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ex

2021年11月7日 星期日

鄭欽安潛陽丹臨證應用體會

 

鄭欽安潛陽丹臨證應用體會

關鍵詞:

摘要: 陽氣不潛,即是元氣不納、元陽外越、氣不歸源,只不過義同而形異。方法:筆者運用該方加減,治療各種陽氣虧虛,虛陽外浮或虛火上炎症,如口瘡、喉痺、癭瘤、胃痛及風疹等。對每一個醫案的診治經過進行完整地記錄和分析,並對每一個醫案的診治思路進行分析,最後進行總的討論和分析。結果:運用潛陽丹加減,治療上述陽氣不潛病證,均取得很好的療效。結論:以潛陽丹為基礎方進行加減,治療陽氣不潛病證,理論依據充分,療效確切,值得在中醫內科臨床經辨證後推廣使用。

1. 引言

清代鄭欽安在《醫理真傳》坎卦解裡寫到:“坎為水,屬陰,血也,而真陽寓焉。中一爻,即天也。天一生水,在人身為腎,一點真陽,含於二陰之中,居於至陰之地,乃人立命之根,真種子也。諸書稱為真陽。真陽二字,各處講解字眼不同,恐初學看書,一時領悟不到,以致認症不清,今將各處字眼搜出,以便參究。真陽二字,一名相火,一名命門火,一名龍雷火,一名無根火,一名陰火,一名虛火。發而為病,一名元氣不納,一名元陽外越,一名真火沸騰,一名腎氣不納,一名氣不歸源,一名孤陽上浮,一名虛火上沖,種種名目,皆指坎中之一陽也” [ 潛陽丹的目的是潛陽,其所治之病當然是陽氣不潛。陽氣不潛,即是“元氣不納”;陽氣不潛,即是“元陽外越”;陽氣不潛,即是“氣不歸源”,只不過義同而形異。

潛陽丹一方,原方由西砂(一兩,薑汁炒)、附子(八錢)、龜板(二錢)、甘草(五錢)組成。鄭氏對此方做了精闢的論述:“潛陽丹一方,乃納氣歸腎之法也。夫西砂辛溫,能宣中宮一切陰邪,又能納氣歸腎。附子辛熱,能補坎中真陽,真陽為君火之種,補真火即是壯君火也。況龜板一物堅硬,得水之精氣而生,有通陰助陽之力,世人以利水滋陰曰之,悖其功也。佐以甘草補中,有伏火互根之秘,故曰潛陽。”

本人在臨床應用中,常效法鄭氏,以潛陽丹為基礎,配合封髓丹(元代許國禎《禦藥院方》),取其中黃柏,並加用肉桂、牛膝、赭石等,以引火歸源、引火下行,通治一切陽氣不足,真氣不固,虛陽上浮,虛火上沖的病證。現將臨證驗案介紹如下,以飧同道。

2. 醫案舉隅

2.1. 口瘡

患者黃某,女,45歲,易上火3年餘,於2019年3月13日初診。常有口瘡、咽喉痛、甚至聲音嘶啞,咽喉有異物感,牙齦腫痛,伴有眼目乾澀疼痛,頑固性下肢水腫。大便前乾後爛,小便可,舌胖,苔黃膩,脈沉細。中醫診斷為口瘡。證為陽氣不足,虛火上沖。治以補助陽氣,潛陽降火。方用潛陽丹加味。黑順片5 g,肉桂3 g,醋龜甲10 g,牛膝10 g,生赭石10 g,夏枯草5 g,金銀花5 g,連翹6 g,生地黃12 g,玄參6 g,生白朮15 g,牽牛子5 g,茯苓皮20 g,五加皮15 g,桂枝12 g,炙甘草5 g。顆粒劑,水沖服,日1劑。服藥一周後,口瘡和水腫均大為好轉。後在此基礎上,進行加減,繼續服用3週。最後,用金匱腎氣丸鞏固1月。每月隨訪1次,隨訪3個月,未見復發。

按:患者長期有頭面部、口咽部火熱,說明有虛火。口瘡,主要責之於心火、胃火,故在潛陽丹降虛火的基礎上,適當加以清心火、瀉胃火、清熱解毒之品,則口瘡能快速癒合。

2.2. 喉痺

患者周某,女,28歲,因易上火、咽喉痛、胃痛於2019年8月21日來院就診。患者冬天手腳冰冷,下腹痛。白帶多,色黃質稠,大便爛,小便黃,舌紅,苔黃膩,脈沉細數。中醫診斷為喉痺。證為陽虛、虛火上炎、腎氣不固,下焦濕熱。治以潛陽丹、封髓丹合四妙丸加減。黑順片15 g,肉桂6 g,醋龜甲10 g,黃柏15 g,桂枝15 g,黃連3 g,牛膝15 g,黨參30 g,乾薑6 g,砂仁15 g,桔梗6 g,射干6 g,生麥芽15 g,炙甘草5 g。服藥1週後,咽痛、胃痛好轉。帶下減少。顆粒劑,水沖服,日1劑。後稍作加減,繼續服用3週。患者痊癒。每月隨訪1次,隨訪3個月,未見復發。

按:患者長期咽痛、胃痛,而且平素不食辛辣、油膩之品,脈沉細數,說明此為虛火上炎。另有白帶過多,則是腎氣不固的表現,同時,兼有帶下黃稠、舌紅、苔黃膩,說明有下焦濕熱。故以降火、固腎,清濕熱為治療大法。

2.3. 癭瘤(慢性甲狀腺腫大伴急性發作)

張某,女,54歲,因甲狀腺腫大10年,疼痛1月餘於2019年9月14日來院就診。頸部甲狀腺瀰漫性腫大,質地較硬,伴淋巴結腫大。頭面部有熱感。咽部有異物感,痰粘。外院檢查和化驗:血液白細胞為1.3 × 10 下午有緊繃感,但服用抗生素後感覺耳朵痛、胃脘痛,平素耳鳴。患者冬天怕冷明顯。睡眠差。大便粘稠,夜尿多,清長。帶下發黃。舌體大小適中,但齒印明顯,苔黃,脈沉細。中醫診斷為癭瘤。證為陽氣不足,虛火上沖,痰凝氣滯血瘀。治以補助陽氣,潛陽降火,行氣化痰,祛瘀消腫。方用潛陽丹加味合桂枝茯苓丸。黑順片15 g,肉桂10 g,醋龜甲6 g,牛膝10 g,夏枯草10 g,連翹6 g,黃柏20 g,砂仁15 g,生白朮15 g,茯苓20 g,桂枝15 g,牡蠣30 g,昆布15,炙甘草5 g。顆粒劑,水沖服,日1劑。服藥一周後,自覺頸部腫大緩解,無緊繃感。後在此基礎上,進行加減,2週後化驗白細胞和空腹血糖均恢復正常。繼續服用3週。每月隨訪1次,隨訪3個月,未見復發。

按:患者長期有甲狀腺腫大,且易上火,苔黃,脈沉細。說明該患者為陽氣不足,虛火上炎。本病的甲狀腺腫大是由於痰火鬱結而成,而此火為虛火。故治療上以潛陽降虛火為根本,輔以化痰祛瘀、軟堅散結的桂枝、茯苓、夏枯草、牡蠣、昆布等,達到標本兼顧的目的。

2.4. 胃痛

韋某,女,38歲,因胃痛半月餘於2019年8月7日來院就診。心窩處疼痛明顯,隱隱作痛。進食後緩解,喜飲熱水。消谷善飢,半夜易餓醒,餓則疼痛加劇。少量反酸,食管有辣感。外院診斷為慢性胃炎,輕度萎縮,輕度半腸化生。大便夾雜不消化食物,黏膩,小便黃。舌紅,苔白乾,脈弦細數。中醫診斷為胃痛。證為脾胃虛寒,虛火上炎,中焦濕熱。治以潛陽丹、半夏瀉心湯。黑順片8 g,肉桂5 g,醋龜甲8 g,牛膝10 g,生赭石8 g,桂枝20 g,黃連3 g,牛膝15 g,醋香附6 g,黃芩5 g,生甘草6 g,生白朮15 g,炒萊菔子10 g,海螵蛸10 g。顆粒劑,水沖服,日1劑。服藥一周後,諸證皆好轉。接著服用3週,視情況略作調整,患者完全痊癒。每月隨訪1次,隨訪3個月,未見復發。

按:該患者喜熱飲,大便有不消化食物,說明本質是虛寒的。但同時又消谷善飢,說明有胃火。但不能飲冷,說明是虛火上炎引起的胃火,而不是實火。大便黏膩,說明有濕熱。故採用健脾、溫中散寒、潛陽降火、清利濕熱的辦法進行治療。

2.5. 風疹(慢性蕁麻疹)

熊某,女,39歲,因慢性皮膚瘙癢3月餘於2019年9月4日就診。皮膚科診斷為蕁麻疹,每吹風或受寒後加重,如乘坐空調車就異常明顯,皮膚瘙癢難忍,疹色鮮紅,大小不一。平素患者怕冷明顯,月經量少,有血塊。大便爛,不成形,小便清長,舌體胖大,苔薄黃,脈沉細數。中醫診斷為風疹。證為陽氣虧虛,虛陽外浮。治以潛陽丹、封髓丹合參附龍牡湯。黑順片15 g,乾薑5 g,桂枝15 g,黃柏15 g,砂仁10 g,蟬蛻10 g,防風15 g,生地15 g,川芎12 g,雞血藤15 g,黨參30 g,煅龍骨30 g,煅牡蠣30 g。顆粒劑,水沖服,日1劑。服藥一周後,皮疹明顯發作次數明顯減少,接著服用3週,視情況略作調整,患者完全痊癒。每月隨訪1次,隨訪3個月,未見復發。

按:患者怕冷,但遇冷反而有紅疹出現,看似矛盾,實則因為陽虛後,虛陽外浮,受冷以後,陽虛更甚,故虛陽外浮更明顯,表現為火熱,即紅疹。因此,可以斷定是陽氣虧虛,虛陽外浮。抓住了這一根本病機,後面的治療用藥就水到渠成,用藥中的,故療效頗佳。

3. 討論

虛火上沖,臨床表現多種多樣,如牙痛、咳嗽、氣喘、面腫、頸腫、喉痺、耳腫、耳赤等頭面部症狀多見。除此之外,下部的遺尿、淋濁、帶下病、月經病亦可見於虛陽外浮。此外,中焦的胃痛、皮膚的瘙癢等,也可由虛陽外浮引起,臨床辨證,凡有畏寒、肢冷等陽虛表現,同時又有舌紅、苔薄黃及其他熱證表現的,幾乎可以斷定是虛陽外浮,或虛火上沖。關於潛陽丹的臨床運用,已有較多報導,既往的臨床報導病例主要集中在頭痛、失眠、頭暈、咽痛、牙痛、心悸、口瘡等病證[ 但不管是哪一種病證,只要謹守病機,凡屬於陽氣不潛者,皆可以用潛陽丹治之。

4. 結論

以潛陽丹為基礎方進行加減,治療陽氣不潛病證,理論依據充分,療效確切,值得在中醫內科臨床經辨證後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鄭欽安. 醫理真傳[M].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2008.
[2]胡廣兵, 曾劍波, 趙永傑, 王翰宇, 程志安. 潛陽丹醫案2則[J]. 新中醫, 2017, 49(8): 215-216.
[3]何衛民, 胡小玲. 應用鄭氏潛陽丹治療“陰火”證的臨床體會[J]. 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 2012, 14(13): 319.
[4]楊海燕, 王博. 扶陽還看潛陽丹及臨證舉隅[J]. 中國民間療法, 2018, 26(7): 1-2.
[5]週念祖. 潛陽丹運用一得[J]. 西南民族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1995(4): 479-481.
[6]吳永剛. 潛陽丹臨證應用體會[J]. 中國中醫急症, 2010, 19(1): 147-14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