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ex

2020年4月6日 星期一

倪海廈:打鼾怎麼治?中醫傷寒論裡邊的一絲線索

倪海廈:打鼾怎麼治?中醫傷寒論裡邊的一絲線索

打呼嚕,也就是書上的打鼾,怎麼治?
傷寒論裡有條文:
「風溫」為病,脈陰陽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息必鼾,言語難出。若發汗者,小便不利;若被下者,直視,失溲;若被火者,微發黃色,劇則如驚癇,時瘈瘲;若火蒸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倪海廈解讀:
風溫為病,脈陰陽俱浮,陰陽脈都浮起來的時候,代表病在表,是風溫,病人津液本來就比較少,血比較多,在水份少的狀況,病人會出現表熱,所以陰陽脈俱浮的時候,左右手的脈都浮緩,病在表上面,而且是熱;
人的水源,當吃了食物到胃裡面去的時候,因為胃很熱,所有的水會氣化掉了,胃是土,土生金,肺主皮毛,水氣到了肺,馬上就發到表面了,所以喝水、喝熱湯的時候會流汗,另外成形的食物會到小腸去,食物中的水到達小腸之後,才能被吸收成為血液循環系統中的養分。
身重,為什麼身體感覺到很重?脾臟主四肢、主肌肉、身重是脾臟受到影響了,水和血是同源的,身體裡面的水有一定的比例,要由水來帶動血裡面的營養,到身體的關節組織末稍去,如果水不夠、血的循環速度就會減緩,人就會感覺到身體很沉重,精神下好, 睡覺會打鼾,話都懶的講了,這就是為什麼多眠睡。西醫只有驗血報告、沒有驗水報告,所以光看驗血報告不是很準。中醫如果看驗血報告來看病,也是不對的。
傷寒論裡有汗、吐、下三法,當病在表的時候,屬太陽證取汗法,如果病在裡的時候,取下法,吐法用的不多,一般病在膈上,就是胸膈以上的時候,才會採用吐法。
若發汗者,小便不利,如果這時候再發汗、病人的水本來就已經不夠了,汗流太多,當然津液不足,尿就少了。
若被下者,直視,失溲,張仲景傷寒論的精神是,病人有表證的時候,一定是先解表再攻裡,發表發太多的話,津液會傷到,攻裡攻太快的話,津液也會傷到,沒先解表卻先攻裡,結果把胃、小腸、大腸裡面所有的東西都清出來,營養頓失,一下子身體裡面的營養都沒有了。
保持在身體的食物一直在消化,一直在提供我們能量,人的身體在慢慢用它的能量,一下子清出來,源頭沒了就會沒有體力,病人眼睛就直了,小便流出來,失溲,這小便,不是小出來的,是漏出來的,肝主血,肝藏神,肝在管眼睛。我們有五分之一的血在肝裡面,這血不是固定在裡面,而是一直在循環的,突然源頭沒有了,肝血就枯掉了,眼睛能看到,都是靠肝臟的血供應的,結果眼睛就直直的不會轉動了,很危險的。
若被火者,微發黃色,北方的人睡在炕上,如果生病了沒有用藥,用火烤一烤讓汗出來,烤出來的汗和用藥攻出來的汗是不一樣的,用火烤出來的汗。只有津液出來了但是病毒還在裡面,所以不要用烤的,火一烤,病人的皮膚表面發黃色,看起來是黃色,其實是血的顏色,血管裡看血液是紅的。經過一層皮膚,看到的血液的顏色會是黃的,這就告訴你血裡面的水沒有了,透過皮膚看到的是血的顏色?所以這種發黃,不是肝膽病的發黃,不要弄錯了,這種是失水導致的發黃,嚴重的話,津液喪失太多的時候,腦裡面得不到正常的血來滋潤,會發驚癇。
肝主筋,筋也靠血來養,沒有充份的血來供應,就會抽筋,會時瘛瘲,抽搐一下又鬆開來,抽搐一下又鬆開來,瘛就是筋鬆開來,瘲就是收緊。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錯了也罷,還可以救,如果再用火去烤他,血裡面的水如果完全沒有就完了。
打點滴,只能暫時緩解,水還是會從小便流失,一定要從嘴吃下去食物中的水,由腸胃吸收後人體才能受用。
二羊語:從倪海廈對這段傷寒論的條文解讀中找到一絲線索。他認為睡覺打鼾跟水也在人體代謝出了問題,跟脾胃關係最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