苔白厚。
在了解到這些情況以後,董師開了一張方子。但見——
黃芪10克,黨參10克,熟地10克,山萸肉10克,杜仲10克,山藥10克,扁豆10克,茯苓10克,生薏苡仁15克,枳殼10克,大腹皮10克。
所有這些,水煎服,一共開6劑。
結果如何?患者用藥以後,很快腰痛減輕,大便也轉為正常。
接著,原方稍作加減,繼續治療兩個月,患者諸證悉平,完全恢復正常。
這就是醫案的基本經過。它是董建華教授早年的一張醫案,短小精悍,足夠說明問題。
這裡面有什麼道理呢?我給你說說看。
首先,我們得知道一個道理,這就是腰為腎之府。腰痛,尤其是這種綿綿作痛、長久存在、不敢久勞久立,躺下才能緩解的腰痛,務必考慮是不是腎虛所致。
上面醫案裡這老患者,當時是66歲,脈沉細,渾身乏力神疲,腰痛綿綿十年之久。這一看就是腎虛失養啊,對不對?
接下來,有一個重要問題,這就是腎虛失養,日久會累及我們的脾。為啥這麼說?因為脾和腎,分別作為後天之本和先天之本,之間有互相充養、補益的關係。腎虛日久,脾氣必然無法支持。脾虛日久,腎氣也會受到削弱。
因此,當患者由於腎虛而腰痛日久,他就出現了脾虛便溏、腹脹納呆這樣的症狀。舌苔白厚,其實是脾虛濕盛之象。
這個時候怎麼辦?當然以補腎養腰最為根本。當然,這裡,你不能不重視健脾理氣化濕。後天之本不穩固,先天腎氣的改善,也不會太明顯。
好了,現在,我們看看當時董建華教授,是怎麼用方來解決問題的:
黃芪10克,黨參10克,熟地10克,山萸肉10克,杜仲10克,山藥10克,扁豆10克,茯苓10克,生薏苡仁15克,枳殼10克,大腹皮10克。
這裡頭,熟地、山萸肉、杜仲,毫無疑問是補腎強腰的。尤其是杜仲,溫陽,強腰膝,是治療腰腿疼痛的要藥。
腎管完了,接下來,管脾。黃芪和黨參,健脾益氣。山藥、扁豆、茯苓、薏苡仁,健脾除濕。枳殼和大腹皮,理氣消脹。
你看,就這麼簡單。
等患者腎氣強了,腰部得到滋養了,後天之本也得到固護了,他的一系列問題自然就解決了。
文老師個人感覺,這個醫案裡的患者,他所代表的情況十分普遍。
人上了年紀以後,脾腎不足,是常見的現象。腎虛失養,則腰膝酸軟疼痛乏力。脾虛失養,則便溏腹脹,消化不良,食慾不振。先後天之本一齊不足,患者的神疲、乏力、消瘦、氣血不夠用的狀態,就特別明顯地表現出來。
這個時候怎麼辦?必須堅持脾腎同調,兼顧先後天之本。如果僅僅看到腰痛,養腎而不養脾,或者僅僅看到便溏,補脾而不補腎,那都是不周全的治療思路。
總之,上面這個醫案和驗方,就留給有需要的讀者朋友,借鑒參考吧。非專業讀者,請在中醫師的辨證指導下來借鑒、應用。
好了。這個事兒,就說這麼多。文老師感謝你的閱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