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ex

2021年1月18日 星期一

王三虎治療食道癌經驗

 

西安市中醫醫院王三虎教授,勤求古訓,博採眾方,從事醫療、科研及教學工作30餘年,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在諸多疑難雜病,特別是癌症診療方面具有獨特的見解和用藥經驗。筆者有幸跟隨王老師學習,現將其治療食管癌的臨床經驗作一介紹。

一、對病機的繼承中有所創新

食管癌屬中醫學“噎膈”的範疇。時至今日,中醫治療“噎膈”的總體療效並不盡如人意,究其原因,王老師認為,主要是對本病的病機缺乏全面準確的把握。

現代中醫對本病病機分為憂思鬱怒、飲食所傷、寒溫失宜、房勞傷腎,並分為痰氣交阻、津虧熱結、氣虛陽微等4型(《實用內科學》)。

王老師認為,這種分型論治儘管有利於教學,但在臨床上卻很難對號入座。事實上食管癌雖然病因病機複雜,但有一個基本病機貫穿始終,這就是:癌毒膠固,陰衰陽結,痰氣血瘀,燥濕相混,上下不通,本虛標實。癌毒膠固與陰衰陽結,上下不通互為因果,形成惡性循環,難分難解。只有抓住這個基本病機才能執簡馭繁,把握全局,避免見寒治寒、見熱治熱、見痰治痰、見瘀治瘀的被動和片面做法。

二、在組方用藥上獨出心裁

王老師正是根據對於食管癌病機得新見解,認識到癌毒是噎膈頑固難愈得本質,因而造成治療時補陰不利於陽結,通陽又礙於陰傷,寒熱有失偏頗,補瀉均非所宜的癥結所在。只有既針對癌毒又針對陰衰陽結,痰氣血瘀,燥濕相混,上下不通的複雜病機,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並結合多年的臨床經驗,擬定了治療食管癌的主方——全通湯:石見穿12g,冬凌草30g,威靈仙12g,人參6g,肉蓯蓉15g,當歸12g,梔子10g,生薑6g,枇杷葉12g,降香12g,赭石20g,瓜蔞12g,竹茹12g。

方以石見穿、冬凌草解毒抗癌為君藥,威靈仙解除拘攣為臣藥,人參,肉蓯蓉,當歸益氣補陽,活血潤腸,梔子,生薑寒熱並用為佐藥,枇杷葉,降香,赭石,瓜蔞,竹茹和胃化痰為使藥。全方體現了辨病與辨證結合的組方特色。

在臨床上面對實際情況,王老師的用藥既顧及治療食管癌本身的特殊用藥,如壁虎、硇砂、硼砂、姜石、鵝管石、藤梨根,又針對具體病機用藥,如麥冬與半夏、豬苓與阿膠、蒼朮與玄參等對藥,使化痰而不致燥,去濕而不傷陰。再如黃連、乾薑寒熱並用,辛開苦降;和降胃氣用柿蒂、旋覆花;散寒止痛的徐長卿等藥。

尤其是王老師從治療噎膈古方啟膈丸中的杵頭糠深入研究而大力提倡的食療藥――米油,經濟實用,簡便易行,依據充分,療效確實,頗具特色,值得提倡。

三、臨床案例

雷某某,女,67歲,2000年8月確診為食管癌,後進行放療,化療,至2001年6月,病檢病灶處已無癌性病變,但縱隔淋巴結腫大。2002年9月復發,見一1.8X0.6cm大小腫塊,後又放療。2003年6月復查,食管距門齒約28cm處可見一大小1.2X1.2cm黏膜粗造面,病檢為中分化鱗癌。7月開始進行X刀治療,但患處仍灼痛,症狀不斷加重。

2003年11月27日,患者慕名找到王老師,當時患者痛苦貌,面色暗黃,身體消瘦,患處疼痛難忍,左背部近日作痛,乾咳,頭暈,食慾差,夢多,口水多,不能食涼,舌紅苔少黃,脈弦。

王老師認為,當前以疼痛為主要症狀,在基本病機的基礎上以陰虛為主,顧及氣虛。

處方:沙參10g,麥冬10g,玉竹10g,徐長卿20g,半夏15g,姜石20g,枇杷葉12g,生薑8g,冬凌草30g,延胡索20g,白芍20g,甘草10g,人參10g,白芨20g,梔子10g,乾薑6g。水煎服,每日一劑。瘤康痛貼1盒,外用。

複診時,症狀已有所緩解,但咽乾,項強,胸背痛,舌紅苔染,脈弦數。於是上方去乾薑,緩解項強加葛根20g,加行氣活血止痛抗癌的夏天無12g,鬱金12g,血竭4g(衝)。囑常服米油。

在王老師半年多調理下,病情慢慢緩解,症狀則似有若無。

至2004年4月30日來診時,患者精神較好,面色稍黃,僅謂食醋則胸前不適,下肢拘攣,舌苔薄脈弦。

處方:沙參10g,麥冬10g,玉竹10g,徐長卿20g,半夏15g,姜石20g,枇杷葉12g,生薑8g,冬凌草20g,延胡索20g,白芍15g,炙甘草10g,白芨12g ,梔子10g,乾薑6g,水煎服,每日一劑。

此後病症雖減,仍不能掉以輕心,謹防死灰復燃,希冀長治久安。

作者:王三虎、邢曉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