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劑溫氏奔豚東加味治癒一例重症冠心病合併嚴重肝腎功能衰竭...
發表者:鄧宏 4598人已訪問
大劑溫氏奔豚東加味治癒一例重症冠心病合併嚴重肝腎功能衰竭、尿毒癥。( 轉貼)
此方系山西李可老中醫對“已故山西中醫學校傷寒、內科教研組:溫碧泉先生學術觀點和經驗的心血結晶的傳承,也是李可老中醫學術觀點和經驗的發展創新思想 ”。
本方由附子、肉桂、紅參、沉香、砂仁、山藥、茯苓、澤瀉、牛膝、炙草組成,是山西省中醫學校溫碧泉老師遺方,與《金匱》奔豚湯名同方異。本方
由人參四逆湯去乾薑,桂附理中湯去白術,桂附八味丸去熟地、丹皮、萸肉,加沉香、砂仁、牛膝而成,是一首純陽益火,救困扶危妙方。溫熱靈動,徹上徹下,通
行十二經表裡內外。功能溫養先天命門真火,救元陽之衰亡,固元氣之厥脫。補火生土,化濕醒脾,補土制水,而消水腫。納氣平喘,安養沖脈;引火歸原,制伏奔
豚。消五臟寒積,逐六腑冷凝,除骨脈寒痹,破沉寒痼冷,散寒行氣治諸痛。于大隊辛熱燥藥之中,重用一味山藥之性潤,健脾和胃益肺,補腎強精益陰之品為佐,
滋陰配陽,共奏益火之原、以消陰翳之效。原方無劑量,筆者經驗:君藥附子,輕症溫養lO克,大病陽衰15~30克,危重急症,斬關奪門,破陰救陽 100~200克;山藥30克;紅參平劑10克,急救暴脫30克,加山萸肉90~120克;炙甘草平劑為附子的兩倍,當附子破格重用時,保持60克;肉桂 平劑10克,火不歸原用小量(3克去粗皮研粉,小米蒸爛為丸,藥前先吞);沉香、砂仁用小量3~5克。餘藥隨證酌定。煎服法:小劑,加冷水1500毫升, 文火煮取600毫升,3次分服。大劑,加冷水2500毫升,文火煮取750毫升,日3夜1服。上有假熱,熱藥冷服,偷渡上焦。
原方主治:肝脾腎三陰寒證;奔豚氣;寒霍亂,脘腹絞痛;氣上沖逆,上吐下瀉,四肢厥逆,甚則痛厥;寒疝;水腫鼓脹等症。本方運用要點,以“厥氣上攻”為主症,即方名“奔豚”之取意。“奔豚”為一種發作性疾病,屬沖脈病變。
沖為血海,其脈起於小腹,循腹上行,會於咽喉。隸屬肝腎,又隸屬陽明。當腎陽虛衰,肝寒凝滯,寒飲內停,沖脈即不安於位,挾飲邪上逆奔沖,便成本
證。當發作時,患者自覺一股冷氣從少腹直沖胸咽,使其喘呼悶塞,危困欲死而痛苦萬分。其證時發時止,發則欲死,止則沖氣漸平,平復如常,與《金匱》描述一
致。方中肉桂、沉香直人肝腎,破沉寒痼冷,溫中降逆,為治奔豚之專藥,故投治輒效。李老運用本方34年,臨證加減變通,擴大應用範圍,用治一切沉寒痼冷頑 症、臨床罕見奇症,皆能應手取效。尤對危急重症,有起死回生之功。余從以上二位老師的教誨下_感悟 之,現 將 臨床應用本方治癒 一例重症冠心病合併嚴重肝腎功能衰竭、尿毒癥 患者:
駱光武 男 76 歲 ,因冠心病伴痛風20年病史;1974年曾做闌尾切除術。冠心伴痛風病情加重1年4個月,曾三次因急性心肌梗塞伴心房纖顫住院治療,都以病情緩解出院。至2008年3月4日因其病情再度加重,並經醫院三次下病危通知書,前兩次經縣醫院住院搶救脫險。第三次(第12天)病情急劇加重,經醫院搶救病情未見緩解,並出現全身水腫、神智不清、心慌心悸、 呼吸困難 等,而急轉院達州市中心醫院;經生化檢查;
DBIL3.6umOI/L,ALT127U/L,AST70U/L,LDH341U/L,GGT64U/L,TP56g/L,CK(磷酸肌酸激酶)250U/L,HBDH(a-羥丁酸脫氫酶)217U/L,Na145.2mmoI/L,CL113.4mmoI/L,Ca1.30MMOL/L,IP2.24mmoI/L,CO2
13.9mmol/L,AG22.3mmol/L,UN(尿素)41.0mmol/L,CRE(肌酐)904.0umol/LCRP30.40mmol/L;UA(尿酸)671umol/L.乙肝二對半結果(--);DR(號:0804822)檢查提示:1 兩肺紋理增多、增粗。2 心影增大,以向左增大為主,主動脈球鈣化。3 右膈面中份向上膨隆。4 左膈面胸膜增厚粘連;B超(檢查號:200803190024)掃查:腹腔未見明顯積液暗區。1 胰腺聲像圖改變合併雙腎囊腫。2 前列腺測值增大。3 雙側胸腔少量積液 。彩超(超聲號420082141):提示1心臟:左室增大、瓣膜反流(中度)、脈瓣(中度);2腎臟:大小約9.0*4.0*4.4cm,實質內見兩個大小不等的無回聲區,壁薄內清,後方回聲區增強,較大者1.8cm,有腎大小約8.9*4.0*4.5cm,實質內見多個大小不等的無回聲區,壁薄內清,後方回聲增大約2.0cmX2.1cm,皮髓質界限欠清,彙集部集中。CDFI:血流未見明顯異常。心電圖:竇性心律、左室肥大伴複極異常(電壓標準:LST/T 異常)。 診斷為“嚴重心衰竭合併急性肝腎功能衰竭、尿毒癥。經市醫院搶救治療加腎透析二周。2008-04-02生化檢查ALI62U/L,AST49U/L,GDT110U/L,TP59.0g/L,ALB33.8g/LA/G1.30,Ca1.36IP2.52mmol/LCo2
19.3,AG22.6mmol/L,UN25.8mmol/LCRE1002.0UMOI/L,UA448UMOI/L,CRP29.2Mg/L. 病情無明顯好轉出院。
於2008年4月3日下午出現病危求治餘。診見患者昏睡時醒,吸氧。心悸氣喘,唇指青紫,畏寒肢冷
,全身水腫,腹大如鼓,陰囊濕冷如冰,晨起噁心
嘔吐,口臭,有爛蘋果味,脈弦遲。舌紫胖水滑邊有齒痕。自覺有涼氣從小腹直奔心胸,患者即全身怕冷抖動,心悸頭搖,特別驚恐懼慌。故脈症合參,證屬肝脾腎三陰寒證,處以重劑溫氏奔豚湯5劑-----------
附子200 生山藥30 紅參20 砂仁5 沉香5 雲苓 30 澤瀉30 紫石英30 生龍牡30 腎四味各30 山萸肉120 灸草60 懷牛膝10 半夏30 鮮生薑10片 大棗10枚 核桃4枚 加水3000毫升 先急火煮10分鐘,後文火煮取750毫升 日三夜一服。患者服一劑藥後奔豚氣未發。心悸心慌亦止,三劑後大便通暢,尿量增加日夜可達1500毫升。食俗增加,並可到戶外散步。5劑服完,水腫已去其七,精神明顯好轉。但仍有晨起噁心 嘔吐,口臭,有爛蘋果味,二診方:上方加細辛15克大黃10克,以達溫陽瀉濁,邪去則正安.,此患者以本方調治1月餘,服藥20餘劑, 後因邪退正虛,氣短懶言,腰腿仍微困疲乏。故以培元固本散鞏固療效,以善其後。
通過三個月培元固本散的調理,患者于7月4日經西醫生化檢查:肝功正常,尿素氮7.81
肌酐179 尿酸468.5 基於正常;彩超複查:心腎未見異常。現患者已鍵如常,能在家做很多家務,已不覺累,未再復發。
體會:
1 李老最善用大劑附桂溫陽以起急危重疾沉屙,有李老之膽識則可用,無李老之膽識則決不可用。
2 善用姜附桂必須明欽安盧氏提出的“人身立命在於以火立極,治病立法在於以火消陰”學術思想。故醫之喜用扶陽,喜用薑附,而是立命之需也。
以上為用李可老學術思想和欽安盧氏的扶陽學說一點體悟,希望各位老師和同仁指導批評。
鄭欽安附子運用: 桂附乾薑,純是一團烈火,火旺則陰自消,如日烈而片雲無。況桂附二物,力能補坎離中之陽,其性剛烈至極,足消僭上之陰氣。陰氣消盡,太空為之朗廓. 病雖舌見黃苔,無論幹黃色、潤黃色、老黃色、黑黃色,並未見口渴飲冷,煩躁惡熱,便閉等情,切不可便謂火旺熱極,當于陽虛真氣不上升處理會.
綜合鄭氏書中陰證的依據,約有以下13點:
1.少神或無神。
2.喜臥懶言,四肢困乏無力,或踡臥惡寒,兩足常冷。
3.不耐勞煩,小勞則汗出。
4.咯痰清稀或嘔吐清冷痰涎、清水或清涕自流。
5.語聲低弱。
6.唇色青淡或青黑。
7.痛喜揉按。
8.滿口津液,不思茶水,間有渴者,即飲也只喜熱飲。
9.女子白帶清淡而冷,不臭不黏。
10.飲食減少,喜食辛辣煎炒極熱之品,冷物全然不受。
11.小便清長,大便通利。
12.面白舌淡,即苔色黃也定多潤滑。
13.脈微或浮大而空。
扼要地說,突出在一個“神”字,凡是“起居、動靜、言語、脈息、面色,一切無神”,即是陽氣虛衰的陰證。
祝味菊附子運用:
附子╬羚羊角------羚羊角治腦,附子強心,體虛而有腦症狀者最宜。古方資壽解語湯有之.
附子╬石膏------治高熱屢效。二藥一以制亢制炎而解熱,一以強心扶陽而固本。
附子╬大黃------治阿米巴痢疾其功甚偉. 阿米巴痢疾雖用芍藥湯最驗,但必須與附子、熟大黃共用,效力方著.以二藥治風疹塊,尤有特效.
附子╬小柴胡湯、柴胡桂枝湯------寒熱往來與瘧疾.
附子╬柴胡 當歸芍藥 三棱 莪術------治療肝腫大脅肋脹滿,可使肝腫逐漸消失。
附子╬柴胡、控涎丹------治胸膜炎。
附子╬瓜蔞 薤白------治風濕性心臟病。
附子╬活磁石 生龍齒生牡蠣------(一般用附子15g,磁石50g,生龍齒和生牡蠣各用50g),如此溫陽與潛陽配伍,可以監製附子辛燥升浮之弊. 治咯血、失眠、心悸、怔忡、遺精、夢交甚驗。
附子╬酸棗仁、朱茯神------取其溫陽和營,使溫而不燥。具有強心之效力。傷寒及雜病病人的心臟衰弱,無不在處方中重用二藥。
《祝味菊先生醫案》中附子、制川烏主要應用於以下幾方面:
溫中達表------衛氣源於中焦,中焦虛寒,衛氣不達,則表邪留戀,症見發熱、苔白、脈虛數或浮緩、浮弦、虛浮等。用附子、磁石、生龍齒溫中潛陽,配合麻黃、桂枝、生薑等,共湊溫陽達表之功。
●兼咳嗽或咳嗽氣逆,加法半夏、細辛、白芥子、杏仁、陳皮等降氣化痰飲;●頭痛,加羌活、蔓荊子祛風清頭目;
●苔膩作嘔,或苔黑膩泛惡,為痰濕中阻,加姜半夏、炒六曲、炒枳殼、藿梗等化濕消食,順氣和中;
●濕濁蒙竅,神識漸昏,舌黑而潤,汗出齊頸,酌加杏仁、大豆卷、炒竹茹、法半夏、帶皮茯苓、藿梗、陳皮、生薑等宣暢氣機,芳化淡滲。
溫解少陽------對於脾腎陽虛,寒濕郁滯少陽,以致少陽樞機不利之中滿嘔惡、間日寒熱、苔白脈細等症,用附子溫補脾腎,炒莪術、桂枝、姜半夏、陳皮、大腹皮、生薑、柴胡燥濕散寒,共湊溫陽化濁,和解少陽,透達膜原之功。
溫調營衛不和------其實是營衛兩虛所致,以溫補營衛而達到調和營衛的目的。方選黃芪健中東加減。肺主氣,宣衛氣,衛氣屬陽,故用附子、黃芪、桂枝溫陽益氣,升陽實衛;心主營,營氣屬陰,故以炒白芍、酸棗仁、朱茯神養心營;營衛源出於中焦,故以炒白術、姜半夏、陳皮健運中州,以資氣血生化之源,並使補藥靈動不滯。常用于體質虛寒患者外感病後期的調理。
●若病後納少,脈細緩,加生穀芽、炒六曲、炙雞內金等和中開胃之品, ●汗多,加重白芍用量;
●夾痰濕,加白芥子、半夏。
溫中導滯------寒濕傷中,積滯內停所致的腹痛、下痢病症初期,用制川烏溫中散寒,燥濕止痛,配以酒軍攻積導滯,兩者配合,成為溫中導滯的主藥,酌加淡乾薑、木香、法半夏、桂枝、大腹皮、蒼術、檳榔、吳茱萸、羌活、葛根等以助溫中、燥濕、行氣、升陽、導滯之力,有時還佐以炮薑炭澀腸止瀉。
●滯下好轉,減去酒制大黃。待滯下瘥後,轉從溫補腎而收功,藥用附子、肉蓯蓉、巴戟天、破故紙、乾薑、炒白術等溫補脾腎,佐以半夏、生穀芽、大腹皮調氣疏中。
溫中化濕------中寒脾弱,水濕內生,下注為帶下;溢為浮腫、溲短;中阻為胃痞;濁不降清不升,則為頭昏、便秘。以附子溫脾,佐以大腹皮、帶皮茯苓、姜半夏、生薑、炒白術、川桂枝、藿梗、西砂殼等通陽順氣,健脾燥濕,芳化淡滲之品,用藥頗為靈動。●帶下症,加大黃炭、炮姜炭、白雞冠炭、葫蘆巴、桑寄生溫腎固澀。
溫腎化氣------淋病後,腎虛氣化失司,會陰脹痛,脈細緊。用溫腎化氣之法治療。制川烏既能溫經散寒,又善通利止痛,以之作為主藥。腎主二陰,厥陰肝經繞陰器,故配以淫羊草藿、葫蘆巴、金鈴子、小茴香、橘核溫腎暖肝,以助下焦氣化,再佐以黑大豆、車前子、藿梗升清降濁,通利水道。
溫養筋骨------肝主筋,腎主骨。肝為罷極之本,腎為作強之官。肝腎虧虛,則筋骨失養。對於肝腎虛寒、筋骨失養的下肢痹痛症,用藥以附子、巴戟、淫羊藿、桑寄生、當歸、黃芪溫腎暖肝助陽為主,佐以桂枝、川牛膝、獨活通利下肢經脈,此法偏于溫補肝腎陽氣,兼能通利經絡.
溫陽潛陽------●心陽虧虛,陽失潛養,而致失眠,脈細遲,藥用附子、炒白術、炮姜溫陽健脾,茯神、棗仁、龍齒養心潛陽寧神,並佐以生薑、半夏、生穀芽和胃以安神,健中州以資氣血生化之源。
●對於肝腎陽虛,虛陽上並,以致絡傷血溢,咯血身熱等症,用附子、補骨脂、菟絲子溫補肝腎,扶助元陽;黑錫丹、生龍齒、牡蠣、朱茯神潛斂虛陽;三七、炮薑炭止血;法半夏、蘇子、百部、玉蝴蝶肅肺降逆
。●虛陽上浮,也可見於陰陽兩虛,陰不斂陽,陽虛不潛。心腎水虛,真陽泄越。用附子、生牡蠣、黑錫丹、生龍齒、朱茯神、破故紙、覆盆子、巴戟天等溫腎納氣潛陽的同時,以雞子黃育陰配陽。
徐小圃附子運用:
徐氏用附子的指征是:神疲、色淡、肢清、脈軟、舌潤、小便清長、大便溏泄不化,但見一、二症,便放手應用。
治丹痧、濕溫等熱病身熱肢冷------溫清並用;
暑熱渴飲溺長------溫清潛澀兼施;
噤口痢雖涕淚俱無,口渴引飲------亦毋需專事養陰而以附子建功;
盜汗、不寐氣陰兩虛------寓溫陽於育陰中;
走馬牙疳腐爛出血,口氣穢惡,並兼小便清長------乃胃火熾盛而腎陽不足,寒藥中加一味附子一劑即效。
濕溫重證------加附子等溫藥。
陳蘇生附子運用:溫陽四法
溫潛法------溫陽藥與潛鎮藥牡蠣鼈甲 龜版 磁石等同用,有引火歸元、導龍入海的作用。適用於陽浮於上、上盛下虛之類病症
溫滋法------是指溫陽藥與滋陰藥如生地、白芍同用。適用陽衰而陰亦不足,證見虛煩懊,失眠怔忡,肢節酸楚者。
溫通法------溫陽藥與通利藥同用,臨床常用來治療痰飲諸症。常用附子配伍澤瀉、帶皮苓、大腹皮,淡滲利水;配蒼術、川樸、陳皮,燥濕健脾;配牡蠣、白芥子,消飲散結。
溫泄法------即溫陽藥與解毒泄濁藥同用。常用於陽氣衰微,穢濁凝聚諸症, 常用附子配伍解毒泄濁藥土茯苓、忍冬藤、連翹、白薇。
徐仲才附子運用:
附子與清熱藥同用------治療一些急性傳染病合併心衰。
脫水見明顯陰虛徵象,他認爲陽亦隨之而虛------用附子理中才是治本之策。
支氣管擴張見有咳血的病人------ 除面紅赤、脈洪大等實熱症狀明顯者外,常在宣肺化痰的同時,配附子以溫腎陽,黃芩、茜草之類清肺止血。
高血壓病人中脈細、夜尿頻數者------表現爲“上盛下虛”,用附子溫下,常可使“上盛”減輕,此即“引火歸原。
慢性蕁麻疹------久發不已,症情頑固,具有虛實寒熱夾雜的特點,法當寒溫補瀉並施,重用附子振奮機體抗病能力, 三黃瀉火泄濁。
章次公附子運用:
溫病如見:面寒黃晦、脈搏細數。面黃神萎,兩脈浮數。神氣蕭然、兩脈沈細不鼓指、兩脈不整調。脈微欲絕。面容黯淡。必須著力扶正強心,保護陽氣顧護陰液。用藥則常以附子配生地。
盧鑄之附子運用: 人生立命乃心火、腎陽,故只有補火消陰才能卻病延年。
盧崇漢附子運用:
中醫陰陽學說,它存在陽主陰從的關係。陽氣對我們人體生理病理影響。不管是生理上或者病理上,它都有其廣泛的影響,它是極其重要的。比如,心沒有陽,血就不能正常地運;脾沒有陽,水穀就不化;肝沒有陽,就不能正常地疏泄,不能正常地藏血;肺沒有陽,宣降的功能就會失常,不能正常地宣降;腎沒有陽,就可以導致濁陰凝閉。;陽與陰,就是陰陽的升降之理,盧氏崇尚“陽氣宜通”. 陽始終保持在“通”的狀態。陽升,陰才能正常地降;陽降,陰才能正常地升。陽氣的布運,如果沒有陽氣的布運,陰陽的升降就不可能。陽氣的布運,反過來講,它是陰陽升降的必備的前提條件。F在疾病的病因、病理方面,盧氏認為,很多疾病的病因病理,都是因為機體的陽氣的虛損、鬱結,或者邪氣傷陽。這樣導致的發病。在治療方面,從治療的角度來看,盧氏強調扶持和溫通陽氣是一個極端重要的治療原則。
“立極之要”,“陰陽之理”,它實際上包含了從自然界到人體都是以陽為主的,以陰為從的道理在裡面。正如我們人體,以及對自然界的天文,氣象,曆法的認識,以及萬物的生長存亡的變化,都決定和依賴於太陽。“人之生存,純在天地之中。陰陽之立,五行之間。一切動靜都隨陰陽之機而轉。業醫者,須識得《內經》說的‘凡陰陽之要,陽秘乃固。’‘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故天運當以日光明。’
它說明了陰陽的虛實、變化的盈縮都隨五行變化當中,上、下、內、外,息息相通。從這個人體來講,一刻都不停息。
我們人體生命有活動,它始終存在著陽主陰從的關係。就是在正常的生理狀態下,都是存在著陽主陰從的關係。也就是在陰陽的動態平衡的、陰平陽秘的狀態也是以陽為主導的陰陽的動態平衡,以陽為主導的陰平陽秘。從生理和病理上來看,生理活動,它是病理變化的一個基礎,因為病理就是生理一種異常狀態的反映。
在人體的生理方面,陰陽二者的關係始終應該是陽氣占主導地位。而在病理方面,那就是陽氣為主導地位的陰陽二者關係遭到破壞了,而引起的臟腑功能失調。
在臨證上的陰虛,它的本質仍然是陽的不足。這陰陽二者(陽的不足)關係遭到了破壞,陽氣化生陰精的功能受到影響,從而才會出現陰陽這兩者協調關係失神,要調整這個失神的狀態,仍然不能夠脫離重視我們人體陽氣的這一根本. 姜桂附,對於陰虛病人,只要配伍適當,不但不禁用,反而還能起到輔助協同的作用。不但它不會傷津耗液,而且它還能夠促進津液回生,從而起到陽生陰長的作用.
盧氏提出了“人身立命,在於以火立極;治病立法,在於以火消陰。” 談到治病立法應當以扶陽為核心。病在陽者,扶陽抑陰;病在陰者,用陽化陰。如果水液、濁陰沒有能夠得到很好的化解,最容易瀦留壅滯於舌表現出來,所以舌往往有齒痕。一旦舌有齒痕,更能夠判定它是水濕壅滯的一個鐵一的指征。
真武湯法:寒結於下,不能化下焦之陰也。是為寒水阻滯而設。
麻黃附子細辛法:治療陽氣虛,感受外邪者。有極其強大的宣肺散寒,溫通肺陽,開竅啟閉的功力。用來治療寒邪困阻腎陽,窒塞清竅而引起的疾病。
戴雲波附子運用: 認為凡外入之風寒濕邪氣,非用辛溫大熱之品不能逐之。擅用烏頭配合附子、姜、桂、麻黃之類大辛大熱之品治療風寒濕痹證,其療效顯著
本文轉自:http://hi.baidu.com/%CD%C6%C4%C3%CD%F5/blog/item/17b3acf43c23fc66dcc474c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