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ex

2021年3月5日 星期五

著名中醫徐文兵談牛奶:珍愛生命,遠離牛奶 2020-11-13 00:57:46 來源: 曼陀羅mandala

 

著名中醫徐文兵談牛奶:珍愛生命,遠離牛奶


曾受著名主持人梁冬之邀,作客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主講《重新發現中醫太美之黃帝內經》;著有《字裡藏醫》等。

  什麼說牛奶是給孩子喝的呢?孩子是純陽之體,生長發育極快,而牛奶是特別陰寒的東西。純陽之體碰上純陰的東西,一結合正好。牛奶煮開了,它也是“涼”的,也要消耗你的陽氣。

  可能有人就會反駁說:“歐洲人從小到大一直都在喝牛奶,人家的平均壽命也挺高的。”其實,美國人會得肥胖症、高血脂、糖尿病,全都跟過度喝牛奶有關。喝不來牛奶的人都被淘汰掉了。


  今天分享著名中醫徐文兵老師對牛奶的看法。

  下面這段摘編自《黃帝內經家用說明書:上古天真論》。這也是中醫界大部分人對於牛奶的態度,大家先感受一下:

  長大成人還未斷奶的,也就只有人類了

  從“道法自然”的角度來看,世間沒有哪個動物長大了以後還要去喝奶的,除了人之外。

  為什麼說牛奶是給孩子喝的呢?孩子是純陽之體,生長發育極快,而牛奶是特別陰寒的東西。純陽之體碰上純陰的東西,一結合正好。

  有的病人說:“我把牛奶煮熱、煮開了喝,不就熱了嗎?”那麼,你要吃冰鎮辣椒,就算它是冰鎮的,但它也是“熱”的。同理,牛奶煮開了,它也是“涼”的,也要消耗你的陽氣。

  小孩子陽氣非常足,一天到晚活蹦亂跳,不知疲倦,心率都在90以上,身體還特別暖和。而老年人心動過緩,陽氣不足了,怎麼能拿陽氣不足的身體去喝那種極其陰寒的東西呢?

  可能有人就會反駁說:“歐洲人從小到大一直都在喝牛奶,人家的平均壽命也挺高的。”

  其實,美國人會得肥胖症、高血脂、糖尿病,全都跟過度喝牛奶有關。喝不來牛奶的人都被淘汰掉了。

  再比如說二戰以後,日本人開始喝牛奶,個長高了,體質也變好了,所以日本人流行“每人一杯牛奶”。而且,他們生完孩子以後,政府還會免費補貼給他們牛奶。但是,現在日本人幾乎95%的人都得了花粉症。一到春天,你到日本一看,每個人都戴著口罩,全都對花粉過敏。

  過敏有很多種,一種是對花粉過敏,一種是對吃的東西過敏,這都是因為你的身體受不了異體蛋白而導致的。還有一個現象:日本人因為抑鬱而自殺的概率是最高的,這也跟他們吃的東西性質有關。陰寒的東西化不了,最後集結成一種負面的能量積聚到內心,然後,他就感覺活著沒意思,就會想尋死。

  所以,牛奶大家可以拿它去泡澡,但是千萬不要每天把它當水喝。因為你喝進去卻消化不了,就會致病。


  奶是血的一部分,是陰寒的東西

  有網友在網上留言給我說:孫思邈不是說牛乳有營養,要提倡大家喝牛乳的嗎?大家想一想,那個年代能喝上牛奶的都是一些什麼人?大富大貴的人。那時候,窮人或是平常不喝奶的人,都是生病的時候喝點牛奶當藥用,因為牛奶有滋補的功效。

  有一個五汁飲就是一個治病滋補的方子。人在大病一場後會失去很多體液。然後,我們就配上五種材料,比如甘蔗汁、牛奶、荸薺汁等這些能夠很好的被人體吸收的液體來喝,這也能起到治病的效果。

  所以,對於我們成年人來說,牛奶一定是臨時或是暫時拿來當藥喝的,絕對不能每天當水喝。牛奶喝多了,得病的人真不在少數。如果非要喝牛奶,那就加些中藥進去。

  很多人對牛奶過敏。心理醫學說“乳糖不耐受”,意思是說,牛奶喝多了,會出現肚子脹、打嗝、放屁、拉肚子等症狀。怎麼辦呢?我們就把牛奶的陰寒給“化”一下。比如說,在牛奶裡面加一點熱性的中藥,你可以加點乾薑,加些肉桂、蓽菝(一種熱性的藥),或是桂皮。

  在牛奶中加入姜、肉桂能“化”一下牛奶的陰寒。廣東名小吃“姜撞奶”是姜與牛奶碰撞出的美食,也符合中醫的理念。

  另外,奶是血的一部分,是陰寒的東西。很多人在吃火鍋的時候都上過鴨血,還吃過血豆腐。如果大家觀察仔細的話,會發現吃完這些東西後拉的屎是黑色的。傷風的病人最怕吃毛血旺。為什麼呢?因為血製品都是“陰寒”的東西,消化它的時候,人體要消耗很多的陽氣和能量。

  所以,對於牛奶、毛血旺或者是血豆腐之類的食物,大家一定要管好自己的嘴巴,盡量不要貪吃,否則,受傷害的是你的身體。

  ——摘自徐文兵《黃帝內經家用說明書:上古天真論》


  牛奶一切好處的前提都是——化得開……

  既然牛奶是“陰寒”的,那麼問題來啦——

  1、那為什麼喝完牛奶後舌苔反而變黃了呢?應該是清熱才對啊,黃不就是體內又熱了嗎?

  2、為什麼我每次喝完牛奶就口臭~~~而且我發現很多人都有“牛奶口臭”,早上上班時,看到誰喝牛奶,開會時就有必要躲著坐。

  3、還有那些要么吐、要么拉、要么便秘的“乳糖不耐症”,到底是為啥呢?

  清熱的食物多數都帶有苦味,牛奶味甘微寒,滋補的意味更重,比如人參也是味甘微寒,但你不能說它清熱吧,相反很多人吃人參是有“上火”反應。

  因為滋補的東西一旦補過量,身體消耗不掉,就會變成火、變成痰濕、垃圾發出來,人參主補五臟之氣,氣有餘便是火,雖然它本性微寒,但吃過量補多了一樣會變成“火”。

  牛奶也是這樣,牛奶這種陰寒的食物,喝下去要消耗大量的陽氣來把它化開。小孩子是純陽之體,所以比較能化。游牧民族則是因為能喝酒,也把它化的開。而我們農耕民族的小脾胃,就比較悲催了~~一旦化不開就會有各種淤熱、陰寒或混亂表現!

  我有一同學,一喝牛奶就臉色赤紅,手腳發燙,還容易嘔吐,看舌象感覺是外熱內寒,我建議他加點肉桂煮著喝,幫著化一化。有效…不吐了…但是化進去多少不能保證…


  【牛奶吃不過量的時候,的確是補得很吶】

  古人認為牛奶有“養血脈,潤五臟”的功效,能讓虛弱的人強健起來。

  《滇南本草》說牛奶:“補虛弱,止渴,養心血,治反胃而利大腸”。

  《本草綱目》說牛奶:“治反胃熱噦,補益勞損,潤大腸”。

  但要知道這一切好處的前提都是——化得開……

  知道了這一點,起碼疼愛家人的時候就能不冒險。比如若家裡有癌症患者,就最好不要給他們經常喝牛奶。

  癌症患者一般陰陽兩虛,這種狀態下食用牛奶很容易造成腸胃負擔,不僅補不進去化不開,還可能增加臟腑經絡的淤堵,從而加重病情。

  連著吐槽咖啡和牛奶,其實並不是說它們多麼多麼糟糕,吃不得了。

  在我看來,它們都是食物,和梨子偏涼、荔枝偏熱……等等任何一種食物一樣,也有著小小的偏性。

  只不過如今我們對它的認知、和食用習慣,讓它在某些方面的功能過於誇大,從而忽略了這“偏性”對人體的不利影響。

  那麼,我就從食物性味上來提個醒,方便大家以後吃起來心裡有個底,好趨利避害,無往不勝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