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ex

2016年4月5日 星期二

炙甘草湯

  炙甘草湯





  • 陳寶貴臨證經驗 炙甘草湯加減治心悸

心悸指患者自覺心中悸動,甚至不能自主的一類癥狀。發生時,患者自覺心跳快而強,並伴有心前區不適感。此病常見於心陰陽氣血不足引起,臨床上可用炙甘草湯加減治療。炙甘草湯又名復脈湯,出自《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下》篇,主治傷寒,脈結代,心動悸。功效為益氣滋陰,通陽復脈。方藥為炙甘草四兩、生姜三兩、人參二兩、生地黃一斤、桂枝三兩、阿膠二兩、麥門冬半升、麻仁半升、大棗三十枚。右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內膠烊消盡,溫服一升,日三服。現在多用於心陰陽不足,氣陰兩虛導致的心動悸,虛羸少氣,虛勞,汗出,疲乏無力,氣短,脈結代(脈律不齊)等癥狀。陳寶貴教授臨證中治療心悸屬心陰陽不足,氣陰兩虛者常用炙甘草湯加減,收效較好。今介紹如下:

  方藥組成:黨參10克,麥冬10克,炙甘草15克,生姜10克,生地20克,桂枝10克(去皮),阿膠10克(烊化服),麻仁10克,丹參15克,大棗5枚。水煎300毫升,分早晚2次服,日1劑,阿膠烊化服。

  方解:傷寒或雜病之後,陰血不足,陽氣不振,心脈失其溫養,故心悸而作,脈見結代。應以益氣滋陰、溫陽復脈為治。方中用黨參、炙甘草益心氣;麥冬、生地、麻仁養心陰;桂枝、生姜溫心陽;阿膠、丹參、大棗養心血。諸藥合用,滋而不膩,溫而不燥,使氣血充足,陰陽調和,則心動悸、脈結代,皆得其平。現代研究表明:炙甘草湯及其組方,具有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再灌註損傷的作用,能降低再灌註誘發的室性早搏和心律失常總發生率,並能縮小再灌註後心肌梗死的範圍。

  加減運用:汗出者,加黃芪15克,五味子5克;畏寒者,加附子10克(先煎);胸悶者加瓜蔞15克,薤白10克;心神不安者,加龍骨15克,牡蠣15克;有痰者,兼麥冬、生地、麻仁之量,加半夏10克,菖蒲15克,枳實10克;有熱象者,減桂枝之量,加黃連6克。

  典型醫案

  張某,女,56歲,2008年11月29日診。

  患者主訴間斷心悸3個月。現時有心悸,自覺心前跳動厲害,偶有汗出,疲乏無力,氣短,面色蒼白,二便尚調,舌暗淡,苔白,脈結代且沈。查心電圖示:心肌缺血,室性早搏。此:心悸之氣陰兩虛證。治以益氣滋陰,通陽復脈。

  處方:黨參10克,麥冬10克,炙甘草15克,生姜10克,生地20克,桂枝10克(去皮),阿膠10克(烊化服),麻仁10克,丹參15克,大棗5枚。5劑,水煎服。

  二診(12月5日):服藥後癥狀明顯減輕,惟胃脘部稍有不舒,上方加茯苓15克,陳皮6克。7劑,水煎服。

  三診(12月12日):諸癥減輕,又服7劑而愈。

  按  患者心悸汗出,乏力氣短,面色蒼白顯是心陰陽兩虛之征象,舌暗淡,苔白,脈結代而沈亦是上證的具體表現,故予上方而效。二診時考慮藥物滋膩,中焦運化無力,故加茯苓以健脾,陳皮以化滯。先後服近二十劑而愈。

  陳寶貴指出:炙甘草湯為治療心之陰陽氣血不足而致脈結代、心動悸的代表方。在此方中多數醫者認為炙甘草或生地黃為君藥,依據是一為用炙甘草立湯名,一為生地黃在方中藥量最大,兩藥作用非常重要,進而忽視了其他藥物之作用。陳寶貴認為,方中兩藥固然重要,但其他藥的重要性也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溫陽藥,方中必不可少,如桂枝、生姜、黨參。臨證體會,如果無桂枝、生姜、黨參等藥,療效並不好。因為“善補陰者,必於陽中求陰,則陰得陽升,而泉源不竭”。總的來說,全方配伍嚴禁,大量滋陰藥中加以溫陽藥,動靜結合,陰陽相配,共同起到了益氣滋陰,溫陽復脈的作用。另外,桂枝一藥,長期使用容易助火升陽,使用時去皮可消除這種不良作用。西醫之心血管疾病、貧血、呼吸系統疾病等,最終導致心之陰陽氣血不足而引起脈結代、心動悸癥狀的皆可用此方加減治療。
日期:2013年7月15日 - 來自[名家醫案]欄目
跟師學用炙甘草湯
 我從醫三十載,治病喜用經方,炙甘草湯就在其列。用之雖說有效,但總感取效時間過長,雖也疑惑,卻從未深究,直至今年2月在江陰致和堂跟師龍砂醫學代表性傳承人顧植山教授。侍診過程中,見老師使用此方,效果出奇地神速,令我驚詫。他在交待病家煎服法時特別細致,在旁側聽的我突有所悟——難道是煎服法有問題?老師用肯定的語氣回答了我的疑問。按老師所言,我糾正了過去的方法,再用此方,療效竟有天壤之別。
  炙甘草湯,出自東漢張仲景《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並治第177條:“傷寒,脈結代,心動悸,炙甘草湯主之。”炙甘草湯方:“甘草四兩(炙),生姜三兩(切),人參二兩,生地黃一斤,桂枝三兩(去皮),阿膠二兩,麥門冬半升(去心),麻仁半升,大棗三十枚(擘)。上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納膠烊消盡,溫服一升,日三服。一名復脈湯。”

  先說方劑的組成,涉及到的藥共有10味。5味是通陽益氣的藥物(桂枝、生姜、人參、炙甘草與清酒),5味是滋陰養血的藥物(生地、麥冬、阿膠、麻仁、大棗)。我在早期使用時,因為藥房不備姜、棗,也認為其是可有可無的點綴品,常不囑用。再是方中的麻仁,因教科書只講其潤燥通便之功,加在其中不解其意,故常詢病人大便情況,唯對便秘者方敢安心使用。後來看到有人說麻仁乃棗仁之誤,如清代尤怡即主張當用棗仁,但再後來偶爾讀到羅大倫教授一文,言國外有科研報告稱火麻仁有修復受損心肌細胞的作用,始知老祖宗早就知道它是治心臟用的。還有方中的清酒,原本也自以為是地認為其可有可無,有時也囑加酒,但只是根據《方劑學》中介紹的,服用時加10毫升為引。經學習才知道清酒應該就是農民自釀的米酒,冬季剛釀成時酒呈奶色,如陸遊《遊山西村》詩中所寫的“莫笑農家臘酒渾”,“臘酒”,指臘月(農歷十二月)里釀成的米酒,是稻谷豐收後釀制,初渾濁,儲藏到第二年春天,色澄清,稱為清酒。這種米酒辛熱輕揚,可以行藥勢、通經絡、利脈道。使用炙甘草湯時,把藥泡在水酒各半的溶液中,浸一定時間再煎,使藥物的某些有效成分充分溶解出來,柯韻伯言“地黃、麥冬得酒良”當是此意。另外,大量生地黃等滋膩藥服之礙胃,加酒浸煮可除此弊。

  此方組藥之妙,見《醫寄伏陰論》:“本方亦名復脈湯,為滋陰之祖方也。其功固在地黃、麥冬、人參、甘草等一派甘寒純靜之品,而其妙全在姜、桂、白酒耳。蓋天地之機,動則始化,靜則始成。使諸藥不得姜、桂、白酒動蕩其間,不能通行內外,補營陰而益衛陽,則津液無以復生,枯槁無以復潤,所謂陽以相陰,陰以含陽,陽生於陰,柔生於剛,剛柔相濟,則營衛和諧。營衛和則氣血化,氣血化則津液生,津液生則百虛理,脈之危絕安有不復者乎?”張景嶽亦言:“善補陰者必於陽中求陰,陰得陽升而泉源不竭;善補陽者必於陰中求陽,陽得陰助而生化無窮。”這樣就理解了方中藥物的組成。

  說到用量,首先是生地黃,《名醫別錄》謂地黃:“補五臟內傷不足,通血脈,益氣力”,用於氣陰兩虧正對路。陰主靜,無力自動,需借陽藥推動,陰陽藥劑量又不能等同。如嶽美中先生所言“若濡潤不足而燥烈有余,如久旱之禾苗,僅得點滴之雨露,立見曬幹,又怎能潤枯澤燥呢?”既然杯水難潤涸土,即當加入大量滋陰之品,根據嶽美中的經驗,生地黃必須用到48克以上才能起作用,顧植山老師常用至100克左右。用量獨重之地黃,以酒煎煮,其養血復脈之力益著。陽藥僅用常用量。再說甘草,甘草在某些方劑中的作用只是“調和諸藥”,不起重要作用。但在炙甘草湯中卻是君藥,對治療脈結代起重要作用,用量宜大,臨床常用30克以上。量宜大的還有清酒,並非10毫升就可以起到作用,方中酒七升、水八升可資參照。

  對於煎煮服用方法,總結方中之意,其過程大概是:先用水約3斤、黃酒2斤浸泡藥物,時間約1小時以上,可以將藥物中溶於酒的成分浸出;武火煮開鍋後,文火慢煎約4~5小時,酒精隨煎煮而揮發,傾出藥液約500毫升;去滓烊入阿膠;分3份,每取1份服用,日3次。

  筆者在以往使用時,首先是去掉姜、棗和酒者多有之;再自作主張以棗仁易麻仁者有之;煎煮過程中先是不用酒,再是用酒後因煎煮時間過短,導致病人成醉酒態者也有之;還有因煎煮後藥量過少,便令病人一次服下而致腹脹者。學用老師的方法後,不僅臨床療效大大提速,且在服用中也沒有任何的不適。

  病案舉例

  劉某,男,42歲。2012年5月9日初診。心悸、乏力5天。患者因父病陪床,加之工作繁忙,不得休息,於10天前“感冒”,自己服藥後好轉。隔日即心悸乏力,昏昏欲眠,卻難成寐。心電圖示:竇性心動過緩,頻繁早搏呈二聯律。診見精神疲憊,舌質紅,舌苔薄少,脈結代。系過勞在先,復感外邪,恰為炙甘草湯適應證。

  處方:炙甘草30克,懷生地60克,嫩桂枝10克,生姜5片(切),紅參10克,東阿膠10克(烊化),麥門冬30克,火麻仁15克,大棗15枚(擘)。取3劑,以即墨黃酒1000毫升,水1500毫升,武火煮開鍋後,文火慢煎5小時左右,留取500毫升,去滓,納膠烊消盡,溫服三分之一,日三服。

  後十日,陪妻來診,先訴感激之意,又告曰:服藥三劑,諸癥頓失,復查見“大致正常心電圖”。

日期:2012年12月23日 - 來自[臨床驗案]欄目


--------------

炙甘草湯陰陽雙補‧可治各種心律不齊

-------------------
  • 炙甘草湯臨床應用五則

來源:原載:《中國中醫藥報》總2165期     
炙甘草湯源於漢代張仲景《傷寒論》,原文曰:「傷寒,脈結代,心動悸,炙甘草湯主之。」由炙甘草、生薑、桂枝、人參、生地、阿膠、麥冬、麻仁、大棗、清酒組成。綜合歷代醫家看法,認為炙甘草湯主要功效有:一、補陰為主,如清·柯琴《傷寒來蘇集·傷寒附翼》指出本方以「生地為君、麥冬為臣、炙甘草為佐,大劑以峻補真陰,開來學之滋陰一路也。」清·田宗漢《醫寄優陰論》也認為本方是「滋陰之祖方」。二、補血為主,如以清·唐容川為代表的一派醫家認為炙甘草湯是「補血之大劑」。三、氣血雙補,如以金·成無己《註解傷寒論》為代表,認為炙甘草湯的功效當為氣血雙補,「益虛補血氣而復脈」。四、陰陽並調,清代醫家尤在涇《傷寒貫珠集》指出炙甘草湯是「擴建中之制,為陰陽並調之法」。筆者認為其為氣血陰陽並補之劑。有鑒於此,筆者將此方應用於久病雜證,凡病機符合者,療效頗佳,列舉一二。

  一、冠心病

  田某,男,56歲,2000年5月3日初診。訴陣發性胸痛、氣短近一年,伴有心悸、煩燥、失眠、飲食減少、口乾苦,二便尚可,舌質暗,苔薄黃,脈沉細結代。西醫經過冠脈造影確診為「冠心病」,予擴血管西藥效果不明顯,求治我院。脈證合參,辨證為氣血虛弱,兼夾瘀血,予炙甘草湯加丹參15g、栝樓30g、檀香3g。服藥一周,胸痛、心悸減輕,結代脈顯著減少。守方繼服二周,心悸已愈,結代脈偶見。囑原方再服一個月,隨訪至今,未見復髮結帶脈。按:炙甘草湯補氣血虛弱,而對兼夾實邪之虛實夾雜證,需加丹參、栝樓、檀香寬胸,振奮心陽,活血化瘀,故能奏效。

  二、更年期綜合征 

  張某,女性,50歲,幹部。於1998年6月5日初診。患者主訴失眠伴有煩躁、潮熱,頭暈、心悸、多汗、乏力二月餘。近二月患者無明顯誘因而出現失眠、煩躁易怒、潮熱汗出、頭暈健忘,症狀逐漸加重。近期感面部發熱,伴氣短、乏力、腰酸、心悸、便乾等症狀,舌質淡紅、少津,脈細弱而數。證屬氣陰兩虛,虛陽浮動。治以滋陰益氣,方用炙甘草湯加仙靈脾10g、仙茅10g、巴戟天10g、黃柏10g、知母10g、當歸9g。上方服一周後症狀明顯緩解,後以炙甘草湯為主,隨症加減,調理一月後症狀消失。按:更年期綜合征多見於閉經前後,是因天癸將竭、沖任虧虛、精血衰少所致,初以陰虛火旺為主,久則氣陰俱傷,陰陽失調。本患者是氣陰兩虛、陰陽失調症狀均見,故選用炙甘草湯加二仙湯調理,既補氣陰,又調整陰陽,故症狀明顯改善。
三、病態竇房結綜合征

  鄭某,男,55歲,幹部,1999年12月3日入院。患者一個月前患急性前側壁心肌梗塞,經過搶救治療,心肌梗塞恢復滿意。但患者心率緩慢,40~45次/分,心電圖示竇性心動過緩。阿托品試驗陰性。偶有胸悶發作,口服消心痛可緩減,舌質紫,脈沉遲。證屬心陽虛衰、心血瘀阻之症,予炙甘草湯加用附子6g、細辛3g,服藥兩周後心率提高到65次/分。出院後隨訪半年,未見復發。按:患者屬心陽虛衰,予炙甘草湯主治。但加用附子、細辛藥物更助其力,故效果明顯。據現代醫學實驗研究表明附子有增加竇房結起搏細胞自律性的作用,同時能改善心肌的興奮性和傳導性,所以加用附子。

  四、失 眠

  龍某,女,33歲,1998年5月3日初診。患者半年前因下崗而導致夜間惡夢、心煩失眠、徹夜不寐、全身麻木、記憶力減退、心悸多汗、午後低熱、畏寒怕冷,小便淡黃,大便日2~3次,舌質淡,苔黃白少津,脈細無力。曾在西醫院診斷為「神經官能症」。中醫屬陰陽失調、氣血兩虧之證,予炙甘草湯加梔子10g,浮小麥30g,大棗三枚。服藥一月,經過配合心理治療,疾病痊癒並重新恢復工作。按:患者氣血本虛,加之突受心理打擊,恐則氣下,驚則傷心,故陰陽乘錯,諸病叢生。炙甘草湯為氣血陰陽並補之劑,補其氣血素虧之體,可見此方有辛甘維陽、甘潤養陰、調和營衛之功。

  五、持續發熱

  甘某,男,65歲,1998年3月6日初診。不規則中等發熱伴有咳嗽一月餘,經西醫排除傷寒、風濕、結核,疑似支源體肺炎,各種西藥治療皆無功效。體溫波動在37.5℃~38.5℃之間,發熱時間無明顯規律,自汗,惡風,四肢酸楚冷痛,煩躁不寐,咳嗽,心悸,舌紅,苔薄白而干,脈浮大。診為陰陽俱虛,營衛失調,擬炙甘草湯加桂枝5g、白芍10g、生薑5片、大棗6枚。服五劑,熱退,一般情況可,守方共服三周,未再復發。按:此證持續發熱,營陰內損,衛陽外傷,中氣不運,痰濁內生,虛勞漸成,故以炙甘草湯調和補養,共濟陰陽。加白芍、桂枝、生薑、大棗調和營衛,陰平陽調,陰陽調和,故發熱愈。

=========================


心律不整伴隨嚴重心臟肥大--炙甘草湯主治之

在網路上看到一個醫案  5天能下床的  蠻神奇的
http://vigorstreet.blogspot.tw/2007/11/blog-post.html



散腫潰堅湯 資料彙整

  散腫潰堅湯  資料彙整

                                                      症狀圖

----------------------------------

西醫束手無策的—乳房纖維囊腫

作者:何宗融 醫師 





   標籤

張女士 49女
主訴如下:
雙側乳房疼痛已久,摸到時痛甚,嚴重時穿內衣也會痛,時好時壞,近日痛甚,自己 按壓雙側乳房有多處硬塊且疼痛;現仍有月經但已接近更年期,平時有潮熱、盜汗之 更年期症狀,今年年初有服用荷爾蒙制劑來治療更年期症候群,連續服用二個月後, 因為出現乳房硬塊且疼痛,現已停用西藥,今年5月乳房X光檢查為良性纖維囊腫;西 醫告訴她不需治療,只要持續回診追蹤即可,但患者擔心,如果不積極治療會有癌性 病變的疑慮,於是來此接受治療
現症如下:
平時容易腰酸痛,易感疲勞,作習正常,晚上約10點就寢,但因壓力大而睡眠品質欠 佳,早上6點半起床,缺少運動胃弱,消化差,腹易悶脹痛,二便可,舌紅,無苔, 脈沈細弱。
●初診101.8.10
處方如下:
血府逐瘀湯4.5g、加味逍遙散4.5g、散腫潰堅湯4.5g 3×7
●二診101.8.17
胸部疼痛稍減,現按壓時才會痛,穿內衣時已不痛,仍無運動,舌紅,無苔,脈沈細 數。
處方如下:
柴胡疏肝湯4.5g、加味逍遙散4g、散腫潰堅湯4.5g、蒲公英1.5g
3×7
●三診101.8.24
疼痛持續減輕,大力按壓時仍感疼痛,PMP:7月來二次(約7天結束),LMP:8月初, 近二天月經又來,第一天月經量多,稍有血塊且下腹稍悶痛,子宮頸抹片檢查正常, 壓力大,舌紅裂,無苔,脈數稍有力。
處方如下:
血府逐瘀湯3.5g、加味逍遙散4g、散腫潰堅湯4.5g、蒲公英1.5g
3×7
●四診101.8.31
持續吃藥治療後,胸部疼痛已改善許多,現只有左側乳房有一固定壓痛點,而且需大 力按壓時才有痛感,其它地方的囊腫已全部消除,患者對於中醫能夠治療乳房纖維囊 腫覺得很不可思議,因為此症對西醫而言是除了開刀以外別無它法的,其實不單單只 有纖維囊腫可服用中藥治療,其它類似子宮肌瘤、巧克力囊腫、脂肪瘤、甲狀腺結節 …等,皆可找中醫調治
何醫師處方思路
初診處方中的
血府逐瘀湯: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可以改善血液循環障礙所導致的諸多症狀
加味逍遙散:有疏肝解鬱、清熱涼血的功效;可以改善壓力大及容易緊張所導致的氣 滯血瘀
散腫潰堅湯: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臨床上不論是良性或是惡性的腫瘤、脂 肪瘤及囊腫皆可用此方加減治療
中醫認為會出現纖維囊腫跟氣血循環有很大的關係,氣血循環差容易導致氣滯血瘀, 於是就容易出現所謂的囊腫,此症狀通常見於缺少運動、嗜食冷飲、氣血虛弱及壓力 大容易緊張之人
此患者平日易腰酸痛且易疲勞此乃標準的氣血虛弱,再加上壓力大而造成肝鬱氣滯而 影響血液循環,本身又因為缺少運動而導致氣血循環更差
中醫治療纖維囊腫會用一些補氣活血、軟堅散結、疏肝解鬱的藥來調理患者體質,待 氣血循環佳,囊腫自然不會再生,對於乳房良性纖維囊腫有些西醫會建議患者開刀治 療,但體質不調理,開完刀後囊腫仍然會再長出,這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
何宗融醫師指出,女性乳房纖維囊腫發生率很高,建議如果出現乳房的疼痛,或觸診 時發現腫塊,應該立即就醫檢查,排除乳癌的可能性,如果檢查結果確實為乳癌,建 議患者可以中西合并治療,可以確實提高癌症病患的生存機率及改善生活品質;
如果是良性纖維囊腫,除了服用中藥調理體質外,飲食上也需特別注意,因為此症的 生長會受體內雌激素含量的影響,所以要減少攝食雌激素含量高的食物,此類食物大 多來自葷食,因為雞、豬、牛、羊等牲畜類於生長時皆餵食很多類似的荷爾蒙,此類 含有類雌激素的食物攝取過多會使症狀惡化,若有服用避孕藥,此藥即是雌激素,也 應停止服用
平常飲食應少吃肉及少吃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多攝取高纖食物,東方人習慣喝的豆漿 也不可過量攝取,一天不宜超過500cc,最重要的是要改變體質,體內氣血循環佳, 自然無法形成腫瘤及囊腫 。
(本文作者為德昌中醫醫師)  
=============================================================

乳房有不平不痛腫塊 不是癌也得治


2014-09-23 13:06聯合新聞網 元氣周報
【台灣新生報/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
乳房出現腫塊卻不痛,表面不平,出現橘皮狀外觀,患者感到悶脹,肢體沉重,舌苔厚膩時,需軟堅散結。中醫師葉育韶指出,一般治療多以散腫潰堅湯、真人活命飲加減。
中醫師葉育韶表示,對於上述狀況,化痰利濕及散腫、散結有其必要。然而並非乳房有腫塊就必然是惡性腫瘤,診斷上仍需由專科醫師進行。乳癌是由乳房乳腺管細胞或腺泡細胞,經由不正常分裂繁殖所形成的惡性腫瘤,乳癌主要可能外顯症狀包括無痛性乳房腫塊、乳頭凹陷、乳頭異樣分泌物、乳房外型改變、乳房皮膚有橘皮樣變化、紅腫或潰爛等。
醫師表示,乳癌不僅有逐年增加的趨勢,罹患年齡也有年輕化的趨勢,好發於40至50歲,比歐美國家約提早10歲,為有效對抗、預防乳癌,除自我檢查外,女性最好35歲起每年接受醫師乳房檢查一次,40歲做第一次乳房攝影檢查,隨後逐年進行超音波及乳房攝影交替檢查,才能有效的早期檢查出乳房病變。
真人活命飲、散腫潰堅湯等方劑中醫認為該方能活血止痛,消腫潰堅,清熱解毒;為瘡瘍腫毒之患者常用方。凡病患皮膚紅腫、化膿發炎,或膿未發出時,皆常見中醫使用。
真人活命飲古方由金銀花、陳皮、當歸、防風、白芷、甘草、貝母、天花粉、乳香、沒藥、皂角剌、穿山甲組成;目前各藥廠已去除穿山甲,診所醫院也不使用穿山甲,但效果仍很好。尤其該方對治療血管擴張,局部發炎或驅除皮膚組織病理產物有很好的效果,屬中醫重要的活血化瘀藥方。
當乳房腫瘤迅速增大、發熱盛而紅腫,潰破流膿時,中醫認為屬熱毒壅盛的表現。中醫師葉育韶表示,這類患者除舌紅絳外,同時舌苔黃膩,脈偏弦數。遇到熱毒壅盛型,多以清瘟敗毒飲為主方改善,以涼血降火,白花蛇舌草、山防風,半枝蓮可用於加減。熱毒蘊盛型仍主要採清熱解毒。
中醫臨床選藥如銀花、連翹、蒲公英、板藍根、大青葉、野菊花、半枝蓮、白花蛇舌草、黃芩、黃柏、黃連等。
當癌症患者出現舌下血管曲張,肌膚、毛髮乾癟色暗,胸悶氣急時,多半是氣滯血瘀型的體質。些這類型的患者入夜會輕微發熱或便秘,輔助改善可用鬱金、三稜、鱉甲、莪朮、百合,百部等搭配期他個別用藥。
屬氣滯血瘀型必須活血化瘀。中醫臨床常用藥物有桃仁、赤芍、三稜、莪朮等,但個案具體用藥選擇,仍須由醫師診斷後決定。
脾虛痰濕型則採取健脾燥濕化痰法。醫師指出,用藥多選健脾理氣的黨參;燥濕的如蒼朮、厚朴;利濕的豬苓、茯苓;芳香化濕的藿香、佩蘭;化痰則選用半夏、陳皮等。
陰虛內熱型則需養陰清熱,中醫師表示,多選用沙參、生地、麥冬、天冬、石斛、元參、天花粉、玉竹等。氣血兩虛型治以補氣養血,滋陰肝腎。補氣藥可選黨參、黃耆、太子參、白朮、茯苓、仙靈脾、何首烏等。醫師同時提醒,臨床上也有不少患者體質夾雜不同證型,無法單獨歸類,用藥仍須通盤考量。


---------------------------------


潰堅湯對於人類胰臟癌的治療深具潛力
[ 發布者:陳駿逸 | 時間:2015-11-30 23:44:37 | 作者:台中市全方位癌症關懷協會陳駿逸 | 來源: | 瀏覽:207次 ]


散腫潰堅湯出自於中醫古書蘭室秘藏

方中組成有昆布、黃連、知母、 芍藥、三稜、當歸、海藻、甘草、葛根、升麻、莪朮、龍膽草、黃柏、黃芩、桔梗、柴胡、連翹、天花粉。中醫學認為此方具有清熱解毒,散滯消腫,破潰排膿之功能。所以古書上記載此方的適應症為馬刀結核硬如石,或在耳下,至缺盆中,或至肩上,或于腋下;以及癭瘤久不潰者。

現代醫學解析散腫潰堅湯乃是中國古代用來治療淋巴病變與腫瘤傳統的處方,目前認為散腫潰堅湯對於許多癌症細胞具有潛在的治療效果,包括肝細胞癌,也就是肝癌。

先前的基礎醫學研究發現散腫潰堅湯可以抑制胰臟癌細胞的增殖,主要是透過外在與內在凋亡路徑的的執行。散腫腫潰堅湯也對於大腸癌細胞株具有細胞毒殺的作用。

台灣的彰化基督教醫院整合醫學腫瘤研究中心的蘇啟成醫師也發現了散腫潰堅湯具有誘導胰臟癌癌細胞產生自我吞噬的情形,主要是可以抑制mTOR的蛋白質表現,但是卻可以增加微小管相關蛋白LC3的表達,由此來達到胰臟癌自我吞噬的情形。這項發現已經刊錄於2015Mol Med Rep

如此我們可以用散腫潰堅湯來抑制胰臟癌癌細胞株的生長,由這項研究結果可以看出現散腫潰堅湯對於人類胰臟癌的治療深具潛力。


作者簡介
陳駿逸醫師目前擔任癌症中醫與西醫臨床治療醫師,專職中西醫結合癌症治療與癌友關懷之公益活動,同時熱心致力於正確癌症照護資訊之推廣與傳遞,其所創建之台中市全方位癌症關懷協會(www.cancerinfotw.org),乃是專業照護人員、社會賢達貢獻所學,所建構的癌症診療與照護資訊平台。
此處文章乃是醫療照護資訊的整理,請勿引據文章內容自行採取醫療決定;如有臨床治療之需求,建議還是應該尋求專業醫療人員的協助。如有任何謬誤或建議,懇請不吝指教。
需要閱覽作者撰寫的更多相關癌症資訊,歡迎前往陳駿逸醫師官網話聊俱樂部”(cancerfree.medicalmap.tw)。如果想要知道陳駿逸醫師的醫療諮詢時段,歡迎至http://cancerfree.medicalmap.tw/alonepage.php?id=7查詢




擺脫打鼾 中藥可治療





【高麗玲╱台北報導】打鼾不僅會吵枕邊人,也易有疲倦、憂鬱、陽痿等併發症,若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還有猝死危險。台北長庚醫院中醫部發現,以中藥成方散腫潰堅湯,可改善嚴重打鼾症狀,患者將有治療新選擇,長庚將向衛生署提出人體試驗計劃申請。

明年進行人體試驗

台北長庚醫院中醫部內科主任吳宜鴻表示,散腫潰堅湯本來是用在消除耳後、頰部、頸部等部位的腫塊;六年來,他以此藥方治療逾百例打鼾患者,臨床發現,患者服藥約半個月後,打鼾症狀和併發症即有明顯改善,治療一個月後,症狀可改善八、九成。
吳宜鴻說,打鼾是氣道不順所致,散腫潰堅湯有清熱解毒可消退腫脹,再配合補中益氣湯,強化呼吸道肌肉力量,整個療程三個月。該院預計明年初做人體試驗,以科學方法評估患者在服藥前後咽喉、呼吸道的腫脹改變程度。 

2成有呼吸中止症

長庚睡眠中心主任陳濘宏說,約百分之二十至五十的人有打鼾問題,其中約二成患者合併睡眠呼吸中止症,多需開刀或戴陽壓呼吸器,預防呼吸中止。
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陳旺全指出,日前一名中年男子打鼾嚴重,因太太受不了,逼他四處求醫,試過很多偏方都無效,就醫時才發現是鼻竇炎引起,治療後已改善。

====================================
科學中藥圖片





2016年4月3日 星期日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



這種處方本來是用來治療失眠症、容易緊張、自律神經失調等神經性症狀

台灣的科學中藥粉,方內的鉛丹一般都已不再使用
順天堂的成分表 https://drugs.olc.tw/drugs/view/54dc1e05-dc34-4bd9-8957-0c3cd38a10d1

方內有大黃 如果胃腸不好的,容易拉肚子

==============
  • 張步桃談柴胡龍牡湯

主治病症
1.精神官能症
2.癲
3.車禍造成大腦病變
4.中風腦血管病變
http://relativehumanity.tieus.com/web/cm/zhangbutao/drug/d25.htm



  •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臨證思辨錄(轉載)


發表者:趙東奇 1838人已訪問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見於《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並治》第107條:“傷寒八九日,下之,胸滿,煩驚,小便不利,譫語,不可轉側者,柴胡加龍骨牡蠣湯主之。”由柴胡、半夏、黨參、龍骨、牡蠣、桂枝、大黃、鉛丹、茯苓、黃芩、生姜、紅棗共12味藥組成。一般認為本方由小柴胡湯加味而成,是表里同治、邪正同治的和解方,其證屬少陽病範疇。但有學者研究認為本方現代更多應用於肝經病變 [1]。 
  筆者結合臨床實踐,認為張仲景本意是合方使用產生的本方,以肝膽為主,兼涉少陰、太陽、太陰、陽明。合方可使藥味精簡,原有方劑功效協同,產生新功效,拓寬了相合方劑的使用範圍。茲結合案例介紹如下。 

  1 肝膽失疏,心膽不寧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具有和解少陽、通陽泄熱、重鎮安神之功,據原文“胸滿,煩驚,譫語”之旨,臨床可治療精神情誌類疾病,如心煩、失眠、抑郁等,屬邪在少陽,擾動少陰心神,致心膽不寧,臨床以頭昏、頭痛、胸滿、太息、煩躁易怒、心悸不寐或多夢紛紜為主要癥狀,或易驚嚇、易悲傷哭泣、語無倫次、便秘尿黃為主要癥狀。 
  以上二證多見舌質紅,苔白膩,脈象弦滑或弦數,用此方多能隨手奏效,若兼心煩甚,可合梔子豉湯,痰熱證候明顯可合小陷胸湯。 
  案例1:患者,女,28歲,已婚,2011年2月20日初診。患者5年來眠差,近幾日加重,自覺全身乏力,頭暈,煩躁,心悸不寐,胃脘脹滿,打嗝,口苦,便幹、二三日一行,舌黯,脈弦。中醫診斷:失眠,辨證屬肝膽失疏,心膽不寧。治宜疏肝利膽、寧心安神。藥用醋柴胡12 g,炒黃芩9 g,法半夏12 g,黨參20 g,龍骨(打碎,先煎)20 g,牡蠣(打碎,先煎)20 g,茯苓20 g,桂枝9 g,大黃5 g,大棗12枚,生姜3片,麻子仁9 g,枳殼9 g,白芍9 g,炙甘草9 g。每日1劑,水煎服。服4劑後,諸癥減輕,已能入睡5 h左右,胃脘已不脹滿,脈現緩象,守方繼服7劑調理而愈。 

  2 三焦失樞,化生痰飲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可和解少陽、通調水道,使津液重新分布,糾正水飲停聚致淩心上擾清竅,又能調肝寧心。臨床用此方加減善治心血管疾病屬中醫“眩暈”、“心悸”範疇之病證。《素問·至真要大論篇》謂“諸風掉眩,皆屬於肝”,又《素問·陰 
  陽應象大論篇》有“風勝則動”。心悸眩暈、動搖顫抖不能自主等一系列證候,屬於肝風內動或水邪停聚太陽膀胱腑浸漬經脈之證。頭為諸陽之會,反被水寒陰氣射竅淩心,致眩暈、胸滿心悸等癥,且少陽失樞,膽火內郁,肝膽失調,亦可見眩暈、胸悶、心悸之癥。這類證候病機複雜。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既含苓桂劑溫陽化飲兼治太陰脾,又有通陽利水之效,利太陽膀胱腑,還能和解少陽、通調水道,有理肝健脾化飲、和膽止悸之功。辨證要點以胸悶甚則胸痛、心悸、眩暈、面目浮腫、小便不利、身重乏力、舌胖黯、脈弦為主。 
  案例2:患者,女,43歲,已婚,2011年2月24日初診。患者近10余日午後眩暈加重、惡心欲吐,不欲食,頭悶,胸悶,下肢涼,血壓130/90 mm Hg(1 mm Hg=0.133 kPa)。舌淡紅,脈沈。中醫診斷:眩暈,辨證屬少陽失樞,痰飲上犯清竅。治宜疏利肝膽、化痰逐飲。藥用醋柴胡12 g,炒黃芩9 g,法半夏12 g,黨參15 g,龍骨(打碎,先煎)20 g,牡蠣(打碎,先煎)20 g,茯苓30 g,桂枝9 g,白術12 g,藿香9 g,陳皮9 g,竹茹12 g,葛根30 g,炙甘草9 g,大棗12枚,生姜3片。每日1劑,水煎服。服藥7劑後,諸癥大減,血壓120/80 mm Hg,守方繼服10劑調理而愈。 

  3 膽胃失和,胃腸紊亂 

  肝膽與脾胃屬木土乘克關系,肝旺易克脾土,膽熱亦犯胃腑,治療脾胃病,若在健脾和胃、調和氣血基礎上,兼顧少陽,疏肝解郁,可取得更好療效。辨證要點為胃脘痞滿甚至疼痛,或反酸、嘔吐、噯氣、不欲飲食,或伴便秘,或伴失眠,舌質紅,苔白略厚。 
  案例3:患者,男,45歲,2012年5月24日初診。患者近半月上腹部痞滿,伴打嗝,不欲飲食,眠差,自覺頭悶乏力,偶有心悸心煩,小便黃,舌質淡紅,苔膩,脈弦。有5年慢性膽囊炎、慢性胃炎病史。中醫診斷:痞滿,辨證屬膽胃失和。治宜疏肝和膽、散結消痞。藥用醋柴胡12 g,炒黃芩9 g,法半夏12 g,黨參25 g,龍骨(打碎,先煎)15 g,牡蠣(打碎,先煎)20 g,茯苓15 g,桂枝9 g,大黃5 g,炒幹姜6 g,黃連9 g,梔子9 g,淡豆豉12 g,陳皮9 g,炙甘草12 g,大棗12枚,生姜3片。每日1劑,水煎服。服藥5劑後,諸癥減輕,心煩心悸除,脈略弦,守方去梔子、淡豆豉,繼服10劑調理,痞滿除。 

  4 肝旺脾弱,陰陽失和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包含桂枝加龍骨牡蠣湯之意。桂枝加龍骨牡蠣湯在《金匱要略》中主治男子失精,女子夢交。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既可調肝理脾,又可調和陰陽,治療生殖系統疾病亦可獲良效。筆者常用此方治療婦女圍絕經期綜合征及男子早泄、遺精等。 
  女子一生分為青春期、中年期、暮年期3個階段,青春期病理重在腎,中年期病理重在肝,暮年期病理重在脾,圍絕經期綜合征患者多為中年或暮年期,故治療應註重調節肝、脾。人在中、暮年時期,由於人事環境複雜,多肝氣郁結,肝陽亢旺。肝木為病,多及脾土,終致肝旺脾弱,陰陽失和。故調肝脾、和陰陽為治療本病之大法。臨床多見月經紊亂,精神抑郁,兩脅脹 
  痛,頭暈目眩,性情煩躁,烘熱,自汗出,渾身不適。男子多見早泄、遺精等,醫家每以補腎治之,而筆者認為足厥陰肝經環陰器,抵小腹,病入厥陰,肝失條達,氣機不利,往往陰陽失調,產生早泄、遺精等癥,故此類病證屬虛實夾雜、肝脾失調、陰陽失和,用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治療每獲良效。   案例4:患者,女,49歲,2012年3月17日初診。患者近幾年來時烘熱,汗出,心煩易怒,胸悶,胃脘脹悶,渾身不適,乏力,手足腫脹,舌質偏紅,苔膩,脈弦。患者閉經1年余,有高血壓病史10年。中醫診斷:絕經期前後諸癥,辨證屬肝旺脾弱,陰陽失和。治宜疏肝健脾、調和陰陽。藥用醋柴胡12 g,炒黃芩9 g,法半夏12 g,黨參25 g,龍骨(打碎,先煎)20 g,牡蠣(打碎,先煎)20 g,茯苓15 g,桂枝12 g,大黃5 g,炒幹姜3 g,黃連6 g,麥冬12 g,五味子12 g,葛根30 g,全瓜蔞20 g,炙甘草12 g,大棗12枚,生姜3片。每日1劑,水煎服。服藥3劑後,胃脘脹悶、烘熱、心煩易怒好轉,守方繼服20余劑諸癥除。 
  案例5:患者,男,38歲,2011年4月17日初診。患者近1年來行房易早泄,曾服補腎藥無效。現自覺腰困乏力,口苦,咽幹,眼幹澀,余無異常,舌質淡紅,苔膩,脈澀。中醫診斷:早泄,辨證屬肝旺脾弱,陽不攝陰。治宜疏肝健脾、調和陰陽。藥用醋柴胡12 g,炒黃芩9 g,法半夏12 g,黨參25 g,龍骨(打碎,先煎)25 g,牡蠣(打碎,先煎)25 g,茯苓15 g,桂枝12 g,大黃5 g,炒杜仲9 g,炒白芍18 g,炙甘草12 g,大棗12枚,生姜3片。每日1劑,水煎服。服藥5劑後,乏力、口苦、眼幹諸癥大減,守方繼服10余劑後,性事正常。 

  5 小結 

  縱觀《傷寒論》,病機複雜時,涉及兩經以上病證,仲景每以合方使用,如柴胡桂枝湯、桂枝麻黃各半湯、大柴胡湯、桂枝去芍藥加麻黃附子細辛湯等。筆者認為,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是小柴胡湯、大柴胡湯、柴胡桂枝湯、柴胡桂枝幹姜湯、桂枝加龍骨牡蠣湯、苓桂甘栆湯多方合成化裁而來,具有理肝、健脾、化飲、調陰陽、調膽胃、助升降、和肝膽、鎮驚止悸之功效。合方模式系傳統方劑通過方與方組合變化,針對錯綜複雜病證所釆用特殊組合形式,是一種整體多面性,能概括多重多方向病證病機的複合治療模式。藥有個性之特長,方有合群之妙用。有是證,用是方,有些較複雜的病證或疑難雜癥,多病位病性,病情複雜,合病或並病或兼病時,依照出現的病證選用相對應的方劑,由適宜的兩方或數方合在一起,可涵蓋並掌握治療的對證處方範圍。《醫宗金鑒》謂:“以錯雜之藥,而治錯雜之病。”本方從肝著眼,而及心腎;從少陽入手,而旁顧太陽、陽明;從氣機立法,而不忘虛實。總之,本方表里寒熱並治,陰陽並調,使表里錯雜之邪得以速解,故可用於治療臨床多種疾病。 
==================


柴胡龍骨牡蠣湯臨床應用

  藥物組成
柴胡4兩,龍骨1兩半,黃芩1兩半,生姜(切)1兩半,鉛丹1兩半,人參1兩半,桂枝(去皮)1兩半,茯苓1兩半,半夏2合半(洗),大黃2兩,牡蠣1兩半(熬),大棗6枚(擘)。
處方來源
《傷寒論》。
方劑主治
傷寒8-9日,下之,胸滿,煩驚,小便不利,譫語,一身盡重,不可轉側者癲癇。
方劑功效
下肝膽之驚痰。疏解泄熱,重鎮安神。
臨床應用
① 癲癇《劉渡舟醫案》:尹某某,男,34歲。胸脅發滿,夜睡囈語不休,且亂夢繪紜,時發驚怖,精神不安,自汗出,大便不爽。既往有癲癇史,此病得之於驚嚇之余。視其人神情呆滯,面色發青,舌紅而苔白黃相兼,脈來沈弦。辨為肝膽氣郁,兼陽明腑熱,而心神被擾,不得潛斂之證。治宜疏肝瀉胃,鎮驚安神。予本方1 劑,大便通暢,胸脅滿與囈語皆除,精神安定,不複夢擾,唯欲吐不吐,胃中似嘈不適,上方加竹茹、陳皮,服之而愈。②恚怒卒倒《生生堂治驗》:一婦歲50 余,恚怒即少腹有物上沖,心絕倒,牙關禁閉,半許時自省,月一發,或二發,先生診之,胸腹動悸,與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數旬愈。③痰飲《王旭高醫案》:心境沈悶,意願不遂,近因患瘧,多飲燒酒,酒酣之後,如醉如狂,語言妄亂,及今2日。診脈小弦滑沈,舌苔薄白,小水短赤,大便不通,渴欲飲冷,昏昏默默,不知病之所在,因思瘧必有痰,酒能助火,痰火內擾,神明不安,此少陽陽明同病而連及厥陰也。少陽為進出之樞,陽明為藏邪之藪。今邪並陽明,彌漫心包,故發狂而昏昏默默也。仿仲景柴胡加龍牡湯主之:柴胡、黃芩、半夏、茯苓、龍骨、甘草、牡蠣、鉛丹、菖蒲、大黃、竹瀝、姜汁。④神經官能癥《陜西中醫》(1984; 12:41):梁某,女,32歲。2年多來,自覺頭暈乏力,夜寐不安,心悸怔仲,胸脘痞悶,胃納不佳,有時脘痛,大便不實,月經不調,白帶多。上述癥狀每因情誌不暢而加重,自疑癌癥。查無陽性體征,服中西藥不效,苔薄,診斷為肝郁型神經官能癥,予本方6劑後,癥狀明顯好轉;繼服10余劑,除脘部略有不適,余癥消失。⑤帕金森氏綜合征《上海中醫藥雜誌》(1986;4:25):潘某,女,59歲。高血壓、動脈硬化史10年。兩年前兩手顫抖,走路不穩,西醫診斷為帕金森氏綜合征。給安坦、莨菪浸膏片、安定等治療,病情好轉。4個月前因精神刺激顫抖加重,繼用上藥無效。現患者兩手呈有節律之細震顫,走路呈慌張病態,頭部前傾,搖擺不止。胸部悶脹,煩躁口苦,小便黃赤。舌微紅,苔邊白中黃,脈弦勁。證屬陰虛陽亢,郁怒化火,火盛生風,風火相煽,無神失主,筋脈失約所致。治宜調肝清熱,潛陽熄風,鎮驚安神。予本方加蜈蚣2條,水煎服。上方服12劑後顫抖明顯減輕,繼服24劑後顫抖消失,追訪兩年未複發。⑤舞蹈病《北京中醫學院學報》(1983;4:30):張某,女,12歲。手足亂動、行走不穩、擠眉弄眼等5個多月,伴煩躁易怒,時時嘆氣,脈弦而細。某醫院診斷為舞蹈病。證屬邪入少陽,痰濕內郁,風邪外客。擬本方去鉛丹、大黃,加白芍6g,生甘草6g,煎服3劑後諸癥好轉,繼服30劑而愈。
各家論述
① 《內臺方義》:用柴胡為君,以通表里之邪而除胸滿,以人參、半夏為臣輔之,加生姜、大棗而通其津液;加龍骨、牡蠣、鉛丹,收斂神氣而鎮驚為佐,加茯苓以利小便而行津液;加大黃以逐胃熱、止譫語;加桂枝以行陽氣而解身重錯雜之邪,共為使。以此11味之劑,共救傷寒壞逆之法也。②《傷寒來蘇集》:取柴胡之半,以除胸滿心煩之半里;加鉛丹、龍、牡,以鎮心驚,茯苓以利小便,大黃以止譫語;桂枝者,甘草之誤也,身無熱無表證,不得用桂枝,去甘草則不成和劑矣;心煩譫語而不去人參者,以驚故也。③《醫方集解》:柴胡湯以除煩滿,加茯苓、龍骨、牡蠣、鉛丹,收斂神氣而鎮驚;而茯苓、牡蠣又能行津液、利小便,加大黃以逐胃熱、止譫語;加桂枝以行陽氣,合柴胡以散表邪而解身重,因滿故去甘草。④《古方選註》:柴胡引陽藥升陽,大黃就陰藥就陰,人參、炙草助陽明之神明,即所以益心虛也;茯苓、半夏、生姜啟少陽三焦之樞機,即所以通心機也;龍骨、牡蠣入陰攝神,鎮東方甲木之魂,即所以鎮心驚也;龍、牡頑鈍之質,佐桂枝即靈;邪入煩驚,痰氣固結於陰分,用鉛丹即墜。至於心經浮越之邪,借少陽樞轉出於太陽,即從茲收安內攘外之功矣 . 
桂枝加龍骨牡蠣湯
    桂枝湯加味方,有強壯、安神功效,主治以胸腹悸動、易驚、失眠多夢、脈大而無力為特征的疾病。
   【經典配方】桂枝15克,白芍15克,甘草5克,生姜15克,紅棗20克,龍骨15-30克,牡蠣15-30克。
   【煎服法】以水1000ml,煮沸後調文火再煎煮30~40分鐘,取湯液300ml,分2~3次溫服。
   【經典方證】男子失精,少腹弦急,陰頭寒,目眩發落,脈極虛芤遲,為清谷,亡血,失精。脈得諸芤動微緊,男子失精,女子夢交。
   【體質要求】其身體偏瘦、皮膚色白、紋理較細、肌表比較濕潤者,腹直肌緊張,腹主動脈搏動亢進,易心悸頭暈、汗出、失眠多夢等。其人不耐體力勞動,不耐疲勞。
   【適用疾病】缺鈣兒童的小兒肺炎、佝僂病、遺尿、多汗癥、夜啼等;性功能障礙如陽痿、早泄、遺精、陰冷、男子不育、女子夢交、產後血崩、帶下;以及神經衰弱、脫發、癔癥、癲癇、精神分裂癥、心動過速、心肌炎、支氣管哮喘、肺氣腫等。
   【加減法】氣喘汗多,加五味子10克、山萸肉10克、人參6克、麥冬12克等。
   【註意事項】對肥胖之人,或發熱惡寒無汗者,或發熱、煩躁、口渴引飲、舌紅、苔於或黃膩者,當忌用或慎用。
桂枝加龍骨牡蠣湯的運用思路與方法
【方藥歌訣】  桂枝龍骨牡蠣湯,芍藥甘草與姜棗,
           男子失精女夢交,交通心腎效果好。
【學用導讀】  桂枝加龍骨牡蠣湯主治心腎虛寒證,既可主治以心證為主,又可主治以腎證為主,在心者往往是神明不安,而在腎者常常是失精病證。
【中醫辨證】  心腎虛寒證:少腹弦急,陰頭寒,心悸,心煩,頭暈目眩,或脫發,或耳鳴,男子失精,女子夢交,苔薄,脈虛或芤或遲而無力。
用方思路:正確使用桂枝加龍骨牡蠣湯,以主治心腎虛寒證為基礎方,以主治心脾不足證為臨床擴大應用。
病變證機:心腎虛寒,陰陽失濟,既不能奉於上,又不能和於下,以此而演變為心腎虛寒病理病證。
審證要點:根據心悸,頭暈目眩,腰酸,或夢交,舌質淡,苔白,脈虛弱或芤為用方審證要點。
【西醫辨病】  癲癇,神經衰弱,癔病,病毒性心肌炎,冠心病心臟病,功能性早搏,心肌勞損等。
【衷中參西】  合理運用桂枝加龍骨牡蠣湯指導中醫辨證與西醫辨病,無論是治療心血管疾病,還是治療消化、呼吸疾病等,都必須符合桂枝加龍骨牡蠣湯主治病變證機與審證要點,以此才能取得治療效果。臨證選用桂枝加龍骨牡蠣湯治療西醫疾病還可用於:
1、消化疾病:上消化道出血,慢性腸炎,胃潰瘍等。
2、呼吸疾病: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等。
3、內分泌疾病:甲狀腺機能亢進,特發性多汗癥等。
4、男科疾病:前列腺肥大,慢性前列腺炎等。
5、婦科疾病:夢交癥,產後血崩,帶下等。
6、其他疾病:遺精,斑禿,蕁麻疹,百合病,奔豚病等。
【中醫治法】  調和陰陽,固攝心腎。
  【方藥西用】  具有鎮靜及抗驚厥、鎮痛、催眠、增強抗病能力、調節內分泌等作用。
【處方用藥】  桂枝  芍藥  生姜各三兩(各9g)  甘草二兩(6g)  大棗十二枚  龍骨  牡蠣各三兩(各9g)
隨證加減用藥:若氣虛明顯者,加人參、黃芪,以益氣補虛;若血虛明顯者,加當歸、熟地,以滋補陰血;若腎虛者,加何首烏、補骨脂,以滋補腎精;若遺精明顯者,加山萸肉、金櫻子,以收斂固澀等。
【煎服方法】  上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溫三服。
【方證研究】  心腎虛寒,陽虛不能溫煦於下,寒氣乘機又充斥於下,則少腹弦急;腎虛不能溫其竅,則陰頭寒;心神不得陽氣所溫養,則心悸;邪氣困擾於心,則心煩;陰寒濁氣上沖,則頭暈目眩;腎精虧虛不能上榮,則脫發;腎虛不能溫其竅,則耳鳴;心腎虛寒,精氣不能固藏於下,則男子失精,女子夢交;苔薄,脈虛或芤或遲而無力均為心腎虛寒之征。其治當調和陰陽,固攝心腎。
方中桂枝溫補心陽而下固於腎。牡蠣固澀腎氣,斂精而止遺。芍藥收斂陰氣,補血育陰,和暢血脈。生姜宣通上下以交通陰陽,散寒而溫陽。龍骨安神定誌,使神明收藏於下以固腎精。大棗、甘草,益氣和中。

【使用禁忌】 心腎虛熱證,慎用本方。



=====================


  •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方證辨析




中國中醫藥報2010-12-10


□ 熊興江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出自《傷寒論》第107條,即“傷寒八九日,下之,胸滿煩驚,小便不利,譫語,一身盡重,不可轉側者,柴胡加龍骨牡蠣湯主之”,方藥組成有:柴胡、黃芩、人參、半夏、生姜、大棗、桂枝、茯苓、大黃、龍骨、牡蠣、鉛丹。該方可以和解少陽,重鎮安神,原文主治傷寒誤下,損傷正氣,導致邪熱內陷,彌漫全身,形成表里俱病,虛實互見的變證。現代臨床多將本方運用於癲癇、精神分裂癥、神經官能癥、癔病、抑郁癥、焦慮癥、躁狂癥、高血壓病、動脈硬化癥、冠心病、腦震蕩後遺癥、腦出血後遺癥、血管神經性頭痛、失眠、膈肌痙攣、慢性疲勞綜合征、更年期綜合征等。

在《傷寒論》中,識別本方證的關鍵指征為“胸滿煩驚,小便不利,譫語,一身盡重,不可轉側”,其中尤以“胸滿煩驚”為辨證要目,即患者往往表現為胸膈脅肋部位的脹滿、憋悶,呼吸不暢,或常欲嘆息,煩躁易怒,甚至躁動不寧,容易驚悸、做惡夢等。另外,本方證的一個典型體征就是“胸腹動證”(見吉益東洞《類聚方》本方條下),尾臺榕堂在《類聚方廣義》中註解本方時也提出,本方主治“小柴胡湯證而胸腹有動,煩躁驚狂,大便難,小便不利者”。矢數道明先生認為本方為治療實證的處方,其方證主治介於大、小柴胡湯方證之間,常常表現為胸脅苦滿,心下部有抵抗或自覺膨滿,臍上動悸,因腹主動脈跳動亢進所致之腹部上沖感,心悸不眠,煩悶,易驚,焦燥易怒,易動感情,善太息,甚則出現狂亂、痙攣等,小便不利,大便偏秘。另外,該方證還可表現為一身盡重,動作不靈活,難以轉側,身動乏力,浮腫麻痹。

從構成本方的藥證來分析,不難發現,本方證實為小柴胡去甘草湯證,加桂枝、茯苓、大黃、龍骨、牡蠣和鉛丹藥證。胸滿悶憋脹是柴胡證之一,典型者還可見到口苦、咽幹、目眩、往來寒熱、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等小柴胡湯證。除胸脅部位的不適外,還常見身體側面、腹股溝等“柴胡帶”的病變。南京中醫藥大學黃煌教授總結提煉的“柴胡體質”亦有助於本方證的判斷,即外觀體形中等或偏瘦,面色微黯黃,或青黃色,或青白色,缺乏光澤,肌肉比較堅緊;舌質不淡胖,舌苔正常或偏幹,脈象多弦細;主訴以自覺癥狀為多,對氣溫變化的反應敏感,或時有寒熱感,情緒波動比較大,食欲易受情緒影響,胸脅部時有氣塞滿悶感,或有觸痛,四肢常冷;女性月經周期不齊,經前多見有胸悶、乳房脹痛結塊,伴煩躁、腹痛腰酸、經血黯或有血塊。小便不利,伴心腹部位的上沖、悸動感為桂枝、茯苓藥證;譫語、大便秘結為大黃藥證;惡夢紛紜,驚悸不寧,癲狂,躁動,汗出等為龍骨、牡蠣藥證,且臍下動悸為龍骨主治,而胸腹動悸為牡蠣所主治。

歷代醫家多將本方用於神誌異常類疾病的治療,如癲狂、癇證等。徐靈胎在《傷寒論類方》中點評:“此方能下肝膽之驚痰,以之治癲癇必效。”《餐英館療治雜話》中也說:“此方用於癇癥及癲狂,屢屢得效。當今之病人,氣郁與肝郁者十有七八。肝郁者,為癇癥之漸,婦人肝郁與癇癥尤多。”尾臺榕堂認為本方可以治療“狂證,胸腹動甚,驚懼避人,兀坐獨語,晝夜不寐,或多猜疑,或欲自死,不安床者”,“癇證,時時寒熱交作,郁郁悲愁,多夢少寐,或惡接人,或屏居暗室,殆如勞瘥者。狂、癇二證,亦當以胸脅苦滿、上逆、胸腹動悸等為目的”,“癲癇,居常胸滿上逆,胸腹有動,每月及二三發者,常服此方不懈,則無屢發之患”。筆者運用本方治療精神神經系統疾病均取得一定療效。

病案舉例

範某,女,36歲, 2010年2月18日初診。患者於1月前因與丈夫吵架後夜間外出受驚,回家即妄見妄聞,不欲見陽光,白天睡覺亦關門窗,伴莫名驚慌恐懼、煩躁不安、徹夜不寐,精神亢奮、不饑不食,神誌淡漠,行為怪異;大便幹燥,數日不通,月經尚正常。曾於當地精神病院就診,診斷為“精神分裂癥”,具體處方不詳,家屬拒絕入院。家人見其不大便,給予香油灌服,大便漸通,神誌漸清,但仍然莫名煩躁。刻下癥見:面色萎黃,神誌淡漠,欠清晰,時有莫名驚恐,自覺生活無趣;頭目昏沈,時有頭痛;入睡極難,容易早醒,每天最多睡2小時,嚴重時徹夜不眠;晨起口苦,口幹不欲飲水,無食欲,胸悶憋氣;大便2日1行,略有幹燥,小便黃,月經正常;舌淡紅,苔薄白,脈沈弦,重按少力。西醫診斷:精神分裂癥;中醫診斷:癲狂、不寐。辨證為肝火擾心,心神不寧。治以和解少陽,清肝瀉火,鎮心安神。擬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合酸棗仁湯加減,處方:柴胡18克,黃芩15克,制半夏10克,黨參15克,生姜3厚片,紅棗5枚(切開),生龍骨45克,生牡蠣45克,桂枝10克,茯苓30克,生大黃15克,酸棗仁30克,知母15克,川芎10克,生甘草6克。3劑,水煎服,每日1劑。

二診:藥後睡眠明顯改善,神誌轉清晰,莫名驚恐減少。每夜可睡約4小時,睡眠夢多;頭昏頭脹頭痛減輕,胃口好轉,思飲食;舌脈未見。囑患者原方再進14劑。

三診:諸癥好轉明顯,神誌清晰,驚恐失眠消失。刻下:面色萎黃,情緒低落,自覺生活無趣;晨起口微苦,時有胸悶,飲食無味;每夜可睡6小時以上,多夢;舌質略紅,苔薄白,脈浮弱。擬丹梔逍遙散合酸棗仁湯加減,處方:牡丹皮6克,梔子6克,柴胡10克,當歸15克,白芍藥10克,炒白術10克,茯苓30克,生甘草6克,薄荷6克(後下),酸棗仁30克,川芎10克,知母10克。3劑,水煎服。

按:該患者發病之初妄見妄聞,驚慌恐懼,煩躁不安,徹夜不寐,為典型的煩驚、驚狂、臥起不安、獨語如見鬼狀,可能屬瘀熱互結、少陽陽明同病,為桃核承氣湯證。經家人用香油灌服後,癥狀好轉,神誌漸清,大便漸通,提示方證已經轉變。及至患者就診時,癥見神誌淡漠、自覺生活無趣、無食欲,類似於少陽證之“嘿嘿不欲飲食”;胸悶憋氣、時有莫名驚恐、入睡極難、早醒,為“胸滿煩驚”;面色萎黃、脈搏少力,可能與素體脾弱,氣血虧虛以及長期譫妄不寐有關;驚恐不寐為龍骨、牡蠣藥證;患者久病消耗,近於虛勞狀態,即“虛勞虛煩不得眠,酸棗湯主之”;另,方中加甘草,即合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之意,且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原文主治“火逆下之,因燒針煩躁者”,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原文主治“發汗後,臍下悸者,欲作奔豚”,均有平沖定悸安神作用。藥後神誌狀況改善明顯,說明方證合拍。三診時虛象漸顯,方證已由柴胡加龍骨牡蠣湯證轉變為丹梔逍遙散證,自當方隨證轉。

==============
熊寥笙傷寒名案選新註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案

發表者:李恩慶 1042人已訪問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證

張意田醫案:治一人,三月間,發熱胸悶不食,大便不通,小便不利,身重汗少,心悸而驚。與疏散消食藥,癥不減,更加淡語叫喊。脈弦緩,乃時行外感,值少陽司天之令,少陽癥雖少,其機顯然。脈弦發熱者,少陽木象也;胸悶不食者,逆於少陽之樞分也;少陽循身之側,樞機不利,則身重不能轉側;三焦失職,則小便不利;津液不下,則大便不通。此證宜以傷寒例八九日下之,胸滿煩驚,小便不利,淡語,一身盡重,不能轉側者,柴胡加龍骨牡蠣湯主之。果愈。

柴胡12克、龍骨6克、煆牡礪6克、黃芩6克、法夏9克、生姜6克、人參6克、桂枝6克、茯苓6克、大黃6克、大棗3克、鉛丹3克。

寥笙註:本案非傷寒誤下,而為時行外感證。因誤用消導藥,正氣虛耗入里,而複外擾三陽,以致陰陽錯雜,濁邪填胸,神明內亂,治節不行,故呈現錯綜之證。患者病機與柴胡龍骨牡蠣湯致病機理無異,故投之果愈。本案病情分析,張氏引證極為詳盡,茲不再贅。方用柴胡、桂枝解未盡之表邪而除身重;龍骨性味甘平,鎮靜安神;牡蠣性味鹹寒,益陰潛陽,共止煩驚,半夏、大黃和胃氣止淡語;茯苓利小便;人參、生姜、大棗益氣養營,扶正以祛邪。至於鉛丹,性微寒,成無已說:仲景柴胡龍骨牡礪湯中用鉛丹,乃收放神氣以鎮驚也,此藥近人未用。本病錯綜複雜,故藥亦攻補錯雜,扶正祛邪兼施,真神化莫測之劑也。尤妙在大黃與人參同用,自能去里熱而不傷正,人參得大黃,自能充益正氣而不留邪,仲景制方用藥之妙,嘆觀止矣。
(熊老以其深厚的傷寒論學養及自己的臨床研究心得,對古名醫經方驗案詳加註釋,會通案中脈因證治,闡明其辨證之要,立法之據,選方之意,用藥之理。註文立論確切,重點突出,文筆簡潔,通俗易懂,入木三分,真知灼見,每示人以規矩準繩,實為吾輩治學之楷模也。)

================

經方中醫劉衛紅的博客(學習筆記)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治療脫發案 作者:黃士沛

轉載 2015-10-03 09:53:01
王某,女,27歲。因睡眠不佳十余年,逐漸出現脫發,頭發成絮脫落。四處求治,所服滋腎養肝、益氣補血不少,毫無效應。自念脫發多年,已成定局,無心治療。後經本院總護士長說之,推介前來。

初診:見其頭發稀疏柔弱,色黃無澤,頭皮可見。言語間顯露焦慮、憂郁之情,伴夜不成眠,口苦、咽幹。黃師認為,此少陽氣郁致脫發,乃心-身疾病,首以調神,用柴胡加龍骨牡蠣湯,處方:

1柴胡24黃芩15法半夏24生姜10黨參30大棗12

2桂枝12生龍牡各30茯苓24大黃5

3磁石30。水煎服。

另:桂枝60克 補骨脂60克,浸入95%酒精500ml中。一日三次,揉擦頭皮。為方便塗藥,把剩余頭發剃掉。

患者遵醫囑,月余之後睡眠好轉,已見稠密發根長出,患者轉憂為喜,心結遂開,仍守方繼服,並囑將其頭發隨長隨剃,以便擦藥。12月初因事返鄉,索方回家,繼續治療。頭發已是茂密色黑。

解析:本案的脫發伴有焦慮、抑郁等精神癥狀,則其脫發顯與“神亂”有關,說明乃是心-身疾患,如果不從“調神”切入,只是單純的養血生發往往很難見效。病在少陽,治宜和解少陽,調氣開郁,鎮潛安神,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正為對治。另外,桂枝、補骨脂浸液外擦頭皮可以刺激發根。如此內服外用,數月即獲睡眠安穩,新發生出之效。(內服藥“調神”;外用藥“治病”。)

=========================


《傷寒論》中的智慧(27)《傷寒論》和方之三:柴胡加龍骨牡蠣湯


□ 陳明 北京中醫藥大學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具有和解安神的作用,方子由小柴胡湯去甘草,加上龍骨、牡蠣、鉛丹、茯苓、桂枝、大黃,共十二味。

   《傷寒論》的方劑組成一般不超過10味,超過10味只有二個,本方就是其中的一個。小柴胡湯我們已經很熟悉了,具有和解少陽樞機、調理全身氣機的作用; 龍骨、牡蠣、鉛丹具有鎮靜安神的作用,經常用於治療各種精神情誌性疾病,但鉛丹有毒,現在臨床多不使用,可以用生鐵落、珍珠母代替;茯苓則起寧心安神的作 用。桂枝、大黃在這里用得精當。我們前面講小柴胡湯具有調達氣機的作用,但如果氣機郁滯較甚,勢必影響到血分,導致經脈不利、氣血不通,這時就必須加上活 血通經的藥物,桂枝與大黃在本方中即起著這樣的作用,而且二者分工明細,各負責一方。桂枝走表,可以溫通在表之經脈氣血;大黃走里,可以通泄在里之經脈氣 血。二者相合,通貫表里之經脈,表里經脈暢通了,就會使小柴胡湯的解郁作用、龍骨牡蠣的安神作用發揮到最大限度。

  所以,柴胡加龍骨牡蠣湯的解郁、安神、鎮靜的作用比較好,《傷寒論》里用它來治療胸悶、煩躁、驚恐、譫語等精神情誌的病變和身體沈重、不能轉側的氣機不利病癥。現代臨床常用本方治療癲癇、小兒舞蹈癥、失眠、抑郁、焦慮等疾病,尤其治療癲癇,可以說是有良效之方。

   癲癇病是大腦神經元的突發性異常放電所致,表現為眨眼或直視,動作不協調如吮吸、咀嚼,口角一側抽動,甚至四肢抽搐,頭昏、意識模糊、甚至昏迷不省人 事,口吐白沫,或口中有異常叫聲。中醫認為,癲癇有遺傳因素,其誘發因素多是精神情誌的刺激如驚恐等,二千多年前的《黃帝內經》就曾指出:“帝曰:人生而 又病癲疾者,病名曰何?安所得之?歧伯曰:病名為胎病,此得之在母腹中時,其母有所大驚,氣上而不下,精氣並居,故令子發為癲疾也。”不只是驚恐因素,一 個人各方面的壓力過大,長期的精神情誌抑郁,也是癲癇發作的誘發因素。這些精神方面的刺激,就會導致人體氣血運行紊亂,痰邪內生,蒙蔽清竅,從而發為癲 癇。癲癇病雖然治療困難,但不是不能治愈。大量資料表明,只要治療及時,方法得當,80%左右的病人能夠得到完全控制和治愈,因此,癲癇並非不治之癥。
   一農村高中女生,學習成績比較優秀,家長寄予厚望,臨高考的一個學期,家長頻頻施令:只許成功,不許失敗。學生自感學習壓力過大,有時整宿不能睡眠,又 不敢和家長交談,怕傷了他們的心,經常有什麽事情都憋在心里,但學習成績卻每況愈下,每當考試成績公布時都非常焦急。一日,出門走一小巷口,突然面前竄過 一條大狗,女生當即因驚嚇昏倒在地,四肢抽動,口中流涎。自此之後,這種情況就經常發作,近來幾天發作一次,經醫院檢查確診為癲癇病,休學治療。根據她的 發病情況及舌象、脈象的表現,給予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加祛風止痙之品,服藥一個半月,癲癇不發。一年後又發作一次,仍與上方而愈。

  但需要 註意的是,癲癇病人經過一段時間的正規、系統的藥物治療而不再發作,一般可以減藥或停藥。按現代醫療標準,於停藥後3年內沒有發作的,即認為治愈。一般經 系統治療後多數人不再發作,但不是每個人都不再發作,據研究觀察,臨床治愈的患者在10年內,有15%的人又出現發作。因此,治愈的病人不可盲目樂觀,要 警惕以後還有發作的可能。最主要的是註意保養,防止任何誘發因素,如絕對戒煙、戒酒,防止激動或生氣以及疲勞過度等。另外,盡量少看電視,少玩遊戲機,少 使用電腦、手機,不下棋、不打麻將等。





【名醫醫案】馮世綸:經方治重度抑鬱症一例

中國中醫zy.china.com.cn時間:2015-09-14內容來源:中國中醫藥報

【典型驗案】
衛某,女,56歲,2013年10月10日初診。
主訴:失眠1月餘患者在綜合醫院診斷為“重度抑鬱症”,一直服用“三辰”等安眠藥,每晚僅能睡2小時左右,夜間驚醒10餘次,烘熱汗出。
來診時心情抑鬱,精神緊張,惡風寒,左側偏頭痛,牙痛,心煩,口乾口苦,心慌,耳鳴,乏力,兩小腿發涼,納差,二便調,舌淡紅苔白根膩,脈弦。3年來體重下降30餘斤。
辨六經:太陽少陽陽明太陰合病。
辨方證:柴胡加龍骨牡蠣去大黃鉛丹加花粉遠志菖蒲湯證。
方藥:柴胡12克,黃芩10克,姜半夏15克,黨參10克,炙甘草6克,生龍牡各15克,桂枝10克,茯苓15克,天花粉10克,遠志10克,菖蒲10克,生薑15克,大棗4枚0.7劑,水煎服,日1劑,並囑停服西藥。
10月17日二診:服上藥後失眠明顯好轉,已停服安眠藥,每晚能睡5〜6小時,耳鳴減,足涼已,口苦已,但仍心悸,口乾,左側偏頭痛,尿頻,夜尿1〜2次;舌紅苔白根膩,脈細。
上方加蒼朮15克,增姜半夏為30克,7劑,水煎服,日1劑。
10月31日三診:眠可,心悸減,口乾已,夜尿1次,尿頻不明顯,左側偏頭痛較前減輕,枕骨處自覺鳴響,納少,舌自感灼熱,夜間明顯,汗出不多。舌暗苔白膩脈細。
上方去姜半夏,加清半夏15克,白芍10克,吳茱萸10克,生石膏45克0.7劑,水煎服,日1劑。
後隨訪,繼服前方7劑,諸證已不明顯。
【按】:本案先辨六經,繼辨方證,初診根據患者惡風寒,烘熱汗出,頭痛,此為太陽表證耳鳴之辨,或為少陽鬱熱或為水氣上衝;結合納差,牙痛,心煩,口乾口苦,當為半表半裡的陽證,即少陽病之小柴胡湯證。結合乏力,腿涼,心慌可辨為太陽太陰,外邪裡飲之苓桂術甘湯證。
失眠,焦慮,抑鬱,烘熱汗出,此為太陽陽明合病之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證;加花粉清熱止渴,針對陽明熱;加菖蒲,鬱金安神定志解鬱,故辨方證為柴胡加龍骨牡蠣去大黃鉛丹加花粉遠志菖蒲湯證。
囑停服西藥,一則防止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影響湯藥療效;二者西藥安眠藥副作用頗多,藥物依賴後更難入眠。
二診症狀明顯好轉仍心悸,口乾,出現尿頻,此為飲重,水氣上衝,故加蒼朮利濕,主治太陰;結合頭痛,心悸,為外邪未解,取苓桂術甘湯之意,以解表化飲;增半夏加強降逆化飲之功。
三診諸證減輕,仍有頭痛頑固性偏頭痛多屬外邪裡飲,飲邪上衝所致,故加白芍,合桂枝以解表,兼調和營衛;加吳茱萸溫化寒飲,又加生石膏清陽明之熱,兼以佐治吳茱萸之熱。
胡希恕常以吳茱萸,生石膏寒熱並用,治療頑固性頭痛,偏頭痛,效果甚好,當然,所治之證必當有飲逆之象,又有陽明熱象,以溫中降逆去飲兼清標熱。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出自“傷寒論”第107條,傷寒八九日,病已傳少陽,醫者誤用下法,症見胸滿,則知柴胡證還未罷。濕熱上結,故煩驚而小便不利。胃不和,邪熱擾神明故譫語。水氣外溢,故一身盡重而不可轉側。
總之,本方以小柴胡湯去甘草扶正達邪,和解清熱為主,加桂枝降衝,茯苓利水,大黃瀉下,龍骨,牡蠣,鉛丹鎮靜安神,用於小柴胡湯證而見氣衝心悸,二便不利,煩驚不安者。
此外,因本方主治“煩驚,譫語”之症,中日友好醫院馮世綸教授常用於治療精神不安,焦慮,狂癇病等精神疾患。應用時,常根據病情需要加炙甘草,取小柴胡湯之意去鉛丹,因其有毒;或加蒼朮,兼治太陰,外邪裡飲,取苓桂術甘湯之意;或易大黃為生石膏,用於陽明病僅現外證,而腑未實者......
通過歸類六經(太陽少陽陽明太陰合病),擴大了本方的應用範圍,故本方可看做小柴胡湯合苓桂術甘湯(去蒼朮)合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加大黃臨床。中凡符合上述方證,均可考慮應用。

(作者:朱夢龍)





  •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在男科疾病中的應用

中醫中藥秘方網www.21nx.com 發佈時間:2017-11-28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出自《傷寒論》中: “傷寒八九日,下之,胸滿煩驚,小便不利,譫語,一身盡重,不可轉側者,柴胡加龍骨牡蠣湯主之” 。原方是由柴胡、黃芩、半夏、黨參、桂枝、茯苓、龍骨、牡蠣、大黃、鉛丹、生薑、紅棗12味藥物組成,具有和解少陽、通暢三焦、鎮靜安神、通腑降濁之效。臨床上廣泛應用於治療精神神經類疾病、心臟疾病、消化系統疾病等[1] 。筆者根據中醫“異病同治”的原則,運用本方治療男科疾病,取得了滿意效果,現舉例介紹如下。

早洩

患者某,男, 35歲, 2015年12月15日初診,主訴“射精過快6年餘” 。結婚6年餘,初次性生活就出現早洩,每次性生活插入1-2min即射,自覺不能控制,影響夫妻感情。曾在外院服用“必利勁” “希愛力” ,以及滋陰降火中藥均未見效。現患者體瘦面暗,神情抑鬱,口苦口乾,腰酸乏力,小便淋漓不盡,大便2-3日一行,乾澀難解,時有噩夢,舌質暗紅苔膩,脈弦有力。證屬肝經濕熱,下注前陰,精室被擾,導致射精控制能力下降。治以清熱利濕,澀精固射。藥用:柴胡15g,黃芩10g,姜半夏15g,黨參10g,桂枝15g,茯苓15g,龍骨20g,牡蠣20g,制大黃10g,生薑15g,紅棗15g。共7劑,水煎服,每日1劑。患者2015年12月30日復診,訴用藥3d後,早洩及其他諸症均明顯好轉,後間斷服用完藥物。停藥後,自覺症狀稍有反复。囑其原方連續使用14劑,後反饋已痊癒,停藥後未見復發。按:早洩是臨床最常見的性功能障礙疾病之一,大約有25%-40%的男性在一生中的某一階段會發生早洩[2] 。目前對於早洩的定義尚有一定的爭議,但是其射精控制能力下降是關鍵所在[3] 。關於早洩的病因仍不明確,其治療方法多是對症治療,整體療效欠佳。

本例患者屬於原發性早洩,迭經抗抑鬱和改善勃起的西藥,以及補腎降火中藥治療。不僅療效欠佳,還增加了患者的精神壓力,反而加劇了早洩的症狀。四診合參,患者當屬肝經濕熱證,濕邪阻滯氣機,氣滯肝鬱;濕熱困脾,全身困重無力,下注尿道,淋漓不盡,濕熱擾亂精室,射精失控,引發早洩。柴胡加龍骨牡蠣湯中小柴胡湯去甘草疏肝解鬱,加大黃清利濕熱,合桂枝加龍骨、牡蠣、茯苓鎮靜安神、收斂固精,與本病的病機契合,故效如桴鼓。

勃起功能障礙

患者某, 52歲, 2016年4月21日以“勃起不堅3年餘”就診。患者結婚20年,近3年逐漸出現勃起不堅,未射精即萎軟,性慾減退,性交頻率較低。在外院查性激素基本正常,服用“希愛力”好轉,停藥後仍不能正常性生活,後服用各種“補腎壯陽”中藥、中成藥均未見到明顯效果。現患者情緒低落,時有頭暈心悸,晨起口苦,胃痛胃脹,腰酸不適,大便偏稀不暢,日行2-3次,寐易醒,舌紅苔膩,脈弦。既往有高血壓病史15年,服用降壓藥控制不佳。證屬濕熱下注,浸淫前陰,宗筋馳縱,而致陽痿。治以清利濕熱。藥用:柴胡15g,黃芩12g,姜半夏20g,黨參15g,桂枝15g,茯苓20g,龍骨20g,牡蠣20g,制大黃6g,生薑15g,紅棗15g。共14劑,水煎服,每日1劑。患者2016年5月5日復診,用藥期間同房2次,均較前明顯改善,成功在陰道內射精。其它諸症也有不同程度的緩解,特別是血壓基本穩定。原方續用21劑,性生活基本正常,其他不適基本消失,舌紅苔薄。自行停用降壓藥後血壓亦平穩。半夏減為12g後繼續使用21劑鞏固治療。後停藥囑其清淡飲食,未見復發。

按:勃起功能障礙指陰莖不能達到和維持足夠的勃起以完成滿意的性生活。勃起功能障礙並非一種局部疾病,其發病與年齡相關,是多種疾病共有的臨床表現。磷酸二酯酶5抑製劑(PDE5i)是目前治療勃起功能障礙的一線藥物,雖然其總有效率可達80%,但存在遠期療效欠佳、停藥後易復發等缺點[4] 。中藥治療勃起功能障礙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可以通過調整全身的功能狀態來治療,但由於其對辨證論治的要求和個人差異情況,醫者辨證用藥能力和經驗顯得非常重要。

長期以來,一味地“補腎壯陽”成為治療勃起功能障礙等性功能障礙最大的誤區,深入患者及部分醫者之心。由於社會生活習慣的改變, “腎陽虛”證型在臨床中並不多見,一味補腎壯陽只會南轅北轍。本例患者即為典型的濕熱下注證型,多次補腎壯陽治療,療效必然欠佳。值得一提的是,本例患者合併高血壓病,可能與濕熱瘀滯經絡,血脈不通有關。人體通過增加血管張力來疏通血管,導致血壓增高。濕熱得化,瘀滯已通,血壓自然恢復正常。其他症狀同血壓增高一樣,隨著濕熱緩解,諸症亦減輕,這也反映了異病同治的特點。

性慾低下

患者某, 33歲, 2016年3月9日以“性慾低下2年餘”就診。患者結婚5年餘,生育1胎,夫妻感情可。近2年來出現性慾減退,勃起功能時好時差,射精快感缺乏,性生活頻率1月不足1次。既往有“抑鬱病”病史6年餘,經治療後好轉,近2年來有所加重。患者平素情緒消沉,頭暈乏力,心慌胸悶,易噁心欲吐,咽部不適,食慾低下,大便偏乾,入睡困難,舌暗紅苔膩,脈滑。辨證為肝經鬱熱。治以疏肝解鬱,清熱利濕。藥用:柴胡18g,黃芩15g,姜半夏20g,黨參15g,桂枝12g,茯苓15g,龍骨20g,牡蠣20g,制大黃10g,生薑15g,紅棗15g。共14劑,水煎服,每日1劑。患者3月23日復診,性慾有所恢復,用藥期間成功同房一次,性快感較前改善,情緒稍好轉,餘症亦有緩解。

補訴時有胃脹,原方合半夏厚朴湯:加厚朴12g,蘇葉10g,再用14劑,水煎服,每日1劑。三診(2016年4月8日) :訴性慾明顯改善,情志可控,大便正常,入睡基本正常。原方半夏改為15g,大黃減為6g,繼用30劑。

按:男性性慾低下是指成年男子持續或反复地對性幻想和性活動不感興趣,出現與其自身年齡不相符的性慾望和性興趣淡漠,進而表現性行為表達水平降低和性活動能力減弱,甚至完全缺乏。性慾是以大腦中樞、神經、激素為生理學基礎,又與人類複雜的心理活動密切相關。因此,導致性慾低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精神心理因素,特別是抑鬱狀態是最常見因素。抑鬱症患者易受外界影響,產生焦慮和壓抑交織的心理紊亂狀態,干擾大腦皮層的功能,導致性慾低下[5] 。本例性慾低下患者考慮是為抑鬱症所致,同時抗抑鬱藥物亦會加重病情。

抑鬱症屬於中醫“鬱證”的範疇,大多由於情志不舒、體質因素等原因致肝失疏泄、脾失健運、心失所養、臟腑陰陽氣血失調,其中以肝失疏泄、氣機不調為主要病機。《醫方論·越鞠丸》雲: “鬱病必先氣病” 。《古今醫統大全·鬱證門》雲: “鬱為七情不舒,遂成鬱結,既鬱之久,變病多端” 。因此,氣鬱日久必有氣、血、食、濕、痰、火鬱之複雜變化,六鬱之間又常常相互夾雜,最後致氣鬱化火、痰熱內擾複雜之證[6] 。治以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和解少陽,豁痰清熱,鎮驚安神,少陽樞機得暢。合用半夏厚朴湯加強理氣化痰之效,療效更佳,性慾得複,諸症可解。現代藥理研究也表明,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具有明顯的抗抑鬱作用,能夠保護海馬神經元,調節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功能,增加腦內單胺類遞質[7-8] 。

功能性不射精

患者某,男, 36歲, 2015年11月12日初診。主訴:夫妻同房,不能射精3年餘。患者結婚3年餘,性交時不能射精,性慾及陰莖勃起均正常。每次性交30min以上,因體力不支而終止,無性高潮感覺,無精液流出,手淫可射精。其妻已35歲,因不能受孕而診。患者平素口乾,疲勞懶言,易胸悶心悸,時有胃脹,舌淡紅苔膩,脈弦細。辨證為氣滯濕阻、精道不通,治以疏肝通絡。藥用:柴胡15g,黃芩6g,姜半夏15g,黨參10g,桂枝15g,茯苓15g,生龍骨20g,生牡蠣20g,制大黃6g,生薑15g,紅棗15g,麻黃6g。共7劑,水煎服,每日1劑。患者2015年11月19日復診,同房已有少量精液流出,餘症亦減。效不更方,原方再用14劑,患者同房已能正常射精。2月後其妻因月經延期來查血HCG,確診已懷孕。

按:不射精症是指陰莖能正常勃起和性交,但是達不到性高潮和獲得性快感,不能射出精液,或是在其他情況下可射出精液,而在陰道內不射精。功能性不射精症約佔不射精症90%,主要病因有心理因素、性技巧和性疲勞等。其中,以心理因素最為常見,如,精神創傷、夫妻關係不協調、性生活環境不佳、既往性生活不成功導致的焦慮等都會影響到性生活的各個環節,導致不射精的發生[9] 。

中醫稱不射精症為“精瘀” “精閉” ,中醫文獻中早有記載,隋朝《諸病源候論》中言: “精不能射出,但聚於陰頭,亦無子” ,唐代《備急千金要方》言: “能交接,而不施洩” ,清代《醫貫》有“久戰而尚不洩”等記載,但僅限於描述症狀,缺乏治療方法。中醫學認為, “肝主疏泄” ,而足厥陰肝經入陰中,繞陰器。因此,不射精症與肝經密切相關,同時常伴有性心理異常[10] 。本例患者四診合參,一派肝經鬱滯,化濕化熱之象。方證對應,以柴胡加龍骨牡蠣湯行氣化濕,清熱安神。加用麻黃興奮中樞神經,增強興奮性,促進精路平滑肌收縮,有利於射精[11] 。

遺精

患者某,男, 25歲, 2015年8月12日初診,主訴頻繁遺精2年餘。2年前因備孕服用保健品後出現頻繁遺精,每週2-3次,甚則1夜2-3次,即使行完房事,當晚仍有遺精,痛苦不堪,性慾及勃起尚可,射精過快。來診見體瘦面黃,神情抑鬱,遇事易驚,口乾,時有胸悶,腰酸乏力,胃部不適,噩夢較多,小便黃,大便偏乾,舌暗紅苔膩,脈弦。辨證為濕熱內盛,驚擾精室。治以清熱化濕,固精定驚。藥用:柴胡15g,黃芩10g,姜半夏15g,黨參10g,桂枝15g,茯苓15g,龍骨20g,牡蠣20g,制大黃10g,生薑10g,紅棗10g。共7劑,水煎服,每日1劑。2015年8月19日復診訴用藥期間遺精一次,餘症減輕,時有入睡困難。考慮雖有濕熱,而遺精日久,難免陰傷,原方加用酸棗仁20g,繼用14劑。三診(2015年9月5日) :來訴睡眠顯著改善,遺精未作,原方去大黃再用14劑,後來訴已痊癒。

按:遺精的病因較多,常見的有神經衰弱、前列腺炎、包皮過長等。然本例並無此類因素,究其原因可能與服用補腎類保健品有關。奈其脾胃運化不足,濕熱內滯,下注精室,引起遺精。正如《明醫雜著·夢遺精滑》所述: “夢遺、精滑,世人多作腎虛治,而用補腎澀精之藥不效,殊不知此症多屬脾胃,飲酒濃味痰火濕熱之人多有之。蓋腎藏精,精之所生,由脾胃飲食化生,而輸歸於腎。今脾胃傷於濃濃,濕熱內鬱,中氣濁而不清,則其所化生之精,亦得濁氣。腎主閉藏,陰靜則寧。今所輸之精,既有濁氣,則邪火動於腎中,而水不得寧靜,故遺而滑也”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可清利肝經及脾胃濕熱,兼以健脾固本、安神定驚,切合病機,故收良效。

慢性前列腺炎

患者某,男, 34歲, 2015年10月21日初診。主訴:小腹墜脹不適伴尿急3年餘。3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小腹墜脹、尿急、尿不盡,屢經抗生素、 α受體阻滯劑及補腎中藥治療無效。患者心情煩躁,疲勞乏力,口乾易渴,稍進涼食則胃痛,腰酸,少腹墜脹不適,牽及腹股溝,小便急迫,尿不盡,大便2日1行,偏乾,失眠多夢,舌暗紅苔膩,脈弦。辨證為濕熱下注,治以清熱利濕。藥用:柴胡15g,黃芩10g,姜半夏15g,黨參15g,桂枝10g,茯苓15g,龍骨20g,牡蠣20g,制大黃10g,生薑10g,紅棗20g。共7劑,水煎服,每日1劑。患者2015年10月28日復診,訴墜脹及尿急均改善,餘症減輕。原方再進14劑,症狀大減。原方去大黃,續用14劑鞏固治療。

按:慢性前列腺炎是指前列腺在病原體或某些非感染因素作用下,患者出現以骨盆區域疼痛或不適、排尿異常等症狀為特徵的一組疾病,其具體病因、發病機制和病理生理學改變還不十分確切。本病屬於中醫學“精濁” “白濁”等範疇。中醫治療慢性前列腺炎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其治療特點和優勢在於辨證論治。根據大樣本的流行病調查,本病濕熱下注證型最為常見,約佔92.44% [12] 。本例患者作為典型病例,屬於濕熱下注型。但由於現代醫學的療效不足及補腎誤治,終致纏綿不愈,加重了患者的精神壓力。據報導,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精神心理症狀發生頻度非常高,國外多數學者認為, 80%以上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會出現某種精神心理方面的問題,其中, 20%-50%患者可能會表現的十分嚴重[13]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由小柴胡湯加減而成,具有和解少陽、疏肝解鬱、清利濕熱之效。不僅可以有效治療泌尿系統炎性反應,且能疏解患者抑鬱心理,安情定志。

小結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為少陽樞機不利,氣鬱化濕生熱,入血擾神而設,其運用範圍主要是以神誌症狀為突出表現的少陽病。黃煌教授也認為,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可以看作神經精神鎮靜劑,且具有雙向調節作用,對於亢奮型精神異常可以鎮靜,對於抑鬱型可以疏肝解鬱[14] 。徐靈胎在《傷寒論類方》中述: “此方能下肝膽之驚痰,以之治癲癇必效” 。

運用本方首先是針對柴胡體質和柴胡證,其特徵性症狀是胸脅苦滿,與抑鬱、煩驚等精神症狀似。“胸脅苦滿”主要表現在患者常自覺有胸膈間的滿悶感和脅肋下的氣脹感,主訴為“胸悶” “胸痛” “心慌” “腹脹” “噯氣”等[15] ,文章所寫病案均伴隨明顯此類症狀。若將“胸脅苦滿”加以延伸,可將身體的側面、腰胯部、腹股溝、單側小腹和睾丸酸痛不適歸為柴胡證,即為慢性前列腺炎的典型症狀,如,本文所寫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伴有腹股溝和少腹墜脹不適。本方精神症狀主要表現抑鬱、煩躁,患者多伴有精神刺激或長期壓力,甚者表現抑鬱症、焦慮症和精神分裂症,如,前文所敘的性慾低下患者伴有明顯的抑鬱症,其他病案患者亦有不同程度的抑鬱或煩躁情緒。

值得注意的是,本方證原是柴胡證誤下,造成半表半里之熱邪趁虛入裡所致。但方中桂枝的應用,似與全方和解少陽、清熱利濕不符。其實本方包含桂枝證,即原文中的“驚” ,是由誤下後胃虛,邪熱水氣上攻所致,故用桂枝平衝降逆,茯苓利小便。因此,患者多伴有驚悸,臍腹部的跳動感,以及莫名恐懼感、睡眠障礙,特別是噩夢。以上幾個病案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礙或驚悸感。原方中的鉛丹原為鎮靜安神所設,但因為毒性較大,臨床有報導可致貧血[16] 。故臨床多不用,或用磁石、珍珠母等替代。以上諸病,雖證候各異,病情不同,然核心方證一致,病機相同,故一方可治,局部稍作調整。這充分體現了中醫異病同治、辨證論治的核心理念。

來源:中華中醫藥雜誌作者:孫大林金保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