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味地榆飲治慢性胃炎
作者:何錢 貴州省江口縣人民醫院
慢性胃炎為常見病、多發病,乃胃黏膜非特異性慢性炎症為主要病變之慢性胃病。
【類證治裁】有關於胃脘痛之描述:『其狀似饑非饑,似痛非痛,脘中懊惱不安,或兼噯氣痞悶,漸至吞酸停飲,胸前隱痛,丹溪謂皆痰火為患,或食鬱有熱。』此段描述於慢性胃炎頗相吻合,丹溪所謂病理也相當確切。慢性胃炎之表現,相當數量病例並無胃脘或上腹疼痛,而食後飽脹不適、噯氣、食欲下降、消化力減弱等非特異性症狀為其常見表現。
此病當屬中醫之胃脘痛、噯氣、痞滿、嘔逆、鬱證等範疇,且其臨床表現之輕重緩急與胃體實質之病變程度往往並非一致,其辨證類型較為複雜,分型論治之常用方達數十首,辨證用藥百餘味,諸多病例難獲顯著療效,或服藥後症狀可減,然根本治愈則較為困難。貴州一草醫有治療胃病之秘方一味地榆飲,
筆者老師貴州名醫石恩駿習而得之,臨床應用療效頗佳,成為其治療慢性胃炎之專用方,現介紹如下。
方藥組成:炒地榆50克。用時加生薑3片,蜂蜜20克,水煎服,每日一劑,分3次服。若胃脘灼痛明顯,口渴而濁臭,尿黃便秘,口幹或苦,日久不愈者,此肝胃俱有熱毒,用藥量可稍大,每日60克。
若胃脘不適,痞滿或痛,泛酸噯氣,吐涎沫,痛引脅背或胸中,舌淡脈弦緊者,此肝胃雜有寒氣,生薑可多加數片。若脾胃虛弱,疼痛隱然,舌淡脈虛,此元氣虛,可加山藥30克同煎。
若為慢性萎縮性胃炎,病機多為氣虛陰傷,地榆飲加枸杞25克同煎服,有較好療效。若病情稍重或兼有潰瘍,則加生白及30克同煎。
石恩駿認為慢性胃炎之中醫藥治療,以確切之診斷為要,故應以胃鏡檢查結果為準,現在無痛性胃鏡檢查病者毫無痛苦,而結果準確無誤,當應推廣之。慢性胃炎之胃鏡所見,多示胃體黏膜充血水腫,常見糜爛與出血點,或表麵有大量之黏液,或見黏膜隆起之小節,或有潰瘍或增生之息肉,至若萎縮性胃炎則胃黏膜下血管清晰畢露。石恩駿認為,胃為陽土,氣血充沛,中焦若有積滯壅遏,或感外邪,必然濕從內生,鬱而化熱,故濕熱蘊積胃脘,實慢性胃炎病理之大約,與胃鏡所見相符合。本病從症狀脈象看,有氣虛、陽虛、陰虛、肝鬱、瘀血等諸多證型,然從胃鏡看則必有濕熱。關於本病之治療,今賢有謂補脾為主,或疏肝為主,或活血為主,或調理氣血為主,石恩駿認為當以清熱利濕,解毒消炎為主。考地榆苦酸微寒,歸肝、胃、大腸經,涼血止血,解毒收斂,為治療中下焦血熱之便血、痔血、血痢等消化道炎性病變,地榆亦為燒燙傷之要藥,研極細粉末外用,可減少皮膚、黏膜之滲出與疼痛,加快創口之愈合,亦常用於皮膚黏膜之炎性潰爛。觀古今治療胃脘痛、痞滿、噯氣諸證常用之方,均無地榆一味,然研究其藥性與主治,又考之於胃鏡檢查之結果,地榆切於本病實用。石恩駿運用此方常取顯著療效或根治效果,一般用藥數周或月餘。近年枸杞用於外科某些疾患如癤癰、凍傷、燙傷、褥瘡等皮膚黏膜炎性病變,無論外用內服均有效果,似可作為組方之佐證。白及治一般胃病之藥理並非僅在於收斂止血,更在其消腫生肌解毒散結之力。石恩駿以白及合焙幹之刺蝟皮治療胃部惡性腫瘤亦有一定療效,
【本經】謂白及『主癰腫惡瘡敗疽,傷陰死肌,胃中邪氣,賊風』,當可深究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