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世綸:經方治頭痛案
中國中醫zy.china.com.cn 時間: 2015-11-10 內容來源: 中國中醫藥報
【病 案】
董某,男,47歲,2014年5月24日初診。
患者主訴頭痛10餘年,右脅痛2月。患者自述年輕時因工作勞累,生活不規律,于30歲左右出現偏頭痛。近2月加重,並出現右脅痛,B超檢查結果:多發性肝囊腫。經中西醫治療未見明顯效果,遂前來就診。刻下症見:偏頭痛,多現于左側,每頭痛劇則吐利作,口苦,頭暈,大便幹1~2日一行。舌淡紫胖,苔白膩微黃右側厚,脈沉細弦。
辨六經:患者口苦,頭暈,嘔吐,脅痛,脈弦為半表半裏證,因無明顯上熱下寒,寒熱錯雜症狀,非半表半裏陰證(即非厥陰病),故為半表半裏陽證,即少陽病;大便幹結1~2日一行,苔膩微黃,脈沉為裏陽證,即陽明病。頭痛劇則吐利作,頭暈,為太陰水飲上犯。故辨六經為少陽陽明太陰合病。
辨方證:辨方證當結合瘀血、水飲等病理産物。該患者舌淡紫為瘀血所作;舌胖苔白膩,脈弦為水飲內停之象;頭痛劇則吐利作,頭暈,為水飲上犯。故患者瘀血水飲兼而有之。故辨為少陽陽明太陰水飲挾瘀證,辨方證為大柴胡湯合桂枝茯苓丸,以大柴胡解少陽陽明,桂枝茯苓活血化瘀,且方中半夏茯苓亦有除濕化飲之能。
用藥:柴胡12克,黃芩10克,清半夏15克,白芍10克,桂枝10克,丹皮10克,枳實10克,茯苓12克,桃仁12克,大黃6克,炙甘草6克,生薑3片,大棗4枚,7劑。
二診:藥後右脅痛及頭痛皆減,因頭痛未作而亦未嘔吐,大便可日一行。仍早起口苦。舌淡紫胖苔白微黃脈沉細弦。
辨六經同前,仍早起口苦、脅痛為少陽;雖大便調,但苔黃、脈沉為陽明;舌淡胖脈沉細弦為太陰。
辨方證:患者已無陽明之內結,而餘熱未解,且少陽證仍在,故方選小柴胡加石膏湯;水飲為祛,瘀血仍在,雖頭痛未作,但仍有發作之可能,因每頭痛劇則吐利作,酷似《傷寒論》第309條:“少陰病,吐利,手足逆冷,煩躁與死者,吳茱萸湯主之”與第378條“乾嘔吐涎沫,頭痛者,吳茱萸湯主之”,故選吳茱萸湯,且《本經》記載吳茱萸:“溫中下氣,止痛,除濕血痹”,亦有用其活血化瘀之功。頭暈屬水飲上犯,方選苓桂術甘湯。故辨方證為小柴胡加生石膏湯合吳茱萸湯合苓桂術甘湯。
用藥:柴胡12克,黃芩10克,清半夏15克,炙甘草6克,黨參10克,桂枝10克,茯苓12克,蒼術10克,吳茱萸10克,生石膏45克,生薑3片,大棗4枚,7劑。
三診:左太陽穴隱痛,心下堵,自覺下肢外側涼,左鼻塞,口苦,右脅痛已不明顯,二便調。舌淡胖苔白微膩脈細弦。
辨六經:口苦,右脅痛,脈弦為少陽證;左太陽穴隱痛,鼻塞,自覺下肢外側涼,恐有新感,屬太陽證。鼻塞,舌淡胖苔白微膩為水飲內停,屬太陰;心下堵而無寒熱錯雜,故亦在太陰而非厥陰證。故辨六經為太陽少陽太陰合病。
辨方證:少陽證未罷,方選小柴胡湯和解少陽。患者新感,以桂枝湯調和營衛,同時可緩解頭痛。水飲內停未解,方選苓桂術甘湯。心下堵亦是因氣虛滯於心下,為陳皮證。故辨方證為小柴胡湯合苓桂術甘湯合桂枝東加陳皮。同時,本方有茯苓飲意,建中行氣,消痰化飲,去枳實因患者體虛,恐不耐攻伐。
用藥:柴胡12克,黃芩10克,黨參10克,清半夏15克,炙甘草6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陳皮30克,茯苓12克,蒼術10克,生薑3片,大棗4枚,7劑。
四診:藥後心下堵已,咽下堵,太陽穴脹痛,口乾思飲,二便調。舌淡胖苔白微黃脈細。
辨六經:患者已無口苦等症,故少陽已解。太陽穴脹痛為表證,故為太陽病。口乾思飲,舌淡胖苔白膩微黃,有陽明。咽下堵,為裏虛寒,痰氣鬱滯所致,屬太陰。故辨六經為太陽陽明太陰合病。
辨方證:咽下堵為典型的半夏厚樸湯證。舌淡胖苔白膩微黃為濕熱未除之意,又因口乾思飲,故為生苡仁證。患者有太陽表證且非麻黃湯之惡寒、無汗而喘,方選桂枝湯。故辨方證為半夏厚樸湯合桂枝東加生薏苡仁。
用藥:清半夏15克,厚樸10克,茯苓12克,蘇子10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炙甘草6克,生薏苡仁18克,生薑3片,大棗4枚,7劑。症狀緩解。
【分析】:
1.頭痛病因病機較為複雜,六經皆有頭痛,不可僅因某一症狀而確定六經,還當整體考察病人的症狀來進行辨證。
2.“小大不利治其標,小大利治其本”,故一診時雖有苓桂術甘湯證、吳茱萸湯證,但仍要以大柴胡攻下。
3.吳茱萸、生石膏為胡希恕老先生治療頭痛較為常用的組合。
4.桂枝“味辛溫,主上氣,欬逆,結氣喉痹,吐吸,利關節,補中益氣”,芍藥“味苦平。主邪氣腹痛,除血痹,破堅積,寒熱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氣”。從桂枝湯配伍上看,並不只是發汗方,而是通過補中益氣,同時行氣機、活血滯,再兼和胃安中,從氣血的層面來對機體進行整體性調節,以達到發汗解肌的目的。所以説機體氣血運作不暢,多可用桂枝湯原方或加減方來調節周身氣血。
(作者:董兆珵)
責任編輯: 劉璟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