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ex

2016年7月16日 星期六

溫氏奔豚湯

溫氏奔豚湯

溫氏奔豚湯治雜病
·         2014-10-24 14:52
·         網絡來源
·         溫氏奔豚湯是山西省中醫學校溫碧泉老中醫遺方(由附子、肉桂、紅參、沉香、砂仁、山藥、茯苓、澤瀉、牛膝、炙草組成),與《金匱要略》奔豚湯同名異方,老中醫李可頗為欣賞,經他加以改進后應用。
·         李可認為:“本方由人參四逆湯去乾薑,加桂附理中湯去白朮,桂附八味丸去熟地、丹皮、吳茱萸,加沉香、砂仁、牛膝組成。是一首純陽益火,救困扶危妙方。溫熱靈動,徹上徹下,通行十二經表里內外。功能溫養先天命門真火,救扶元陽之衰亡,固元氣之厥脫。補火生土,化濕醒脾,補土制水,而消水腫。納氣平喘,安養沖脈,引火歸源,制伏奔豚。可消五臟寒積,逐六腑冷凝,除骨脈寒痹,破沉寒痼冷,散寒行氣治諸痛。”筆者多年來在臨床中運用此方治療疑難雜病,取得明顯效果,簡介如下。
·         長期腹痛
·         王宗慶,男,63歲,20101126日初診。
·         主訴:臍腹疼痛6年。患者每天無定時發作中腹、肚臍周圍隱痛,每次數小時,疼時腹內有股氣上沖胸或在臍旁周圍轉動,手按壓減輕,疼痛緩解,尤在遇冷或冬季加重。經醫院多次檢查未見異常,按神經官能病治療未見效果。
·         刻診:體胖、精神不振、面色萎黃,上腹脹滿,自覺腹內有一物在轉動,壓痛,口苦咽干目眩,大便不暢,食納欠佳,喜熱飲,脈沉無力,舌體胖大苔滑膩。高血壓病8年,腦腔梗3年,
·         辨證:奔豚證,少陽少陰并病。治宜平肝降逆,溫陽補腎。
·         處方:柴胡20克,桂枝15克,炒白芍30克,炙甘草15克,附片15克,干姜15克,人參10克,肉桂10克,沉香10克,山藥30克,茯苓20克,砂仁15克,澤瀉15克,牛膝30克,荔枝核15克。10劑,水煎服,日1劑。
·         二診:口苦、咽干、腹內上沖感減輕,繼上方加生龍牡、磁石各20克,萊菔子30克,穀、麥芽各30克。10劑,水煎服,日1劑。
·         三診:臍脘疼痛消失,大便通暢,食納增進,上方調理1個月。觀察1年未見復發,原高血壓、頭昏已減輕,血壓正常。
·         按:奔豚病在《金匱要略》中有:“奔豚氣上沖胸,腹痛,往來寒熱”;《內經·骨空論》指出:“沖脈為病,逆氣里急”;《難經》五十五難又說:“積者陰氣也,其發有常處,其痛不離其部,上下有所始終。”患者腎陽虧損,腎氣不足,肝郁脾虛,浮火上沖,擾動沖脈,腹臍作痛。故用溫氏奔豚湯加味,祛陰寒而扶陽氣,溫腎補脾,鎮潛沖脈,引火歸源,疏肝理氣,健脾和中,病愈自安。
·         腹背發熱
·         雷某,女,57歲,2011624日初診。
·         主訴:上腹及右背發熱3年。患者每天早晚右上腹及背腰部發熱,如火燒樣不適,有時串疼。胃鏡檢查:慢性萎縮性胃炎伴膽汁反流,十二指腸球炎。服奧美拉唑、洛賽克等藥后癥狀未減輕,又以中藥清熱解毒、清熱利濕、和胃降逆等法治療未見效果。
·         刻診:上腹部不適,伴疼痛,脹滿,口渴,喜熱飲,有一片熱氣在右上腹、背部繞動發熱難受,手足心發熱,腰困痛如折,尿頻、遺尿,大便稀溏,全身畏寒,頭昏乏力,心悸氣短。脈象沉細,舌淡苔白膩滑潤。
·         辨證:肝脾腎三陰寒證,陰火上浮。治宜補火生土,安養沖脈。
·         處方:附片60克(先煎),干姜30克,炙甘草30克,紅參20克,山茱萸60克,生龍牡各30克,磁石30克,沉香12克,砂仁15克,山藥40克,茯苓15克,土白術15克,澤瀉12克,肉桂5克(沖服)。10劑,水煎服,日1劑。
·         二診:肢冷背冷畏寒好轉,食納增進,右上腹背部發熱好轉。繼上方加鵝管石20克,山茱萸30克,黃精20克,補骨脂20克。20劑。
·         三診:上腹發熱減輕,范圍縮小。腰困痛好轉,仍感氣短乏力,上方加炙黃芪30克,升麻10克,柴胡20克。20劑,諸癥消失病愈。
·         按:膽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反酸燒心多在劍突下胃脘部或中脘發作,用上述中西藥治療有一定效果,但該患者背腰部發熱,不伴反酸燒心,說明主要病機不在反流。腰背是督脈循引路線,督脈不升,任脈不降,少陰陽虛,背寒肢冷,肝寒郁中,沖脈上逆,陰火上浮,故用溫氏奔豚湯,溫經通陽,補火生土,健脾化濕,納氣制沖,引火歸源而愈。
·         (田養年 西安養年中醫醫院)


=======================
溫氏奔豚湯治驗錄
 *按:已故山西中醫學校傷寒、內科教研組溫碧泉先生,是我60年代中醫函授老師,也是我走上中醫之路的第一位啟蒙導師。
 *溫老是山西介休人,生平不詳。我與溫老僅三面之緣,聆聽傷寒陽明、少陰篇講解2次,奔豚湯學術講座1次。
 *溫老一生專攻仲景之學,對《傷寒》、《金匱》造詣很深,見解獨到,能發前人所未發。擅長以經方治療多種疑難痼疾。奔豚湯一方,便是他一生學術經驗的心血結晶。
 *溫老慈祥和靄,平易近人,不修邊幅,講授高深的中醫學理,深入淺出,幽默風趣,諄諄善誘,啟迪學生悟性。
每一節課,他都能講透一個專題的方方面面,把他一生寶貴的學術觀點和經驗傾囊相授。他鼓勵學生立大志,下苦功,多實踐,勤反思,有所領悟,有所創新,勇攀醫學高峰,振興中醫,為國爭光。
 *溫老一生,嘔心瀝血,默默埋頭於臨床教學,桃李滿天下。為人民治病不怕山高路遠,不避風雨寒暑,無欲無求,不務虛名,令我感佩。他繼承仲景心法,創立新方,濟世活人,造福人類,功不可沒。
 *嗚呼!哲人已逝,我學習溫老愧無所成,謹以此文紀念溫老對我的教誨之德。
 *本方由附子、肉桂、紅參、沉香、砂仁、山藥、茯苓、澤瀉、牛膝、炙草組成,是山西省中醫學校溫碧泉老師遺方,與《金匱》奔豚湯名同方異。本方由人參四逆湯去乾薑,桂附理中湯去白朮,桂附八味丸去熟地、丹皮、萸肉,加沉香、砂仁、牛膝而成,是一首純陽益火,救困扶危妙方。溫熱靈動,徹上徹下,通行十二經表裏內外。功能溫養先天命門真火,救元陽之衰亡,固元氣之厥脫。補火生土,化濕醒脾,補土制水,而消水腫。納氣平喘,安養沖脈;引火歸原,制伏奔豚。消五臟寒積,逐六腑冷凝,除骨脈寒痹,破沉寒痼冷,散寒行氣治諸痛。于大隊辛熱燥藥之中,重用一味山藥之性潤,健脾和胃益肺,補腎強精益陰之品為佐,滋陰配陽,共奏益火之原、以消陰翳之效。原方無劑量,筆者經驗:君藥附子,輕症溫養lO克,大病陽衰1530克,危重急症,斬關奪門,破陰救陽100200克;山藥30克;紅參平劑10克,急救暴脫30克,加山萸肉90120克;炙甘草平劑為附子的兩倍,當附子破格重用時,保持60克;肉桂平劑10克,火不歸原用小量(3克去粗皮研粉,小米蒸爛為丸,藥前先吞);沉香、砂仁用小量35克。餘藥隨證酌定。煎服法:小劑,加冷水1500毫升,文火煮取600毫升,3次分服。大劑,加冷水2500毫升,文火煮取750毫升,日31服。上有假熱,熱藥冷服,偷渡上焦。
 *原方主治:肝脾腎三陰寒證;奔豚氣;寒霍亂,脘腹絞痛;氣上沖逆,上吐下瀉,四肢厥逆,甚則痛厥;寒疝;水腫鼓脹等症。本方運用要點,以“厥氣上攻”為主症,即方名“奔豚”之取意。“奔豚”為一種發作性疾病,屬沖脈病變。
沖為血海,其脈起於小腹,循腹上行,會於咽喉。隸屬肝腎,又隸屬陽明。當腎陽虛衰,肝寒凝滯,寒飲內停,沖脈即不安於位,挾飲邪上逆奔沖,便成本證。當發作時,患者自覺一股冷氣從少腹直沖胸咽,使其喘呼悶塞,危困欲死而痛苦萬分。其證時發時止,發則欲死,止則沖氣漸平,平復如常,與《金匱》描述一致。方中肉桂、沉香直人肝腎,破沉寒痼冷,溫中降逆,為治奔豚之專藥,故投治輒效。余運用本方34年,臨證加減變通,擴大應用範圍,用治一切沉寒痼冷頑症、臨床罕見奇症,皆能應手取效。尤對危急重症,有起死回生之功。茲選錄驗案數則如下:
 一、風心病垂危
 靈石仁義村郝永昌,50歲。19786月,其奶母之女李某邀診。患風心病12年,近2年出現全身腫脹,腹大如鼓,臍凸胸平,下肢爛腫如泥。山醫一院診為“風心病心衰,心功Ⅲ級,心房纖顫”。心悸氣喘,畏寒特甚,盛夏猶穿棉襖。已臥床3月餘。端坐呼吸,面色青慘,唇指青紫。口鼻氣冷,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六脈似有似無,或如雀啄,至數模糊。唯下三部之太溪脈尚微弱可辨。舌紫胖水滑,齒痕多。腹診臍下築動應衣,時覺有冷氣從關元穴處由腹正中線向上攻沖奔迫,沖至咽喉,人即昏厥。
家屬已備棺木、壽衣。神識昏蒙,似睡非睡。少陰亡陽諸症悉見,唯太溪根脈尚微弱可辨,是為一線生機。勉擬一方,破陰救陽固脫,得效請服10劑。
 *附子100克,生山藥60克,油桂3(),沉香3(磨汁對人),砂仁5克,雲苓、澤瀉各30克,紅參20(另對汁),煆紫石英、生龍牡、腎四味各30克,山萸肉90克,炙草60克,懷牛膝10克,鮮生薑10片,大棗10枚,核桃4()
 *加冷水2500毫升,文火煮取750毫升,日三夜一服。
 *患者服藥3劑後,奔豚氣未發。10餘年之心悸亦止,請西醫聽診,纖顫消失。服至7劑時小便增多,日夜可達2千毫升。食納增,喘定,可平臥。全身落屑如脫一層殼,可到戶外散步。服完lO劑,水腫全消,精神健旺,秋收大忙時節,給生產隊照場。
 二、肺心病奇症
 縣農機公司離休幹部趙翰卿,64歲,1985118日初診。患者從1972年患慢支,1977年發展為阻塞性肺氣腫,1982年冬,進一步惡化,內科診為肺心病代償期,已達3年。
 *刻診,冬至節當日因感冒突然發病。其症,每日寅時先覺臍下築築躍動,隨即有冷氣頻頻從關元穴處上攻至劍突部,即全身抖動,心悸,恐懼,自汗,暴喘。約1小時許漸止。每日如此,反復發作已20多天。患者面色灰暗,如有薄薄一層霧氣籠罩,殊為罕見,恐非吉兆。唇指青紫,頸脈動甚,咳喘頻頻,痰如拽鋸,痰稀而味鹹。腰困如折,畏寒,入冬以來足不出戶。食納尚可,便幹結,三五日一行,小便餘瀝不盡。四末冷,雙膝尤冷。舌胖潤紫暗,脈弦遲,60次/分,腹診,臍下躍動逼指,其勢直達下脘。
 *脈證合參,本病內科診為肺心病急性感染,血象:白細胞19500,中性90,似屬外感無疑。然細揣證情,絕非外感小恙可比。考咳喘一症,初病在肺,久必及腎。患者年高,腎氣本衰。加之久病耗傷,重傷腎氣。腎在變動為“栗”,今病而顫抖,正是“栗”義。腎為先天之本,諸氣之根,元陰元陽之所居,又為封藏之本。今腎之陰陽兩虛,其封藏、納氣、固守之能大衰。又適逢冬至一陽來複,擾動腎宮,致元氣不能下守,時時上奔欲脫。自汗者,非衛氣之虛,乃腎不主閉藏也;暴喘者,非痰實氣壅,乃腎不納氣也;寅時發病者,寅時屬肺,乃十二經循行之始,經氣之行,全賴腎氣之充,今腎氣衰,經氣起步難。待卯時日出,陽氣旺而病暫止,亦陰陽盛衰之變;心中恐懼者,腎在志為恐也;臍築、厥氣上攻者,腎元失固,且挾沖脈之上奔也;稀痰上湧而味鹹者,腎液上乘也;腰困如折者,腎將憊也;且腎主二陰,陰虧失濡則大便難,陽衰失統則小便多;至若四末冷,亦火之衰,陽氣難達四末也。種種見證,無一不屬於腎虛欲脫。若誤用清肺、宣肺,必有暴脫之變。
救治之法,全在一個“固”字。擬溫氏奔豚湯:小劑,熟地90克,腎四味、山萸肉、煆紫石英、生龍牡、活磁石,陰陽並補,引火歸原,納氣歸腎。於發作前l小時服。
 *125日二診,前法幸中,服藥3劑,諸症悉除,脈沉弦72次/分,危象已退,熟地減至30克,續服3劑。
 *129日三診,患者喜不自勝,雲:3年來唯今冬幸未住院。予培元固本散(人參、蟲草、胎盤、蛤蚧、茸片、三七、琥珀)治本。
 *三、縮陽症
 *靈石煤礦井下工人靳志雄,21歲。198411122時許,忽覺腳背麻如電擊,有一股冷氣從雙小腿內側中線直沖至陰莖根部,隨即全身寒戰,嘎齒有聲。頭汗喘促,陰莖陣陣收縮人腹,恐懼異常,於2日晨急診入院。
內科用鎮靜劑不能控制,邀餘會診。四診未畢,突然發作。倉促之間,急令患者臥床解衣,即以筆者手中之紙煙頭,對準關元穴著膚火灼,約2秒鐘,立解其危。見證為陰寒直中厥陰,肝主筋,其脈過陰器,寒主收引,故陰莖收縮入腹。以溫氏奔豚湯用附子30克,加吳茱萸(開水沖洗7)15克,山萸肉、生龍牡各30克。鮮生薑10大片,大棗20枚,逐在裏之陰寒,溫肝腎而固元氣,3劑後病癒出院。
 *按:吳茱萸辛苦溫,燥烈有小毒,入肝、胃經。治巔頂頭痛,肝寒疝痛、痛經,眩暈,胃寒嘔吐吞酸,噎嗝反胃,外敷湧泉引火歸原治口瘡,敷臍治小兒泄瀉,其功不可盡述。唯各家皆用15克~6克,藥難勝病,故其效不著。
《傷寒論》吳茱萸湯用量一升,漢制一升,約合今制50克,方下注一“洗”字,是仲景用法奧妙所在。即以沸水沖洗7遍而後入煎,可免入口辛辣及服後“瞑眩”之弊。
 *余凡遇小兒、老人、贏弱病人則先煎沸23分鐘,換水重煎,則更穩妥。其用量lO克以下無效,15克顯效,30克攻無不克。方中鮮生薑、大棗按《傷寒論》比例定量。
傷寒方用藥精純,雖薑、棗亦寓有深意,並非點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