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ex

2016年1月29日 星期五

中醫火神派醫案新選之【傅文錄醫案】

中醫火神派醫案新選之【傅文錄醫案】
【傅文錄醫案】
博文錄,1960年生,副主任醫師,現任職于河南省駐馬店市中醫院。1987年畢業于河南中醫學院,曾投師于時振聲教授、石景亮教授、陳守義等名老中醫門下,深得名師傳教,腎病治療體會尤多,臨床技藝日趨成熟,病家多有口碑。崇尚火神派學說,擅用經方尤其四逆輩治療奇難雜症,用藥較為精練,堪稱火神派中的少壯派。勤于著述,為學者型中醫,著有《腎病證治發揮》、《當代名醫腎病驗案精華》、《中醫內科三字經》、《藥性賦七言歌訣新編》、《新編湯頭歌訣》等專著15部。
近年傾心於火神派的學習與研究,出版有《火神派學習與臨證實踐》、《火神派方藥臨證指要》等書,為火神派的傳播起到積極作用。在附子應用上,主張附子在15g以下時,不必先煎;重症必用至30-120g方能達到效果,一般附子要先煎1-3小時。為此附子可以一次性多劑專予先煎,再分次與其他藥物合煎,節省時間,方便病人。
1.長期低熱——人參四逆東加味 
陳某某,女,60歲,農民。低熱37.5已有6年餘。6年前外感之後出現發熱,經用抗生素、激素等藥物治療病癒,不久便出現低熱37.5。一般早晨體溫正常,8時以後開始慢慢升高,下午2時體溫最高,然後又逐漸降為正常。曾在省市級多家醫院就診,未發現明顯異常,最後定為功能性低熱。現症見:身體消瘦,納差腹脹,畏寒肢冷,五心煩熱,氣短懶言,發熱多在活動後加重,舌淡胖邊有齒痕,脈沉細無力。證屬陽氣虧損,虛陽浮動,治宜補腎回
陽。方用四逆東加味:
附子30g(先煎2小時),炮薑30g,炙甘草10g,紅參10g,三七10g,砂仁30g3劑,水煎服,每天1劑。服藥後,自感症狀大減,精神大振,體溫最高在37.2,繼服上方6劑。藥後體溫恢復正常,納增神振,二便如常,再服6劑,隔日1劑。
點評:功能性低熱,現代醫學多認為無名原因發熱,中醫辨屬內傷發熱,俗醫多從陰虛論治,殊少見效。原因在於此證多屬氣陽虧損所致,滋陰清熱乃文不對題。本例一派畏寒肢冷是陽虛之象,其低燒、五心煩熱乃是陰火,陰證所生之火,張景嶽稱之為假火,扶陽方是正治。
怎樣辨認真假寒熱?鄭欽安的主導思想就是探求陰陽至理,以陰陽實據為憑,陽不調之人,必有陽不調之實據,以辨陽虛法辨之;陰不調之人,必有陰不調之實據,以辨陰虛法辨之總在考究陰陽實據為要學者務于平日,先將陰陽病情,真真假假熟悉胸中,自然一見使知,亦是認證要著(鄭欽安語)
2.發熱——人參四逆東加味 
劉某,男,30歲,農民。20071129日就診。患者發熱月余,體溫在37.6左右,白天高,夜晚低或正常,化驗血常規發現白細胞增高,懷疑敗血症,經用抗生素、激素治療後,體溫仍然不降,白細胞反而增高,進行細菌培養及藥敏試驗,應用對症抗生素後,體溫不僅沒有恢復,白細胞增高也持續不降。無奈之下求治于中醫。現療見:發熱多在37.6左右,一般上午開始升高,下午3時左右最高,然後下降,夜晚體溫可恢復正常,活動、勞動、勞累之後
發熱加劇,適當休息或睡眠後可稍下降,身體困倦,氣短懶言,無精打采,畏寒肢冷,不耐勞作,食納不香,二便尚可,舌淡胖大邊有齒痕,苔白膩滑,脈沉細無力。證屬虛陽外越,治宜回陽收納,方用四逆東加味:
附子30g(先煎),炮薑30g,炙甘草10g,紅參10g,肉桂10g,三七10g,砂仁30g。水煎服,每天1劑,6劑。服藥之後,體溫慢慢控制在37.2左右,精神轉佳,食納增進,化驗白細胞降至正常,大為高興,病人曾為白細胞升高苦惱不已。原方有效,再進6劑。
三診:體溫恢復正常,勞作之後,感覺又要發熱,體溫37,畏寒肢冷減輕,體力增加,原想休息後再吃中藥,現要求鞏固治療,前方再進6劑。
點評:長期發熱,西醫多在病原菌上找原因來用藥,這是對抗療法。問題是細菌培養雖然發現了致病菌,可應用敏感抗生素後,體溫及白細胞仍然不降,原因何在?關鍵在人體的抵抗力上,正氣不足,驅邪能力下降,故而白細胞不降反升,中醫對此顯然看眼于調整病人正氣,以人為本,這正是其優勢所在。《內經》雲:陽氣者,煩勞則張。陽氣外越而發熱,每因勞累加重,且一派陰寒表現,皆提示此熱為陰證發熱,系陰火,故而用回陽收納之法,方用回陽飲加味,正氣足而邪自退,陽回而熱減,體力增加,白細胞恢復正常。
3.結核性發熱——人參四逆東加砂仁 
宋某,女,60歲,農民。低熱37.5已有半年,經X線胸片確診為雙肺結核,常規服抗結核藥物2個多月,低熱仍然不退。現症見:每天下午低熱37.5,持續到下午6時左右可自行恢復,畏寒肢冷,氣短乏力,夜晚盜汗,五心煩熱,身體消瘦,納差,便秘,溲黃,舌質淡邊尖紅,苔白,脈沉細無力。證屬陰陽兩虛,虛陽外越。治宜回陽化陰,方用四逆東加味:
附子30g(先煎),炮薑30g,炙甘草10g,砂仁10g,紅參10g3劑,水煎服,每天1劑。服藥後低熱已退,體溫37,自感精神大振,食欲增加,五心煩熱消失,畏寒肢冷明顯減輕,大便正常。病重藥輕,附子加到60g,他藥不變。再進3劑,以進行鞏固。
患者服藥後,半年來體溫正常,納食二便均正常。近階段由於操勞過度,自感舊病又要復發,要求再按第2次處方服用,又服3劑。
原按:結核性低燒,教材所論一般都是養陰清熱大法。早年筆者也是如此,但低熱總是不退,百思不得其解。看過《李可老中醫經驗專輯》以後,方知李可也是在套用成方無效的情況下,摸索出用補中益氣東加味而治,取得良效。但筆者認為,這樣治療仍未抓住要害,近讀《鄭欽安醫學三書》,頓開茅塞:下午低熱多認為陰虛火旺,鄭欽安卻認為是陰盛格陽,不得下入潛藏,陽浮於外而發熱。今見病人一派陽虛陰盛之象,故從扶陽著手,應用四逆東加人參再加砂仁,3劑而熱降,6劑而正常,納增神振,病癒半年無反復,從此病例中深悟扶陽治病之理。
4.低熱——人參四逆湯 
李某,女,40歲,農民。低熱年餘,每天上午7時開始發熱,體溫37.1左右,下午14時以後達37.3-37.4,活動勞累後加劇,休息後減輕。曾經全身系統檢查無異常。現症見:氣短懶言,體困乏力,不耐勞作,畏寒肢冷,喜熱惡寒,口渴而飲水不多,大便偏幹,舌淡水滑,脈沉細無力。證屬虛陽上浮。治宜溫陽益氣,方用四逆東加味:
附子30g(先煎2小時),乾薑30g,炙甘草10g,紅參10g3劑,
每天1劑。服藥效果較佳,體溫恢復正常,困乏明顯改善,又服3
鞏固療效。隨訪月餘,病情無反復。
點評:《內經》雲:陽氣者,煩勞則張。女性有經、帶、胎、產之累,加之操勞過度,可致陽氣耗損。陽虛外浮,乃致發熱,此系陰火,絕非陽熱,病人一派陽虛陰盛表現可證。治用回陽飲(四逆東加人參)溫陽益氣,以補耗損之陽氣,效如桴鼓。傅氏應用回陽飲治療婦女長期發熱患者已有數十例之多,均取得良好效果。
5.胃脹——人參四逆東加砂仁 
霍某,女,60歲,農民。長期胃脹,經胃鏡、B超、CT等檢查,除發現有慢性胃炎外,未確診他病,長期胃脹、胃滿,服用中西藥物數年,未見明顯改善。現症見:胃脘脹滿,納呆厭食,氣短懶言,神疲乏力,畏寒肢冷,小便清長,大便秘結,舌淡胖,邊有齒痕,脈沉細無力。證同脾胃陽虛,升降失調,治宜溫脾益胃,方用四逆東加味:
附子30g(先煎2小時),炮薑30g,炙甘草10g,紅參10g,砂仁30g3劑,水煎服,每天l劑。
病人到家後,看到只有這麼幾樣藥,心裡嘀咕能有效嗎?因為她長期服藥,都是中西藥物大包。(豈知)服藥之後,胃口大開,脘腹脹滿消失大半,氣力大增,精神轉佳,數十年來未有之好轉,大喜過望,要求再服10劑,以求徹底改善,鞏固治療。
點評:胃脘脹滿臨床上十分常見,一般多從氣滯著眼,施以行氣、破氣之法,然有效有不效者,即如本例服用中西藥物數年,未見明顯改善。主要原因在於脹有虛實之分,實脹自有實證可辨,可予行氣、破氣之法;虛脹自有虛象,即如本例脈症一派虛寒表現。虛則補之,若予行氣、破氣套方套藥,則犯了虛者虛之之戒,是為醫家大忌。臨床上虛脹並不少見,尤其屢治不效、病史已久者,誤以實脹而誤辨誤治者多矣,豈可不慎。《內經》雲髒寒生滿病,虛脹之證,多由脾胃虛寒引起,由於誤治傷正,久病及腎,最終導致腎元虧損。所以治從扶陽補腎下手,所謂塞圍塞用,方選四逆東加味,初服即見顯效順理成章,顯示了鄭欽安:病有萬端,治之但扶其夏元理念的效力。
6.慢性胃炎——人參四逆東加陳 
袁某,男,30歲,農民。患有慢性胃炎數年,服用中西藥物,情況時好時壞,一般都是開始有效,吃不了3天,就沒什麼效果了。停藥之後胃部難受,嗎丁琳類藥物已經吃過了量,副作用甚大,頗為苦惱。現症見:胃脹,進食之後尤甚,喜溫喜按,氣短懶言,神疲乏力,畏寒肢冷,每遇天冷或冬季加重,舌淡,脈沉細無力。證屬中焦陽虛,治宜溫中行氣,方用人參四逆東加味:
附子30g(先煎2小時),炮薑30g,炙甘草10g,紅參10g,白豆蔻30g,石菖蒲20g,甘松10g,肉桂10g3劑,水煎服.每天1劑。服藥後,感覺症狀消減大半,自述幾年也未見過這樣好,胃脹不甚,納食增進,體力也感到明顯增加。原方有效,再進6劑。胃脹消失,畏寒肢冷有明顯改善,精神較佳,為鞏固療效,再進6劑。
點評:此案與上案類似,鄭欽安論治脹滿,頗顯火神派心法,引錄如下:更以陰陽凝聚而觀之,一團元氣而已……餘意此病治法,宜缺一元之真火,斂已散之陽光,俾一元氣複,運化不乖”(《醫法圓通·脹滿》)。在此思路啟發下,傅氏抓住一元真火,扶陽助脾,陽旺而中運,脹滿自除。
7.消化不良——人參四逆東加味 
李某,女,66歲,退休幹部。平素身體較差,近來什麼都不敢吃,吃一口水果,立即拉肚子,腹痛腹瀉,每天大便2-3次,吃一小塊肉食,也會立即拉出來。對多種抗生素過敏,藥物也不敢吃,甚為苦惱。現症見:身體消瘦,面部老年斑較多,氣短懶言,畏寒肢冷,夏天炎熱,猶穿多層衣服,外套小馬夾,每天只吃點稀粥,舌淡胖色紫黯,脈沉弦細而無力。證屬陽氣虧損,不能腐熟水穀,治宜回陽助陽,補腎益脾,方用人參四逆東加味:
附子30g(先煎2小時),炮薑30g,紅參10g,炙甘草10g,肉桂10g,三七10g,砂仁30g6劑,水煎服,每天1劑。
服藥之後,自感體力增加,食欲增進,腹瀉顯著好轉.每天1次,大便成形。原方有效,再進6劑。
三診:已經什麼都可以吃了,肉、水果吃後也不再拉肚子。精神大振,再服6劑以鞏固療效。3個月後遇見,述說一如常人。
點評:《傷寒論》曰:自利不渴者,屬太陰,以其髒有寒故也,當溫之,宜服四逆輩。此例病人一派脾腎陽虛症侯。尤重在脾陽虧損、不能腐熟水穀上,表明其髒有寒,與經文基本一致。理當溫之,仲景提出用四逆輩,不用理中湯,最具卓識。太陰有寒,其本在腎,四逆湯補腎回陽以助後天,理中湯則專在後天,不能從根本上改善髒有寒之候,吳佩衡所謂理中不中也,當以四逆湯補火生土,確有至理。
8.心動過緩——人參四逆東加味 
羅某,男,52歲,商人。自幼即心動過緩,心率40次/分,素有家族史。伴有頑固性腹瀉幾十年,每天大便3-5次,曾求治數十年未效。兼有原發性高血壓。血壓160110mmHg,長期服用降壓藥物血壓不穩定。現症見:氣短懶言,畏寒肢冷,夏天夜臥需蓋被子,冬天怕冷,不知道什麼是熱,一點冷物都不敢吃,吃點稍涼食物就拉肚子,心悸頭暈,看身體頗似健壯,實則力不從心,不耐勞作。舌體胖大邊有齒痕,苔白膩厚滑,脈沉遲無力。證屬陰盛陽衰,治
宜溫腎回陽,方用人參四逆東加味:
附子30g(先煎2小時),炮薑30g,炙甘草10g,紅參10g,肉桂10g,三七10g3劑,水煎服,每天1劑。
服藥1劑後,出現腹瀉加重,問是否繼續服用,釋說此為扶陽祛寒之反應,不必停藥。3劑服完,精神大振,腹瀉顯著減輕,每天1次,心率提高到47/分,血壓穩定在13090mmHg水準上。大喜過望,再進3劑。
三診:全身情況明顯好轉,精神振奮,身上有力,略有胃脹,大便正常,血壓穩定。上方加味加量:
附子50g(先煎2小時),炮薑30g,乾薑30g,高良薑30g,砂仁30g,炙甘草10g,紅參10g,肉桂10g,三七10g3劑。
四診:心率提高到50次/分,全身狀況進一步好轉,要求長期服用,附子加量。處方調整:
附子75g(先煎2小時),炮薑50g,乾薑50g,高良薑50g,砂仁30g,炙甘草10g,紅參10g,肉桂20g,三七10g6劑,水煎服,每天1劑。服用40餘劑,心率提高到57-62次/分,停藥觀察,療效鞏固,血壓穩定,夏天吃涼麵條也不再腹瀉。
點評:該例心動過緩自幼發病且有家族病史,可知稟賦薄弱,先天不足。心動過緩者,心陽虛也;久病泄瀉,脾陽虛也;畏寒肢冷,腎陽虛也。三陽俱虧,腎陽為本,法宜治之但扶其真元,以四逆湯直扶元陽,本固而枝榮,心、脾二陽俱獲補益,故心動過緩、腹瀉、諸多陰證均得愈也。即其高血壓亦系陽虛而致,扶其陽而自複常矣,萬不可囿于陰虛陽亢之成見而慎用附子,跟著西醫指標跑。
9.心肌梗死——人參四逆東加味 
李某,女,67歲,農民。患者曾確診為心肌梗死3月餘,住院治療月餘病情穩定而出院。不久活動之後仍然出現心慌、氣短、胸悶等症,心電圖T波仍然倒置,經過中西醫治療,病情仍不穩定,且有進行性加劇趨勢。現症見:體質消瘦,納差腹脹,畏寒肢冷,不敢活動,動則氣喘、胸悶、憋氣,夏天炎熱,仍身穿小棉襖,神疲懶言,精神不振,舌淡質黯紫,脈沉細弱略澀。證屬心腎陽虛,治宜回陽活血,方用人參四逆東加味;
附子30g(先煎2小時),炮薑30g,炙甘草10g,紅參10g,三七
10g
,砂仁30g,肉桂10g3劑,水煎服,每天l劑。
服藥之後,胃口有所恢復,食欲增加,活動後胸悶氣短明顯減輕,原方有效,附子加到45g(先煎2小時)6劑。
三診:胃口大開,畏寒肢冷減輕,小棉襖也脫去,活動後心慌胸悶消失,心電圖T波與上次比較已明顯恢復,大喜過望,原方再服12劑停藥。電話隨訪,一般情況好,可做一般家務,身體明顯恢復,納增神振,心電圖已正常。
原按:年老體衰患心肌梗死之後,雖經救治,病情仍然不能穩定,因思病人體質與食欲是疾病恢復的重要環節,因此,治療重點放在回陽、開胃、活血上,方用雙回陽飲,即鄭欽安回陽飲(四逆東加紅參)與吳佩街回陽飲(四逆東加肉桂)合用,達到扶陽、助陽、複脈目的;加三七活血化瘀,加砂仁行氣開胃,納氣歸腎,全方重補先天,兼顧後天,輔以活血。病人服藥之後,胃口大開,體質增強,病情穩定。
10.心動過緩——補坎益離丹加減 
孔某,女,57歲,退休職工。患病竇綜合征經治數年未能緩解.近幾年隨著更年期停經,病情加劇。曾求治於各級醫院,未有顯著改善。心電圖報告:心率45次/分。現症見:心悸胸悶,畏寒肢冷,時有烘熱汗出,煩躁不安,失眠多夢,氣短懶言,不耐勞作,舌腫大邊有齒痕,脈沉遲無力。證屬心腎陽虧,虛陽上越,治宜溫腎助心,鎮潛活血,方用鄭欽安補坎益離丹加減:
附子30g(先煎2小時),肉桂10g,炙甘草10g,紅參10g,生龍骨30g,生牡蠣30g,三七10g,靈磁石30g,紫石英30g,乾薑30g6劑,水煎服,每天1劑。
複診之時,病人稱近10年未有之好轉,心慌胸悶消失,體質增加,烘熱汗出消失,失眠好轉,睡眠品質仍較差,心電圖報告:心率62次/分。原方有效,再服6劑,鞏固治療。
原按:患者有心病不安病史,加之天癸已竭,腎陽虧損,心陽無助,心腎陽衰而病情加劇。鄭欽安補坎益離丹(附子、肉桂、乾薑、炙甘草、蛤粉)一方專為此而設,補坎者,補腎陽也;益離者,益心火也;腎火旺而心火自旺,此補坎益離之意也。在鄭氏方藥上,加用三七以活血化瘀,加磁石、紫石英鎮潛虛陽上越;同時加入參益氣助陰,方藥對症,效有桴鼓之應。
11.心衰、心房纖顫——補坎益離丹加味 
王某,女,62歲,農民。心慌,氣短,胸悶乏力3年余,曾確診為慢性心衰、心房纖顫,長期服用中西藥物,情況時好時壞,未見明顯改善。近時進行性加劇,心電圖報告:心房纖顫,心肌缺血,心率165次/分。現症見:心慌,氣短,胸悶,乏困無力,動則尤甚,面色黯黑,畏寒肢冷,雙下肢水腫,舌淡苔白滑,脈沉細無力。證屬心陽虛衰,虛陽上越,治宜溫陽潛鎮,方用鄭氏補坎益離丹化裁:
肉桂10g,制附子30g(先煎2小時),炮薑30g,炙甘草30g,生龍骨30g,生牡蠣30g,紅參10g3劑,水煎服,每天1劑。
複診:服藥後,情況明顯改善,體力明顯恢復,畏寒肢冷減輕,心率65次/分,律整。原方再服3劑,病癒大半,後服附子理中丸鞏固治療。
原按:心房纖顛是比較頑固的心律失常之一,其特徵表現在心房與心室的跳動不一致,即脈搏慢而心率快,脈沉遲無力,舌淡苔白滑,一派心腎陽虛之表現。治用鄭欽安創制的補坎益離丹化裁,補坎者,補腎陽也:益離者,益心火也;補先天之火以壯君火也,同時佐以龍牡,真火旺則君火始能旺,心腎火旺,腎陽得潛,心病自然得愈也。
12.心動過緩——四逆湯合保元東加味 
趙某,男,45歲,農民。心悸胸悶數年,長期服用中西藥物不效。心電圖報告:心肌缺血,心率40次份。現症見:近期有進行性加劇趨勢,動則氣短胸悶,畏寒肢冷,活動後汗出如雨,不耐勞作,舌淡苔薄水滑,脈沉遲無力。證屬心腎陽虛,治宜補益心腎之陽,方用四逆湯合保元東加味:
炙甘草20g,制附子100g(先煎2小時),炮薑30g,炙麻黃10g,細辛10g,肉桂10g,紅參10g,黃芪60g,丹參10g,三七粉10g6劑,水煎服,每天1劑。服藥後,心率提高到59次/分,自感體力增,汗出明顯減少,仍畏寒肢冷,舌脈如前。原方再進6劑,制附子加至120g。服藥後,心率提高到66次/分,自我感覺疾狀消失,納增神振,精力充沛,附子理中丸用作善後調理。
原按:心動過緩,加之全身一派陰盛陽衰之象,當溫補心腎之陽,方用四逆湯合保元東加味,特別是重用附子,溫補之力尤為上乘,同時輔以益氣、溫通、活血之品,加強治療效果,方藥對症,陽盛陰消,病患得以恢復如常,非扶陽學說指導臨床,這種情況能取近效實不敢想也。
13.肺氣腫——破格救心東加味
張某,男,70歲,退休工人。2007110日就診。患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病20餘年,2個月前不慎感冒,咳喘再度加重,中西藥物治療2月餘未見改善。現症見:咳、痰、喘,氣短,胸悶,吐白色泡沫狀痰,夜晚不能平臥休息,或平臥一會兒便憋醒,行走則氣喘加劇,上氣不接下氣,舌淡,苔白膩水滑,舌體腫大邊有齒痕,脈浮重按無力,尺部大甚。證屬久病咳喘,腎不納氣,腎陽虧損,治宜溫陽補腎,固攝納氣,方用破格救心湯化裁:
附子60g(先煎2小時),乾薑60g,炙甘草10g,紅參10g,山茱萸30g,生龍骨30g,生牡蠣30g,紫石英30g,靈磁石30g,石菖蒲20g,生薑30g,大棗10枚。3劑,水煎服,每天1劑。服藥後症狀大減,已能平臥休息,不再憋醒,白天活動後也不再氣喘胸悶,原方有效,再進3劑。恢復如原來狀況,再服3劑以鞏固。1個月後隨訪,不再反復。
點評:老年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屬高年久病,反復咳喘,久病及腎,陽氣虧損,已入虛寒境地。本病每逢發作,一般均抗生素、激素反復應用,雖說可能暫時緩解,然陽氣日損,抗病能力每況愈下,每當風吹草動應時即發,如此惡性循環,終成頑症痼疾。今從扶陽著眼,補腎納氣,方用大劑四逆湯溫腎助陽;來複湯納氣斂陰,加上重鎮攝納之品,以助腎陽歸潛,全方未用止咳平喘套藥而療效顯著,確顯扶陽效力。山西李可老中醫所創破格救心湯,主要用治各種心衰,傅氏化裁該方治療老年咳喘之症,經多例觀察療效顯著,值得重視。
14.頑固性咳嗽——破格救心東加味 
姚某,女,65歲,退休教師。頑固性咳嗽已有10年餘,每次外感引發之後,長期咳嗽可持續半年,曾到多家大醫院就治,只能暫緩一時,無法根治,深為苦惱。現症見:近階段由外感引起,再次出現咳嗽,一般先出現喉癢,繼之出現痙攣性咳嗽,氣憋胸悶,鼻涕、眼淚俱出,彎腰曲背,痛苦異常,陣發性加劇,一日數次不等,每次發作時間長短不一,夜間咽幹,思飲而不多飲,舌幹不能說話發音,白天畏寒肢冷,小便頻多,舌體胖大,邊有齒痕、脈浮硬
重按無力,尺部尤大甚。證屬腎不納氣,治宜溫腎納氣,方用破格救心東加味:
附子50g(先煎2小時),炮薑50g,炙甘草10g,紅參10g,山茱萸30g,生龍骨30g,生牡蠣30g,紫石英30g,靈磁石30g,石菖蒲20g,桔梗10g3劑,水煎服,每天1劑。服藥之後,陣發性咳嗽次數明顯減少,症狀減輕,仍然間歇發作,夜晚口渴消失,舌不出現乾燥,小便正常。病重藥輕,加大劑量:
附子60g(先煎2小時),山茱萸60g,紅參30g,乾薑50g,炮薑50g,高良薑50g,靈磁石30g,紫石英30g,石菖蒲20g,砂仁30g6劑,每天1劑。服藥之後,病好七八成之多,偶爾發作一次,也很輕微,大喜過望,效不更方,再予上方6劑。藥後咳嗽病癒,只有偶爾一聲輕微,自動緩解。微微惡寒,流清水鼻涕,診脈浮而無力。外感風寒,內猶陽虛,治宜溫陽解表,方用麻黃附子細辛東加味:
麻黃10g,附子60g(先煎2小時),細辛10g,乾薑30g,炮薑30g,高良薑30g,炙甘草10g,紅參lOg,半夏20g,桔梗10g5劑,水煎服,每天1劑。服上方之後,外感解除,仍然恢復二診處方,附子加量至75g,每天1劑,越吃感覺精神越好,體力增強,咳嗽未再發作,一直吃了約2個月停藥。
原按:該例患者咳嗽10年有餘,進行性加劇,發作時喉部痙攣,氣閉胸悶,甚為痛苦,經各級醫院診治未見明顯效果。久病及腎,腎為氣之根,腎氣歸元,而喘咳自然不作。患者脈浮,系虛陽外越之證,因其脈硬與年老血管硬化有關,但重按無力,尺部尤甚,提示腎元虧損,腎不納氣之證。故而選用李可破格救心湯化裁,重用附子回陽固本,同時配用山茱萸,溫腎收斂。一診之後,病人畏寒肢冷緩解,夜間口渴消失,表明陽回陰生,症狀逐漸解除。此類咳嗽治療頗為棘手,一般方法難以起效,原因是諸多治療都放在肺上,忽視了補腎納氣這一根本環節,故而久治不愈。該方看似無平喘止咳之功,卻收納氣歸腎之效,實為治喘咳之根本之法也。
15.咳嗽——破格救心東加味 
吳某,男,30歲,外地商人。咳嗽已有年餘,就治於各級醫院而無明顯效果。現症見:先有喉癢,繼之咳嗽,陣發性劇烈加重,伴氣憋胸悶、淚出等,夜晚或遇寒冷時加重,吐出白色泡沫狀痰液後咳嗽停止,氣短乏力,汗出,畏寒肢冷,不耐勞作,舌質淡,脈沉細。證屬久病傷腎,腎不納氣,治宜溫腎納氣。方用四逆湯合來複東加減:
附子30g(先煎2小時),乾薑30g,炙甘草10g,紅參10g,山茱萸30g,生龍骨30g,生牡蠣30g,紫石英30g,靈磁石30g,石菖蒲20g2劑,水煎服,每天1劑。藥後咳嗽病減十去七八,甚為高興,信心增加,再服原方3劑,後又服3劑,停藥觀察月餘,無異常。
4
個月後,在外地感冒又引發咳嗽,專程返傅氏處治療,服上方藥6劑,病又治癒。
原按:久病咳嗽,正氣虧損,腎不納氣,加之一派虛寒表現,因此,治從溫腎納氣著手,方用四逆湯,重用附子溫補陽氣,同時合用張錫純之來複湯,去白芍加紫石英、靈磁石、石菖蒲,以鎮潛收納氣陰,使元陽歸下,腎複納氣之功,似未治咳實已治咳,咳嗽可止。該方經臨床觀察用治久病喉源性咳嗽療效顯著,是筆者對付久治不愈咳嗽的一張王牌。
16.頑固性失眠——潛陽封髓丹加乾薑 
鄭某,女,45歲,市民。頑固性失眠3年餘,長期靠大量安眠藥入睡,近段加大用量也難以入睡3小時,經常反復服用安眠藥,導致第2天頭昏腦漲,影響生活。自述3年前產後操勞過度,身體很差,一天早晚頭腦昏沉而難以入睡,逐漸到不服藥就難以入眠,曾經中西藥物服用年餘無明顯的效果。現症見:畏寒肢冷,白天頭昏無精打采,晚上則頭腦清晰難以入眠,舌淡苔濕潤,脈沉細無力。證屬心腎陽虛,虛陽外越。治宜潛陽安神,方用潛陽封髓丹加乾薑:
制附子30g(先煎2小時),龜板10g,砂仁10g,炙甘草30g,黃柏10g,乾薑30g3劑,水煎服,每天1劑。服藥後,效果明顯,安眠藥可減量,又服原方2劑,安眠藥可減半量,再服3劑後,不用安眠藥可入睡6小時左右,且白天自覺精力增加,但畏寒肢冷未減輕,上方附子量逐漸加至60g,共服100餘劑,停藥也能入睡。
原按:白天為陽,夜晚屬陰;白天陽在外而人動,夜晚陽入于陰,陰盛而靜,故而入睡。白天陽動則人應該有精神,無精打采則顯然是陽氣不升;夜晚陽入于陰而靜則眠,今陽不入陰,虛陽外越而無法入睡。這就是失眠頑固難療的根本。因此抓住陽虛這一環節,扶陽潛鎮,陰陽交會,頑固性失眠得以調整,近年應用這種思路與方法,大大地提高了失眠的治療效果。
17.更年期抑鬱症——潛陽封髓丹加紫石英、靈磁石、山楂 
劉某,女,55歲。退休職工。患者煩躁、失眠,精神不振,情緒不穩定數年,時好時壞,被確診為更年期精神抑鬱症。長期服用安定類藥物而病情不穩定,近來又有加劇趨勢。現症見:白天煩躁不安,陣發性烘熱汗出,畏寒肢冷,情緒不穩,喜怒無常,夜晚失眠,舌淡苔白水滑,脈沉細無力。證屬腎陽虧損,虛陽上越。治宜溫陽潛陽,方用潛陽封髓丹加味:
制附子60g(先煎2小時),砂仁15g,龜板10g,炙甘草10g,黃柏10g,紫石英30g,靈磁石30g,山楂20g3劑,水煎服,每天1劑。服藥後,病人自覺良好,情緒穩定,夜晚可安臥,胃納稍差,原藥有效,再進5劑。情緒進一步改善,自覺精神極好,睡眠如常,胃納增加,又進5劑,加強治療效果。隨訪年餘病情穩定。
原按:女性更年期,《內經》認為是天癸竭。天癸者,腎精也,實乃陰陽俱虧而陽虛尤著。鄭欽安曾說:陽者,陰之主也。更年期雖為陰陽兩虛而陽虛為著,白天陽氣虧損,不能正常運行與陰相爭,故而煩躁不安;夜晚則因虛難以入陰,陰陽不相順接,故而難入夢鄉。治用潛陽封髓丹加黃柏、紫石英、靈磁石以清相火,溫潛陽,助陽潛鎮,服之效佳。近年來應用該法治療多個此類病例,均收良好效果。
18.抑鬱症——潛陽封髓丹加味 
劉某,女,40歲,教師。患有精神抑鬱症10年餘,情緒低落,徹夜難以入睡,長期用抗精神抑鬱症藥、安定類藥,藥越吃量越大,效果越來越差,痛苦難忍。現症見:情緒低落,畏寒肢冷,身體稍胖,氣短懶言,白天頭目昏沉,無精打采,夜晚上床則頭腦清晰,無法入眠,徹夜輾轉不安,舌淡胖,脈沉細無力。證屬腎陽虛衰,陽氣外越。治宜溫陽潛鎮,方用潛陽封髓丹加味:
附子30g(先煎2小時),龜板10g,砂仁10g,炙甘草10g,黃柏10g,紫石英30g,靈磁石30g,石菖蒲20g,甘松10g,山茱萸30g 3劑,水煎服,每天1劑。服藥之後,可以安靜入睡,第2天精神較好,為lO年來未有之佳象,繼續服用10劑,附子加至50g
連續服用上方近2個月,停藥觀察,可以安靜入眠,且第2天精神很好。
原按:失眠是精神抑鬱症的一個主要症狀,長期服用鎮靜藥無效,病人一派畏寒肢冷之狀,表現為陽虛之症。白天陽氣該升而不升,夜晚陽氣當降而不降,陽不入陰停留於外則難以入眠。潛陽封髓丹專為潛納浮陽而設,其鎮潛之力明顯不足,故而加紫石英、磁石以助鎮潛浮陽,陽氣潛藏,陰陽交接自然恢復。
19.頑固性口瘡——潛陽封髓丹加味 
陳某,女,40歲,幹部。2007117日就診。患復發性口瘡數十年,跑遍全國各地醫院就治,用盡中西藥物而病不能根除,只能暫緩一時,甚為痛苦。現症見:左側口腔粘膜多處潰爛及舌邊潰爛,瘡面色蒼白,疼痛難忍,吃飯都困難,不敢進食熱冷刺激性食物,失眠多夢,白天乏困倦怠,夜晚難以入睡。經常發作咽炎,全身畏寒肢冷,雙下肢尤甚,冬天加劇,喜熱惡涼,月經錯後,量少色淡,舌淡胖邊有齒痕,苔滑潤厚膩,脈沉弱無力。證屬虛陽上越,治宜回陽潛陽,方用潛陽封髓丹加味:
附子30g(先煎),龜板10g,炙甘草10g,黃柏10g,生龍骨30g,生牡蠣30g,紫石英30g,靈磁石30g,石菖蒲20g,甘松10g,白芷10g,枯梗10g,三七10g6劑,水煎服,每天1劑。服藥之後,口瘡幾乎消失,舌上厚苔消失,舌邊齒痕減有七八成,咽炎消失,甚為高興,從未有過的好現象。但感近幾天頭皮有多處疥瘡,較為疼痛,且多年之痔瘡也有復發。告之此乃陽藥運行,陰邪化去之反應,不必擔心,繼續用原方藥:
附子45g(先煎),三薑(乾薑、炮姜、高良薑)30g,炙甘草10g,龜板10g,砂仁30g,黃柏20g,生龍骨30g,生牡蠣30g,靈磁石30g,紫石英30g,石菖蒲20g,甘松10g,桔梗10g,白芷10g6劑。
三診:頭皮瘡腫消失,痔瘡也無感覺,食欲大開,精力充沛,夜晚睡眠安穩。近幾天因月經來臨,略有感冒,但很輕微,以往每當月經來必發熱數天,這次如常且感冒不藥而愈,問是何原因。告以該方藥可助人體正氣,故而此次經期發熱才如此輕輕而過。近兩天舌邊及左頰粘膜處有兩處小瘡面,詢問得知,近幾天曾喝酒。囑避免辛辣之物,以免上火,上方再服6劑,以資鞏固。
點評:頑固性口瘡久治不愈,臨床並不少見。時醫用盡滋陰降火,或可得一時緩解,然則發作更加頻繁,無法根治,原因在不識陰火,誤辨誤治之過。須知頭面五官疾患雖顯腫痛火形,像是陽熱,其實多為虛陽上越之陰火,尤其病史長、屢治不效者。用鄭氏陰陽辨訣衡量,識此並不困難。治用潛陽封髓丹加味確屬效方,可說有桴鼓之應。病人服後頭皮上疥瘡增多,此是陽藥運行,陰邪化去之反應,大可不必擔心。服藥之後,果然頭皮疥瘡消失,痔瘡也隨之消失。病人在服藥期間應禁忌生冷及辛辣食物,不然會擦槍走火,醫患皆應注意。
20.慢性咽炎——潛陽封髓丹加牛膝、桔梗 
李某,女,60歲,農民。患慢性咽炎10年餘,長期服用中西藥物不愈,以清熱解毒之劑越用越重。現症見:咽部乾澀,有異物感,咯之不出,咽之不下,飲水吃飯無影響,各種咽喉鏡檢均無異常。平素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脈沉細略滑而無力。證屬陽虛陰盛,虛陽上越。治宜引火歸原,潛陽利咽。方用潛陽封髓丹加味:
制附子30g(先煎),砂仁10g,龜板10g,炙甘草10g,黃柏10g,牛膝10g,桔梗10g3劑,水煎服,每天1劑。服藥3劑,咽部症狀大減,全身情況改善顯著,原方又進3劑,咽部乾澀幾乎消失,又進6劑,症狀完全消失。
點評:慢性咽炎,市面所售中成藥甚多,均為寒涼之品。殊不知腎陽虛損,陰寒內盛,虛陽上越,看似一派火熱之象,仔細辨認卻是陰盛陽浮之象,鄭欽安所謂陰火者,假火也。此種病情十分多見,俗醫不知,誤辨誤治者多矣。
21.低熱——潛陽丹加味/四逆東加味 
宋某,女,30歲,農民。1個月前患帶狀皰疹,經用抗生素、激素等藥物而治癒,但病人出現反復低熱37.5不退,伴白細胞增高,曾達到20.9xl09L,經大劑量抗生素治療後,白細胞下降到正常範圍。可停藥不出3天,白細胞再次上升,隨之感覺身體日益虛弱,消瘦明顯,伴失眠逐漸加重,不敢再用抗生素,要求中藥調治。查白細胞11.9xl09幾,症見低熱,下午為重,最高可達37.5,氣短懶言,身體倦怠,惡寒肢冷,神不守舍,情緒不穩,精神抑鬱、失眠多夢,喜長歎,自感體力不支,身體消瘦,納呆腹脹,舌淡胖大邊有齒痕,脈沉細弱而無力。證屬腎陽虛衰,治宜回陽健脾,方用潛陽丹加味:
附子30g(先煎2小時),炮薑30g,龜板10g,砂仁10g,炙甘草10g,紅參10g3劑,水煎服,每天l劑。服藥之後,症狀大減,低熱消除,白細胞恢復到10.9×109/L,現胃脹明顯,要求加重劑量服用,調整處方:
附子50g(先煎2小時),炮薑30g,砂仁30g,炙甘草10g,紅參10g3劑。
三診:病情減輕大半,化驗白細胞9.0xl09L,恢復正常。精神明顯好轉,失眠也好轉,但情緒仍然不穩定,要求長期服用,處方調整:
附子60g(先煎2小時),炮薑50g,砂仁30g,炙甘草10g,紅參10g10劑,每天I劑。服用40餘劑,停藥觀察,病情穩定。
點評:反復低熱,白細胞增高,按西醫觀點是感染,應用抗生素是正常的。但病人在白細胞下降的同時,免疫功能也在下降,身體日漸虛弱,乃至不敢再用。停用抗生素白細胞又再度升高,顧此失彼,這是抗生素的一大弊端。此症此情求之于中醫最為適宜,病人雖說低熱,按鄭欽安陰陽辨訣衡量,反映的是一派陽虛之象,既然陽虛,扶陽自是治本,四逆東加味而治,不僅發熱可退,連白細胞也降至正常,充分體現了中醫藥治病以人為本的優勢。
所謂炎症非皆屬火。此證若由俗輩經治,從白細胞升高著眼,勢必大劑清熱滋陰,不效則加大劑量,將人治死尚不覺悟,皆中醫西化之咎也。做中醫的始終要跟著脈症走,不要跟著西醫的指標走。中醫一旦跟著指標走,就會陷入西化誤區,盡失中醫本色。所以火神派強調陰陽至理,掌握陰陽辨訣,最大的現實意義就是校正中醫西化,回歸到中醫的正統正脈上來。
22.慢性腎炎伴失眠——潛陽丹加味 
倪某,女,38歲,農民。患慢性腎炎數年,情況時好時壞,長期不穩定。近階段勞累過度,雙下肢水腫加劇,經中西藥物調治效果不佳。尿化驗蛋白(+++)。現症見雙下肢水腫,運動後加劇,氣短懶言,畏寒肢冷,穿衣明顯比常人多,面色青黯,長期失眠,近期加重,難以入眠,白天頭昏腦漲,夜晚上床反而精神,徹夜難眠,納差,腹略脹,舌淡胖大邊有齒痕,脈沉弱幾乎著骨難尋。證屬脾腎陽虛,升降失常,治宜溫陽潛鎮,利濕化濁,方用潛陽丹加味:
附子30g(先煎),龜板10g,砂仁30g,炙甘草10g,炮薑30g,生龍骨30g,生牡蠣30g,紫石英30g,靈磁石30g,石菖蒲20g,甘松20g,茯苓60g,澤瀉20g6劑,水煎服,每天1劑。
二診:水腫大減,失眠明顯好轉,其他症狀變化不大,病重藥輕,上方加附子45g,再進6劑。
三診:水腫消退大半,失眠進一步好轉,尿蛋白陰性。方藥有效,上方加淫羊藿、仙茅、補骨脂各30g,再進6劑。
四診:水腫消失,每天可入睡23小時,白天略有精神,畏寒肢冷明顯減輕。原方再進6劑,以資鞏固。
原按:慢性腎炎以往重點放在利濕化濁上,效果不能提高。此例病人水腫在下,陰水明顯,加之失眠較重,考慮為陽虛升降不利所致,方用潛陽丹加味,重點溫陽潛鎮,佐以利濕化濁之法,不僅水腫漸消,而且蛋白尿也隨之消失。以往治腎多重視尿液的辨證,忽略全身情況,此則重點放在全身調整上,即以治人為本,不治腎而實治腎,全身狀況改善而腎炎得愈。由此感悟到陰陽辨證大法,體現在整體調節上,重在治人而其病自愈。
23.口舌乾燥症——全真一氣東加砂仁、桔梗 
姚某,女,66歲,教師。近半年來夜間口乾舌燥,白天飲水較多,仍覺不解渴,半月來呈加劇趨勢。半夜起來常需喝水,不飲即覺口幹似火,舌難轉動,發音困難,檢查多次未發現器質性病變,排除糖尿病等多種病變。現症見:舌燥口幹,飲多尿多,畏寒肢冷,五心煩熱,舌淡胖大苔潤,脈沉細無力。證屬
,陰陽兩虛。治宜陰陽平補,引火歸原,方用全真一氣東加味:
熟地黃100g,黨參30g,麥冬10g,砂仁10g,白術10g,牛膝10g,制附子30g(先煎1小時),桔梗10g3劑,水煎服,每天1劑。服藥後,口渴症狀大減,小便減少,夜間不需要飲水,發音恢復正常。再進3劑,增強療效。1月後隨訪,病無反復。
原按:陰虛生內熱,陽虛生外寒。陰虧則夜晚陰盛之時津液難以上承,故口燥咽幹;陽虛則津液不化,無力蒸騰,故而飲不解渴,飲一溲一,並步入惡性循環。治用全真一氣東加味,重用熟地黃與附子,陰陽平補,陽中求陰,陰中求陽,陽生陰長,陰陽互生而得速愈。
24.腰扭傷——麻黃附子細辛湯合芍藥甘草湯 
李某,女,60歲,市民。腰痛半月余,曾在某醫院診治未果,CT、核磁共振等檢查未發現異常,始終未弄清突然腰背痛之原因。現症見:腰痛沿脊柱兩側疼痛,活動後加劇,不敢過度伸展身體,不坐凳子,蹲下彎腰則疼痛稍輕,睡覺不敢伸展平身,追問病史,得知在20天前拉車子後有扭腰史,舌淡白滑,脈浮細重按無力。證屬外感風寒,經脈凝滯,閉阻不通。治宜溫肺散寒,溫腎固本,舒筋緩痛。方用麻黃附子細辛湯合芍藥甘草湯:
麻黃10g,制附子15g(先煎),細辛10g,赤白芍各30g,炙甘草30g3劑,水煎服,每天1劑。服藥後,腰背疼痛大減,已可平臥伸展,病減六七成,但出汗較多。原方調整劑量:
麻黃6g,制附子20g(先煎),細辛10g,赤白芍各60g,炙甘草30g。服3劑而愈。
原按:高年體弱,勞作後汗出,外寒易侵,太陽受邪,故而腰背疼痛;寒則收引,故喜蜷體而不敢伸展;雖病有半月之餘,但外邪不祛,痛無寧日,脈浮而無力,一派正虛感寒之勢。麻黃附子細辛湯合芍藥甘草湯,太少並治,柔筋舒肌,3劑病輕,6劑病癒。
25.腰痛——麻黃附子細辛東加味 
李某,女,36歲,農民。慢性腰痛病史已10餘年,經常習慣性腰扭傷,腰部發涼。經B超、CT等多種檢查未見異常。經常彎腰後不能立起,慢慢活動後才能伸展,曾經多種治療均無顯效。每次電熱療後一時好轉,停後又病如初。現症見:腰背酸痛,不能過度活動腰部,彎腰後不能立即伸展,腰背部發涼,畏寒肢冷,天冷或冬季加劇,舌淡苔白滑,脈沉緩無力。證屬少陰陽虛。治宜溫腎壯陽,強腰通絡,方用麻黃附子細辛東加味:
麻黃l0g,制附子60(先煎2小時),細辛10g,炙甘草10g,杜仲10g,牛膝10g,腎四味各30g3劑,水煎服、每天1劑。服藥後,自感腰背部有類似理療後的溫熱感,腰痛減輕大半,全身輕鬆,再進3劑,腰背痛消失,為鞏固療效又加服3劑,隔日1劑。隨訪年餘,病情無反復。
原按:腰背痛比較常見,鄭欽安曾說:此腎中之陽不足而腎中之陰盛也。夫腰為腎之府,先天之元氣寄焉。元氣足則腎溫暖和,腰痛之疾不作。方用麻黃附子細辛東加補腎強腰之品,既可使太陽之寒邪從外而解,又可溫少陰之陽;外邪得出,腎陽得振,表裡交通,內外同治。
26.腰椎間盤突出——麻黃附子細辛湯合芍藥甘草東加熟地 
唐某,女,70歲,農民。患腰痛病已數十年,近一周突然加劇,雙下肢疼痛劇烈,左側為甚,不能行走,CT報告:腰椎間盤突出,老年性骨質增生症。採用鎮痛藥物療效不明顯。現症見:腰痛劇烈,不能久坐,行走需人攙扶,無法自行站立,畏寒肢冷,時有顫抖,左下肢沿坐骨神經走行放射性抽搐、拘攣,夜晚加重。舌淡苔白水滑,脈略浮重按沉細無力。證屬外感風寒,腎精不足,筋脈拘攣。治宜溫陽解表,舒筋解攣,方用麻黃附子細辛湯合芍藥甘草東加味:
麻黃30g,附子60g(先煎),細辛10g,炙甘草30g,赤白芍各30g,熟地黃100g3劑,水煎服,每天1劑。服完1劑藥後,微微汗出,疼痛減輕許多,3劑服完,可下床活動,腰痛消減九成,畏寒減輕大半,身上有溫熱感覺,再服3劑。以鞏固療效。
原按:老年腰腿疼痛非常多見,年老腎虛,陰陽不足,加之外感,內外相招。故而疼痛加劇。重用麻黃、附子,溫陽解表;重用熟地以補腎中之精;合芍藥甘草湯緩筋舒脈。腎精得補,外感可祛,筋脈得舒,三管齊下,病重藥亦重,3劑而病得緩解。未學習火神派扶陽理念之前實不敢想像。
27.膝關節腫痛——麻黃附子細辛湯/白芷面外敷 
李某,女,57歲,農民。右膝關節腫痛數年,多種方法治療時好時壞,近來又有加劇之勢。現症見:右膝關節腫痛,發涼,白天行走困難,活動後腫脹加重,畏寒肢冷,腰背酸痛,舌淡苔白滑,脈沉細無力。證屬腎陽虧損,陰寒凝滯,關節經脈閉阻。治宜溫腎扶陽,散寒通絡,方用麻黃附子細辛東加熟地:
生麻黃30g,制附子60g(先煎2小時),細辛lOg,熟地黃100g3劑,水煎服,每天l劑。同時用白芷細末100g,加白酒點燃熱後外敷關節,每天l2次。
複診:服藥加之外敷白芷粉,全身微微汗出,右膝關節疼痛大減,腫消。原方藥再進3劑,以鞏固效果。
原按:膝關節腫痛老人多見,一般方法難以取得很好療效。高年體弱,腎陽虧損,陽氣不到之處,便是陰寒凝滯之所,陰寒閉阻經脈,不通則痛。方用大劑麻黃附子細辛湯,重用熟地黃以調腎中陰陽,重用麻黃宣通凝滯,結合外用熱敷,內外合治,加強了局部的溫通作用,故而療效顯著。
28.風濕性關節炎——桂枝芍藥知母東加味 
馮某,女,30歲,農民。患風濕性關節炎10餘年,服用中西藥病情時好時壞,每到冬天加劇,曾服鎮痛西藥而誘發胃病不敢再服。現症見:關節冷痛,夜晚加劇,畏寒肢涼,咽幹不渴,舌淡苔略燥,脈沉細而弱。證屬腎陽虧損、寒邪內侵,阻滯經絡。治宜疏風散寒,溫腎通絡,方用桂枝芍藥知母東加減:
桂枝30g,白芍10g,知母10g,麻黃lOg,灸甘草10g,防風10g,白術20g,制附子75g(先煎2小時),乾薑30g,牛膝10g,松節10g,狗脊10g6劑,水煎服,每天1劑。服藥6劑後,關節疼痛消失,關節處有熱乎乎的感覺,此為前所未見。原方有效,再進6劑,病痛若失,又服6劑,隔13天服用,以加強療效的持久性。
原按:風濕性關節炎屬於痹證範圍。痹者,閉阻不通之意,《素問.舉痛論》中認為痛證中14種情況中13種都是由寒邪凝滯造成的。因此,仲景創用桂枝芍藥知母湯治療痹痛,其中關鍵在於溫通之品的應用,重用桂枝、制附子、乾薑,目的在於溫腎壯陽補火,陽氣流通,陰氣無滯(鄭欽安語),閉阻之經絡得以開啟,故而療效顯著。
29.過敏性鼻炎——麻黃附子細辛東加腎四味 
張某,男,30歲,教師。過敏性鼻炎病史10餘年,曾服多種中西藥物治療,時好時壞難以根治。現症見:早晨清水鼻涕不斷,噴嚏連連,冬天尤甚。畏寒肢冷,腰膝酸軟,不聞香臭,舌淡苔白滑,脈沉細無力。證屬陽虛陰盛,肺竅失靈。治宜宣肺溫腎,方用麻黃附子細辛東加味:
麻黃10g,制附子60g(先煎2小時),炙甘草10g,細辛10g,腎四味各30g3劑,水煎服,每天1劑。服藥後,症狀大減,鼻涕消失,噴嚏減少,身上有熱乎乎的感覺,腰痛減輕。藥已中病,再進原方3劑,以加強療效。半月後隨訪,病情無反復。
原按:過敏性鼻炎現代醫學認為是免疫性疾病,根治較難。此例患病已多年,雖說剛步入中年,腎陽虛狀已較顯著。鄭欽安曾論及本證:此非外感之邪,乃先天真陽之氣不足於上,而不能統攝在上之津液故也。故此,治用麻黃附子細辛湯,宣肺溫腎,加用腎四味(淫羊藿、菟絲子、補骨脂、枸杞子)以加強補腎效果,用之若桴鼓之應,實在是意料之外。
30.病竇綜合征伴音啞——麻黃附子細辛東加味/四逆東加肉桂 
閻某,女,43歲,市民。患病竇綜合征已10餘年,長期服用中西藥物不能緩解,心率經常在38-42次/分,曾在北京阜外心血管病醫院考慮安裝起博器,觀察月餘後認為不宜,服中藥未見明顯改善,易於外感。心電圖示:心率40次/分。現症見:聲音沙啞,說話稍多即發不出音,每當病情加劇時,就發不出聲音,久治不效,咳嗽吐痰,畏寒肢冷,心慌氣短,不能上樓,上一層樓需休息5-10分鐘,納呆腹脹,舌淡水滑,脈沉細無力重按消失。證屬心腎陽衰,
寒邪外襲,凝滯經脈。治宜溫陽解表,方用麻黃附子細辛東加味:
麻黃10g,熟附子75g(先煎2小時),細辛10g,炙甘草10g,桂枝30g,乾薑60g,生薑50g 3劑,水煎服,每天1劑。服藥後症狀大減,發聲正常,自述前所未有的好轉。再服原方,加重附子為90g 4劑。服完4劑,發聲恢復正常,以生薑羊肉湯進行調理。
隨訪2個月,未再發作感冒,聲音末再沙啞,食欲大增,體重增加5kg,精神好,可一口氣上5層樓也不覺累。再服四逆東加肉桂方:
熟附子50g(先煎2小時),乾薑45g,炙甘草10g,肉桂30g。每週服1-2劑。病癒。
原按:病人患病竇10餘年,心腎陽虛顯著,習慣性感冒不斷,步入惡性循環之中。陽氣不足,衛外不固,故而習慣性感冒;外感之後,內合於肺,肺竅閉塞;腎陽虧損,少陰經脈凝滯,內外相招,故發聲困難。治用麻黃附子細辛東加味,重用附子,溫腎振陽,宣竅開閉,特別是生、乾薑合用,既能發散風寒,又能溫中扶陽,內外同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