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ex

2021年3月5日 星期五

陽氣不到的地方就會生病

 陽氣不到的地方就會生病

2020/8/4 10:42:55 0人評論 40次瀏覽


廣東省佛山市中醫院治未病中心主任醫師劉繼洪□副主任醫師馮惠玲


流派紛呈、百家爭鳴歷來是中醫學術局面的主旋律。近年來,“扶陽派”(通過各種中醫治療手段使人體陽氣旺盛)以其顯著的療效和獨到的理論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扶陽派”的核心觀點是,一切疾病都是本氣(即陽氣)致病,人身五臟六腑、四肢百骸、五體九竅,凡一處陽氣不到便是病。只要陽氣旺盛了,病邪就難以找到“下嘴”的地方;只有在陽氣薄弱之處,病邪才會乘虛而入。病邪入侵後,只要人體自身本氣稍強一點的,即使受邪後也易從陽化熱、化實,正壓倒邪;而本氣較虛的,受邪後則從陰化寒、化虛,病邪佔據上風。故人體所患的大多數疾病,只要不是急證、痛證、實證,治療上扶陽治本總是沒錯的。


人們常說:“萬物生長靠太陽”,對於人體小宇宙而言,陽氣就是人身的太陽。陽氣不到之處,就好比陽光照不到的地方,萬物難以生長,自然也就容易患病。陽氣的源泉,主要來自父母的先天之本——腎氣,以及後天之本——脾胃飲食水穀精氣。故凡先天禀賦不足,或後天失調失養,皆可使陽氣之源匱乏。人體所患的絕大多數疾病,追根溯源,都是陽氣上出了問題。陽氣虛則是一切陽氣病的基礎,陽氣為病,以氣機病、氣鬱病、氣化病這幾種表現最常見:


氣機病:人體的各種生理活動,以氣為動力推動臟腑氣化,輸布津液,宣暢血脈,消化水穀。所謂氣機病,是指氣在上述運動中出現了障礙。例如,陽氣的升降出入皆以陽氣不虛為基礎,若五臟陽氣通暢,氣機周流,升降有序,人即安和;相反,若清氣不升,濁氣不降,就好比人體內發生了交通堵塞,五臟六腑的功能就亂了,身體就會出現很多不適。譬如,人們在飲食不節或過食生冷後,常會出現腹脹噯氣(打嗝)、噁心欲嘔、便秘失眠等症狀,這是因為脾胃受損後,脾胃陽虛,影響了其升清降濁功能,導致氣機逆亂。胃氣本以降為順,傳導糟粕,卻逆而上沖,故見噯氣反胃,便秘腹脹;胃不和則臥不安,故見失眠不寐。


氣鬱病:氣機條達,則氣血運行通暢;相反,若氣機滯而不暢,則百病叢生,發為氣鬱病。《丹溪心法》說:“氣血充和,萬病不生,一有怫鬱,諸病生焉。”拿比較常見的抑鬱症來說,患者可見情緒悶悶不樂、心煩胸悶、心慌氣短、疲乏無力等。實質上,肝喜條達而惡抑鬱,抑鬱症的病機是陽虛為本,肝用不強,以致疏泄條達無力,氣機鬱滯,堵而不通。臨床治療重在溫陽調氣、疏肝解鬱。


氣化病:氣者,指陽氣;化者,“物生謂之化”,積累到一定程度,“物極謂之變”。中醫所說的氣化有兩層意思,一是指氣血津液之間的互相轉化,如人受氣於谷(飲食),五穀之氣轉化成滋養人體的氣血;又如“膀胱者,津液藏焉,氣化出焉”,津液的代謝產物轉化為尿液。二是指“陽化氣,陰成形”,若陽虛氣化不行,水不化津,則易生沉寒痼冷(寒邪久伏於體)等有形之疾,凡一切有形之邪皆陽氣不化所致。臨床上諸如腫瘤、肌瘤、水腫等多種頑疾,多責之於陽氣虛衰,氣化功能失職所致。譬如,女性常見的子宮肌瘤,中醫稱為“癥瘕”(zhēng jiǎ),辨證多為寒凝胞宮,溫煦氣化不足,以致氣凝血滯,腹有積聚包塊,治宜溫宮散寒、活血化瘀。


可見,人體的很多病都是在陽氣不足的基礎上發生的,陽氣旺盛是健康的保證,“萬病不治、求治於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