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ex

2016年1月29日 星期五

李七一:心衰辨證不可輕視陰虛

李七一:心衰辨證不可輕視陰虛

中國中醫zy.china.com.cn  時間: 2015-11-18  內容來源: 中國中醫藥報

•以往心衰的治療注重陽虛水停而大施溫陽利水之品,雖有短期療效,但卻有激活神經內分泌之嫌,且長期療效不明,李七一強調心衰辨證不可輕視陰虛。基於此,自擬“心衰Ⅰ號”方,其組成:生炙黃、山萸肉、麥冬、海藻、桂枝、生蒲黃(包)、路路通。
【病 案】
周某,男,56歲,2008年3月10日初診。
患者3月來反覆氣喘、水腫,住某西醫院,查心臟彩色超聲心動圖提示:擴張性心肌病,左室68毫米,左心功能不全, 射血分數(EF)27.5%。給予標準抗心衰治療1個月後病情未緩解,西醫建議看中醫。
刻下:胸悶氣喘,心悸乏力,夜間不能平臥,伴口乾納差,下肢水腫,小便偏少,大便自調,舌淡紫、少津,苔少,脈細無力。查:Bp90/60mmHg,慢性病容,頸靜脈怒張,肝頸回流徵(+),口唇紫紺,雙肺呼吸音低,雙下肺可聞及細濕,心界向左下擴大,心率64次/分,律齊,心音低鈍,心尖區可聞及III級收縮期雜音。腹軟,肝脾肋下未及,移動性濁音(+),雙下肢II度凹陷性浮腫。現服倍他樂克、地高辛、依那普利、塞米、螺內酯。
辨證:氣陽虧虛,陰血不足,水濕瘀阻。
治法:益氣溫陽,滋陰養血,活血利水,化痰軟堅。
方藥:生炙黃各30克,山萸肉12克,麥冬15克,海藻15克,桂枝9克,生蒲黃(包)10克,當歸10克,益母草20克,大腹皮10克,路路通30克。7劑,水煎服,日1劑,西藥繼續使用。
二診:藥後氣喘水腫減輕,納差、脘腹痞滿明顯,原方加炒蒼白術各12克、生炒薏仁各30克、青陳皮各10克。14劑,水煎服,日1劑,西藥塞米減量,其餘西藥繼用。
三診:患者服14劑後胸悶氣喘、乏力水腫明顯好轉,脘腹痞滿減輕,納食有增,上方去益母草、大腹皮。14劑,水煎服,日1劑。
四診:患者服14劑後胸悶氣喘不明顯,乏力同前,無水腫,納食可,二便調,治守原法。處方:生炙黃各30克,山萸肉12克,麥冬15克,海藻15克,桂枝9克,生蒲黃(包)10克,當歸10克,炒蒼白術各12克、生炒薏仁各30克、青陳皮各10克,路路通30克。14劑,水煎服。調整地高辛、塞米、螺內酯用量。
此後以上方為基本方加減,經7個月的治療,證情平穩,日常活動不受限。復查心臟彩色超聲心動圖提示:擴張性心肌病,左室56毫米, 射血分數(EF)51%。
【按】:心衰的病機多為陽氣虧虛,陰血不足,水濕瘀阻,李七一認為更要重視陰虛,陰虛形成主要與以下幾點相關,一是心衰的原發病與高血壓、冠心病、心肌炎、糖尿病和代謝綜合徵等密切相關,而這些病證的病機以陰虛為多;二是過用溫陽、利尿之品,傷津耗液;三是氣虛可以及陰;四是地球變暖,天人相應,病則易化熱傷津。以往心衰的治療注重陽虛水停而大施溫陽利水之品,雖有短期療效,但卻有激活神經內分泌之嫌,且長期療效不明,應重視陰虧與痰阻病機。基於以上認識,李七一在治療上採用益氣溫陽,滋陰養血,活血利水,化痰軟堅,並自擬“心衰Ⅰ號”方,其組成:生炙黃、山萸肉、麥冬、海藻、桂枝、生蒲黃(包)、路路通。黃補氣為君藥,其中炙黃偏于補氣,生黃偏于利水,二者量大合用,具有補氣益心,利水消腫功效;麥冬甘苦、微寒,養陰生津、除煩安神,山茱萸味酸性溫,與麥冬同為臣藥,既能補陰又能補陽,收斂耗散的心氣,並能使三焦之氣化亦可因之團聚;生蒲黃行血祛瘀,利水消腫;路路通行氣寬中,活血通絡利水;海藻鹹寒,化痰軟堅利水,與蒲黃、路路通同為佐藥,三藥主治厘然,兼治互助,合用則活血化痰利水之功倍增;桂枝和營通陽化氣利水,為使藥。綜觀全方七味藥,君臣佐使,陰陽協調,厘然有度,藥效疊加;虛實兼顧,以補為主,益氣滋陰,補中有瀉,補虛不斂邪;瀉中寓補,攻實不傷正;瘀痰水氣並治,祛瘀不動血,化瘀不損津,利水不傷正,行氣不耗氣;從藥物歸經上,本方以心、腎為主,兼顧肺、脾、肝經;從性味分析,注重平和,不溫不燥。
此例患者根據臨床表現及心臟超聲心動圖檢查,西醫診斷:擴張型心肌病,心功能IV級,中醫診斷:心衰,證屬氣陽虧虛,陰血不足,水濕瘀阻。一診時李七一用協定方加當歸、益母草、大腹皮以加強養血、活血、行氣利水,二診時患者又有脾虛失運之證,增生炒薏仁各30克、炒蒼白術各12克、青陳皮各10克,健脾化濕,行氣利水。三診後患者症情改善,部分西藥減量,給予以下處方善後:生炙黃各30克,山萸肉12克,麥冬15克,海藻15克,桂枝9克,生蒲黃(包)10克,當歸10克,炒蒼白術各12克、生炒薏仁各30克、青陳皮各10克,路路通30克。此後患者經過7個月的治療,症狀不明顯,日常活動如常,復查心臟超聲心動圖左室縮小,射血分數正常。
【人物連結】
李七一,男,漢族,四川省巴中市人。醫學碩士,南京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暨江蘇省中醫院主任中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原副院長;江蘇省名中醫,江蘇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首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人(師從國醫大師周仲瑛教授)、第四和第五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全國和江蘇省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指導老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從事中醫內科、心內科專業工作近40年,擅長心血管疾病的中西醫診治。主張對心血管疾病中西醫結合治療,首當明確診斷,強調發揮中醫辨證施治、整體診療的優勢和主導作用。主攻病毒性心肌炎、冠心病、高血壓病、風濕性心臟病、心肌病及心力衰竭、心律失常、高脂血症、高粘血症等病證,認為以上疾病若屬輕、中病情的,僅用中醫藥便可治愈或明顯緩解症狀,即使重、危患者,增用中醫藥,亦可減少使用西藥的種類、劑量和毒副作用,且能提高療效。臨證重視對西醫病種的中醫主要病機的探究及類證鑒別,以求抓住主要矛盾,執簡馭繁。
先後主持參加了20多項國家、省部、廳局級科技項目,獲省、市科技進步獎5項;發表學術論文130多篇,出版《心腦血管疾病中醫診治》《中醫老年病學》等專著15部;研製的治療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的“冠心平”作為院內製劑已使用10餘年,並擁有國家專利,現正申請獲批新藥。
2006年被評為江蘇省中西醫學會“2004-2006年度學會工作先進個人”;2007年獲中華中醫藥學會“全國首屆中醫藥傳承高徒獎”;2010獲南京醫院協會“2010年度‘濟川杯’優秀醫院管理工作者”表;2011年獲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第二屆中西醫結合貢獻獎”等。
(作者:韓旭)
責任編輯: 劉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