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桂苓半湯的組成原理及臨床運用
薑桂苓半湯系由生薑、桂枝、法半夏、茯苓四藥組合而成。
本方取材於清朝鄭欽安薑桂湯和局方二陳湯。前者見於《醫理真傳》“鼻流清涕不止”條,原治上焦陽虛而致鼻流清涕不止;後者乃一切痰飲為患之總方。方中夏、苓二味,功能燥濕健脾、化痰止嘔,中醫有“痰生百病,濕生災”之語。取二方之長融為一方,用治心陽不足或心肺陽虛所致諸證,以及升降失調、上下不通等,或因心肺陽虛導致中焦寒濕、肝胃虛寒等,皆可運用。經臨床四十餘年之實踐證明,功效卓著。
心肺同居胸中,“胸為清陽之腑”,受不得任何寒濁之氣,臟雖屬陰,其用在陽。“心者血,肺者氣”,氣血的運行,全靠心肺陽氣的推動,寒則凝,溫則通。故寒邪上逆,氣血阻滯,則心肺之陽被遏,以至出現上焦虛寒之症,如胸痛、咳逆短氣、畏寒肢冷、面唇青紫等。心肺陽虛,包括心肺氣虛,但有時以心陽虛明顯,有時以心肺陽虛並見。心肺陽虛可由本身病變引起,亦可由其他臟腑病變導致。心主一身之血,肺主一身之氣,人身百病千端,無不關乎氣血。明乎此,通過調理心肺陽氣,溫通氣血,則可治療多種疾病。
按照上述理論,本方以生薑、桂枝為君藥。生薑性溫,黃坤載謂“入肺胃而驅濁,走肝脾而行滯,蕩胸中之瘀滿,排胃裡之壅遏,善通鼻塞,最止腹痛,調和臟腑,宣達榮衛,行經之要品,發表之良藥”。又謂:“生薑疏利通達,下行肺胃而降濁陰,善止嘔噦而掃瘀腐,清官除道穴力最為迅捷。”
桂枝辛甘而溫,《本經》稱其“治上氣咳逆”,張錫純渭:“通陽化氣,力善宣通,能升大氣(即胸中之氣),降逆氣(如衝氣,肝氣之類),散邪氣(如風寒之類)……諸家本草,鮮有言其能降逆氣者,是用桂枝而棄其所長也。乃醫者皆知麻黃瀉肺定喘,而鮮知桂枝降氣定喘,是不讀《本經》之過也。”又謂:“為其味甘,故又善和脾胃,能使脾氣之陷者上升,胃氣之逆者下降,脾胃調和則留飲自除,積食自化。其宣通之力,又能導引三焦下通膀胱以利小便”。生薑與桂枝相伍,則辛溫助陽,相須為用,同氣相求,相輔相成。故二者相伍,既溫扶心陽,又宣通肺氣,使周身陽氣通調,氣血流暢。
鄭欽安謂:“心者,氣之帥也。心陽得補,而肺氣更旺”。“要知補心陽即是補真火(腎陽)也。此方(薑桂湯)功用似專在上,其實亦在下也。學者不可視為尋常,實有至理存焉”。在此方基礎上,佐以半夏和茯苓,健脾燥濕,溫化痰飲之功益勝。且茯苓甘淡,寧心安神,甘則能補脾陰,脾陰既旺則生金,淡則能滲利水化飲。
黃坤載謂:“泄水燥土,衝和淡蕩,百病皆宜,至為良藥”,“人之中氣,左右回旋,脾主升清,胃主降濁,在下之氣,不可一刻而不升,在上之氣,不可一刻而不降;一刻不升則清氣下陷,一刻不降則濁氣上逆。濁氣上逆則嘔噦,痰飲皆作,一切驚悸、眩暈、吐衄、嗽喘、心痞、脅脹、膈噎、反胃種種諸病,於是生焉。而總由於中氣之濕寒。……凡此諸症,悉宜溫中燥土之藥,加半夏以降之。”
以上分析,可知本方用藥四味,平平無奇,但其理甚深。組合之後,既能扶陽強心溫肺,又能宣通表裡,交通上下。中醫治病,全在掌握氣化升降原理。本方之效能,在於使上中下及人體內外得以一致,符合機體的統一性。茲結合臨床實踐闡述如下:
(一)各種心臟病,當出現心陽不足時(包括心氣不足),症見心悸、氣短、自汗、勞累則加劇,面皓神疲,目瞑喜臥,畏寒肢冷,舌淡而胖,苔薄白或白滑,脈浮大或濡緩、或沉細而結代。可用本方加棗仁、元肉、砂仁,溫陽益氣,養心安神。若氣虛明顯者,加蘇條參或太子參,或加黃耆.、黨參;兼胸痛、胸悶或胸痛徹背者,加香附、麥芽。若心腎陽衰,症見面浮肢腫,手足厥冷,面色灰暗,口唇發青,原方生薑易乾薑,重用茯苓,再加附片、上肉桂,強心溫腎,化氣行水。
(二)心肺陽虛,久咳不止,咯痰清稀,氣短乏力者,用本方加蘇子、陳皮、炙遠志、溫肺強心,降逆止咳。
(三)心肺陽虛,又兼氣陰不足,症見氣短乏力,動即作喘,自汗、心煩、潮熱,舌淡紅,脈虛大或虛數。用本方合生脈散加山萸肉、桔絡、烏梅,溫陽益氣,養陰生津。
(四)心腎陽虛,神不內守,心陽外越,出現驚悸多夢,夜眠不寧者,本方加炙遠志,石菖蒲、山萸肉、枸杞、元肉、秫米之類,交通心腎,寧心安神;甚者加龍骨、牡蠣、砂仁、炙甘草,潛鎮浮陽,收納心氣。
(五)心肺陽虛,兼肺氣鬱滯、咳嗽喘息者,本方重用生薑30克 ,加桑白皮、蘇子、白蜜,溫肺散鬱,降逆止喘。若心腎陽虛明顯者,原方加附片,砂仁、五味子,生薑易乾薑,溫腎強心,化痰平喘。
(六)高血壓出現心腎陽虛症狀者,用本方加杜仲、天麻、鉤藤、砂仁、荷頂,溫通心腎,平肝熄風。
(七)小兒百日咳後期,肺陰肺陽俱虛,陽不化陰,余咳不止,面浮色青,舌淡,脈沉細,本方生薑易炮薑,加炙甘草、五味子、白蜜,扶陽益陰,降氣止咳。
(八)脾胃虛寒,寒氣上逆,胸悶惡心,脘腹脹滿,本方加砂仁、麥芽,溫中散寒,降逆止嘔。
(九)肝寒氣鬱,膽氣上逆,寒氣滯於肝膽經脈,出現兩腮硬結日久不散,皮色如常,或發青者,用本方加柴胡、香附、麥芽,溫肝舒鬱,行氣散結。
(十)脾胃寒濕,兼肝氣鬱滯,出現肝區疼痛或見痞塊者,本方加乳香、沒藥、丹皮、鬱金、佛手、紫丹參,以溫肝達木,活血祛瘀,理氣止痛。
總之,本方主治之症甚多,治愈病例不少。
本文摘自《戴麗三醫療經驗選》,作者/戴麗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