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ex

2024年1月29日 星期一

胡希恕講傷寒論116-第二章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第116條

 

胡希恕講傷寒論-第二章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第116條

微數之脈,慎不可灸,因火為邪,則為煩逆,追虛逐實,血散脈中,火氣雖微,內攻有力,焦骨傷筋,血難復也。 脈浮,宜以汗解,用火灸之,邪無從出,因火而盛,病重腰以下必重而痹,火逆也。 欲自解者,必當先煩,煩乃有汗而解。 何以知? 脈浮,故知汗出解。

微數,脈微而數。 微者,血不足。 數是有熱。 這就是虛熱的一種病,津液虛而有熱。 慎不可灸,火也是邪,熱邪,火與原來的證侯之熱,火更助其熱,一定要煩逆。 逆,也是多種,渴逆,嘔逆。 熱要往上,熱逆於上,追虛逐實,本來這個病是虛,因灸火的關係,越灸越虛,本來熱實,繼以灸火,更助其實。 微數之脈,一方面是正虛,津液虛; 數者,熱,一方面是熱實。 這兩個問題,津血越少,血散脈中,火氣雖微,灸火之氣,看著不怎麼的,但是對虛熱之證內攻相當有力。 焦骨傷筋,血難復也。 正因為血熱傷陰,這個血很難恢復。 這在《金匮要略》痙濕遏裡面有這麼一段“痙病,由灸傳者難治。 “這是什麼意思,就是這個意思,津液枯燥,肌肉不和,發痙攣。 津液恢復,痙攣就好,由灸傳,就是太陽病的時候,虛熱的證候,灸者,血氣難復,痙就難好。 他和這一段是有關係的。 脈浮,宜以汗解,用火灸之,邪無從出,因火而盛,病重腰以下必重而痹,火逆也。 脈浮,病在表,太陽病,無汗的用麻黃湯,有汗的用桂枝湯,都是以汗解。 如果用火灸之,用火來灸,邪無從出,這個邪,本來汗從表解。 因為灸,邪不得從表而出。 灸不能發汗,反而因火而盛,外邪因火反倒更熱。 剛講了,麻黃湯證,體表充斥津液不得汗,熱不能解,津液也不得出,熱上亢,人身上的體液也不得汗,濕邪下注,所以這個病變成腰以下必重而痹,重,沉重,痹,痹而不仁,也可以疼,這是濕,這個濕哪兒來的? 本來表證的時候體液大量壅於體表,太陽病的時候講,機體讓大量體液壅於體表以發汗解除疾病,用火攻不得出汗,熱不能解,體表的濕,體表的水分只能到那兒去呢? 只能注入下半身,為痹。 這是因火而造成痹證。 欲自解者,必當先煩,煩乃有汗而解。 何以知? 脈浮,故知汗出解。 這個病可以自己好,這個也是一時的情況,不能出汗,先前講過:陰陽自調者,必自愈也。 表裡沒有什麼大問題,僅僅是腰以下重而痹,沒有其他的問題,如果津液恢復了,自然出汗就好了,所以欲自解者,必當先煩。 這也是凡是誤治之後,身體要好過來多少要發冥眩狀態,這個煩也是冥眩狀態的反映。 煩乃有汗,煩躁之後出身汗就好了。 何以知之,為什麼知道是這麼出汗而好呢? 脈浮,故知汗出解。 由於火灸之後表不解,脈浮,病還在外,所以它要自解,總得要自汗而解。 如果不自解還要治,也得解表。 據我看還用桂枝湯。 如果吃完桂枝湯,熱解了,腰以下還重而痹,那你得想法治這個,大概得用苓姜術甘湯。 苓姜術甘湯治所謂腎著湯,主要治腰以下沉和痛。 這段脈還浮,表未解,邪無從出,當時就有這種情況,如果自愈得話,也得出汗。 煩躁,出身汗就好了。 如果不自解,那得治,怎麼治呢? 解表,也得出汗。 不然的話,身上的水氣去不了。 原文沒有說治療,但是治療也在其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