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間腿抽筋》肝血不足筋脈失養
夜裡發生腿抽筋,往往令人痛到哇哇叫。新北市中醫師公會臨床醫學講師林奕良表示,夜間腿抽筋主要發生在小腿,傳統中醫稱為「轉筋」,病機主要為肝血不足、筋脈失養所造成,常見脾陽不足、陰津虧虛、血虛氣弱等三種類型。中醫認為,肝主筋,所以抽筋跟肝有關係。 林醫師指出,脾陽不足者,遇冷誘發抽筋,常有畏寒喜暖、四肢不溫、臉色白、食少便溏等症狀,為身體陽虛或喜食生冷導致損傷中陽。此外,脾主肌肉、四肢,脾胃陽虛、氣血化生不足,進而使肝血失充、肌肉筋脈缺乏溫養而產生攣縮,適合用附子理中湯合四物湯,同時酌加雞血藤、木瓜以便溫補中焦、養血柔筋解痙。 林奕良醫師進一步指出,陰津虧虛者,抽筋時常伴有口渴、鼻燥、咽乾、便祕、目乾、盜汗等症狀,為身體陰虛或熱病傷陰所致,以致於陰津不足無以化生血液,最後肝血失充、筋脈失養而抽筋,適合用沙參麥冬湯合四物湯,同時酌加雞血藤、木瓜以便益陰生津、養筋解痙。 血虛氣弱者,抽筋時常伴有手足麻木、少氣乏力、臉色不華、唇爪色淡、心悸眩暈、失眠夢多等症狀,為稟賦不足、久病體虛,以及產後失血未調養,導致氣血不足、肝失所養,肝血不能充養筋脈而發病,適合用四君子湯合四物湯,同時酌加雞血藤、木瓜以便補氣養血、止痙安神。 除了熱敷、按摩局部放鬆肌肉群外,穴位按摩可有效解除緊繃肌群,可適度揉壓按摩委中、承山、承筋穴,以便促進血液灌流;平躺時可在膝膕處墊高,使膝膕呈現微彎曲姿態,可望降低夜間腿抽筋的機會。
抽筋與肝血有關 穴道按摩改善
【台灣新生報/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
中醫認為,抽筋與肝血、肝氣和肝經都有所關聯。中醫師李思儀表示,中醫強調「肝主筋」,肝血不足容易抽筋。可配合穴道按摩改善,取人中穴或委中穴調理,以及吃些溫熱的甘甜或酸的食物、茶飲改善。
李思儀表示,中醫認為,人體各個部位都有不同的經絡所過,手足三陽行於外,其筋多剛,手足三陰行於內,其筋多柔,而足三陰和陽明之筋,皆俱於陰器,因此古籍提到「前陰者,宗筋之所聚。」「一身之筋,皆主於肝,為足厥陰之筋絡諸筋」;意思就是「肝主筋」。
而中醫所說的肝,不是單指肝臟而言,而是更廣泛的含意;包含了肝血,肝氣和肝經。肝血主柔潤滋養,肝血不足容易抽筋,最常見到的典型就是懷孕的婦女。「陽明主潤宗筋」,腸胃吸收不良或營養不均衡的狀況下,也有可能會抽筋。
李醫師表示,抽筋改善可配合穴道按摩,取人中穴或委中穴,一為任督二脈地交會點,一為足太陽經所過之穴,兩穴都能改善抽筋的現象。另外,可多吃些溫熱的甘甜或酸的食物,像是可煮些熱熱甜甜的甘草水或甘蔗汁,或者喝熱的黑糖水,都可以改善腳抽筋的頻率。
李思儀表示,抽筋成因包括代謝異常、神經系統問題及體液流失導致體內電解質失衡,以及懷孕期間血中鈣離子不平衡所致。造成小腿發生的強直性、疼痛性的痙攣。
李思儀指出,小腿抽筋可見突發的強直性、疼痛性痙攣,持續時間從幾秒到幾分鐘部等。抽筋的原因可歸類幾點,包括代謝異常;如尿毒症、甲狀腺機能低下、血鈣或血糖偏低。還有,神經系統問題,如有腰椎間盤突出問題的患者,抽筋現象會較沒有的人來的多。還有,體液流失導致體內電解質失衡,如大量流汗、嘔吐、腹瀉、使用利尿劑等。以及懷孕期間,血中鈣離子不平衡造成。
李醫師表示,孕婦抽筋相當常見,尤其到了懷孕中後期,臨床上,也常有病人因腳部常抽筋疼痛而就診,這類患者通常也常容易手腳末端冰冷,尤其多見於中老年人。而年輕人族群,最常在運動時發生抽筋,不論時打球時或跑步時,最怕的就是游泳到一半突然腳抽筋,如果處理不好,甚至有可能危及生命,因此不可輕忽腳抽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