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細辛,是醫學界撓頭的藥物之一,與川烏,附子同列。幾乎人人談虎色變,畏之如蛇蠍,有終身不敢一用者。
細辛,本是醫聖手中的秘密武器,用於救危亡於頃刻的一號大將。由於宋代元祐年間陳承《本草別說》中有「細辛若單用末』』(這是無的放矢,從古代到今並無一人以單味細辛末治病),不可過錢匕,多即氣閉塞,不通者死」一句。陳的根據是某獄中一囚暴死,似與服用含有細辛的藥物有關,既為查證屬實又未作藥物成分分析,想當然道聽途說寫入書中。後來時珍老人編著《本草綱目》時,不辨真偽,不讀《神農本草經》的明文記載,以及《傷寒論》經典用藥範例,將陳說引入《本草綱目》。於是,「細辛不過錢」的謬說便流傳天下,使救命功臣細辛蒙冤,蒙冤439年。
中醫界要為細辛平反昭雪,要追根溯源。《傷寒雜病論》是公認的四大經典之一,是中醫之魂,而醫聖用藥所遵從的是《神農本草經》。兩大經典,足以撥亂反正!
先看《本經》論述:
《本經》將細辛列為上品,所謂上品即可以久服,可以延年益壽。論曰:「氣味辛溫無毒,主咳逆上氣,頭痛腦動,百節拘攣,風濕弊痛,死肌。久服明目利九竅,輕身長年」。
清代張隱庵釋此段經文,指明醫聖的用藥法度,並批駁陳承謬說,極有見地,敬錄如下:
「細辛氣味辛溫,一莖直上,其色赤黑,秉少陰泉下之水陰,而上交於太陽之藥也。少陰為水髒,太陽為水俯,水氣相連於皮毛,內合於肺,若徇行失職(本氣之傷,外邪之侵),則咳逆上氣,而細辛能治之(麻附細,小青龍湯病理,病機)。
太陽之脈起於目內眥,從顛入絡腦,若循行失職,則病頭痛腦動,而細辛亦能治之(麻附細又一解法)。
太陽之氣主皮毛,少陰之氣主骨髓。少陰之氣不合太陽則風侵相浸,痹於筋骨,則百節拘攣;痹於腠理,則為死肌,而細辛皆能治之。其所以能治之者,以氣勝之也。
久服明目利九竅者,水精之氣,濡於空竅也。九竅利則輕身而延年矣!
又曰:「宋元祐陳承,謂細辛單用末不可過一錢,多則氣閉不通則死。近人多以此語忌用(細辛),而不知辛香之藥,豈能閉氣?小青龍湯內之細辛之所以能夠止咳,定喘,皆辛香宣肺,啟閉開竅之功!上品無毒之藥,何不多用?方書中類此言不少(未指出李時珍,留足了面子)學者不善詳審而遵守之(凡經典必恪遵之,原原本本繼承之),岐黃之門(傷寒論是第一道門檻),終身不能入矣!
再看醫聖張仲景如何用細辛。
醫聖用細辛共16方。凡外寒內飲,血虛寒凝致四肢厥逆時,重用細辛散寒化飲之功,用量為三兩,如小青龍湯,當歸四逆湯及其類方等8方。若本氣先虛,少陰陽根不固,兼夾外邪或內生之實邪,則細辛只用二兩,並與附子同用,如麻黃附子細辛湯之治太少同病,畢安內攘外之功於一方,大黃附子湯用細辛與附子,大黃相配,治寒積便秘,脅下痛。細辛辛散之力極強,只用二兩,以免辛散太過。同類方共5方。其餘各方都是丸散,用量不等,但每次服用用量極小。
醫聖用細辛已入化境,《神農本草經》的藥理,在《傷寒論》中發揮了極致!《本草正義》全面總結了仲景用細辛之秒:「細辛芳香最烈,故善開結氣,宣洩郁滯,而能上達顛頂,通利耳目,旁達百骸,無微不至,內之宣絡通脈而疏通百節,外之行孔竅而直透肌膚。
細辛以遼細辛為佳,藥力雄厚,療效顯著。但副作用是易致人嘔吐,有人主張蜜炙一刻鐘,以減其辛烈之味,此法可行。凡用細辛劑,對老幼婦兒重症病人,可依照仲景基礎有效用量,全方按比例迭減至最小量,然後逐日疊加至基礎用量,以保證療效。適當變通以適應不同的病人。
總結細辛之功用與用量,醫聖張仲景應是我們的典範。我們只聽張仲景和《神農本草經》的教誨,而不是不看四氣五時,升降沉浮,臟腑歸經,只論藥物的化學成分,那樣我們就不是中醫了。中醫復興之路在古代而不是現代,中西結合,中醫現代化,科學化,已經化掉中醫的靈魂,只剩一具軀殼。只有徹底洗腦,告別錯誤,撥亂反正,回歸經典,原本繼承傳統,才是中醫的再生之路。一味遷就西方,附庸所謂科學,那就是自我毀滅!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ealth/px4yj.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