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疏肝湯(或柴胡疏肝散)的方義、功效及臨床應用
柴胡疏肝湯,又稱柴胡疏肝散,是中醫經典方劑之一,源自明代張景岳的《景岳全書》,由四逆散加減變化而成,主要用於治療肝氣鬱結相關證候。組成主要藥物包括:柴胡、陳皮、川芎、香附、枳殼、白芍、炙甘草。方義此方以柴胡為君藥,疏達肝氣、解鬱升陽;白芍養血柔肝、斂陰止痛;枳殼行氣寬中、助氣機升降;陳皮理氣和中、消滯和胃;香附疏肝理氣、止痛調經;川芎活血行氣、散瘀止痛;炙甘草調和諸藥、緩急止痛。全方可拆分為四逆散(柴胡、枳殼、白芍、炙甘草)透邪解鬱、疏肝理氣,以及氣血同調組(川芎、香附、陳皮)修復氣滯血瘀之損害,強調氣血並調、升降相因,針對肝氣鬱結導致氣機不暢、血脈失養的病機。功效疏肝理氣、行氣止痛、活血解鬱。主治肝氣鬱滯證,症見胁肋疼痛、胸悶善太息、情志抑鬱易怒、嗳氣、脘腹胀滿、脈弦等。臨床應用柴胡疏肝湯廣泛用於現代中醫臨床,特別適合情志因素引起的肝鬱證候:
- 消化系統疾病:如慢性胃炎、胃痛、噯氣、脘腹脹滿、非酒精性脂肪肝等,通過調理肝胃、緩解氣滯。
- 肝膽系統疾病:如慢性肝炎、膽囊炎、脂肪肝,改善胁痛、口苦等症。
- 神經及情志相關:如肋間神經痛、頭痛(尤其是太陽穴或單側頭痛)、多夢易驚、煩躁易怒、胸悶等,常見於壓力大或情緒抑鬱者。
- 婦科及乳腺疾病:如乳腺增生、月經不調、脅痛脹滿,通過疏肝活血軟堅散結。
- 其他:如盆腔炎、腸易激綜合徵等屬肝氣鬱結者。