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ex

2016年11月12日 星期六

轉載:黃褐斑良方——疏肺散斑湯

黃褐斑良方——疏肺散斑湯

現代醫學認為,黃褐斑多數與內分泌有關,尤其是和女性的雌激素水平有關,如月經不調、妊娠、服用避孕藥等均可出現黃褐斑。此外日曬和精神因素會加重本病。臨床表現為:褐斑多分布於鼻梁、雙頰,也可見於前額部,呈蝴蝶形,也稱為“妊娠斑”,“蝴蝶斑”或“色素沈著”。雖無痛苦,但卻影響美觀。

有較多資料報道,本病多為有肝腎不足、氣血虛弱所致,治療多以補益肝腎、活血化瘀為主,筆者初多選用逍遙散、六味地黃丸加味治療,但取效不佳,或服藥時間較長方有寸功。

《新中醫》1982年第9期袁尊山的經驗,用疏肺散斑湯加味治療,取得較好療效。
如原文說:“筆者根據十多年的實踐,自擬疏肺散斑湯取得療效。

方藥:荷葉6克,防風10克,蟬蛻6克,桔梗10克,百合10克,浙貝母15克,淡竹葉10克,木通10克,栝萎皮10克,法半夏10克,茺蔚子10克,甘草6克。
加減法:脾胃濕滯,四肢倦怠、納呆、大便不爽、苔滑潤、脈濡等癥,加茯苓15克、畢澄茄、枳殼各10克;心經熱證:心悸、失眠、煩躁不寧、小便黃少等,加夜交藤、生龍骨、生牡蠣各20克,蓮子芯10克;肝火上乘,兩脅作痛、易怒、頭頂或太陽穴痛,舌邊紅、苔黃稍厚,脈弦數等癥,加木賊草10克、青葙子、夏枯草各15克。”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中說:“地氣上為雲,天氣下為雨;雨出地氣,雲出天氣。”又有“肺氣通於天。”之說,肺為華蓋,主皮毛,五臟六腑之氣皆上承於肺。肺通調水道,輸布津液,有如天地之氣化然。頭面為諸陽之會。其出褐斑者,或黑或灰皆為陰邪、濕邪。如天之有雲,乃地氣蒸騰使然。烏雲不散,責諸天氣,褐斑所成,責諸肺氣。肺氣不宣,輸布失職,濕邪郁滯,日久化熱開合不利,則皮毛難澤,故生褐斑。

方中用荷葉、防風、蟬蛻、桔梗、百合、浙貝母宣肺理氣,肺氣得宣、水濕可化;再以木通、竹葉助其濕邪從小便而出;半夏、栝萎皮除濕化痰;茺蔚子活血以利水氣;甘草調和諸藥。諸藥合用,為治療褐斑的良方。

如治療一青年女性,年26歲,時產後半年,現面部黃褐斑,以為能自愈,半年內未治療,現小孩斷奶,又開始上班,影響美觀,遂開始治療,初在皮膚科給予外用藥物和口服維生素Ε、六味地黃丸治療月余,癥狀無緩解,後求治於余。訴無其它不是癥狀。

察:面部兩頰處對稱分布褐色斑塊,額部稍有淺褐色斑塊,如雲狀,舌苔薄黃、脈沈滑,

處方為:荷葉6克,防風10克,蟬蛻6克,桔梗10克,百合10克,浙貝母15克,淡竹葉10克,木通10克,栝萎皮10克,法半夏10克,茺蔚子10克,夏枯草15克,甘草6克,5副,囑服藥10天,複診,兩頰部色斑已有所減少,顏色較淺變淺,上方見效,效不更方,繼以上方服用1月,褐斑消失,遂停藥,後隨訪半年未再複發

(田豐輝--醫方拾遺:一位基層中醫師的臨床經驗)

柴胡桂枝乾薑湯

柴胡桂枝乾薑湯


劉渡舟教授論柴胡桂枝乾薑湯

來源:愛愛醫 作者:張保偉(河南中醫學院 2008-5-8

   原載於《中醫藥學刊》2002年第1
       劉渡舟教授(1917-2001),為我國已故著名中醫學家,北京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首批中醫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中醫教學、臨床和科研工作,臨床擅用經方治療疑難雜病,對經方頗有獨到的見解。
       柴胡桂枝乾薑湯見於《傷寒論》第147條,原文為“傷寒五六日,已發汗而復下之,胸脅滿微結,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出,往來寒熱,心煩者,此為未解也。柴胡桂枝乾薑湯主之。”該方歷代均被認為是治療少陽兼水飲的方劑,但臨床應用者寥寥無凡,其效果也不能令人滿意。對此,劉渡舟教授探索多年,方闡明其奧妙,並應用於臨床實踐,取得了神奇療效,形成獨到的經驗。現就劉渡舟教授對柴胡桂枝乾薑湯的理解與臨床應用探討如下,以饗同道。

       l.論病機 主張膽熱脾寒

       劉渡舟教授認為,《傷寒論》中少陽為半表半里,是表里傳變的樞機,少陽為樞,不僅是表證傳里的樞機,也是三陽病傳入三陰的樞機。所以少陽病多有兼見證,如少陽兼表的柴胡桂枝湯證,少陽兼里實的大柴胡湯、柴胡加芒硝湯證。而柴胡桂枝乾薑湯正是與大柴胡湯證相對的方劑,是少陽兼里虛寒之證。如此,則兼表兼里,里實里虛俱備,少陽為樞之意義才完美。仲景於146條論少陽兼表的柴胡桂枝湯,緊接著在147條論少陽傳入太陰的柴胡桂枝乾薑湯證,其用意之深,令人玩味無窮。所以,劉老在其《傷寒論十四講》中雲:“用本方和解少陽兼治脾寒,與大柴胡湯和解少陽兼治胃實相互發明,可見少陽為病影響脾胃時,需分寒熱虛實不同而治之。”
       關於“膽熱脾寒”的提出,劉老是從北京中醫藥大學傷寒教研室第一任主任陳慎吾先生“少陽病有陰證機轉”悟而得之。筆者在跟隨劉老攻博侍診之時,劉老曾言,剛到北京中醫藥大學傷寒教研室任教之時,大家對本方的機理都感費解,陳老言柴胡桂枝乾薑湯“有陰證機轉”,劉老問何謂“陰證機轉”,陳老左顧而言他,不予明言。劉老牢記此言,苦思多年,結合臨床,方悟得其理。從此施治於臨床,屢獲奇效,可見劉老對醫道之執著,也反映了劉老悟性極高,不愧為中醫之大家。按膽熱脾寒對本方主證進行解釋,則順理成章。胸脅滿微結,但頭汗出,口渴,往來寒熱,心煩諸證,均為病在少陽,少陽樞機不利,膽熱郁於上所致;小便不利之因,一則少陽樞機不利,影響氣化,二則脾陽不足,津液轉輸不及所致;而不嘔則是少陽之邪轉入太陰,未影響胃腑之故。仲景雖未明言大便情況,便溏之證在所難免,不言者,病變雖涉太陰,未必影響大便,故曰有“陰證機轉”也。此與太陽病提綱證未言“發熱”意義相同。

       2.抓主證 重視口苦便溏

       劉老臨證,主張抓主證,對於柴胡桂枝乾薑湯的應用,劉老在其《傷寒論十四講》中明確指出,本方“治膽熱脾寒,氣化不利,津液不滋所致腹脹、大便溏瀉、小便不利、口渴、心煩、或脅痛控背、手指發麻、脈弦而緩、舌淡苔白等證。”然就筆者隨診所見,劉老應用本方,則以口苦便溏為主證。思之,方悟其機理所在。既然是少陽兼太陰之證,當然應該有一個少陽主證,作為病在少陽的證據,又有一個太陰主證,作為病在太陰的證據,方能放膽使用本方。
       劉老判斷病在少陽,以口苦為準。這也是他臨床應用柴胡類方的主要依據。劉老曾經說過,火之味苦,然他經之火甚少口苦,惟肝膽之火,則多見口苦,故口苦反映少陽的邪熱有現實意義。所以張仲景把口苦作為《傷寒論》少陽病提綱證的第一證。
       便溏之證,是判斷太陰病的主要依據。《傷寒論》太陰病提綱為“太陰之為病,腹滿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時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結硬。”突出了下利為重。所以劉渡舟教授認為,陽明主闔,其大便秘結為實證,太陰主開,其大便作瀉而為虛證。在臨床上,不論什麼病,及其時間多久,凡見到腹脹滿而又下利益甚者,應首先考慮太陰虛寒為病,則庶幾近之。就筆者隨診所見,劉老對於便溏之證,理解地極其靈活,或為腹瀉如水、或為溏瀉,甚至大便不成形者,也作便溏而使用本方。學者應以病機為準,靈活掌握,莫拘一證之有無,方能學好中醫。

       3.談應用 註重藥量調整

       關於本方的臨床應用,劉渡舟教授在《傷寒論十四講》中寫道:“余在臨床上用本方治療慢性肝炎,證見脅痛、腹脹、便溏、泄瀉、口乾者,往往有效。若糖尿病見有少陽病證者,本方也極合拍。”
       劉渡舟教授初用本方取效,是用於治療肝炎腹脹。肝炎病人,由於長期服用苦寒清利肝膽之藥,往往造成熱毒未清,而脾陽已傷,出現肝膽有熱,脾胃有寒的膽熱脾寒證。臨床不但可見肝區不適,口苦納差的肝膽熱郁、氣機不疏之證,且常常見到腹脹便溏的脾胃虛寒證。肝膽氣機疏泄不利,加之脾虛不運,脾胃氣機升降失司,故以腹脹殊甚。又因太陰虛寒,故腹脹多於夜間發作或加重。此時治療,但清熱則脾陽更傷,溫脾陽則又恐助熱生毒,加重肝炎癥狀。而劉老則能於經方中選擇柴胡桂枝乾薑湯治療該證,並且取得神奇療效,決非偶然,乃劉老精研經方,感悟而得。 余侍師一載,見劉老以此方治病取效者,非止肝炎一病。只要符合膽熱脾寒的病機,無論何病,用之皆效。如糖尿病胃腸功能紊亂,往往大便時溏時乾,或者數日不大便、或者連續數日大便日數次而瀉下不止,治療極難。用此方治療則能夠調理肝膽腸胃之功能,並用天花粉生津止渴,對糖尿病胃腸功能紊亂或者口渴口苦便溏者,正相合拍。其它如膽汁返流性胃炎、腹腔淋巴結腫大等病,劉老皆以此方治之而獲奇效。
       臨床運用該方,當理解方義,靈活調整藥物的用量。該方之義,主要以柴胡、黃芩清利肝膽,以乾薑、炙甘草溫補脾陽,而桂枝則有交通寒熱陰陽的作用。臨床應用之時,便溏重者,重用乾薑,而減輕黃芩用量;口苦重者,加重黃芩用量,而減少乾薑用量。若不能掌握藥量調整之法,則徒用無益而反受其害,不可不慎。
       劉渡舟教授對柴胡桂枝乾薑湯情有獨鐘,臨床應用頻率之高,應用病種之廣,取效之神,令我輩嘆為觀止。此僅就劉老對該方的病機、主證、臨床應用的基本指導思想進行了闡述,限於篇幅,不再列舉諸多病例,學者若能參透其中機理,則臨證取效有何難哉!

==============

柴胡桂枝乾薑湯及其合方治療腸激惹綜合征心法

來源:www.chinesemedicines.net 作者:柴胡桂枝乾薑湯及其合方治療腸激惹綜合征心法 2006-9-18

 以柴胡桂枝乾薑湯及其合方治療腸激惹綜合征,得意於筆者導師劉渡舟教授的啟示,先師以神來之筆論證了柴胡桂枝乾薑湯的審證關鍵在於“下利”。近10年來筆者致力於柴胡桂枝乾薑湯治療腸激惹綜合征的臨床觀察,或單以本方取效,或以本方與它方相合而收功者甚眾,故撰此文,以期光大本方。

  一、柴胡桂枝乾薑湯“治利”探幽

  柴胡桂枝乾薑湯於仲景著作中凡二見:其一,見於宋本《傷寒論》第147條,文曰“傷寒五六日,已發汗而複下之,胸脅滿微結,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出,往來寒熱,心煩者,此為未解也,柴胡桂枝乾薑湯主之”;其二見於《金匱要略·瘧病脈證並治》所附《外臺秘要方》,名為柴胡桂姜湯,以“治瘧寒多微有熱,或但寒不熱。”兩處所論,本方俱無治療下利的載錄,註家中亦少有言及本方能治“下利”者,更有甚者對本方是否仲景所撰發出質疑,如清代醫家舒弛遠、日人山田正珍等。然而令人尚感欣慰的是,一些醫家已認識到本方證的病機有“水飲停蓄”的存在,日本漢醫古方派開山吉益東洞先生於《類聚方》中率先認識到本方所治“當有胸脅有動證”,《方機》本方條下亦註“胸腹有動者”,《家塾方與方極》亦將“腹中有動”列為本方主治癥之一。“腹中有動”是日本漢醫的常用術語,與中醫學的“動悸”頗為相似,多提示有“水毒”為患。如果說認識到“水飲停蓄”尚不足以成為柴胡桂枝乾薑湯治療“下利”的直接依據,至尾臺榕堂先生《類聚方廣義》出,始將本方治療“下利”大白於天下,該書於柴胡桂枝乾薑湯條下已赫然標出本方治“大便溏薄”。至傷寒大師劉渡舟教授,已將“下利”作為柴胡桂枝乾薑湯的“主癥”了。

  二、柴胡桂枝乾薑湯“治利”方義發微

  柴胡桂枝乾薑湯由柴胡、桂枝、乾薑、栝樓根、黃芩、牡蠣、甘草組成。該方證的病因病機為何,諸家認識頗不一致,紛爭的焦點在“津液耗傷”和“水飲內停”之間展開。如汪苓友於《傷寒論辨證廣註·辨少陽病脈證並治法》稱“小便不利者,此因汗下之後而津液少也,惟津液少而非停飲,是故渴而不嘔”,從津液耗傷而立論;唐容川於《傷寒論淺註補正·太陽篇》調“水飲內動,逆於胸脅,故胸脅滿微結,小便不利。水結則津不升,故渴,此為五苓散證見一意也”,從“水飲內蓄”發微。津液耗傷者,仲景鮮用桂枝、乾薑,而水飲內停者,常以之溫化,此其一;其二,言津液少者,必謂方中有栝樓根,以其能潤燥生津,殊不知栝樓根與牡蠣相伍,意在利水,牡蠣澤瀉散乃其明證。因筆者旨在弘揚柴胡桂枝乾薑湯治“利”之旨,以為新用,故僅從此方面予以闡述。本證之“下利”乃緣於水飲內蓄,滲於腸間所致,故溫化水飲,散其結滯是治療總則。方中柴胡和解升清,黃芩清利肝膽,乾薑溫中散寒,桂枝溫陽化氣,栝樓根生津止渴,煆牡蠣散結以固澀,炙甘草溫培中土。是方寒溫並用,肝脾雙調,恰合腸激惹綜合征肝郁脾虛,寒熱錯雜之病機。

  三、柴胡桂枝乾薑湯與它方相合要旨

  柴胡桂枝乾薑湯治療腸激惹綜合征,病程短暫,病勢輕淺者,徑與本方往往多效。而病程長久,病機複雜者,則須與其它方劑相合而取效。據筆者臨床經驗,合方之時必先抓主癥,“下利”為必備癥狀,並明辨下利特點。主癥不明顯者,宜綜合所見諸癥分析,以斷病機所在。柴胡桂枝乾薑湯與它方相合要點見下表:
  以上扼要記述了柴胡桂枝乾薑湯與八首方劑的相合要點,亦舉其大要而矣。合方之時,務求病機相合,主癥兼癥相適。對相合方劑,乃至柴胡桂枝乾薑湯皆宜靈活加減,或取方中主藥以用之,即所謂“師其法而不泥其方”。至於合方首數,取兩方相合者有之,取三、四方相合者,亦非不可,惟以切中病機為要。

  四、典型病例

  李某,男,38歲,職員。腹瀉1年有余,每因飲酒或食用生冷後加重,發作時大便稀薄,日三四行或五六行,纖維腸鏡、電子腸鏡檢查,無器質性病變。某醫學院附屬醫院診斷為:腸激惹綜合征。服用黃連素、氟哌酸、補脾益腸丸有所緩解,但效果不著,食用生冷食物或飲酒後仍然發作。199810月求診於余。自謂:瀉利時作,腹脹腹痛,口苦咽乾,兩脅脹滿。視其舌紅苔膩,脈弦細數。辨為肝膽濕熱,脾虛腸寒。治以柴胡桂枝乾薑湯加味:柴胡、黃芩、清半夏、栝樓根、延胡索、乾薑各10克,煆牡蠣30克,桂枝、黃連、甘草各6克。7,水煎服。7日後,病人複診,自述大便日一二次,且已成形,其它諸癥亦皆減輕。繼予上方加減出入1月余而愈。隨訪未複發。
作者簡介
  賈春華  男,196110月生人。政協河北省委員,承德醫學院中醫系主任兼附屬肛腸醫院院長,醫學博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研究領域:糖尿病、腎臟病、肝病、冠心病。出版學術著作30余部,發表學術論文50余篇。
摘自:《中國中醫藥報》文/賈春華

=================

柴胡桂枝乾薑湯面面觀

來源:安康中醫 作者:佚名 2007-3-16

柴胡桂枝乾薑湯方證,在《傷寒論》六經辨證中有著特殊地位,它屬於六經病中那一經的方證?歷來註家莫衷一是,有的認為該方主“少陽表里未解”(《醫宗金鑒》);有的認為主“少陽病兼水飲內結的證治”(《傷寒學》),仍屬少陽病方證;有的認為屬“厥陰合於少陽”(《傷寒論集註》)。要明了這一問題,宜從四個方面解析。

一、從方藥組成解:

柴胡桂枝乾薑湯的組成為:柴胡半斤,桂枝(去皮)三兩,乾薑二兩,栝樓根四兩,黃芩三兩,牡蠣()三兩,甘草()二兩。
本方是小柴胡去半夏加栝樓湯的變劑,即去人參、大棗、半夏、生姜,加栝樓根、桂枝、乾薑、牡蠣而成。方中柴胡主心腹腸胃中結氣,飲食積聚,寒熱邪氣,推陳致新,與黃芩為伍解煩熱而治胸脅苦滿。栝樓根之潤得牡蠣之收能滋液解渴。黃芩苦寒,伍乾薑之辛溫以理微結。桂枝、甘草治氣沖並兼和外。甘草、乾薑理中氣以複津液。原有人參補中、大棗致壅滿均非微結所宜而去之,故此治小柴胡去半夏加栝樓湯證、氣上沖有微結或外不和者。《醫宗金鑒》認為:“少陽表里未解,故以柴胡、桂枝合劑而治之,即小柴胡之變法也。去人參者,因其氣不虛,減半夏者,以其不嘔恐助燥也,加栝樓以其能止渴,兼生津液也,倍柴胡加桂枝,以主少陽之表,加牡蠣以軟少陽之結,乾薑佐桂枝,以散往來之寒,黃芩佐柴胡,以除往來之熱,上可制乾薑不益心煩也,
諸藥寒溫不一,必需甘草以和之。”柯韻伯認為:“此方全是柴胡加減法,心煩不嘔而渴,故去參夏加栝樓根;胸脅滿而微結,故去棗加蠣;小便雖不利而心下悸,故不去黃芩不加茯苓;雖渴而表未解,故不用參而加桂,以乾薑易生姜,散胸脅之滿結也。”認為本方是由小柴胡湯變化而來,
諸家看法是一致的。《醫宗金鑒》提出是柴胡、桂枝合劑,提示了本方適應於半表半里證,但認為散結不在乾薑而在牡蠣,輕視乾薑易生姜。而柯氏註意到乾薑易生姜,是為散胸脅之滿結,註意到了寒飲在下是滿結的主因,故不能用生姜之散,而必用乾薑之溫,因此乾薑易生姜是柴胡桂枝乾薑湯區別於小柴胡湯的大眼目,提示後人,小柴胡湯重在和解半表半里熱,而柴胡桂枝乾薑湯偏於祛半表半里寒。

二、從病位解

小柴胡湯方證屬半表半里,這是人們的共識。柴胡桂枝乾薑湯由小柴胡變化而來,由以上各家對其方解可知,該方證的病位仍與小柴胡湯一樣屬半表半里。而且不少人看到了兩者的不同,如《劉渡舟傷寒臨證指要》記有:“當年劉渡舟老師與經方名家陳慎吾先生請教本方的運用時,陳老指出:柴胡桂枝乾薑湯治療少陽病而又兼見陰證機轉者,用之最恰。”張路玉指出:“小柴胡湯本陰陽二停之方,可隨瘧之進退,加桂枝、乾薑,則進而從陽,若加栝樓、石膏,則進而從陰。”陰證機轉是什麼?從陰從陽是什麼?未曾說明。經方大師胡希恕一語道破了其機關,在所著《傷寒約言錄》中把柴胡桂枝乾薑湯放在少陽病篇講解,當講解柴胡桂枝乾薑湯方證時明確指出:傷寒五六日,為表病常傳少陽之期,因已發汗而複下之,使津液大傷,使半表半里的陽證變為半表半里的陰證。可知小柴胡湯從陰,是適應治療半表半里陽證,從陽則適應治療半表半里陰證。也可知,陰證機轉是指病位在半表半里由陽證轉為陰證。再看有關仲景的論述則更清楚,《傷寒論》第 147 條:“傷寒五六日,已發熱而複下之,胸脅滿微結、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出、往來寒熱、心煩者,此為未解也,柴胡桂枝乾薑湯主之。”是說傷寒五六日,雖已發汗,病不解則
常轉入少陽柴胡湯證,醫者不詳查,而又誤用下法,因使邪熱內陷,雖胸脅滿未去,但呈現微結。汗、下、邪熱皆傷津液,津液不下,故小便不利;津液虛少、熱傷津致燥,故渴而不嘔。氣沖於上,故但頭汗出。往來寒熱,為邪還在半表半里。心煩,為上有熱。這里的微結,是針對大陷胸湯證說的,即是說此結輕微,與大陷胸湯證結如石硬為陽明證者顯異。此即由半表半里陽證轉為半表半里陰證,呈上熱下寒的柴胡桂枝乾薑湯的方證。《金匱要略·瘧病》附方():“柴胡桂姜湯方治瘧寒多,微有熱,或但寒不熱,服一劑如神效。”瘧病是往來寒熱為特點的疾病,柴胡桂枝乾薑湯適應於寒多熱少,或但寒不熱之瘧疾,說明該方重在溫下祛寒。有關仲景對本條的論述,
僅此二條,並未直接指明治六經何病,但可得知該方的主要適應證是“但寒不熱”及“往來寒熱、心煩”者。這里可看出該方與小柴胡湯證的相類與不同,相類者,病位相同,皆用於半表半里證,不同者,病性不同,小柴胡湯用於陽證,而柴胡桂枝乾薑湯用於陰證。

三、從六經提綱解

經方家認為:六經來自八綱,即人體病位表、里、半表半里的病性分陰陽。半表半里有陰證、陽證之分,已知小柴胡湯方證屬半表半里陽證,又稱為少陽病,很顯然柴胡桂枝乾薑湯方證屬半表半里陰證,當屬厥陰病。那麼用厥陰病提綱來衡量該方是不是相符的呢?厥陰病的提綱為: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痛熱,饑而不欲食,食則吐蛔,下之利不止。其主要病機特點是:半表半里
虛寒,上熱下寒,沖逆明顯。柴胡桂枝乾薑湯的適應證已如上述:治瘧多寒,微有熱,或但寒不熱、往來寒熱、心煩等,更值得註意的是該方有桂枝可降沖逆,有花粉、生牡蠣可滋津、斂津止消渴,用乾薑溫下寒、黃芩清上熱,是治療厥陰病典型的方藥,而臨床用其治療厥陰病常能取效。

四、從臨床治驗解

1.李某,女,88 歲。2002 10 6 日初診。3 年來陣發性心房纖顫,曾長期住院治療未能控制。時心前區發緊,或胸悶、心悸,手足涼,口乾,腰酸,乏力,頭暈,耳鳴,眠差,易汗出,舌苔薄白,舌質淡,脈雙側反關,時結。多次心電圖顯示:V3V5 S-T 下降,T 波低平。證屬厥陰病上熱下寒,並血虛水盛,為柴胡桂枝乾薑湯合當歸芍藥散的適應證:柴胡 12g,黃芩 10g,花粉 12g,生牡蠣 15g,生龍骨 15g,桂枝 15g,乾薑 6g,炙甘草 6g,當歸 10g,川芎 6g,白芍10g,澤瀉 15g,蒼朮 15g,茯苓 12g。服藥 7 劑,自感頭暈、乏力、心悸好轉,心房纖顫發作減少,繼續加減服用 2 月,未再發心房纖顫,隨訪 2 年穩定。

2.王某,1955 8 19 日初診。病 6 日,服西藥未效,刻下往來寒熱,口苦,咽乾,心煩,胸脅苦滿,上腹揉按有水聲,小便不利,舌淡紅,苔白滑、脈弦細。證屬少陽經病,兼水飲內停之證,宜和解少陽,兼治水飲。方用柴胡桂枝乾薑湯出入:柴胡 9g,黃芩 9g,桂枝 6g,乾薑 4.5g,茯苓 9g,陳皮 6g,澤瀉 6g,粉甘草 3g。服 2 劑,寒熱解,胸脅苦滿及停飲癥狀消失,小便通暢。(孟永利《傷寒論現代研究與臨床應用》,學苑出版社,1998)

3.女,23 歲。初診:1961 1 20 日。停經 5 月,多白帶,無妊娠現象。近 7 日來覺口苦,胸脅苦滿,不思飲食,前日先感周身痛楚,腰痛,即來月經,色鮮紅,氣腥量少,小便不利,便時尿道刺痛,唇幹燥,口微渴,喜熱飲,心煩,夜間頭部汗出,腰酸腹痛,舌淡苔薄,脈弦數。
此素體血少,近則少陽受邪,擬柴胡桂枝乾薑湯以和少陽,加四物湯養血:北柴胡 15g,桂枝 10g,乾薑 6g,天花粉 12g,黃芩 10g,炙甘草 6g,牡蠣 12g,乾地黃 10g,赤芍 10g,川芎 3g,當歸10g
服藥 1 劑,口苦、腰酸痛大減,白帶亦少,胸悶,心煩,口渴等癥均除,經仍未凈,繼續服 2 劑,經凈帶止而愈。(李培生等《高等中醫院校教學參考叢書·〈傷寒論〉》,人民衛生出版社,1987) 
3 例治驗出自不同醫家,卻都用柴胡桂枝乾薑湯加減治療常見急慢性病。
3 例共同特點,皆有胸脅苦滿、口苦咽乾、心煩、或心悸、小便不利、或四逆,即呈上熱下寒之證。
諸家認為本方證病位在半表半里看法是一致的,但歷來受以《內經》釋《傷寒論》的影響,總認為半表半里為少陽,小柴胡湯證為少陽病代表,柴胡桂枝乾薑湯由小柴胡湯加減而來,故認為仍屬少陽,其原因是六經的實質不明。
當知《傷寒論》的六經不是《內經》的臟腑經絡,而是八綱加入半表半里理念形成的六經,在半表半里病位有陽證、陰證,陽證為少陽病,陰證為厥陰病。例 2 作者認為“證屬少陽經病,兼水飲內停之證”,即所謂“少陽病兼水飲內結”,也即上有寒熱,下有寒飲之證,實即半表半里陰證。小柴胡湯是治半表半里陽證,與柴胡桂枝乾薑湯治療半表半里陰證有明顯的不同,這即是陳慎吾先生所指的“陰證機轉”,張路玉所稱的“從陽”,也即由半表半里陽證轉為半表半里陰證,六經所屬當為厥陰病。這里對比一下烏梅丸的方證更可明了。後世歷來對厥陰病概念不清,治療厥陰病的方藥則更含糊,但認為烏梅丸是治療厥陰病之方,看法是一致的,其方藥組成特點是寒熱並見,其主要適應證特點是寒熱錯雜。而柴胡桂枝乾薑湯的方藥組成亦是寒熱並見,其主要適應證也是寒熱錯雜,兩方的方義和適應證是相類的,故柴胡桂枝乾薑湯與烏梅丸一樣是治療厥陰病之方。

總之,從方藥組成看,柴胡桂枝乾薑湯方證屬半表半里的上熱下寒證;從病位分析,本方屬半表半里陰證;從六經提綱看、從臨床治驗看,本方證皆屬厥陰病範疇,因此,柴胡桂枝乾薑湯方證是隸屬於厥陰病類方證。既往人們可據條文所述癥狀運用本方,且廣泛應用於治療感冒、瘧疾、肝炎、冠心病、內分泌紊亂、婦科病、慢性腎炎、前列腺炎等病,當辨明本方所屬厥陰後,則進一步明了其方義,將更能廣泛地、準確地運用於臨床,同時可進一步解析厥陰病的其他方證,更能進一步清楚厥陰病的實質。



柴胡桂枝湯治療抑鬱症 作者:郝萬山

柴胡桂枝湯治療抑鬱症  作者:郝萬山


柴胡桂枝湯是桂枝湯和小柴胡湯兩個方子相合,減少藥量。桂枝一兩半,這個方子是三次治療量,一次是用了8 克,黃芩用了8 克,人參一次用了8 克,甘草一次用了5 克,半夏一次用了8 克,芍藥一次用了8 克,大棗一次用了兩枚,生姜一次用了8 克,柴胡一次用了20 克。所以柴胡還是主要藥,盡管它沒有寫在第一位。要求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這是三次治療量,不過我剛才念的劑量是一次治療量,《傷寒論》開的這個方子是三次治療量。註意到沒有,沒有要求去滓再煎,所以它的主要目的不在於和解,凡是和解劑,都要求去滓再煎,這里沒有要求去滓再煎,它的主要目的不是和解,而是通絡止痛。

柴胡桂枝湯我們在今天臨床上用於治療什麽證候呢?首先說,和小柴胡湯一樣,各類發熱性疾病,伴有四肢關節劇烈疼痛的,單用小柴胡湯不行,要和桂枝湯一起用。各類消化系統的疾病,又伴有關節疼痛的,用柴胡桂枝湯很好,這是第二類。第三類,精神-神經系統的疾病。
     
在過去,門診經常見到一些老年婦女全身竄痛。我作為一個醫生,什麽地方疼,我就要去摸一摸。她說,大夫,我這個疼你是摸不到的,一會兒胸疼,捶著捶著它就跑到肚子這里了,你按一按呢,它又跑到退上了。捏一捏呢,沒準放個屁就不疼了。我說,那你這個病叫什麽呀。她說大夫,我就是肝氣竄的,肝氣竄。這個病中醫書沒有,西醫書也沒有,是北京的老太太們自己起的名字。一生氣,這個疼就滿身亂竄。我開始用逍遙散沒有效果,又用柴胡疏肝散,還沒有效果。既然是肝氣竄,我用疏肝的藥怎麽能沒有效呢?以後我就問劉老(劉渡舟),劉老說,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就是柴胡桂枝湯,因為已經有了疼痛了,就涉及到血脈不和的問題,不光是在氣分,不光是氣郁,所以你光疏氣,效果並不好,你應當加一些活絡的藥,那就是柴胡桂枝湯,很好。用柴胡桂枝湯以後,這些肝氣竄的老太太們都覺得吃這個方子很好,疼痛減輕很多。後來我看劉老師也經常用這個方子治療肝氣郁結,又伴有周身竄痛的證候。

我在臨床上觀察到精神抑郁證的病人,他們主要的臨床表現有:
情緒低落、精神抑郁,對許多事情喪失興趣,活得沒意思,自責內疚,食欲不振,體重下降;全身重度乏力;周身竄痛,莫名其妙的疼痛;動作遲緩;或者多睡或者少睡,或者思維遲鈍,或者思維激越。什麽叫思維激越呀,腦子想起一件事情就浮想聯翩,不能控制,直到想得頭疼腦脹,仍然不能控制。有些精神抑郁證的病人是這種思維狀態,而且這種病人還有個共同的特點,是晨重夜輕(少陽生發無力)。早晨一醒來,全身重度的乏力,心情特別不好(少陽生發無力)。他說,我怎麽一睜眼又來到了這個“苦難”的世界,我怎麽沒有睡死過去?到了傍晚的時候,病人身上輕快了,這種痛苦難耐的癥狀就減輕或沒有了。

精神抑郁證的病人自己非常痛苦,痛不欲生,可是到醫院一檢查,CT、B 超、心電圖,各種現代化的理化檢查都沒有發現,所以有的家屬就特別恨他:你有病看病,你到底是什麽病,醫生都不知道你是什麽病,可是病人痛苦難耐,痛不欲生。

我觀察到這些病人,他們常常有晨重-夜輕的感覺,這些病人膽子還小。這是怎麽回事呢?早晨,正是少陽陽氣開始生發的時候,這些病人少陽膽氣比較虛,無力生發,而早晨呢,又是五臟六腑的新陳代謝,開始由衰退轉向活躍的時候,此時它需要少陽更多的陽氣生發以作支持。但是病人少陽一陽之氣不足,需要它支持的時候,它無力支持,所以該生發的時候生發不起來,該疏達的時候疏達不起來,因此清晨病情就重。到了傍晚為什麽就輕了呢?因為此時五臟六腑新陳代謝轉衰落了,對少陽陽氣生發的支持要求降低了,所以這個時候他倒覺得身上輕巧了。

根據這樣一個規律,我用柴胡桂枝湯來治療精神抑郁證,取桂枝,助少陽的一陽之氣。桂枝有生發陽氣的作用,它可以助膽陽,助膽陽陽氣的生發。

精神抑郁證的病人由於氣機的郁結,導致了三焦氣機的失調,太陰痰飲水濕內生特別是痰濁內生,上蒙神竅,造成思維遲鈍、記憶力減退,因此光用柴胡桂枝湯還不行,所以又配合上溫膽湯,我把它叫做柴桂溫膽湯。

孫思邈在《千金要方》里有一個方子叫作定誌小丸,治療什麽呢,治療忽忽喜忘,說這個人就是忘事,記憶力減退,忽忽喜忘。它還治療什麽呢,說朝發暮差,早晨發了,晚上好了;暮發朝差,晚上發了,早晨好了。這不就是典型的精神抑郁證的晨重夜輕的這種證候嗎?我在臨床上觀察到也有極個別的病人他不是晨重夜輕,而是夜重晨輕,我就納悶,為什麽我分析是,少陽膽陽不足,該生發的時候生發不起來,應當是晨重夜輕,這個病人為什麽是晨輕夜重呢,原來這個病人多年來是開電梯的,夜班電梯,他就陰陽顛倒,所以他發病也和別人不一樣。
所以我們就把定誌小丸也拿來,定誌小丸由什麽藥物的組成的呢?人參、茯苓、石菖蒲、遠誌。組合起來我把它叫做柴桂溫膽定誌湯,一方面用柴胡桂枝湯旋轉樞機,開達太陽,生發展放 釋放元陽之氣(太陽+少陽);一方面用溫膽湯合定誌小丸,化痰濁  醒神竅(太陰水飲)。對一些失眠的病人,加炒棗仁、生龍骨、生牡蠣。就把它叫做柴桂溫膽定誌湯的加減方吧。

我用這個方子大概用了二十多年,治療精神抑郁證的病人大概上百例,重證的病人我也配合一些西藥,抗抑郁藥,這些病人現在絕大多數都完全康複而且恢複工作。

西北電業局有一個科長得了抑郁證,那簡直工作不能工作,他的領導不能理解,說你有病你就到醫院看病,你給我說出你是什麽病來,你要沒病就好好工作。他自己痛苦難耐,可又不能給領導說清楚,工作也做不下去,思維遲鈍、動作遲緩(太陽+少陽+太陰)。他聽說我治這個病,然後就坐著飛機從西安來北京。坐在飛機上他想飛機掉下去,飛機掉下去,我就一了百了,一死一切都完了。他突然又想,我這個家夥太壞了,我一掉下去,這一飛機上的人都會倒黴。於是又自責內疚、痛不欲生,就是這麽一個心態。我見了他之後說,這種病只有聰明的人才得,治好了之後不留後遺證,不留人格缺損,你將來還有飛黃騰達的時候,還有發揮你聰明才智的余地。他說不可能,你在安慰我吧。我說咱們拉鉤,今後你要是飛黃騰達,你不要忘掉我。然後我給他吃柴桂溫膽定誌湯,同時也給他用抗抑郁的西藥。他說,那你多長時間給我治好,我說三個月。三個月以後他上班了,但是三個月以後還得繼續吃藥,中藥不再吃了,西藥繼續吃。一年以後他提升處長。去年他來北京開會,到我那里說,郝大夫您還記得當年我痛不欲生的時候您給我拉鉤嗎?我說我當然記得,他說我當時只認為您是安慰我,我根本不可能想象到我還能像過去那樣那麽敏捷,那麽能夠勝任工作,現在我真的達到了這個地步了,我真的非常感謝您,您是我真正的救命恩人。那我用的是什麽方子呢,就是柴胡桂枝湯為基礎方,再結合溫膽湯,再結合孫思邈的定誌小丸。

精神抑郁證的病人我們在治療的過程中,有少數的可能轉化為狂躁。躁狂證和精神分裂證不是一回事,躁狂證的特點是情緒高漲,盲目樂觀,每天高興得不得了,思維敏捷、動作迅速。上課的時候,一句話在這邊寫,另一句話就跑到那邊去了,動作特別迅速,自認為能力很強,盲目樂觀,每天高興得不得了,精力充沛,性欲旺盛,二十四小時不睡覺,一樣是精力充沛。這些人我們常常錯以為是我們正常人中的強者。精神躁狂-抑郁證中的躁狂型,一旦遇到挫折情緒必然低落,然後就轉為抑郁。所好的是我們中國人之中躁狂和抑郁交替發生的非常少。如果你在治療抑郁證的過程中,這個病人突然睡眠減少,精神亢奮,盲目樂觀,狂妄自大,說起話來天下他最行,說我要當總理怎麽樣,我要當主席怎麽樣,那你就要小心,這可能是精神躁狂證的病人,這個時候,這些治療抑郁證的藥馬上停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