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ex

2024年2月8日 星期四

胡希恕講傷寒論-第二章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第127條

 胡希恕講傷寒論-第二章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第127條

       太陽病,小便利者,以飲水多,必心下悸:小便少者,必苦裡急也。
       它還承上條那蓄水說的。那小便利者,裡頭也能停水,“以飲水多,必心下悸”,因為飲水多,胃裡停水,胃停水,就心下悸。這在《金匱要略》裡有,說病人飲水多,心下有留飲,甚者則悸,危者短氣。為什麼太陽病第17講…小便少者,如果小便少,那樣的膀胱蓄水一定苦裡急,這個裡急就是少腹裡急,就是我們上面講的少腹滿,那麼這就是說裡有蓄水,有這麼兩種徵候,那麼就不是由於飲水多,心下悸,那也是停飲,胃有蓄水,如果膀胱蓄水,一定少腹滿而裡急,它是這樣的.裡頭停飲,太陽病有影響的,前面講很多了,那麼在辯證上這也是挺重要的,)他要是胃蓄水絕對xx的心下悸,甚至說要短氣,這個前面也都有了,那麼要是因為小便不利造成下焦蓄水呢,就是膀胱蓄水了,他一定少腹裡急,小腹發硬滿。

胡希恕講傷寒論-第二章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第126條

 

胡希恕講傷寒論-第二章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第126條

       傷寒有熱,少腹滿,應小便不利,今反利者,為有血也,當下之,不可餘藥,宜抵擋丸。
       這個也很重要。傷寒有熱,不是表不解而有熱,有兩個問題,以前咱們講了,裡有停水,表不解,心下有水氣表不解。傷寒有熱,你非利尿去水氣,才能見效。那有瘀血的也影響熱不解,它的道理是一樣的,裡有所結,它的里氣不通暢,影響內外的條達。這是互相影響的。古人有句話的意思是:北邊你不打開,南邊的風就進不來。這個人體是個密閉的東西。它還裡氣不通呀,表氣也閉上,所以發汗沒用,傷寒有熱,這不白擱了。後面還有一節,說是病發熱,十餘日,雖脈浮數者,可下之,有那麼一條,咱們也講完了,利用這個傷寒有熱呀能體會到這個問題。雖脈浮數者可下之,它說病人就是發熱,雖然脈浮數,雖不是表證者可以下。它假如說下後,脈數還不解,表示這個熱還不退,那你要用抵擋湯,那是瘀血。熱得消谷善飢,這個瘀血呀瘀熱,這個人也“嗜睡”,所以咱們治那個“嗜睡”證呀,有用抵擋湯的機會。也有用那個桃核承氣湯的機會。把這個搞清楚,在臨床上才能夠聯想到一切,不然的話是不行的,這一段呀有這麼個問題,所以表證不解,熱不退,有蓄水和瘀血,有這麼兩種問題。蓄水就是小便不利,或是裡面有停飲,這在頭前講很多了。這一段呢就是裡頭要是有瘀血證,也有一樣的情況,少腹滿,影響小便不利。這個小肚子滿,蓄水的話,應該小便不利,所以傷寒熱不解。既然利了,那就不是有水的問題了,“為有血也”,為有血也影響傷寒有熱而不解,它是這個意思。所以文字非常的簡,你如果你不注意還看不出來。「當下之,不可餘藥」。不可餘藥,大家的解釋有些是一點藥也不要剩下,那是錯的。不可用其他的藥。它主要的問題是什麼呢,就是傷寒有熱。無汗傷寒而熱不退,你再發汗,或其他治療,那是錯的。不要用其它的藥,你得著眼在「為有血也,當下之」。它不用抵擋湯而用抵擋丸的道理,它這證侯呀,不那麼急沒那麼劇烈,這個人也沒有如狂也沒有發狂,只是熱不解而已,所以不要大下。它用抵擋丸,這個丸藥跟湯藥這藥是一樣的。份量少,雖然是丸,它也是用煎法。跟湯藥是一樣的,你們看看後面就知道了。上面那個水蛭、虻蟲各三十個,這二十個,用量少了,桃仁稍多二十五個,那二十個,大黃一樣。但每次服的少多了,那個分三次服,這分四次,藥量少,次數多。你看看底下這個說明就行了,「右四味,搗分四丸,以水一升,煮一丸」有的注家說什麼那是重證,不可餘藥連渣吃,那是胡說八道。它就是傷寒有熱一句話漚在這裡,用其他解熱藥還不行哪,只能夠下瘀血。由於病不那麼峻烈迫,所以用丸藥,用的量非常的少。所以病有輕有重,用藥也有大有小這個量。“卒時,當下血”,卒時就是一週。古人是十二時辰現在是二十四小時,你頭天晚上吃,第二天當下血。如果不下,再吃第二丸。

胡希恕講傷寒論-第二章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第125條

 

胡希恕講傷寒論-第二章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第125條

       太陽病,身黃,脈沉結,少腹硬,小便不利者,為無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證諦也,抵擋湯主之。
       那麼這個辯的是血瘀水瘀之辯。太陽病身黃,這是黃疸證,有一種這個血瘀性黃疸,這在臨床上也是遇得到的,你不去瘀血,這黃也是去不了的,它這個不是一般的黃疸。脈沉結,沉者為在裡,結,就是結代的結,由於裡有阻礙,所以脈沉而結。少腹硬,跟我們前面的少腹硬滿也是一樣,就是裡有所結了,在下面。“小便不利者,為無血也”,如果小便不利,膀胱蓄水也會使得少腹硬,那你儘管利小便就行嘍。小便自利,所以這個少腹硬有這麼兩種情況,瘀血症,輕者急結甚者硬滿,這是瘀血病了,小便可自利。小便要是不利是水。所以這一段哪,是蓄水瘀血的辯證。如果小便自利,其人如狂,這個發狂,所以這個瘀血證呀,十有八九影響腦系。這在臨床上要注意了,有很多特殊的頭痛、癲狂、女性癲癇,屬淤血證的都不少,所以淤血證最容易影響頭腦。其人如狂,血證諦也,這是清清楚楚的是瘀血證。那它是要用抵擋湯。這就是深入的來說明這個少腹硬滿與蓄水鑑別的方法。這個很重要,要是蓄水證當瘀血證來治,那就壞了。

胡希恕講傷寒論-第二章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第124條

 

胡希恕講傷寒論-第二章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第124條

       太陽病六七日,表證仍在,脈微而沉,反不結胸,其人發狂者,以熱在下焦,少腹當硬滿,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陽隨經,瘀熱在裡故也。抵擋湯主之。
       太陽病六七日,這是要傳裡了。四五日,它要傳半表半里,六、七日它要傳裡了。但這個時候呢表證還有,這個表證是指表熱說的,還有外熱。可是脈微而沉。表脈應該浮呀。脈微而沉者,沉為在裡,微,血液有所阻礙,裡有所結,結實很深了,所以脈沉微。裡頭實呢,它的脈沉,不會有微。脈微而沉,所以結的程度相當深了。後頭有,結胸脈,結胸就是裡實得很厲害的病了。結胸脈是寸脈促,關脈沉。那麼這個結實如此之深,依法應該結胸,而反不結胸,它沒結在上頭。“其人發狂者”,這個與頭前講的桃核承氣湯都是瘀血證不一樣,那個是如狂,這是發狂,比那個厲害,乾脆就是發狂,就是現在精神病人樣子了。這是什麼道理呢,這不只是熱結的問題,這是血結的問題了。“以熱在下焦”,就是熱和血結於下焦。結於下焦的部位呢,“少腹當硬滿”,小肚應該硬滿,它結在那個地方了嘛。小腹硬滿有兩種情況,一種小便不利,影響到膀胱的蓄水,所以小腹硬滿。如果是小便自利,那與水沒關係,純粹是血瘀的問題了,所以「下血乃愈」。這是「瘀熱結於下」。「所以然者,以太陽隨經,瘀熱在裡故也」這句話有問題了。古人看問題未必真。這個瘀血哪來的呀,古人認為下邊的血受點邪熱就結在那個地方,這是有問題的。這個瘀血證,我們在臨床上的觀察呀,大概總是這樣的多,這個病人平時就有瘀血,舊有瘀血,在少腹的地方最多了,拿現在的話來說呢,就是靜脈有所瘀滯。因人老是站著坐著,液體它往下,我們可以看看解剖生理學,在骨盆這個部位,膀胱、大腸這裡有很多的靜脈血管。打架呀怕傷小肚子,傷了就會出血不止。所以古人叫這個地方為血室,這是指男人,女人就是指子宮了。瘀血呀沉澱在少腹的情況最容易最多了。它平時就有,但是沒有誘因它也不發作,偶而趕上外感了,發生太陽病的時候要傳裡的時候,這才可能瘀血證發作起來,人就發狂,這時候用桃仁承氣湯或者抵擋湯,就得看情形了。如果是病比較重,瘀血難解,用抵擋湯的機會多。如果這個人病不那麼嚴重,象桃核承氣湯,其人如狂,少腹急結,也不是硬滿,這個少腹硬滿,結的東西也堅固,那個急結而已。桃核承氣湯,其人如狂,它有時還下血,這個絕不下血,所以這個瘀血證比較頑固,只是用桃核一味是不行了,所以它給水蛭虻蟲。同時它也不用甘草,甘草這個藥緩哪,它能緩藥力。所以大黃芒硝瀉得厲害,你加上甘草就叫調胃承氣湯,你看它們兩個挺厲害,加上甘草這個東西呀它能緩這個藥力。想用大力的驅瘀下血,甘草它不合適,所以把甘草去掉。熱不像桃核承氣湯,所以芒硝也去掉。擱水蛭虻蟲桃仁大黃,水蛭虻蟲這兩個藥,作用差不多,都是驅瘀之中兼有解凝的作用,所謂解凝就是解那個結實。它對這個能起作用。我們對它的醫療作用呢就是頑固陳久的瘀血,我們是要用水蛭虻蟲的了。象乾漆廬蟲,都是這個作用,要比桃核、丹皮有力量。所以叫抵擋湯,抵擋湯的就是非它不足以抵擋的意思,重一點的瘀血呀,得用這個來驅逐。

胡希恕講傷寒論-第二章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第123條

 

胡希恕講傷寒論-第二章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第123條

       太陽病,過經十餘日,心下溫溫欲吐,而胸中痛,大便反溏,腹微滿,鬱鬱微煩。先此時自極吐下者,與調胃承氣湯;若不者,不可與;但欲嘔、胸中痛、微溏者,此非柴胡湯證,以嘔故知極吐下也。
       這個極吐下,就是大吐下,用猛峻的藥吐、下的意思。由於這個病本來是太陽病,在十餘日的時候病有陷於里之勢,所以說過經,就是離開太陽病了,這個病由於極吐,吃了峻烈的吐藥,所以心下老是溫溫欲吐,吐得厲害了胸中也疼,鬱鬱微煩,全是頭前那個吃了吐藥之後的那種情況,內煩哪。這個病一定入內了,這全是由於極吐所致。之所以溫溫欲吐,這個胃逆而不降。它不該大便溏,所以擱個「大便反溏」;腹微滿,這個大便溏的腹大概也不滿嘛。要是腹微滿,大便反溏,這是極下所致,就是吃了峻烈的下藥而造成這種情況。一問病人,果然是“先此時自極吐下者”,在得這個病之前,病人自己極吐極下,就是吃了峻烈的吐下藥,這個大概就是巴豆。巴豆這個藥呀,又能使人吐又能使人下,而且吐下都是相當猛峻。如果這樣的話,可與調謂承氣湯。這個吐後,胃不和,大概都用調胃承氣湯。為什麼用調胃承氣呢,本來吐後呀,胃氣上逆得厲害,老溫溫欲吐,吃了調胃承氣湯就好。可是不要多吃,這也算是定法了。一般這個吐下來之後呀,全要吃調胃承氣湯,才能納食,要不然是不行的。如果“不爾者”,如果不是極吐下而成的上面那個證侯呀,這可是柴胡證了,它應該
       過經了,它是由表傳於半表半里的情況,那“不可與”調胃承氣湯。就這節來看,“但欲嘔、胸中痛、微溏者”,這都是柴胡證,為什麼咱們不說是柴胡證而說“非柴胡證”呢,就有這一點。所以說臨床辯證很重要。這個病人老是溫溫欲吐,柴胡證呢是心煩喜嘔,它不是溫溫,這個溫溫,是慍慍,就是煩惱,難過得老想吐。小柴胡湯證沒有這種情況。由於病人老有溫溫欲吐的情況,參考腹微滿大便溏,所以才知是極吐下所致而不是柴胡湯證。一問果然,那就是與調胃承氣湯。就是這個意思。所以臨床問病呀得祥細點。如果病人說唉呀我老要吐,又有胸中痛,這都是柴胡證,那馬上用柴胡湯,那不對,得仔細。它這個心煩喜嘔是柴胡證,喜嘔就是好嘔,嘔得頻繁的意思。那麼它就不是溫溫欲吐的情況。所以這個證侯呀,古人的文字也有個障礙,咱們掌握得不好也不行。溫溫欲吐呀,煩惱得很,什麼也不能吃,所以這個我們吃吐藥.那是什麼也不能吃就像頭前講的,“一二日吐之者,腹中飢,口不能食”,三四日好一點,但是也不能吃熱東西,“欲吃冷食”,可是早上吃,晚上也會吐,它三四日,藥力過去了點。吃吐藥都有這個狀況。怎樣治療呢,「與調胃承氣湯」。調理這個胃氣,胃逆而不下,調胃承氣湯呢一方面去熱,一方面使胃氣不上逆。

2024年2月4日 星期日

一個無比強大的方子,上治頸椎,中治腰椎,下治膝蓋與腳跟 | 骨質增生|骨薦湯|

 

一個無比強大的方子,上治頸椎,中治腰椎,下治膝蓋與腳跟

有一男子,五十多歲,早些年失業以後就開了一家送水公司,最初的時候為了節省成本,每一桶水都是他親自去送,由於長期用肩膀,導致肩頸十分疼痛,遇上刮風下雨的時候,更是疼痛難忍,去醫院一檢查,發現是骨質增生,不想手術,問中醫有沒有辦法?


這讓我想起了關幼波老先生的骨薦湯,專門對付身上的骨質增生。


骨麻痺湯:白芍30克,生甘草10克,木瓜10克,威靈仙15克。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骨質增生這個病到底是怎麼來的?首先它是個實證,實就是多出來的,不需要的東西。骨質增生看起來就像是骨頭長了刺一樣,骨頭怎麼會長刺呢?這個刺,其實就是增生而成的,所以骨質增生又叫骨刺,古時候也叫骨贅,說明這骨刺是人體多餘的又很堅硬的東西,既然是多餘不需要的,就要用一些軟堅散結的藥把它化掉,而且必須要用猛一點的藥。


哪味藥能擔此重任呢?威靈仙。



威靈仙這味藥不簡單,從它的名字就可以看出來,凡是名字中帶仙字的,即有不同反響之意,威靈仙,既威又靈,更是不簡單。


有醫諺說,鐵腳威靈仙,骨見軟如棉。民間常用它來治療骨鯁卡喉,吃魚時,不小心把魚刺卡在喉嚨裡,去藥店抓一把威靈仙來,加點醋,和水一起熬煮,煮上個十來分鐘,待涼後,喝下去,不一會兒就好了。可見這威靈仙確有軟骨之功,骨刺如同骨鯠在喉,用威靈仙來軟化骨刺,勢如破竹。



威靈仙還是治療風濕病的要藥,中醫把骨質增生歸類為風濕麻痺症,表示它和風濕有很大關係。


威靈仙是藤本植物,它的藤向四周到處攀爬,開疆擴土,所以威靈仙善於走竄,可以說無孔不入,它能把原來停留在肌肉筋骨裡的風寒濕邪打出去,人體的一些關節部位,皮薄肉少,氣血流通少,一般藥物很難進去,威靈仙就可以。



其次,骨質增生這個病看似是實證,其實它還是虛證,虛症就是正氣不足所引起的病症。一個人正氣旺盛,即使受了外邪的影響,也能很快調節過來,而當正氣不足的時候,不能一鼓作氣把邪氣趕出去,正邪雙方僵持不下,時間久了,就會長這些奇奇怪怪的東西。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骨質增生以後選擇手術,但是沒多久,它又長出來了。


木瓜是入脾的良藥,脾絕對是身體裡的大腕,脾的功能非常強大,它是氣血生化之源,也是正氣所在,木瓜一方面能讓脾運化起來,一方面能疏通氣血運行的通道,讓脾臟更好地把精氣送至全身,血氣通暢,血氣充足,才能有多餘的力量去攻擊外邪。



木瓜還有除濕的作用,《本事方》中記載,安徽有個姓顧的人外出,突然腿腳腫痛不能走路,只好坐船回家。在船上,他看見船家放了一個很大的裝貨的麻袋,於是便將雙腳放在麻袋上,下船時突然發現自己腫脹疼痛的雙腳居然好了很多。於是,驚奇地問船家,袋中所裝何物?船家回答,木瓜。顧某回到家後,立刻買了一大袋木瓜,切成片,裝在大麻袋中,每天將腳放在上面,不久他的病就痊癒了。可見,木瓜確實有很好的舒筋活絡,除濕治的作用。


再來看芍藥和甘草,芍藥、甘草加在一起,就是張仲景名揚四海的芍藥甘草湯,它最大的功效是緩急止痛。芍藥和甘草是非常溫柔的兩味藥,能讓筋骨變得柔和,筋骨柔和就不會有那種僵硬、拘緊、牽扯的感覺了。


骨質增生可以發生在很多部位,有在頸椎的,有在腰椎的,有在膝蓋的,還有在腳跟的。無論長在哪裡,是頸椎,腰椎,還是膝蓋,腳跟,都可以用關老這個方子來調理。如果是頸椎增生要加葛根15克,腰椎增生加杜仲15克,膝部增生加牛膝15克,足跟增生加骨碎補10克。



這些都是藥引子,俗話說,兵無嚮導不達賊境,藥無引使不達病所。藥引子就是引路的,能把藥性帶到不同的部位去報道,直達病灶。

腫瘤病經方論治--線上電子書

 腫瘤病經方論治--線上電子書

https://www.cndoct.com/ebook/info-3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