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梅丸的現代藥理研究與臨床應用
烏梅丸出自張仲景《傷寒論·辨厥陰病脈證並治》篇,由烏梅、細辛、乾薑、人參、當歸、附子、蜀椒、桂枝、黃連、黃柏10味藥物組成,具有清熱祛寒、益氣補血、安蛔止痛之功。主治蛔厥,兼治久利,後世奉為治蛔之祖方。清·柯韻伯提出烏梅丸可用於寒熱錯雜病證,從而拓寬了此方的應用思路。蔡文就[1]在談到柯韻伯著的《傷寒來蘇集》時說:“烏梅丸是厥陰病主方,主治肝風內動,寒熱錯雜之本證。烏梅丸一方,集酸苦辛甘、大寒大熱之藥,以雜治雜,……”近年來,諸多臨床醫師在此基礎上謹守病機、辨證施治、隨證化裁,使烏梅丸廣泛應用於其他疾病。現將近年來烏梅丸治療呼吸系統疾病綜述如下:
1 現代藥理研究
方中烏梅、人參具有抗過敏作用,能降低氣道高反應性。桂枝、細辛有鬆弛氣道平滑肌,緩解支氣管痙攣的作用。蜀椒有麻醉作用,能緩解支氣管痙攣,又能降低氣道高反應性。附子、人參、乾薑具有興奮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軸的作用,可對抗長期服用糖皮質激素造成的副作用,從而利於激素的撤減。當歸[2]、人參[3]可提高人體免疫功能。當歸具有鬆弛支氣管平滑肌作用[4],並能對抗組胺、乙酰膽鹼引起的支氣管哮喘,還可降低急性缺氧性肺動脈高壓,對繼發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肺動脈高壓也有一定的降低作用。另外,當歸對動物模型的肺間質纖維化有明顯減輕作用[5]。黃連[6]、黃柏可對抗多種細菌病毒,減少滲出,使氣道保持暢通。匡鐵吉等[7]研究表明,不同濃度的黃連素對結核分枝桿菌分別具有滅殺、抑制的作用。
2 傳統醫學與現代理論
何豐華等[8,9]認為,激素依賴型哮喘總的病機特點為虛實夾雜、寒熱兼見、陰陽俱損、氣血同病。虛以氣虛、陰虛、氣陰兩虛、陰陽俱虛為多見,實則以絡瘀、痰阻、風伏、氣滯為關鍵。在激素撤減過程中,存在著撤前以陰虛火旺證候為主,撤中以陰陽兩虛證候為主,撤後以腎陽虧虛證候為主的病機演變規律,而痰瘀互阻則貫穿整個激素撤減過程的始終。因此,對於本病的治療應以補虛為主,兼以祛邪。而烏梅丸寒熱並用、陰陽雙調、清補兼顧、散收結合的特點與SDA病機特點甚相吻合。根據各期病機特點,制訂激素撤減前滋陰降火、清熱化痰,激素撤減中寒熱同調、陰陽雙補,激素撤減後溫腎助陽、降逆平喘的基本治療原則,以加減烏梅丸治之。楊碩等[10]報導烏梅丸治療哮喘具有明確的客觀依據。
何豐華等[11]認為烏梅丸可使機體神經-內分泌-免疫網絡系統重獲穩態,而激素亦得以撤除,哮喘得以控制。
劉英鋒[12]在對烏梅丸的專題研究中發現,以此厥陰主方治療肝風犯肺之證,具有靈活變通之妙。本方重在用酸以斂肝熄風,佐苦辛甘而溫清兼補,正可變通治療肝風犯肺而寒熱虛實錯雜之證。無論咳嗽、哮喘、胸痺等病,若以肝肺同病而內有風象,疑寒疑熱、似虛似實為基本特徵者,以此方化裁試治,或可取得出奇制勝之效。
3 臨床應用
3.1 支氣管哮喘
武維屏[13]以激素配合烏梅丸加減(烏梅15 g、當歸10 g、赤白芍10 g、太子參15 g、細辛3 g、桂枝6 g、椒目10 g、炙麻黃6 g、製附片6 g、黃芩10 g、黃柏6 g、枳實10 g)治療支氣管哮喘,患者症狀減輕,3個月後撤掉激素,病情穩定,隨訪半年,未再复發。
3.1.1 激素依賴型哮喘(SDA)季鳳剛等[14]亦報導以本方改湯劑治療SDA,激素撤減成功率較高。並指出因本方改丸為湯,細辛可加大應用劑量以發揮其緩解支氣管痙攣的作用。
崔紅生等[15]根據SDA在撤減激素過程中的病機特點,運用烏梅丸加減治療,取得了較好療效。治療分組,對照組:普米克都保,每次400 μg,每日2次吸入。治療組:普米克都保,每次200 μg,每日2次吸入;加烏梅丸煎劑,每次100 ml,每日2次口服。臨證加減。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90%,對照組80%。兩組差異具有顯著性意義。
崔紅生等[16]臨床運用烏梅丸,如本虛以肝腎陰虛甚者,重用烏梅,酌加白芍;以腎陽虛為主者,重用附子、乾薑、細辛,同時以肉桂代桂枝以氣血虛為主者,重用人參(常以黨參或太子參代)、當歸;肺熱為主者,以椒目代蜀椒,酌加黃芩;陰虛火旺明顯者,重用黃柏,酌加知母;痰濕重者,重用乾姜、蜀椒、桂枝等;風甚,重用烏梅;陰虛風動為主者,酌加五味子;肝陽化風者,酌加鉤藤;外感風邪誘發哮喘加重者,重用細辛,酌加防風;因情志不遂,肝氣鬱結而誘發哮喘加劇者,酌加柴胡、白芍。
3.1.2 變應性哮喘於月書[17]運用烏梅丸、河車大造丸,佐以小劑量的氨茶鹼,H受體阻滯劑酮替芬治療變應性哮喘61例,療程3個月,服藥1個療程後,臨床治愈29例,好轉28例,未癒4例。
3.2 慢性支氣管炎
趙富生[18]以烏梅丸治療慢性支氣管炎,烏梅、黨參、當歸各12 g,細辛、桂枝、乾薑、黃連、黃柏、地龍、蘇子各10 g,附片、花椒各9 g,炙甘草6 g。3劑後痙咳止,再予原方3劑,無氣喘氣短之症,隨訪3個月無復發。
3.3 慢性呼吸衰竭並肺部念珠菌感染
雷玉慧等[19]在治療慢性呼吸衰竭並肺部念珠菌感染的同時,治療組短期應用糖皮質激素16例,同時服用烏梅湯加減,藥用:烏梅30 g,細辛3 g,乾薑9 g,黃連10 g,當歸12 g,附子3 g,蜀椒、桂枝各10 g,人參20 g,麥冬、五味子各15 g,黃柏、苦楝皮各10 g,金銀花20 g,連翹15 g,1劑/d,煎至200 ml,兩次分服。對照組:大扶康或兩性黴素B口服,同時應用抗生素治療。結果:治療組在混合使用抗生素同時服用中藥烏梅湯加減,總有效率70.16%,無效5.19%,死亡率23.15%;對照組口服大扶康及抗生素聯用,總有效率28.17%,無效30.18% ,死亡率40.15%。
3.4 肺結核發熱
黃雲春[20]以烏梅丸加減治療肺結核持續發熱,患者2個月前因發熱,經X線攝胸片診斷肺結核,以先鋒黴素、異煙肼、利福平等藥治療,發熱不退。午後上升至39℃以上,清晨則減至38℃左右。處方:烏梅10 g,黃連、黨參各9 g,附子、桂枝、當歸、甘草各6 g,細辛3 g,酒炒鮮馬蘭、青蒿、板藍根各15 g,水煎服,每天1劑。服藥第2天午後體溫降至38℃,且未再升。效不更方,以此方治療1週,體溫恢復正常。隨訪1年無復發。
[參考文獻]
[1]蔡文就.淺談柯韻伯對烏梅丸的發揮及臨床應用[J].新中醫,2004,36(3):68.
[2]郭建巍,呂同德,張銀霞,等.當歸多醣對免疫細胞增殖作用的實驗研究[J].微生物學免疫學進展,2003,31(4):37-40.
[3]蔣景華.人參的藥理作用和臨床應用[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誌,2004,13(7):956-957.
[4]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中草藥現代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聯合出版社,1996.26-45.
[5]章辰芳,孔繁智.當歸對呼吸系統研究概況[J].中草藥,1999,3(4):311-313.
[6]李巧如,任健康,劉宗智,等.18種中草藥抗菌作用的篩選[J].陝西中醫, 2002,23(6):555-556.
[7]匡鐵吉,董梅,宋萍,等.黃連素對結核分枝桿菌的體外抑菌作用[J].中國中藥雜誌,2001,26(12):867-868.
[8]何豐華,武維屏.激素依賴型哮喘因理證治[J].中國民間療法,2006,14(2):44-45.
[9]何豐華,武維屏.烏梅丸臨床應用概況[J].中國醫藥學報,2004,19(12):748-750.
[10]楊碩,武維屏.烏梅丸治療激素依賴型哮喘探析[J].中華中醫藥雜誌,2005, 20(8):486-487.
[11]何豐華,武維屏,李維娜.烏梅丸證治發揮[J].中國中醫急症,2004,13(11):751-752.
[12]劉英鋒.烏梅丸治療肝風犯肺證的臨床運用[J].江西中醫學院學報,1995,7(4):1.
[13]崔紅生,牛常霞.武維屏辨治支氣管哮喘經驗舉隅[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01,24(6):66.
[14]季鳳剛,王立華,劉長遠.烏梅丸湯劑治療激素依賴型哮喘26例[J].實用中醫內科雜誌,2001,15(1):11.
[15]崔紅生,武維屏,任傳云,等.加減烏梅丸治療激素依賴型哮喘20例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誌,2004,10(8):609-610.
[16]崔紅生,范紅玲,武維屏.烏梅丸治療激素依賴型哮喘的療效機理及臨床運用[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00,23(5):62-63.
[17]於月書.中西藥合用防治變應性哮喘61例[J].黑龍江中醫藥,2004,6:17-18.
[18]趙富生.經方治驗2則[J].甘肅中醫,1995,8(2):22.
[19]雷玉慧,崔忠志,原質,等.烏梅湯加減治療慢性呼衰並肺部念珠菌感染療效觀察[J].遼寧中醫雜誌,2004,31(7):586.
[20]黃雲春.烏梅丸新用[J].新中醫,2004,36(4):67.
文章來源:中國醫藥導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