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上卿:烏頭湯的臨床運用經驗(推薦)
烏頭湯為治療風寒濕歷節之良方,俗多畏烏頭劇毒而遠之。林上卿先生分享了其應用烏頭湯的寶貴經驗:白蜜須三倍於烏頭且久煎以解烏頭之毒。臨證用藥,貴在靈活變通,寒重者重用烏頭;濕重者加二術;挾風者加防風;挾熱者重用白芍,加知母;挾瘀者加桃仁、紅花;兼氣虛重用黃芪,加黨參。
烏頭湯出自《金匱要略•中風歷節病脈證並治》篇中,曰:“病歷節,不可屈伸,疼痛,烏頭湯主之。”
我臨證五十餘載,對於風寒濕所致的歷節痺痛,每以此湯變通化裁而投之,多獲立竿見影之效。
—、方劑組成
《金匱要略》載:麻黃、芍藥、黃芪、炙甘草各三兩,川烏五枚(㕮咀,以蜜二升,煎取一升,即出烏頭)㕮咀前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內蜜煎中更煎之、服七合,不知,盡服之。
余临床上分重剂、中剂、轻剂三种,乌头重剂20克,中剂15克,轻剂10克,蜂蜜分别为60克、50克、30克,甘草分別为25克、15克、10克,余药随证酌定。
烏頭與蜜同煎2小時,其它按《金匱》煎煮法。
二、方解
方用烏頭祛寒勝濕止痛,麻黃發表宣痺,芍藥甘草緩急舒筋,和營安中,黃芪益氣固衛,牽制麻黃之過於發散,白蜜甘緩,以解烏頭之毒,須三倍於烏頭並且久煎,方能穩妥。
諸藥合用則使營衛振奮,表裡宣通,骨節間寒濕自然無所依附而解散,使得肢體運動自如,疼痛自止。
三、辨證運用
臨證用藥,貴在靈活變通。餘運用烏頭湯分為六種情況:
1、寒重,表現為疼痛劇烈,重用烏頭,即取重劑。
2、濕重,特點是腫甚,取中劑,加二術。
3、挾風,疼痛遊走不定,取輕劑,加防風。
4、挾熱,熱則尪羸,取輕劑,重用白芍,加知母。
5、挾瘀,見色暗,青筋顯露,取輕劑,加桃仁、紅花。
6、兼氣虛,出現舌白淡胖,取輕劑,重用黃芪,加黨參。
四、典型病例
1、歷節痺痛,偏於寒重
李某某,男,42歲,農民,浙江平陽人。1978年3月10日就診。
患者以抓鱉為生,2年前出現右手指麻木,疼痛不能屈伸,逐漸加重,並向上發展自肩臂,按之疼甚,冷若冰水,不紅不腫,形寒畏冷,經皮質激素、針灸等治療,雖能緩解一時,但終不能愈。
前來求治,望其面色暗淡,舌質淡胖,苔薄白膩,切其脈沉。
此乃風寒濕傷於經脈骨節,偏於寒重。
方用烏頭湯重劑祛寒止痛,勝濕逐風。
烏頭20g,麻黃、白芍各15g,炙草25g,黃芪30g,蜂蜜60g。
水三碗先煎烏頭、白蜜二小時,去烏頭內餘四味,煎成一碗,去渣,分溫三服。
3月11日復診,症未進退,舌脈如前,知病日久,非數劑而能效,步上方繼進三劑,煎法如前。
3月24日三診,疼痛稍減,餘症同前,知藥中病機,連服二十餘劑,手能伸,掌能握,疼痛消失而痊。
2、歷節痺痛,偏於濕重
周某,女,48歲,漁民,福鼎沙埕人。1978年1月5日診。
左腳浮腫,疼痛不能屈伸,經治月餘未效,而邀餘診治。
證見左側大腿至足趾,節節疼痛,浮腫按之凹陷難復,肢冷,喜熱烘之,面色晦暗,舌質胖大,苔白膩厚,脈沉遲。
此屬濕重型,取烏頭湯中劑,重加蒼白朮以燥濕。
烏頭、麻黃、白芍、炙草各15g,黃芪、蒼朮、白朮各30g,蜂蜜50g
煎服法同上。
1月6日復診,藥後小便甚多,食慾增加,腳腫稍減,舌脈同前,藥已對證,步上方30餘劑而盡瘳。
3、歷節痺痛,偏重於風
連某,女,51歲,漁民,福鼎沙埕人。1979年1月2日就診。
左半身歷節疼痛,遊走不定,時而肩背,時而膝肘,時而足跟,時而胸脅,屈伸不利,不紅不腫,亦不冷熱,面色無華,舌質淡胖,苔白膩,脈遲緩。
此乃偏重於風,治宜烏頭湯輕劑,加防風、烏頭、麻黃、白芍、炙草各10g,黃芪、防風各15g,蜂蜜30g。
1月5日復診,藥進三劑,疼痛減輕,原方再進十餘劑而安。
4、歷節痺痛,挾熱型
張某,女,49歲,農民,福鼎半溪人,1982年2月2日就診。
歷節痺痛已年餘,經中西藥治療未效,而邀餘診治。
症見右腳攣急疼痛,屈伸不利,肌肉消瘦,按之疼甚,面色暗紅,大便秘結,小便微黃,心煩失眠,口不渴,舌質淡紅,苔微黃,脈弦細。
此屬夾熱型,用烏頭湯輕劑,重用白芍,加知母、烏頭、麻黃各10g,白芍50g,知母、黃芪、蜂蜜各30g,炙草15g。進三劑。
2月5日再診,症有好轉,繼以上方加減,連服20餘劑而安。
5、歷節痺痛,挾瘀型
鍾某,女,58歲,職工,福鼎城關人。1984年1月3日診。
右手歷節疼痛,屈伸不利數年,按之刺痛,青筋顯露,形寒畏冷,精神萎靡,頭部重痛,納少,口不渴,大便溏,小便頻多,舌紫少苔,脈澀。
乃寒重夾瘀型,治當取烏頭湯中劑,加桃仁、紅花。
烏頭、麻黃、炙草、白芍各15g,黃芪、蜂蜜各30g,桃仁10g,紅花6g。
1月6日復診,三劑後疼痛稍減,舌脈同前,藥已對證,步原方出入,治療月餘而瘳。
6、历节痹痛,兼气虛
楊某,女,47歲,家婦,福鼎城關人。1981年3月6日診。
洗衣為業二十餘載,五年前出現兩手疼痛,不得屈伸,予抗風濕等治療無效,日形虛羸,遂前來就診。
症見面色無華,語聲無力,雙手疼痛,不拒按,不得屈伸,皮色蒼白,納差,口不渴,小便短少,大便正常,舌質淡胖,苔白膩,脈細弱。
此乃久病傷正,兼有氣虛,取烏頭湯輕劑,重用黃芪。
加黨參、烏頭、麻黃、白芍、炙草各10g,黃芪120g,黨參50g,蜂蜜30g。三劑。
3月6日復診,藥後精神振奮,疼痛減輕,食慾好轉,守上方進退,30餘帖而愈。
綜上所述,烏頭湯堪稱治療風寒濕歷節之良方,俗多畏烏頭劇毒而遠之,既用亦不過2〜3克而已,淺嚐輒止,焉能中病。
其實,臨床上只要正確配方,注意煎服之法,則其毒可製,其用得彰。
臨證貴在膽大心細,辨證準確,隨證化裁,自能收效。
若因煎服失宜,而致烏頭中毒,吾師吳品三先生,授餘一方,即羊肉半斤燉調蜂蜜三兩,或新鮮羊血伴蜂蜜,頻頻服之。
昔有一患者服烏頭中毒,脘疼不休,寢食俱廢,眩暈不起,舌光龜裂,皆謂性命難保,餘囑其服羊肉燉調蜂蜜,每日1〜2劑,一周後應驗康復。
文選自《桐山濟生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