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ex

2021年3月5日 星期五

朱章志經方扶陽治驗拾萃

 朱章志經方扶陽治驗拾萃

來源:《中華現代中醫學雜誌》 作者: 2009-8-24
336*280 ads

摘要: 【關鍵詞】 經方。腰痛。陽虛寒濕 朱章志教授是廣州中醫藥大學教授,在經方醫學、扶陽學術流派、中醫五運六氣學說等方面有頗多研究。臨床上運用經方治療糖尿病及疑難雜病,其見解獨特,遣方用藥靈活多變。...


【關鍵詞】  經方;扶陽;腰痛;陽虛寒濕

朱章志教授是廣州中醫藥大學教授,在經方醫學、扶陽學術流派、中醫五運六氣學說等方面有頗多研究。臨床上運用經方治療糖尿病及疑難雜病,其見解獨特,遣方用藥靈活多變。仲景《傷寒論》創立113方,距今1800多年。朱章志教授臨床運用經方既遵循仲景辨證論治原則和方法,又結合現代生活環境所導致人的體質和腰痛症的疾病特點,乃“勤求古訓,博採眾方”,用經方扶陽法治療陽虛寒濕腰痛症臨床療效頗好,所謂“古為今用,知常通變”[1]是也。今精選此則運用麻黃附子細辛湯合甘草乾薑茯苓白朮湯治療陽虛寒濕腰痛症驗案,以示其法。

    1 典型病例

  患者,男,40歲,香港人,在本校進修學習中醫。2007年2月6日初診:患者腰痛反復發作3年,近日疼痛加重,遂來求診。訴:腰骶部疼痛發涼,伴沉重感,轉動不靈,口中和,納眠尚可,二便正常。查體:精神疲倦,舌淡紅,根部有少量白苔,脈沉細。患者無外傷史,觀其從前所服之方,雖不盡一致,大抵不外補肝腎強筋骨諸藥,間夾活血祛風之品,然至今痛狀未見減輕。細詢之,方知患者平素喜食生冷飲涼茶,夏季久居空調下,每值換季極易感冒綜合脈證,考慮其乃陽虛寒濕凝滯之腰痛,治宜扶陽祛陰,散寒除濕,方以麻黃附子細辛湯合甘草乾薑茯苓白朮湯加味。疏方:炙麻黃10 g,製附子15 g(先煎30 min),細辛10 g,乾薑15 g,茯苓20 g,白朮15 g,桂枝10 g,羌活10 g,獨活15 g,炙甘草20 g,大棗20 g。囑服2劑,諸藥納入生薑30 g同煎。2月8日二診:服藥後身汗出,自覺腰部有溫暖感,疼痛明顯減輕,仍有少許發重,口稍苦,餘無不適。思藥已效,可守上方,恐其過於溫燥,減羌活、獨活,繼服5劑觀察。2月13日三診:腰部冷痛消失,謂身體較前輕快靈活,久立行走無恙,予八味腎氣丸調理善後,囑其忌生冷,注意保暖。

    2 按語

  夫腰痛之症,原有數端。前醫以腎虛血瘀論治,忽略其陽虛體質,故未獲效。在嶺南地區,今人貪涼飲冷,久必損傷體內陽氣,受害者甚多。此患者亦然,其陽虛不振,寒濕內生,凝於脈絡,諸症皆見。神疲,脈沉細,正符少陰病“脈微細,但欲寐”特徵[2];腰重冷痛,活動不利,亦合《金匱要略》中所載“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帶五千錢”之腎著病[3],蓋寒濕盛也。故合用兩經方,一與麻黃附子細辛湯,以附子為君,扶陽固本,細辛散寒通絡止痛,麻黃辛溫發汗,驅邪外出。患者雖無惡寒發熱,表證不顯,若不以麻、桂開太陽,則附子無外驅寒濕之力。另與甘草乾薑茯苓白朮湯,取乾姜之溫通以逐凝滯之寒濕,茯苓淡滲以疏通水道,令濕邪有出路;用術、草、棗三味強其脾土之化機,令已入之寒濕得以化解,未入之寒濕不再复入。脈證、病機相符,故治之而愈。

【參考文獻】
  1黃自立.中醫百家醫論薈萃.四川:重慶出版社,1988,14.

2熊曼琪.傷寒論,第2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7,239.

3黃仰模.金匱要略講義.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142-143.

(本文編輯:尚軒)


作者單位:510405 廣東,廣州中醫藥大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