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斯熾整理/李克淦
我早年曾診治洛江何某,初患腰背疼痛難以屈伸,諸醫皆以風寒濕痺論治,投獨活寄生湯,羌活勝濕湯、小續命湯之類,愈服愈劇,且日趨佝僂,身踡難伸,整日疼痛不休。初診時,亦認此證初起應屬寒痺,其所服諸方無效者,因寒痺不解,內著於骨,骨痺不解,复感於邪,已內舍於腎矣。
《素問·痺論》謂腎痺尻以代踵,脊以代頭,頗似何某之證。乃取《類證治裁》安腎丸方意,以溫腎壯陽為主,加減調治。時過月餘,毫無效驗,症狀有增無減,乃問詢於太老師董樨菴先生。
董老精於醫學,寡於言詞,善於啟發後學進行獨立思考。告我曰:“ 治痿者獨取陽明。”我始悟及《素問·痿論》中明言“ 腎氣熱,則腰脊不舉,骨枯而髓減,發為骨痿 ”一段。其佝僂身踡,非腰脊不舉而何?此證是痿而非痺,是熱而非寒,熱以寒治,濫用溫燥,消爍精髓,使骨更枯而髓更減,安得不日益加重。
經董老指點,認證雖確,但對於腎熱骨枯之骨痿,何不取少陰而獨取陽明?仍惑然不解,乃再詢於董師,董老厲色以告曰:“《內經》中早已言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