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穴位大全《腎俞穴》強壯腎氣、記憶力下降、眼睛乾澀、耳鳴!
【腎俞穴位位置圖】
標准定位:腎俞穴在腰部,當第2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腎俞穴位於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一說"除脊各寸半"《針灸資生經》。
取穴方法
俯臥位,在第二腰椎棘突下,命門(督脈)旁開1.5寸處取穴。取穴時通常採用俯臥姿勢,腎俞穴位於腰部,當第二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二指寬)處。
穴位解剖
腎俞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背闊肌、骶棘肌、腰方肌、腰大肌。有第二腰動、靜脈後支。分佈著第一腰神經後支的外側皮支,深層為外側支。皮膚由第一、二、三腰神經後支分佈。腎位於腰方肌和腰大肌的前面,脊柱的兩側是腹膜後位器官。在腰背部的投影為:後正中線外側2.5厘米和8.5厘米處各作兩條垂直線,通過第十一胸椎和第三腰椎棘突作兩條水平線。在上述縱橫標誌線所圍成的左右四邊形範圍內,即相當於左右兩腎臟的體表投影位置。腎門在腎區內,投影在腎區的內側半,約相對於第一腰椎體的水平。經腎門的主要結構。從後向前排列有輸尿管、腎動脈和腎靜脈,還有圍繞其間的神經纖維、淋巴結、淋巴管和脂肪組織。層次解剖:皮膚→皮下組織→背闊肌腱膜和胸腰筋膜淺層→豎脊肌。布有第一腰神經後支的外側皮支,深層為外側支;並有第二腰動、靜脈後支通過。
腎俞穴的作用
腎俞穴意義:腎臟的寒濕水氣由此外輸膀胱經。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水濕之氣。運行規律:大部分水濕之氣冷降歸於地部,小部分水濕之氣吸熱後循膀胱經上行。腎俞穴功效:外散腎臟之熱。腎俞穴有益腎助陽,強腰利水,調腎氣、強腰脊、聰耳目的作用
主治病症
腎俞穴主治肝腎、膀胱等疾患:如腰脊酸痛、小便淋瀝、尿頻尿閉、遺尿尿血、陰中疼痛、遺精白濁、陽痿旱洩、月經不調、痛經、血崩、赤白帶下、不孕、頭痛眩暈、視物不明、耳鳴耳聾、水腫、消渴、咳喘、虛勞、中風失語、手足不遂、失眠健忘、癲疾、少腹急痛、腎洩、骶部疼痛、腳膝拘急等。現代又多用腎俞穴治療腎炎、腎絞痛、腎下垂、腎盂腎炎、尿道炎、腎結石、糖尿病、支氣管哮喘、神經衰弱、神經性耳聾、斑禿、性機能障礙、腰部軟組織損傷等。腎俞穴主治遺精,陽痿,遺尿,溺血,泄瀉,頭昏,目眩,耳鳴,耳聾,虛喘,月經不調,赤白帶下,痛經,水腫,腰痛;以及腎炎,腎盂腎炎,支氣管哮喘,坐骨神經痛,神經衰弱等。泌尿生殖系統疾病:腎炎,腎絞痛,遺尿,尿路感染,陽痿,早洩,遺精,精液缺乏;外科系統疾病:腎下垂,膀胱肌麻痺及痙攣,胃出血,腸出血,痔瘡,肝腫大;其它:月經不調,腰痛,哮喘,耳聾,貧血,肋間神經痛,腦血管病後遺症等。
穴位配伍
腎俞穴配太谿穴、三陰交穴治月經不調;腎俞穴配翳風穴、耳門穴治耳鳴、耳聾。腎俞穴配殷門穴、委中穴,有行氣通經絡的作用,主治腰膝痠痛。腎俞穴配京門穴,為俞募配穴法,有溫補腎陽的作用,主治遺精,陽痿,月經不調。腎俞穴配聽宮穴、翳風穴,有益腎氣聰耳的作用,主治耳鳴,耳聾。腎俞穴配關元穴、三陰交穴,有壯元陽,助運化,利水濕的作用,主治腎炎,小便不利,水腫。
刺灸法
治法:寒則先瀉後補或補之灸之,熱則瀉之。
針刺方法
一般向椎體方向斜刺0.5~0.8寸。直刺0.8~1寸,局部酸脹,有麻電感向臀部及下肢放散。
艾灸方法
艾炷灸或溫針灸5~7壯,艾條溫灸10~15分鐘。
腎俞穴解析
腎俞為經穴名(Shènshù BL23)。出《黃帝內經靈樞·背腧》。屬足太陽膀胱經。腎俞是腎的背俞穴。腎即腎臟,俞即輸注,本穴是腎氣轉輸於後背體表的部位,故名腎俞。腎俞。腎,腎臟也。俞,輸也。腎俞名意指腎臟的寒濕水氣由此外輸膀胱經。高蓋。高,天部也,氣也。蓋,護蓋也。高蓋名意指腎臟外輸膀胱經的氣血物質為天部的水濕之氣。本穴物質為腎臟輸出的寒濕水氣,所處為天部,為衛外之護蓋,故名高蓋。附註:腎的背俞穴。據實驗觀察針刺對正常人水負荷後腎臟泌尿功能的影響,發現在大多數情況下,針刺該穴或京門穴時可抑制腎臟的泌尿功能。特異性:腎俞穴為腎之背俞穴。
文獻摘要
《備急千金要方》:腎俞、內關,主面赤熱。《銅人腧穴針灸圖經》:虛勞羸瘦。《針灸大成》:腎虛水腫。《醫宗金鑑》:下元諸虛,精冷無子。
研究進展
針刺腎俞穴,對正常機體的水利尿作用有抑製作用,但對腎病尿少者有利尿作用。對出現蛋白尿的慢性腎炎或高血壓患者,可使尿蛋白減少或消失[1]。尿毒症:據報導用生附片、川芎等敷貼腎俞、關元,治療8例,腎功能多項指標有一定好轉。腎絞痛:針刺患側腎俞等,治療85例,對疼痛有較好療效。遺尿:取腎俞等,針灸加埋線,治療250例,有很好療效。艾灸腎俞等,能使腎陽虛大鼠精子活力顯著增強。針刺家兔腎俞穴,引起膀胱內壓上升佔17.91%,下降佔34.86%。針刺健康人腎俞,可引起腎曲小管排泄量增加,對腎小球濾過值無影響。用毫米微波照射正常家兔和急性缺血家兔的"腎俞穴"後,腎血流量皆較前明顯升高。切斷腎神經後,腎血流量增加的幅度大於未切斷腎神經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